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襄王 第64章

作者:飞花逐叶

  朱景洪不想浪费时间,径直往千户所内走了去,李文钊等人立马跟上。

  “你们查到的人和物,都拿出来给我看看!”

  “人犯都关在牢房,赃物都在库房,十三爷先看哪一个?”李文钊恭敬问道。

  “先去库房看看!”

  “十三爷这边请!”

  李文钊亲自引路,朱景洪一连进了两道门,来到了一处小院外。

  金陵千户所的库房,存放着各种武器甲胄,以档案和物证等东西,专门由一名小旗官负责看管。

  平日要进这里取东西,非得千户级官员签字才行,但此刻却是大门敞开。

  李文钊和两名副千户,分别在朱景洪左右引路,将他带到了一个房间外。

  “十三爷,里面有味道,臣让人把东西搬出来!”

  “嗯!”

  有味道朱景洪倒是不怕,只怕里面有“不方便”自己看的东西,强行进去整得大家都尴尬。

  立时有校尉搬来椅子,朱景洪就坐在台阶上,看着校尉们将东西搬出来。

  “十三爷,这些是他们念的经文,臣仔细看了一遍……跟原来相比有了些改动!”李文钊解释道。

  所谓经书还真不少,连续有两摞被搬出,粗略估计至少有上百本。

  李文钊接着说道:“那些白莲教徒,便是用这些经文蛊惑世人,当真可恨至极……”

  除了经书,还有一些旗幡,甚至还有一些礼器。

  尤其是后者,让朱景洪十分好奇,于是亲自上前把玩起来。

  “这些东西?是做什么用的?”

  李文钊解释道:“白莲教反贼自己弄的礼器,在他们拜神的时候用,不伦不类实在可笑!”

  不伦不类形容得很贴切,即便朱景洪不是专业人士,也看出这些玩意儿应该是乐器演变。

  “为何像是乐器?”

  这个李文钊也说不明白,只能揣测道:“想来是祭祀时有奏乐,天长日久后乐器就成了礼器!”

  白莲教传承了多少年,如今没人说得清楚,但四五百年是有的,发展出独特的礼器很正常。

  取起其中一件,看得出来这是琵琶,朱景洪拨动了琴弦,发出的声音却很沉很涩,显然这东西没被调教过。

  校尉们陆续拿出更多东西,听着李文钊的详细介绍,以及两名副千户不时补充,朱景洪才明白这白莲教是多么严密的组织。

  被这些人筹谋一个多月,只为了把自己整死,想起来都让人心惊。

  “那位神使开口了没?”

  李文钊答道:“已经开口了,就是他的口供说,白莲教要在京城起事!”

  “带他来见我!”朱景洪沉声道。

  “是!”

  李文钊向一旁副千户使了眼色,后者当即转身带人去了。

  王显乡这样的要犯,可不是谁都能提出来的。

  坐回了椅子上,朱景洪看向李文钊,问道:“我记得这厮嘴很硬,怎么突然又开口了?”

  “谁有这本事?”

  本来李文钊想给自己揽功,可朱景洪问了谁有这本事,他也只能老实答道:“是提刑百户所一小旗官,叫陈云泰……十三爷此前见过!”

  朱景洪点了点头,那个年轻人留给他很深印象,着实是个得力精干之人。

  “原来是他!”

  很快,王显乡被带了过来,衣服上沾满了血污,隔着朱景洪两丈远,便被校尉们押着跪下。

  “只要你老实交代,我可以留你性命,这事儿他们说了不算,我能做主!”朱景洪慢悠悠说道。

  王显乡缓缓抬起头,气息奄奄道:“十三爷,该说的我都说了,他们也都答应了草民,承诺过要饶恕小人!”

  这三天时间里,他遭受了非人的折磨,身上就几乎没一处是好的,最终实在扛不住了才招供。

  关于白莲教在京城起事,这一消息就是王显乡招供,用来给自己换条活路的。

  他抱着万分之一的希望,以为自己真交代些干货,锦衣卫就会放过自己,哪知朱景洪又这样表态。

  换句话说,此前锦衣卫答应给他的活路,无论真假此刻都被推翻了。

  这让王显乡气急败坏,这帮狗官出尔反尔,他恨不得将他们全部砍死。

  “现在我问一句,伱就来答一句!”

  见王显乡没有反应,李文钊呵斥道:“回话!”

  “是!”

  “白莲教在京城起事,是在何时?”

  “应是今年,到底何时我也不知!”

  朱景洪又问道:“他们要如何起事?莫非是想刺王杀驾?”

  “此事机密,乃是教主议定,小人不知!”

  朱景洪冷声道:“你在白莲教中地位不低,说不知道我不太信!”

  王显乡沉声答道:“教中自教主圣女之下,有左右护法,还有四大天王,然后才是小人这等神使!”

  换句话说,王显乡虽在白莲教中地位极高,但还不属于核心权力层。

  朱景洪又问道:“如何能抓到你们的教主?”

  “教主真面目,小人未曾见过,议事之地皆到时通知,并无固定地点!”

  “如今小人被抓,教中已然知晓,更会斩断一切联系!”

  “带下去吧!”

  “是!”李文钊挥了挥手。

  待王显乡被带走,李文钊问道:“十三爷,真要饶了他?”

