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战三国从收编百越开始 第133章

作者:圣代新君

  金茂道:“有这么回事。”

  戏志才佯装懊恼道:“主公,您可别被公达给骗了!”

  “他那是代郭奉孝问的,而非替自己而问,公达是公达,奉孝是奉孝,不能混为一谈!”

  金茂诧异地看向戏志才,伱们玩得这么花?

  角色扮演都没那么会!

  戏志才见金茂不信,便说道:“公达这人忠厚谦让,简单地说就是实心眼!”

  “他认定的事,九头牛都拉不回!”

  “您要是不信,大可以照我说的去试一试,问问他荀公达是否要认您为主!”

  金茂一想也对,试一试又不少块肉,便问道:“那我具体该怎么问才好?”

  戏志才说道:“您只要如此如此这般这般,即可。”

  金茂笑着点指戏志才:“你小子可真坏!”

  戏志才赔笑道:“他们不义在先,就别怪我不讲情谊!”

  金茂不得不感叹,没事千万别招惹好友,因为他们最了解你,最明白你的弱点。

  …

  寿春县荀攸住处。

  “公达,吃了没?”

  荀攸恭敬行礼道:“谢大人关心。”

  “哎,你怎么还叫我大人呢?”

  金茂捉住荀攸的手,两人差了大半个头,金茂每次想要直视荀攸都得仰着脖子。

  “你现在是荀攸荀公达,不是郭嘉郭奉孝!”

  “荀公达大可以叫我主公嘛。”

  荀攸长叹一口气,问道:“这些话,都是志才告诉您的吧?”

  金茂战术后仰,荀攸也这么聪明的吗,好像也没露马脚啊。

  金茂并未否认,而是上前一步握住荀攸的双手,眼神真挚道:“公达,我需要你来助我,共创大业!”

  荀攸退后一步,表情严肃地一揖到底,问道:“在我认主之前,能否询问一个问题?”

  金茂大喜,出现经典苍蝇搓手,连忙说道:“问吧,不管什么问题,我都回答你。”

  荀攸又是一礼,问道:“您的志向是什么?”

  金茂满脸疑惑:“就这?”

  荀攸郑重点头道:“我要知道,将来我要为之奋斗的目标。”

  这个话题可就大了。

  金茂需要仔细思考一下,荀攸也不催促。

  金茂的思绪飘回到刚刚穿越的时候,各种不习惯,其实,现在也不习惯,只是待的时间久了,忘记了。

  要说最终幻想,那肯定是在这个时代建立一个后世那样的世界,但这不可能实现。

  次一级,征服世界?

  金茂没有那么远大的目标。

  再次一级,终结三国完成一统?

  金茂没有那个信心去完成。

  那就只有最基础的希望,活下去!

  但是怎么个活法就很关键。

  金茂招揽了那么多人,难道就只顾着自己,不管他人死活?

  他做不到!

  既然要带着那么多人一起求活,那就不可避免地要参与乱世争霸。

  可金茂又没那个信心,跟那么多强大的诸侯去争胜。

  他能做什么呢?

  种地!种地!还是踏马的种地!

  种地就需要人,需要地。

  土地简单,到处都是。

  关键在于人。

  瞬间,金茂有了头绪。

  不知不觉,太阳西斜,金茂陷入沉思,甚至错过了午饭时间。

  此时,戏志才闻讯赶来,静静地守在一旁。

  诸位武将也探头探脑,好奇又不敢打扰的样子,把金茂给逗笑了。

  “都进来吧。”

  金茂觉得,这些话不能光说给荀攸听,对于团队凝聚力也是非常好的一个机会。

  于是,在场除了荀攸、戏志才两位谋士,还有黄盖、周泰、蒋钦、杨林、白石、凌操、董袭、贺齐八位武将。

  前四名武将是水军,白石从不离身,凌操、董袭、贺齐三人即将参与军屯。

  见人都到齐了,金茂开始他此生第一次演讲。

  “曾经,公达戏言要我忠于汉室,便认我为主。”

  “公达可还记得,当初我是这么说的?”

  荀攸一字不差地把原话复述。

  金茂点头道:“没错!”

  “我现在就可以明确告诉你们。”金茂语出惊人:“我不会忠于一家一姓!现在!将来!都不会!”

  “我会忠于一个民族,汉族!”

