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襄王 第446章

作者:飞花逐叶

  多走了一段路,迎春便觉得情况有些不对,公主给自己留的东西,难道非得要自己亲自去取?

  即便要自己亲自取,又何必走这些隐蔽小道?难道他们有何图谋?

  难道他们……欲行不轨之事?

  当迎春心中越来越怕之时,她已被两个太监引到了王府后园,此时她置身于一处竹林之外。

  “姑娘稍待,我等去就来!”

  言罢,邓安带着手下小宦官就走了,留迎春一人孤零零站在原地。

  这一等就是几分钟,她是想走又不敢乱动,整个人便留在寒风里凌乱。

  可真是个老实姑娘……竹林内的楼阁上,朱景洪发出了感慨。

  他本来很期待王熙凤会来,没想到邓安会把迎春带来,虽有失望但他其实也能接受。

  而且他转念一想,发现这种“开盲盒”的感觉其实也挺好。

  虽然前段时间,因为黛玉的事令他心感不快,但经过几天时间“调理”之后,朱景洪暂时放下了此事。

  放下不等于放弃,把黛玉收入府内将作为他的长期目标,所以眼下该享受的他便不会拒绝。

  走下竹楼,朱景洪绕了一点儿路,装作不经意中的情形与迎春偶遇了。

  “迎春姑娘,你怎会在此处?”朱景洪笑着问道。

  他选的竹林位置,在王府后园中亦属偏僻之地,平日里极少有人会来此处。

  见到是朱景洪出现,迎春虽一开始感到心慌,但随即而来的便是满满的安全感。

  有十三爷在,那两个太监就不能使坏了……迎春心中暗自庆幸。

  “我……我出来透气,在园子里迷路了!”

  迎春不喜生事,所以没捅出邓安的事,反倒省去了朱景洪不少麻烦。

  微微一愣,朱景洪答道:“原来如此!”

  “王府园子很大,你能找到这地方可不容易,此间竹林内有一竹楼,乃是品茶观景的好去处,姑娘要不要进去看看?”

  自上次被朱景洪开解,迎春就不在畏惧他,反而多了些亲近感。

  此时朱景洪相邀,虽迎春觉得孤男寡女不合适,但还没有出言拒绝。

  虽然如此,迎春也答得很勉强,只听她说道:“进去看看……也是好的!”

第532章 贾家姐妹

  跟着朱景洪进入竹林,见到里面还是一个人都没有,迎春就有些后悔了。

  让她是个不会拒绝的人,只能跟着朱景洪硬着头皮往里走,只希望最好接下来也不要有人,否则被人看见那麻烦可就大了。

  她的担心纯属多余,因为有邓安这贴心的奴才在,竹林里就不可能出现旁人,除非王妃亲自找过来。

  进入竹楼内,果然里面已摆好茶具糕点,小火炉上的茶壶已在沸腾。

  “姑娘请坐!”

  “王爷请!”

  朱景洪笑着先坐了,迎春也跟着坐到侧边。

  这里既没有旁人,泡茶的任务就落到了迎春身上,作为大家闺秀这些事她当然娴熟。

  正当她要伸手取了茶到壶中,却见朱景洪从炉子上提起沸腾的水壶,便要往茶壶里添水。

  “王爷,还是我来吧!”

  “你?”

  “这些小事,岂能劳烦您亲自动手!”

  “那好吧!”

  把茶壶递给迎春时,朱景洪不经意间与其有了肌肤之亲,便让迎春瞬间羞红了面颊。

  “小心,别烫着了!”朱景洪悉心提醒。

  “嗯!”

  “姑娘对喝茶很有造诣?”

  “姐妹们闲暇时,以此打发时间,所以学了一些!”

  “闲暇时喝喝茶,倒也很不错!”

  二人就这样闲聊着,迎春内心也慢慢安定下来,暗道这位十三爷果真君子。

  可惜这种状态没坚持一会儿,朱景洪就开始暴露本性了。

  他为何越靠越近?他眼睛在看哪里?他怎么又碰到我手?他的鼻息为何这般粗重?

  发展到最后,朱景洪已凑到迎春身边,甚至主动牵起她的手看相。

  这当然很不合礼数,但朱景洪是亲王之尊,让迎春虽心中恼怒抗拒,但丝毫不敢表现出来。

  他二人腻在一起时,一道谕旨被送到了吏部。

  谕旨内容很简单,正式任命林如海巡视市舶诸司,同时监督金陵水师整训之军务。

  因此前皇帝是单独召见林如海,所以此项任命的内容并未传开,以至于眼下便很让朝臣们惊讶。

  林如海和贾家是姻亲,贾家又和东宫是姻亲,那他就可以算作是太子的人。

  所以当朱景渊得知此消息,心情顿时低落到谷底。

  朱景洪暂不去金陵,本还让朱景渊欣喜无比,暗道此去便无人掣肘,哪知老头子又玩了这一手。

  此时集贤馆内,朱景渊正召集学士,正在商量应对之策。

  一众学士们提出了各种办法,但大体都是栽赃陷害的手段,想把林如海搞臭乃至搞死。

  可惜这些谋划着实上不得台面,且瞒不住皇帝等于自找没趣,所以被朱景渊全给否掉了。

  心情烦闷之间,朱景渊挥退了众人,独自一人留在了书房,皱眉苦思应对之策。

  可他没坐一会儿,书房外就响起了敲门声。

  “谁?”

  “殿下,臣白守中求见!”

  其实不需要白守中报名,朱景渊就已听出了他的声音,毕竟此人已属他麾下老臣,今为集贤馆两位坐堂学士之一。

  “进来!”

  白守中已三十多岁,如今已是正四品职衔,深受朱景渊的信任和倚重。

  “先生还有事?”

