耕战三国从收编百越开始 第28章

作者:圣代新君

  此行,焦矫信心满满,认为胜券在握。

  七天前,从焦世那里收到消息,焦矫就知道朱符靠不住。

  如果说唐瑁是坐山观虎斗的人,那么朱符就是坐收渔翁之利的人。

  不管谁赢,朱符都能双赢。

  所以,焦矫毫不犹豫地开始动员所有力量,提早发动对金茂的致命一击。

  奈何有能耐的门客都死光了,各项准备结束,时间都过了七天。

  幸好赶在太守之前出发,不然,焦矫都不知道将面对什么样的局面。

  “金茂小儿,不把伱的价值榨干,怎么对得起我的付出?”

  马背上,焦矫已经把金茂当成了他的战利品,开始畅享该如何榨取金茂的价值。

  …

  丽州。

  近一个月来,金茂仿佛回到去年在缙云山的岁月。

  丽州乡民跟缙云山乡民一样纯朴,也许是不纯朴的人都死光了。

  同样,很多后世农业常识,乡民也不懂。

  还好金茂聪明,从缙云山调来许多有经验的乡民,也就不用他再多费口舌。

  虽然教授效果会差很多,但金茂可没那么多闲工夫去管。

  五月十五。

  朱符派来的人终于找到金茂。

  “多谢大公子相告,金茂必有重谢!”

  望着朱家门客远去,金茂大呼:“好险。”

  要是晚上几天,他可真就回天无力。

  这场景何其熟悉!

  只是曾经的棋手焦矫如今也成了棋子,而金茂依然还没挣扎出棋盘。

  可惜,焦矫怎么也没想到,金茂在这方面的经验无比熟悉。

  眼珠一转,金茂计上心来。

  他拿起木棍,在土地上写写画画,很快就摸清焦家大概行军路线。

  焦家私兵可不是山越,能翻山越岭搞偷袭。

  所以,焦家私兵只能走汤溪—丽州—缙云山,这个路线。

  而汤溪到丽州,正好要路过丽州壶山,也就是焦矫上次给金茂透露的埋伏地点。

  “真巧啊!”

  就连金茂都感叹命运的神奇。

  这也算是焦矫挖了个坑,结果连自己也给埋了。

  “白石,你带二百人回缙云山,带上二队所有人。”

  金茂一拍脑门:“哦,对了,让潘临别榨油了,打仗去吧。”

  亲兵队哄笑,白石的嘴角也忍不住往上咧。

  “行了!你只要如此如此,这般这般。”

  “去吧。”

  但这并不保险,乌伤县东乡也有条路进丽州。

  虽然这是条绕远路,但保不准焦矫来个出其不意,从这进入丽州。

  “龚磊,你带十人去黄岩那儿守着,看到全副武装的大部队,立马来回报我。”

第32章 乌龙,战起

  唐姬瘦了,原本婴儿肥的小脸更加立体。

  这一路上为心上人担惊受怕,茶不思饭不想地,能不瘦嘛。

  她不是没求过父亲,但唐瑁态度坚决。

  眼看进了丽州,马上就要见到心上人,唐姬内心五味杂陈。

  见了面就要说那么伤心的话,她真的说不出口,可又没法拒绝父亲的安排。

  “如果…”她心里也有期待。

  但怎么可能呢?

  黄巾贼声势那般浩大,不到一年时间就被平息。

  唐姬想不出金茂还有什么脱身之法。

  就如唐瑁此刻的心情一样。

  其实,唐瑁是最不想罢免金茂的那个人。

  这不是在打他的脸吗?

  “金茂啊金茂,你太令人失望了。”

  但凡有一点可能性,唐瑁都会给金茂撑腰。

  可惜,焦家根深蒂固,不是他这个外来户能左右地了。

  …

  黄岩之上。

  龚磊出生在汤溪乡,并不识字。

  他打小就特别实诚,金茂临行前特意给他写了“焦”字。

  并叮嘱:“见到大队人马,还打着焦字旗的队伍立马回报。”

  郡太守车队路过黄岩,正好里面有一面“焦”字旗,又恰好是大队人马。

  没说的,这就是焦家队伍!

