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襄王 第367章

作者:飞花逐叶

  这也昭示着,虽然支持老四做太子,但杨清音仍信不过老四的人品。

  能完全被她倾注母爱和信任的,也就朱景洪和朱云笙两个人。

  如此说来,老十三躲出去,未必是件坏事……杨清音如此安慰自己。

  正当他想着这样的事,元春和陈芷又阴阳怪气说起话来,便让杨清音的心情更差了。

  只听杨清音教训道:“你们两个,没事就回去吧……左右你们也忙得很,就别在我这里耽搁了!”

  “母后……”

  “回去吧!”

  皇后态度坚决,元春二人便不再敢强留,随后她俩很自觉的离开了。

  再说东殿阁楼上,看着伤心欲绝的黛玉,紫鹃心里也是难受得很。

  “姑娘,想哭就哭出来吧!”紫鹃只能如此劝解。

  她知道黛玉只要哭出来,心里就会稍微好受些。

  然而黛玉只是落泪,根本没有要哭的迹象。

  再度递出手绢,紫鹃接着说道:“我看十三爷对姑娘亦有情,姑娘也不必过于伤心,待来日十三爷回京……”

  “别再说了!”这些话,黛玉是越听越觉得伤心。

  二人又沉默了一阵,便听到阁楼下传来动静,却是宝钗湘云和朱云笙回来了。

  殿内只剩黛玉一人,进到殿内宝钗却没看见她,于是她便问起了当值的宫女。

  一问才知黛玉是在楼上,宝钗便上了阁楼来寻,而朱云笙则是完成功课去了。

  当宝钗上得阁楼时,黛玉勉强收拾好了心情,只是眼眶看起来还有些泛红,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哭过。

  “这又是怎么了?谁又欺负你了?”宝钗上前关切问道。

  “王妃……”

  紫鹃正要答话,黛玉生怕她说话没分寸,当即接话道:“今见陛下皇后与太子等团聚,共享天伦其乐融融……便让我……”

  “莫非是思念起了令尊?”宝钗关切询问道。

  “正是如此!”黛玉点了点头,眼眶中再度滑落泪珠,看起来确实像那么回事。

  宝钗年少失怙,自是相当同情黛玉的心情,于是她拉着黛玉说道:“若你实在想家……我可代你向母后陈奏,准许你回家侍奉父亲!”

  啊?我是不是表演太过了?要是出了宫还能再见到他?

  黛玉一时间有些慌了,但她里面又生出一计,于是答道:“虽想念父亲,但我与公主情同姐妹,我若走了她岂不更孤单了!”

  黛玉很想去掉“情同姐妹”的标签,可眼下又不得不加以利用,着实是让她痛并快乐着。

  看着黛玉孱弱的身子,宝钗忍不住叹气道:“唉……你呀,就是考虑得太多了,全然不顾自己,这可怎么得了!”

  宝姐姐,你对我好得太过分,往后可怎么得了……黛玉心中在呐喊。

  拉着黛玉往阁楼下走去,宝钗徐徐说道:“好了,等云丫头回来,你也找时间告个假,回去陪陪父亲也是好的!”

  “嗯!”黛玉应了一声。

  “对了,有时间也可来王府跟我说话,我如今也是一个人了!”宝钗强挤出笑容道。

  “嗯!”

  二人一道下了阁楼,便听见朱云笙正发脾气,原来是女官又来传皇后的话,让她今天要绣一副牡丹出来。

  对要嫁人的女儿,皇后是既溺爱又严苛,所以她这三子一女中,过得最爽的还数朱景洪。

  章末小彩蛋,王妃扑蝶!

