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襄王 第304章

作者:飞花逐叶

  一看他这模样,可把杨清音给心疼坏了,立马上前就打量起宝贝儿子。

  “这些天可苦了你了,你赶紧给你爹赔不是,他高兴了就放你出去了!”杨清音打着圆场。

  今天她非把皇帝叫过来,为的就是让儿子过关,早点儿离开这艰苦磋磨之地。

  “娘,儿子实在不知错在何处!”朱景洪反问道。

  即使到了这个时候,维持人设于他而言也极为重要。

  他想染指兵权,老头子就是走的这条路,如果他不表现得“莽”一些,着实很难让皇帝感到安心。

  喝完最后一口凉白开,朱咸铭平静道:“你看看……我就说他是屡教不改,烂泥扶不上墙的玩意儿!”

  见此情形,宝钗亦开口道:“王爷……你就别耍小孩子脾气了,父皇海量愿宽宥于你,这已是天大的恩典!”

  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容易变味儿,比如皇后的话再从宝钗口中道出,意思变成了皇帝已原谅朱景洪,现在只需其磕头谢恩即可。

  这是宝钗耍的小聪明,自是瞒不过朱咸铭的慧眼,但他也没把这件事放心上。

  不聋不瞎不当家,只要朱景洪现在服软,朱咸铭还是可以考虑放过他。

  “快去吧!”杨清音推了朱景洪一下。

  来到皇帝面前,朱景洪显得不情不愿,要把表情神态做到真实,此刻却是非常考验演技。

  只见他跪到地上,颇有些程式化的意味说道:“儿子叩谢父皇!”

  “我看你不太服气!”朱咸铭淡然道。

  此刻朱景洪基本能确认,无论老头儿迫于皇后的压力,还是觉得考验到位了,心里确实已有“赦免”他的想法。

  笃定这一点朱景洪便已安心,接下来就该他出点儿幺蛾子,继续巩固他的人设了。

  面对皇帝的问题,朱景洪直接看向皇后:“娘,你看嘛……我爹就没想过要放我!”

  “十三都跟你跪下了,你还要如何……莫非你这一国之君,还跟一个孩子置气!”

  论道德绑架的本事,杨清音也是佼佼者。

  “孩子?他都开府了还是孩子?”

  杨清音立马回怼:“他就是当爹了,那也是你儿子!”

  “爹,儿子还是不让您为难了,我还是待在这里继续种地吧,等来年收了麦子……定给您送几担来!”

  好家伙,这话说得一个凄惨!

  说他不孝吧他还逆来顺受,说他孝顺吧这话总有些不对。

  “你看看,十三如今多懂事了!”杨清音又追加了一句。

  朱咸铭仍是没应声,而是从旁端起了“水碗”,可惜里面却是空的。

  这正好给他了借题发挥的机会,于是当即愠怒道:“拿茶来!”

  旁边伺候的宦官被吓了个半死,于是立刻奉上茶水来,顺道结束了刚才的话题。

  杨清音也不是蠢人,知道因为朱景洪瞎说话,今日想要将其赦免已无可能,此事也只能再缓两日了。

  在她埋怨小儿子时,一旁侍立的宝钗心里却很淡定,因为她知道朱景洪是什么打算。

  明明一心想出去,到了这个节骨眼上还在演,就连宝钗也不得不感慨,自家男人这心思是够深的。

  接下来就换了话题,主要是皇后和宝钗在说话,朱景洪父子则甚少开口,两人此刻可谓是相看两“厌”。

  匆匆在此用过了饭,帝后二人便要带人离开了,热闹的茅屋又将变得清冷起来。

  时间来到下午,在外应酬一天的朱景渊,终于被抬回了睿王府内。

  撇开随行宦官,朱景渊进入内宅便要去侍妾们的居所,却被银安殿外晒太阳的陈芷给叫住了。

  “王爷可知,父皇今日去了上林苑?”

  迈步走向妻子,朱景渊随口应道:“知道!”

  陈芷接着说道:“我听人说……母后让十三弟给父皇认错,打算借此请父皇赦了他,却被十三弟出言不逊给搅了!”

  这消息朱景渊还真不知道,倒不是说他得不到这些消息,而是他有更重要的事情在忙。

  “这个老十三,还真是一如既往的浑!”朱景渊忍不住感慨。

  此刻他已完全对其放下戒心,觉得此前的过度怀疑实在多余,这样的蠢货又怎么能威胁到自己呢。

  “这两天找个时候,你还是去父皇面前请安,顺道再给十三弟求求情,我也去母后那里多替他说些好话!”

  “嗯!”朱景渊点了点头,表现孝悌之义本就是他该做的。

  “对了……昨天金陵那边,又有人送来几万两银子,如何处置?”

  “谁送的?送给了谁?”

  陈芷答道:“反正还是那些人,这次送到了我舅舅家,说什么是给他贺寿的礼物!”

  送银子的人都很聪明,不会将银子直接送到睿王府,所以在里面玩出了各种花样。

  “退回去吧!”朱景渊沉声说道。

  这几个月来,金陵那边的银子他已拒绝了十几次,既然有了决定他必会一以贯之。

  陈芷也知道事关重大,便问道:“这只怕是他们最后送了,真要是退回去……那便再无转圜之地!”

  作为王妃,陈芷对当下朝局有了解,知道新政牵涉到那些利益,朱景渊拒绝金陵示好又意味着什么。

  从桌上拿起一块糕点,朱景渊徐徐说道:“父皇如何决断,我就如何追随!”

  “那你得罪的人可就多了!”陈芷再度提醒。

  她娘家也是当地士绅,自然不希望被朝廷查清隐匿田地人口,所以有很多人女眷们来游说她。

  深深看了妻子一眼,朱景渊说道:“天下士绅多数都觉得,该老四这嫡长子做太子,我遂他们意这帮人就都会帮我?即使他们帮忙我就能做上太子?”