  朱景洪站起身来,说道:“我觉得他还没说实话,想办法再榨些消息出来,怎么处置你看着办!”

  “臣明白了!”

  朱景洪走下台阶,李文钊立马跟上。

  “此案事关重大,你要好好调查,京城之事说不定就得担你身上……”

  停下脚步,朱景洪转头看向李文钊,肃然问道:“你明白吗?”

  京城的事担在他身上,那得把他调到京城去。

  从应天到京城,对李文钊来说绝对是高升,机会那是可遇而不可求。

  “臣明白,还得多靠十三爷提携!”

  朱景洪淡淡道:“提携谈不上,你只有差事办得漂亮,我的奏疏才好写!”

  “有些话,我也才好跟圣上说!”

  “是,臣明白!”

第95章 上架前的话

  起点红楼同人文很多,但主角是皇子的很少,我以为发现了新大陆。

  但实际写才发现,主角身份太高了,对红楼同人文来说未必是好事。

  最直接的问题是,主角很难和贾史王薛产生关联,总不能纡尊降贵去人家府上。

  所以本书第一卷,基本都是铺垫,也总算把这个架空时代中,贾家薛家和大明的情况讲了个大概。

  按原本的大纲,第一卷薛家的戏份不少,但前面二三十章被喷惨了,所以薛家戏份删减了不少(主要内容是采买军需),就成了现在这不伦不类的样子。

  其实这里我也不仅思考,平日看红楼觉得迎春软弱,我这被喷几句连本书的大纲都改了,貌似也没比迎春好到哪儿去。

  当然了,还是比朱景源好一点点!!

  接下来,剿倭会很快结束,结束剿倭剧情后主角回京,也就正式开启了……额,也不能叫园子戏。

  反正就是跟贾家相关的戏份会变多,但愿我这位老作者,能稍微写得入眼些。

  说来也是悲催,上本书我写古代末世,结果感情戏整多了。这本书写感情戏,结果其他的又多了。

  现在想想,如果开局主角是在贾家,或者其他什么小人物,写他升官发财收十二钗,无疑要更好展开。

  再明确一点,不要用再争论商户女能不能嫁主角了,大家要争也该争薛家是不是所谓“商户”贱籍。

  但无论在原著还是本书设定中,薛家是正经的士大夫官宦人家。

  所以,不存在薛宝钗是商户女的说法,也就不存在商户女能不能嫁主角的问题,大家不必跟设定较劲。

  《明史》《实录》《会典》《明代权力运行机制》《明代财政与税收》《万历十五年》……

  书我看了很多,论文更是不知有多少,明朝礼仪制度什么样我大概是知道的。

  但这个世界终究不是纯粹的大明,是跟红楼相结合的架空世界,所以称呼礼仪制度都有调整,大家不必太钻字眼。

  另外,关于角色取字的问题,基本上是被忽略掉的,取名倒是可以自动生成,主要是大家记很麻烦,所以新角色都没安排“取字”。

  最后,感谢大家在本章说“捉虫”,也期待大家再接再厉!

  最后的最后,在本书目录最前方,有本书的相关一些设定,内容包括皇室,文武官员爵位,朝廷军队编制,锦衣卫和旗手卫的设定。

  闲话少说,言归正传。

  今天中午左右,本书将上架入V,剿倭的战争戏份不多,主角会尽快返回京城。

  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正版订阅!

  谢谢大家!

  (有问题可进群来辩,群号在简介中!)

第96章 贾元春

  神都禁中,坤宁宫内。

  皇后杨清音拿着放大镜,仔细打量着眼前盆栽,在她左右站着两名宫装女子。

  “老六媳妇,捣弄这些东西,得费不少心思吧?”

  睿王妃陈芷当即答道:“母后明鉴,大暑天热萱草难以成活,儿媳是日夜精细照料,才将它给养成了……”

  好不容易到了表功的时,陈芷又岂会藏着掖着。

  “如今能进献到母后,实在是儿媳之幸,也是这盆萱草的福分!”

  皇后杨清音虽不过问朝政,却是大明朝不可忽视的人物。

  只因在皇帝心中,她有无可比拟的分量,对许多事情都能产生影响,比如在废立太子这件事上。

  他朱景渊要把太子拉下来,第一个要过的就是皇后一关,亲娘不支持阻力就很大。

  若是讨得皇后欢心,只要她对此事不插手,对朱景渊来说就是很大进展。

  所以朱景渊两口子,才会费尽心思讨好皇后。

  没错,这真是得费尽心思才行,毕竟杨清音要什么有什么,想让她高兴属实太难了。

  “惟愿母后身体康健,椿萱并茂!”

  仔细打量着花朵,杨清音笑着说道:“不错不错……你有心了!”

  陈芷跟着笑了,婆媳二人又说笑起来,让一旁的贾元春很是落寞。

  按道理说,晨昏定省该由太子妃来,她一个侧妃过来属实尴尬。

  作为贾家大小姐,她也曾是父母长辈呵护的花朵,可眼下却如如风中落叶,孤独寂寞无助外加了无生趣。

  她虽有上佳的才学,有一等一的容貌,有显赫至极的家族,可这些对皇家来说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