  武将们不理解,互相对视,想看看有没有懂哥。

  荀攸和戏志才则面露思索。

  金茂继续说道:“自秦始皇帝一统天下,同一文字!同一度量衡!”

  “自太祖高皇帝建立大汉,普天之下,大家都有同一个称谓,汉民!”

  “大汉四百年,我们已经形成同一个民族!就是汉族!”

  在场众人恍然,荀攸和戏志才更是非常激动,仿佛知道金茂接下来要说什么。

  “刚刚荀公达问,我的志向是什么?”

  金茂摇头道:“我的志向并非那句,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

  “我的志向很小,只希望将来,不管是百越族、蛮族、羌胡、匈奴、乌桓等各族,人人都会说我汉家话,用我汉家文字,习我汉家风俗!”

  荀攸激动地起身,大礼参拜,口呼:“主公!荀攸愿为您效犬马之劳!”

  戏志才紧随其后:“主公,我愿为您的志向效死!”

  武将们激动地哇哇叫,说什么的都有。

  金茂实在低估他的志向了,这可比“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牛逼多了。

  你可以消灭一个民族,但你不能强迫一个民族与你同化。

  这是远超秦汉的伟大幻想,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超越了最终幻想。

  也难怪众人激动坏了,只要主公的志向做到万分之一,他们就都能名垂千史。

  这尼玛可比单开一本族谱强万倍!

  当然,得到荀攸认主,金茂也是非常地高兴。

  远大志向那都是给手下人画的饼,眼前得到的好处才是真的。

  “以后,我就拿这番话去忽悠人,保准一拿一个准。”金茂暗下决心。

  就在这时,一名丹阳郡传信员闯进来,说出一个惊人的消息。

  “平调徐州刺史,前往平叛?”

  没想到,当初郭嘉的预言竟然成真了。

  原本金茂还不把这段话放在心上,可现在不得不重视起来。

  幸好,诏书里并没有剥夺兵权的意思,也没有下派新的扬州刺史。

  可操作的余地就大了。

  再次坐下。

  金茂不由地看向荀攸和戏志才问道:“二位可有良策?”

  荀攸跟戏志才对视一眼,互相推让。

  最终,戏志才先说道:“主公,速战速决,既可平乱,也不失根据地。”

  金茂点头,这倒是个办法。

  “公达,你觉得呢?”

  荀攸先行礼,才说道:“速战速决过于行险,我认为奉孝所献中策最为妙。”

  “主公曾说,您的根基在于百姓,何不藏粮于百姓,只留部分足够征战即可。”

  金茂若有所思道:“请细说。”

  荀攸拆掉一卷空白竹简,一根一根摆在地上,开始分析。

  “主公请看。”

  荀攸拿出一根说道:“这是您的军队,它扎根于扬州百姓。”

  “如今,您要带领他们前往徐州平叛,这就变成无根之萍,不再凶悍。”

  “随之而来的还有诸多问题。”

  荀攸将金茂如今的政策制度拆开分析,一旦失去根基,那么金茂军的凝聚力不再。

  因为没有后勤,士兵吃不上饭,很少会有坚定跟随者。

  就算金茂带上几百万石粮草也无济于事,总有吃光的一天。

  金茂越听眉头就皱得越紧:“照公达这么一说,我还真不敢离开扬州。”

  荀攸却笑道:“非也!”

  “主公离开扬州,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锤炼机会!”

  他说道:“我非常认同您的精兵策略,但我认为现在还不够精锐。”

  荀攸解释,仅仅只是暂时失去根基,就有人承受不住要离开,那只能说明,这些人并不是真心跟随。

  这样的人,就算剔除队伍去,又有什么关系呢?

  反而会使整个军队凝聚力和向心力,达到前所未有的高。

  到那个时候,就真正成为百折不挠的精锐老兵!

  可金茂还是很担忧:“若是百姓也忘了我,那损失就太大了。”

  荀攸却持不同意见:“主公小看百姓的智慧了,也许他们分不清什么是好的,但肯定能分清什么是坏。”

  “若是有人能做得比您还好,那不就是天底下最好的事情吗?”

  “可现在的官员们早已腐败,能有您十分之一就不错了。”

  “百姓只会更加怀念您的恩德,等您回归之时,便是百姓箪食壶浆喜迎王师之日。”

  金茂就是那种没有九成九把握,怎么都不敢轻易尝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