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襄王 第384章

作者:飞花逐叶

  而最激进的石崇,直接把头偏向自己上司,神色轻蔑评价道:“东拉西扯,狗屁不通!”

  石崇声音不大,却也让靠近几个将领听见,众人脸上皆露出了笑意。

  这一情况被宁焕祥捕捉到,于是他立刻停下了讲话,随后面色冷峻质问道:“石参将,你在说什么?”

  被宁焕祥点名,石崇是一点儿不心慌,随即便听他答道:“我说……总督大人高见!”

  他这么一说,附近几人笑容更甚,有的差点儿憋不住笑出声来。

  这时朱景洪开口道:“宁总督在上面说,伱在下面讲……这可不太好!”

  听到这话,石崇直接站起身来,极为恭敬答道:“十三爷教诲,臣当谨记!”

  这样一来,宁焕祥就更没面子了,此时他的脸上露出了寒芒。

  石崇出生再好,宁焕祥也不是真的怕他。

  他是奉了旨的总督,有先斩后奏之权,若不是顾及石家的面子,小小一个参将他如此跳反,他早下令给斩了。

  此时他已打定主意,要找机会收拾石崇,否则他将更难号令军队。

  只听朱景洪接着说道:“还不赶紧跟宁总督请罪!”

  在朱景洪的威慑下,石崇根本不敢造次,便转向宁焕祥恭敬行礼道:“总督大人,卑职冒失,还请治罪!”

  虽对石崇很不满,可宁焕祥也知轻重缓急,明白眼下不是收拾他的时机。

  于是他大度道:“罢了罢了,下不为例就是!”

  下不为例的意思是说……如果再有下次,就别怪军法无情了。

  有了朱景洪的站场,接下来的议事非常顺利。

  然而这都改变不了,将领们对宁焕祥失去信心,所以在听了他调整后的方略,现场是死一般的寂静。

  “诸位都明白了?”宁焕祥冷声问道。

  作为皇帝亲封的总督,此刻他如此严肃的发问,在场众人可不敢不回应。

  “听明白了!”

  “既然如此,下去就遵照执行,五天军令会陆续发往各部,诸位当竭尽全力完成军令!”

  “是!”众人皆答道。

  客观来说,宁焕祥此番牵引敌军,意图围而歼之的办法有可行性,这一点朱景洪是认可的。

  然而问题在于,大家对宁焕祥信心不足,那就很可能导致计划流产,对此宁焕祥本人也心知肚明。

  所以他已打定主意,接下来要多去前线督战,让下属各部严格执行军令。

  又啰嗦一番后,宁焕祥最终宣布议事结束,并让众人吃了午饭便可回去。

  离开总督行署,朱景洪这边就又热闹起来,京营骑兵几名指挥和参将都来到了朱景洪处。

  毫无疑问,这些人都是勋贵子弟,而且也是和侯璟等人类似,走的是龙禁卫外放的路子,所以朱景洪和他们早就认识。

  此时朱景洪正在射箭,孙绍祖把这帮人引到了他身后。

  虽然石崇官阶不是最高,可他毕竟出身极为不凡,所以此时他反倒走在最前面。

  没等石崇开口,就听朱景洪说道:“午饭是在总督署,你们为何找我这里来?”

  背对众人,朱景洪松开了弓弦,箭矢精准射穿了百步外木桩。

  虽然知道他厉害,看到这一幕还是让众人惊讶。

  只听石崇恭身答道:“十三爷,方才是臣不守规矩,所以特来请罪!”

  转过身来,朱景洪平静说道:“不守规矩也好,以下犯上也罢,宁总督说了下不为例,你最好还是老实一些!”

  “臣明白!”石崇答道。

  在其答话之后,振威中卫指挥使范长春打圆场道:“十三爷,石参将是个直人,心里有气就憋不住,您别跟他一般见识!”

  “怨气?他有什么怨气?”朱景洪假意问道,为的是引出众人想说的话。

  “十三爷,臣等奉皇命开赴西北,为的是平定叛乱宣扬王化!”

  “如今战事毫无进展,各部皆有损伤,心怀怨气……也是正常事情!”