  龚磊立马带人跑回去禀报。

  …

  丽州乡里。

  “什么?”

  听完龚磊的描述,金茂满脸不可思议:“我错估了对手的实力?”

  “难道焦矫还是三国著名人物?”

  金茂喜欢读三国演义,但对这段历史不太熟。

  三国焦姓名人还是不少,可没焦矫这号人啊。

  眼看敌方越发逼近,金茂必须要做出决定。

  “敌众我寡,走!”

  “先去山上躲起来。”

  “龚磊,辛苦你再跑一趟,通知白石等人,计划有变。”

  目前他手下就只有百人,为了能更好地伏击焦矫,把最精锐的二百人都派了去。

  敌方有三四百人,金茂只能先跑自保,再寻求战机。

  等到龚磊带十人走了,金茂手下人数更少,跑得越发快了。

  这样一来,可就苦了何卫。

  跟着金茂上山就显得他胆小,人设崩塌;不跟着山上,焦矫肯定不放过他,小命不保。

  然而,仅仅犹豫那么一会儿,金茂就带人跑没影了。

  “别丢下我啊。”这句话最终还是没有说出口,何卫选择面对残酷的现实。

  “先去堂弟家里躲起来,焦矫总不能丧心病狂到屠乡吧?”

  …

  两天前的晚上,

  白石就带人翻山越岭,跑到丽州壶山地区。

  本次除了亲兵队二百人外,除县兵队倾巢出动,来了二百人,瑶族军四百人也全都跟来。

  原本瑶族军不足四百人,但潘临得知要打焦矫,二话不说,带上原先种地的十几个亲信加入进来。

  这段时间,潘临苦啊。

  他没想到劳作会这么辛苦。

  刚开始榨油那几天,潘临还窃喜:“这么轻松的活计,天天还有肉吃,傻子才不干。”

  随着收获的油菜籽越来越多,每天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大,潘临这才发现,他开心地太早了。

  “这是人能干的事?”

  “每天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还只有两顿餐食才能休息。”

  “老子练武那会儿都没这么辛苦!”

  渐渐地,他又发现,那些一起榨油的泥腿子,耐力惊人的好,就连呆子刘方都比他更持久。

  不服输的性格,使得潘临硬是咬牙坚持了七天。

  然后,就全身上下,哪哪都痛。

  潘临忍不住好奇:“呆子,你身上不痛吗?”

  “痛啊。”刘方木然说道:“苦力活哪有不痛的?”

  “那伱怎么忍得住?”

  刘方像看傻子一样看潘临:“打铁可比这活累多了。”

  潘临瞪大眼珠,这才想起面前的大个子是个铁匠。

  从此,潘临像变了个人一样,沉浸在推石榨油中无法自拔。

  如果潘临去过后世,他就会知道,这叫劳动改造。

  别管你多穷凶极恶,干十年苦力活,都得变成小绵羊。

  潘临本就是个聪明人,一旦对一件事动了脑筋,很快就能掌握诀窍。

  并且他还发现,推石诀窍好多还能用到他的棒法之中。

  以前他走的刚猛路线,现在他有更多的思考,但需要实践检验。

  随着潘临技巧越来越熟练,乡民们给他冠以“榨油大师”的称号。

  还令潘临小小地高兴一把。

  “原来融入群体的感觉如此美妙。”

  回想起过去,潘临发现他回不去了。

  以前,除了自由自在,身边全是些蠢货,一个人干所有的活,有谁能体会那种心酸?

  现在屈居人下,可他只需要做好一件事,就能获得无数赞誉。

  这些真心称赞可比亲信拍马屁强多了!

  唯一的遗憾,也许就是不能上战场,扬名立万。

  但!

  今日,他潘临又有机会上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