第466章 总督西北平叛行署

  从四月二十八出发,路上朱景洪非常安分,每日除了跟宁焕祥闲聊,就是跟可卿探索人生奥秘。

  但王培安总不想让他如愿,要么拿着书本要给他上课,要么就现场教学跟他讲道理。

  如何现场教学?那自然是停驻野外时,带他去看百姓劳作之艰辛,让他体会民生之艰难。

  比如此时,他就被王培安领着,走在黄土高坡之上。

  虽然是现代人,虽然知道老百姓过得不好,但当朱景洪亲眼目睹之后,他还是觉得有些触目惊心。

  当日他在金陵时,深入乡里体察过民情,那时他就觉得老百姓日子难熬,可跟陕甘比金陵已经算是好的。

  “民生之艰,已然苦不堪言啊!”朱景洪忍不住叹息。

  此刻的王培安也很受触动,一方面是西北确实太苦,另一方面则是朱景洪的反应。

  一直以来,他都觉得足够了解这位爷,认为朱景洪是比较善良的皇家纨绔。

  但近日相处的时间长了些,王培安发现需要重新认识这位。

  虽然对体察民情有抵触,可当这位真的来到民间,也确实会细致了解民情。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朱景洪会问些百姓的生活细节,诸如家里有几亩地收成如何,每年赋税如何缴纳……

  堂堂亲王之尊,如此纡尊降贵……其中反差之强,着实惊讶到了王培安。

  以至于他不禁在想,太子能做到吗?睿王能做到吗?

  这二位意在争权,又岂会真的顾念到百姓……这是王培安给出的判断。

  “殿下,所谓兴百姓苦,如今朝廷大动兵戈,百姓自是过得艰难,赋税徭役……!”

  如今朝廷财政还算健康,所以赋税方面的变动不大,但大军作战徭役会不可避免增多。

  仅说最近两个月,朝廷就从四川、山西、甘肃和朔方四地,征调了将近六十万民夫转运军粮。

  若按照古时的说法,前线十万作战部队加上这些民夫,朝廷也可号称七十万大军平叛。

  值得说明的是,朝廷的十万大军之中,仅有六万多是朝廷直辖军队,其余全是各部盟土司的仆从军。

  这边王培安继续说着大道理,而朱景洪的视线却转向了官道上,那边正有大队人马在赶路。

  “那些人是?”

  朱景洪身旁,一名百户答道:“王爷,有军士随行押送,想来是往前线运送军械!”

  高鸿是旗手卫的百户,他和另一百户张仲祥,负责统领此番保护朱景洪的侍卫。

  高鸿和张仲祥的手下人,也都是朱景洪亲自去挑的,每个都是能打能拼的好手。

  似他这般到旗手卫里挑挑拣拣,加上开府时已有两次,着实称得上是绝无仅有。

  “我看不像……”

  相比于常人,朱景洪的视力要好上许多,他发现押解的不是物而是人,这可就太奇怪了些。

  “去看看!”朱景洪沉声说道。

  于是众人跃身上马,朝着管道方向赶了去,其中也包括王培安。

  王培安本来骑术一般,但这段时间为了方便赶路,他一个书生却也练了出来。

  众人靠近之后,便看清军士们除了押解物资,同时队伍里还押着大批青壮。

  被手下人告知有队伍靠近,领队的千户不敢等闲视之,一面传令手下进行戒备,随后他便带了人前来交涉。

  “你们是什么人?”

  听着对面的喊话声,高鸿看向朱景洪问道:“王爷……可要去招呼!”

  “你去问问情况,就说咱们是总督署的人!”

  宁焕祥已成立西北总督署,报他的名号是再合适不过。

  高鸿立刻打马前去,先报了身份而后出示勘合,才让这队押解军士讲明了情况。

  问清情况之后,高鸿当即打马回来,身后还跟着那位千户。

  “王爷,这位是徐千户,他们负责押解粮草,途中民夫闹饷所以被拿下!”高鸿禀告道。

  本来徐有庆还以为,只是总督署的僚属而已,所以才想着过来拜见一番,根本想不到面前会是一位王爷。

  徐有庆可是听说过,这次朱景洪将到西北督战,而且是跟着宁焕祥一起赶路,所以他很容易猜到眼前人的身份。

  没有有半分耽搁,徐有庆当即跪地参拜:“臣甘肃都司秦州卫千户徐有庆,叩见王爷!”