  这些话实在太过直白,范长春只是为了让朱景洪听懂,说动他向宁焕祥提意见。

  走到众人近前,朱景洪沉声说道:“这话你们可别乱说,如今局势……怎能叫毫无进展,至少灭了准噶尔不少兵马!”

  “十三爷,如今已快到八月了,再过两个月天气骤寒,这仗也就没法儿打了!”

  “可依宁总督的办法,别说两个月……只怕再来两个月,也难将准噶尔主力击败!”范长春面露忧色。

  如果拖到明年去,朝廷又要多耗不少钱粮。

  钱粮消耗倒无所谓,反正不是他们来出,问题关键在于会折损更多兵卒,导致皇帝对他们的评价降低,给他们的履历带来负面效果。

  而且一旦损失到三成,他们就会被轮换回去,这一趟到西北就亏大了。

  石崇跟着开口:“十三爷,此前您提出的方略,臣下去也和弟兄们细细上商讨过,倒是觉得更为可行!”

  这话出乎朱景洪的意料,让他明白局面比他预想要好,连骑兵的将领都开始认同。

  孙绍祖也意识到这一点,这让他心中大感安定,胆子也就跟着大了起来。

  从跟在朱景洪身边开始,孙绍祖全面展示了自己的才能,而且得到了朱景洪的认可。

  所以他有把握,一旦朱景洪掌握西北大权,他将有机会被委以重任。

  他本渴望高位,又岂会放过这等机会。

  “不管可不可行,如今都得听宁总督调遣,你们只需依令而行便是,绝不该有其他想法……”

  在任何公开场合,朱景洪都没说过宁焕祥坏话,防的就周围或许存在的别有用心之人。

  如今在朝野间,已有高书言这样的人盯着他,让朱景洪不得不格外小心。

  他已预料到了,宁焕祥的计划极有可能破产,他只需要等待这一结果发生,然后再力荐自己的方略即可。

  到那一刻宁焕祥威严尽失,且有一帮子武将支持,他不同意朱景洪的计划都不行。

  而从始至终,朱景洪都没想过,自己要直接掌握兵权,因为这些表面上的事毫无必要。

  他却不知道,孙绍祖已在主动替他谋划,将让其被动的站到前台来。

  在朱景洪这里逗留了一阵,石崇等人颇为失望离开了,只因他们没有劝得动朱景洪。

  看着众人离去,朱景洪平静说道:“军令既已下达,就该竭力执行才对,也不知来说这些废话有何益处!”

  “十三爷,臣倒觉得他们所言有理,宁总督着实谨慎过头了!”

  “打仗这种事,哪会没有风险,只要沉受得起损失就是了!”

  “且骑兵作战,要的就是兵贵神速出其不意,葫芦口一战敌军左翼骤然崩溃青海行都司本该全力出击,然则……”

  眼看孙绍祖要指责宁焕祥,朱景洪当即答道:“行了,事情已经过去,这些话就别再说了!”

  “是!”孙绍祖适时闭嘴。

  他这局外人说起来都有怨气,所以孙绍祖能够预见,参战的将领们会有多不满。

  只怕陛下也没想到,这位宁总督会打成这样……孙绍祖暗暗想到。

  眼见朱景洪又要射箭,孙绍祖立马上前伺候,递箭的同时“十三爷,臣有一个请求!”

  接过箭矢瞄准前方,朱景洪徐徐说道:“说!”

  “此番会战,臣想去北面前线看看!”

  所谓的北面前线,是由蒙古各部盟负责,外加女真的一部分骑兵。

  朱景洪被要求不能身临前线,所以他基本和总督行署待一起,然随侍在侧的孙绍祖也跟着待在后方。

  “叹气行军作战,臣虽说得天花乱坠,可终是许久未临前线……难免所言与事实不合之处,所以臣想着去前线多看看!”

  孙绍祖的理由很充分,朱景洪也想不到太多,于是他答道:“那你去吧,记得多带些侍卫!”