  “老头子如今手握大权,没人能在他手下跳反,我只不过是顺势而为罢了!”

  见陈芷还想再说,朱景渊语气变冷道:“你可别忘了……自己已是朱家人!”

  陈芷每天见了什么人,朱景渊并非一无所知,此前他就提醒过好几次,让其不要跟这些人来往。

  “你这话什么意思?难道我不是替你着想?”陈芷面带不愉。

  “你倒是轻巧,每天出了王府见这见那,留下我一人应对那些官眷,那些人又岂是好相与的……”

  “一个个心怀鬼胎,偏偏说得冠冕堂皇,我还得照顾到她们面子,还要维护王府的威仪……我难道就容易了?”

  实话实说,他朱景渊的王妃确实很不好做,各种应酬往来可谓繁杂至极,尤其女人家容易斤斤计较,理清理顺各种关系不但劳心而且劳力。

  “算了……反正我做什么都错,这些破事我干脆不管了!”

  言罢陈芷起身要离开,还好朱景渊手疾眼快拉住了她。

  “王妃,你要是不管了,这王府如何能维持,总不能我去见那些女眷!”朱景渊讪笑道。

  “何须王爷亲自去,府里两位侧妃三位选侍,外加那七八位侍妾……我不干有的是人干嘛!”

  陈芷话里饱含挖苦,显然她对朱景渊也有怨气。

  “王妃,这话就生分了……你才是这王府正妃,享受尊荣坐殿理事,岂能让她人来代劳!”朱景渊开解道。

  他夫妻二人感情基础扎实,如今又同心协力谋大位,很多矛盾说开了也就好了。

  “来来来,坐下……咱们也好好说说话!”

  说话间,朱景渊把陈芷扶回了位置,此刻没了去找其他人的心思。

  接下来两人又是一番商讨,先是定下婉拒贡献银子的方案,然后议下了明日攻略帝后的话术。

  夫妻同心,才是他俩办成事的不二法门。

第415章 贾芸的手段

  十一月十六,这是帝后离开的第三天。

  风雪交加之日,程英亲自到上林苑来宣旨,让朱景洪可谓充满期待。

  然而旨意内容却是,朱景洪可于上林苑内走动,仅扩大了他的活动面积,却没有让他归府的意思。

  这让朱景洪很失望,但还是在宝钗催促下接了圣旨。

  “十三爷,您可有什么吩咐?”

  “劳烦公公给我爹带句话,就说只要他老人家高兴,儿子就是受再多委屈也值!”

  本来程英脸上带着笑容,听到这话立马满是尴尬,一时间竟不知该说些什么。

  “十三爷,奴才告辞了……”

  刚才那些话,程英当然不会转达给皇帝,给皇帝添堵其实就是给他自己添堵。

  程英虽离开了,随他而来的二十名宫女宦官却留下了,这些人是专门派来伺候朱景洪几人。

  如今天寒地冻,儿子儿媳还在做苦活儿,朱咸铭也着实看不过眼,所以才派了这些人来。

  对此朱景淳二人自是高兴无比,接下来的日子至少轻松许多,可见他俩确实被磨得没了脾气。

  在朱景淳二人兴高采烈时,朱景洪对身侧宝钗道:“这些人你看着安排,我出去转转!”

  “嗯!”

  既然可以在上林苑走动,朱景洪自然要去北四卫看看。

  虽然时常有人过来议事,让朱景洪对训练情况有所掌握,但具体什么样他还得亲自去看看。

  可他走出劳作之地没多远,就调转了方向往造枪作坊去了。

  虽然老头子让他在上林苑活动,本就有让其看顾训练的意思,但朱景洪觉得自己不能对此太热切。

  先去作坊那边看看,缓个一两天再去北四卫,无疑是更为明智的选择。

  他所在种地之处,距离枪炮作坊并不太远,走了大概两刻也就到了。

  虽然他是身着布衣,但皇城内不认识他的人极少。

  “参见王爷!”

  作坊门口,卫兵行了叩拜大礼,目光中多有敬佩之色,毕竟这位是敢作敢为的大丈夫。

  “嗯,都起来吧!”

  背着手走进大门,里面的宦官也都认识他,更知道他如今该在亲耕,本不应该出现在此处。

  “叩见王爷!”

  “叩见王爷!”

  好在这些人脑子灵光,虽然心中有一万个不解,但还是纷纷行礼叩拜。

  “让贾芸来见我!”

  “是!”

  贾芸是他安排在此处的管事,虽然朱景洪最近落了难,但并未影响到贾芸的职务。

  吩咐完这件事,朱景洪便来到了作坊议事厅,才落座就有宦官给他端上茶来。

  只等了几分钟,贾芸就跑着进了厅内。

  “参见十三爷!”贾芸行了大礼,这一年多来的历练,也让他整个人气质发生了变化。

  “起来吧!”

  “谢王爷!”

  起身之后,贾芸勾着腰说道:“恭喜王爷重获自由,便可……”

  没等贾芸把话说完,朱景洪便出言打断:“行了,我不是来听你拍马屁的,说说到如今……你们捣鼓出了什么玩意儿!”

  “十三爷,要说这枪炮……近日还真有些进展,小人正打算设法跟您汇报呢!”贾芸陪笑道。

  本就是过来看看,朱景洪没想到真有突破,于是他立即就来了兴趣。

  “说说……”

  “禀十三爷,按照您此前的指引,我们的工匠都……”

  经过贾芸一番述说,朱景洪总算清楚了情况,此刻他已高兴的笑开了花。

  简单来说,经过将近一年的试错研究,火枪和火炮都有了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