  “嗯……起来吧!”

  朱景洪应了一声,随后问道:“民夫闹饷?怎么回事?”

  王培安也紧盯着徐有庆,他也很想知道其中内情。

  “那些民壮受召运送军粮,中途却说饷银没发下去,家里快揭不开锅了,所以中途不愿走了,便闹着要饷……”

  征召徭役可免税,服役满后若再行征兆,朝廷就得给予钱粮补贴,毕竟运送军粮时间拉的长,很影响家中耕种等农事。

  经徐有庆一说朱景洪方知,被抓的这批人从去年二月到现在,已经是第四次被征调服役。

  换句话说,从去年二月到今年五月,这十三个月时间内有十个月,他们都在给朝廷免费打工。

  家中长期缺乏壮劳力,日子过不下去是极有可能的事,所以这些民夫闹饷也很正常。

  待徐有庆说完后,王培安开口问道:“他们当真没领到钱粮?”

  “这……其中内情卑职着实不知,卑职只管把军粮安全押送到武威!”徐有庆回话道。

  其实他知道,这些人没有领到朝廷补贴,只是不愿掺和进这些事,所以才说自己不知道。

  相比于别的千户,他已经算是厚道人,只是闹事的人看押起来,而没有直接杀人立威。

  “殿下,臣去问问情况!”王培安主动开口。

  朱景洪略微思索后,便说道:“去吧!”

  有王培安在,很多事情都不会好办,所以这一路上朱景洪都在想,该如何把这位给踢到一边。

  今天遇着的这件事,却让朱景洪有了想法。

  于是他看向徐有庆,问道:“你给我说实话……这等民夫欠饷的事多不多?”

  “这……”

  眼见徐有庆吞吞吐吐,高鸿当即提醒:“王爷问伱,你就实话实说,这种事你以为瞒得住?”

  欠饷这件事确实很普遍,民夫是最好拿捏的一帮人,当官的自然更愿意从他们身上刮好处。

  “据臣所闻……确实有欠饷之事,闹饷也有过几次!”徐有庆回答得很艰难,他是真不愿牵涉进这些贪腐案。

  “嗯!”

  好在朱景洪是应了一声,没有在问下去的意思,否则徐有庆真的会想哭。

  “看来这是大案,足够拖住他了!”朱景洪看向了王培安的方向。

  只见此时,王培安正在问话,和被抓那帮人聊得很起劲儿,甚至于最终还说笑起来。

  “你们的饷钱,我会替你们要回来,但你们也得保证,把朝廷的粮草运上去!”王培安说话时脸色郑重。

  或许他真的自带浩然正气,反正经过他一番劝说,在场的民壮们都相信了他话。

  “大老爷,只要您能为小的们做主,小的们岂敢误朝廷的大事!”

  “我们也知道,若让那些蛮子打进来是大祸,若非家里实在过不下去,我们也不会闹事……”

  “万望老爷做主啊!”

  看着眼前识大体的民夫,王培安便让他们起身,并告知他们自己去跟千户说起。

  说完,王培安就折返回来,并向朱景洪讲明了情况。

  “殿下,臣以为……姑念这些人是首犯,且并未引发祸乱,可以暂且赦了他们的罪责!”

  “如此既可以让他们戴罪立功,也不会耽误了转运军粮!”

  “嗯!”

  朱景洪应了一声,心里却有些失望,他很担心王培安让这件事算了。

  只听王培安接着说道:“同时臣以为,此事当上报总督署,让宁总督严查此案!”

  听到这话,朱景洪可算安心了,但他却假意说道:“王长史……此案牵扯甚多,只怕不太好查!”

  王培安严肃答道:“殿下,即使难……也比不过百姓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