  “谢十三爷!”孙绍祖郑重行礼。

第481章 围杀

  转眼就是几天过去,孙绍祖如愿以偿去到了前线,而朱景洪则仍是留在总督行署。

  因新一轮会战开始,宁焕祥亲自去到了前线督战,所以这总督行署就没几个人。

  而随着战线的推进,总督行署的位置也在不断变化,如果这次会战成果显著的话,行署显然又要继续往西北移动。

  事实上,朱景洪在行署也没待两天,就去了北四卫和京营步军营地。

  他们负责押送粮草军械,大多数时候都在赶路途中,所以朱景洪也很久没看见他们了。

  和骑兵将领们一样,因为战事总体进展迟滞,北四卫和京营步军的这些人,对宁焕祥也是怨声载道。

  朱景洪一到场,就听了这些人的满腹牢骚,一个个就建议他说服宁焕祥改变想法。

  而朱景洪能做的,也就只能是安抚众人,并告诫他们做好战备,保证能最快投入战斗。

  再说北线方向,随着战事展开,各部大军都动了起来。

  北线骑兵约有一万五左右,人员构成极为复杂,基本是各部族抽调的军队,相互之间配合也非常散乱。

  这是孙绍祖观察几天后,感受最深刻的情况。

  当然了,这些人是跟京营比才显得差,好在他们面对的准噶尔军队,比起他们指挥体系更是混乱。

  “这么久了,人都还没到齐,这帮蠢材简直是拖后腿!”

  说这话的,是安西行都司都指挥同知周全辉,此人负责指挥北线各部族。

  按道理说,北线应该由王子腾来指挥,可安西行都司主力被拖在扎萨克等国,让他根本不敢抽身过来。

  而此时周全辉痛骂的,正是北线各部、盟的将领,眼下是要把他们召集到一起,迎接宁焕祥并聆听他的训示。

  南边打得很激烈,京营和青海行都司的军队,已跟准噶尔军队多次交手,且已取得还算不错的战绩。

  显然前期的“失利”,已让南线各部知耻而后勇,所以才会更加注重歼敌。

  只不过,这仍是战役上的胜利,从全盘来看双方仍处焦灼态势。

  如今南线打得可以,宁焕祥便选择来北线亲自督战,只为榨出这些“杂牌军”的最大价值。

  “大人,他们这些人散漫惯了,短时间可难改得了这些毛病!”孙绍祖平静答道。

  此前他在安西行都司做指挥使,和周全辉之间熟悉得很,所以才会说几句真话。

  在塞外混迹那么多年,孙绍祖非常了解部盟抽调的这些军队,战斗力是何等的拉胯。

  对此,朝廷本身也无意改变,这些军队若是强了,对朝廷的威胁也就上来了。

  在宁焕祥赶到时,北线各部将领并未全部到达,于是周全辉当众爱挨了一顿痛骂。

  紧接着宁焕祥开始分析敌情,并再度申明自己的主张,以及对下传达自己的作战计划。

  他却没有注意到,孙绍祖悄悄的离开了现场,去跟他的卫队千户闲聊起来。

  说是千户,其实宁焕祥的随行卫士,也就一百多人而已。

  “这些天可累坏了吧?”孙绍祖递出了一壶酒。

  酒绝对是好东西,可以快速拉近人的关系,何况孙绍祖和这人还挺熟。

  接过酒壶后,千户郭兴答道:“可别提了……这几天到处跑,少说也跑了上千里,人困马乏啊!”

  “宁总督都没说累呢,你可别不知好歹!”孙绍祖笑着答道。

  从京城出发到现在,孙绍祖和郭兴相识也有数月,二人之间也勉强称得上朋友,所以他俩说话时气氛轻松。

  “南线情况不错,只怕宁总督接下来,会留在北线督战!”

  微微点头后,郭兴答道:“想来会是如此,只盼望这场仗早些打完,到时就能离开这鬼地方了!”

  看着眼前灰扑扑的天地,郭兴格外思念妻子儿女。

  孙绍祖干笑了两声,而后说道:“我看这仗还有的打,你还是打起精神,保护好宁总督吧!”

  “来来来,喝酒喝酒!”郭兴提起了酒壶。

  二人就坐在一块大石头上,望着下方成片的营帐,你一杯我一杯喝起酒来。

  和郭兴搞好关系,孙绍祖的目的非常明确,想要凭此关系弄清宁焕祥行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