  向朱景渊行礼后,便听白守中说道:“殿下,臣确实有事相告!”

  “先生请说!”

  虽贵为亲王,但礼贤下士的姿态,朱景渊从来都摆得很足。

  “臣也是承平十二年的进士,当年林如海高中探花而入翰林院,臣却仅是个三甲二十五名,被外放河南汝宁府任真阳知县!”

  “后来幸得殿下提携,臣方得以入集贤馆!”

  白守中三甲二十五名,确实在进士中非常之普通,如今十来年就升到正四品衔,其中朱景渊却是帮了很大忙。

  如果不是进了集贤馆,他或许现在还在知府任上,还不知要熬多久才能返回京城。

  当然,听话要听重点,而这句话的重点便是,白守中和林如海是同年。

  可即便作为同年,难道就想凭这点儿情谊,让林如海背叛东宫,跟自己走到一起去?

  想到这里,朱景渊心里表示否定,但他仍表面谦和,打算听白守中把话说完。

  “林如海娶公府千金,当年很受仕林不耻,引得同期庶吉士疏远,更有言官弹劾其品行不端!”

  那都是十六七年前的事,当时朱景渊都还是孩子,对这些事当然不知道。

  如果这些事真的发生,林如海也就失了清名,按理说翰林院就没法待了,但朱景渊却知其待了四年,这就显得非常之反常。

  朱景渊很沉得住气,此时愣是一句话没问,于是白守中接着说道:“当时臣在户部观政,朝中物议汹然声势颇大,林如海为保最后的脸面,本打算主动退出翰林院!

  “然则厉太子对其颇为欣赏,力排众议压制了非议,林如海遂得以保全,留翰林院任编修竟有四年!”

  朱景渊听得出来,对林如海这等天之骄子,白守中直到现在还感到嫉妒。

  而此时朱景渊也醒悟过来,明白了白守中想使何种手段,于是他脸上露出了笑容。

  “如此说来,林如海算是深受厉太子的大恩了!”朱景渊端起茶杯说道。

  白守中答道:“当年此事发生之时,陛下正在安南平乱,此事后过了一年才返回京中,然后便被厉太子陷害而遭贬斥,想来不会知道林如海的这些事!”

  皇帝固然消息很灵通,但因为太过于灵通的缘故,也导致其将面临海量信息,不得已只能选择性的了解。

  当年回京被解职而遭软禁,一个小小翰林院编修的家事,朱咸铭当然不会有心思去了解。

  后来林如海得到重用已是正统二年,那时他在内阁任中书学士。

  虽然大致明白了白守中想法,但朱景渊还是问道:“所以,你有什么想法?”

  “林如海与厉太子勾结,当年阴谋陷害陛下之事,或许便有他参与其中!”

  “所以呢?”

  “臣以为,可用此事要挟于他,无须令他偏向于咱们,只消他中立即可!”

  相比于利用此事搞臭林如海,用来威胁他无疑是更好的选择。

  毕竟把厉太子的事重新挑出来,皇帝心里也会非常膈应,属于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只需要他选择中立,亦或者出工不出力就行,朱景渊看来还是很有可能成功。

  “只是……该派何人去与他道明利害?”

  “殿下,臣愿往!”

  朱景渊笑容更甚,当即说道:“有卿相助,孤之幸也!”

  “殿下提携之恩,臣永世难忘,今能为殿下效劳,臣荣幸之至!”白守中义正言辞道。

  他这句话重在“提携”二字,朱景渊当然是听得明白,于是他便说道:“我若没记错的话,前些日子浙江布政使安进先致仕,如今吏部正在栓选继任官员!”

  “卿之大才留任集贤馆,实在是太屈才了,或可谋求外放浙江!”

  浙江布政使从三品,对于白守中来说已属高升,对此他当然是愿意之至。

  且不说额浙江是个肥缺,仅布政使之封疆重任,便足以让白守中向往。

  他一个三甲普通进士,正常来说走不到布政使的位置,所以朱景渊的提议让他心潮澎湃,对未来有了更强的奋斗动力。

  他现在还不满四十,未来十几二十年大有可为,而若捧得朱景渊坐了龙椅,入阁拜相也不是没可能的事。

  虽说有非翰林不入阁的规矩,但大明的规矩都是皇帝定的,他要谁入阁谁又能反对得了?

  “殿下之隆恩,臣当誓死以报!”白守中直接跪地,朱景渊行了大礼。

  而在朱景渊身边,类似于白守中这般的投机者还有不少,也正是他们这些人撑起了睿王府的威名。

  别看支持太子的人多,但真正其铁杆支持者,未必就比得过朱景渊,毕竟后者完全是以利益为纽带,有着极强的人身依附关系。

  “先生请起,那此事……就得劳烦先生了!”

  白守中离开了书房,而朱景渊心头阴霾也已消失,便期待起这件事的结果。

  再说襄王府后花园内,朱景洪把迎春从怀里放了出来,只因邓安过来禀告说贾家的人会见要结束了。

  挥退邓安之后,看着眼前面如土色的迎春,朱景洪替其整理了鬓间细发,轻声说道:“你不要怕!”

  “十三爷,这样不好……若被人知道了,我……”

  也实在是难为了迎春,此时竟鼓足了勇气,表达了自己的反对意见。

  然而她的话还没说完,就听朱景洪说道:“你放心……不会被人发现!”

  再度强势把迎春揽入怀中,朱景洪说道:“即便被人发现了,我也能护得住你!”

  虽然还是觉得担忧,但朱景洪都把话说到了这份儿上,迎春也只能点头认可,虽然她心里并不觉得安稳。

  “记住了……以后时常来王府,毕竟咱们还是很聊得来,正好都给对方解解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