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襄王 第288章

作者:飞花逐叶

  叹了口气,杨清音说道:“就如此吧……他俩若真能携手同心,也能堵住天下悠悠之口!”

  得到了妻子的支持,朱咸铭吩咐道:“叫程英来,让他传旨去!”

  “是!”

  很快程英喊了过来,接了谕旨后便离开了。

  站起身来,走到了御案一侧,杨清音平静问道:“陛下为老十三考虑如此周全,想来已经不生他的气了?”

  “此事既然已经发生,这小子又是一根筋的执拗,我又能拿他如何?”

  端起茶杯,朱咸铭喝了一口,便叹道:“他虽混账,但毕竟是咱们儿子,也只能选择原谅他了!”

  这番话若让太子跟睿王听见,那绝对会心生嫉妒,他们臣子的身份明显多于儿子。

  然而朱咸铭话音才落,便见他突然变色道:“你们这些混账,还不赶紧给皇后上茶!”

  因这帝后二人谈话,旁人哪敢随意上来递茶,所以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一众宦官胆战心惊之时,只听杨清音说道:“行了,我可不是来你这儿喝茶的,伱既如此忙碌……臣妾也就不便打扰了!”

  “陛下,臣妾告退!”

  “皇后慢走!”

  待皇后离开,朱咸铭思索一番后,最终无奈一笑,摇了摇头便继续翻阅奏章。

  …………

  襄王府,存心殿内。

  朱景洪坐在书案后,正趴在桌上搭着积木,这是他从库房里淘到的东西,乃是忠顺王府送来的贺礼。

  虽说是积木,实则乃是玉石精雕而成,按照图示可搭成一座宫殿,只是需要格外有耐心才成。

  宝钗一直很有耐心,但今日她却有些心神不宁,所以没有和朱景洪一道玩耍,而是坐在了书案一侧的椅子上,拿着一本书似读未读。

  这时朱景洪说道:“宝钗……是你的跑不了,你又何必着急!”

  “话虽如此,可我总有些不安!”

  “那你得跟我学,泰山崩于前面不改色,这才是成熟稳重的表现!”

  然而朱景洪话音落下,外面就有宦官来报传旨钦差来了。

  “你看……这不是来了嘛!”

  只见他站起身来,拿起一旁冠帽戴在头上,说话就要往外面走去。

  “等等……”

  被宝钗叫住,朱景洪停了下来,目光中略微带有疑惑。

  便见宝钗走到他面前,踮起脚伸手给他调整了冠帽,而后才说道:“走吧!”

  朱景洪笑了笑,然后就领着宝钗出门去了。

  接旨是在承运殿,这里早已设好香案仪仗,只等着传旨钦差的到来。

  朱景洪二人赶到时,程英一行已经到场。

  让其疑惑的是,程英虽是带着圣旨来的,随行人员却没有带其他东西。

  宝钗也发现了这一点,传旨钦差没把王妃册宝带来,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正当朱景洪要询问,就听见程英说道:“十三爷,接旨吧!”

  “儿臣叩问父皇圣安,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领着宝钗拜下,朱景洪准备聆听圣训。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

  诏书用以颁布全国通行政令,制书则用来向文武百官宣布重大事件,敕书则是给个人的训诫或指令。

  “朕久有归农之意,然则国事缠身,实难称心所欲,实为此生憾事……”

  听到这里,朱景洪抬起头来,他以为程英是念错了。

  有归农之意,皇帝老子想去种地,这不是开玩笑嘛!

  “皇十三子洪,朕之嫡嗣也,当有纯孝之心,以全为父之志!”

  啥啥啥?我去成全老头儿?这什么意思?朱景洪越听越觉得离谱。

  “上林苑设有御田,乃朕亲耕之所,望尔入住此间,躬身于农事,周全打理,潜心……”

  听到后面,朱景洪完全都懵了。

  按照老头子的意思,接下来他要去上林苑务农,无召不得私自离开。

  “钦此!”

  念完之后,程英笑着说道:“十三爷,请接旨吧!”

  “程公公,此事我娘可知?”

  但问完朱景洪便知说的是废话,这件事就不可能瞒得住皇后。

  “此事娘娘知晓!”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没有改变的可能,显然选妃这事还没过去,这是老头子给的惩罚……朱景洪如是想到。

  “儿臣领旨!”

  待他接过圣旨之后,程英便立刻上前来将他扶起。

  “程公公,我爹真让我去种地?”

  “临走时主上还说,如今快到播种的季节,希望您不要误了农时!”

  现在是播种的季节,那说明种的是麦子,今年九月种下来年六月收获。

  换句话说,即使只干这一次收成,他都得在上林苑待近半年。

  我可不能被老头儿限制住,得想办法脱身才行……朱景洪暗暗想到。

  训练军队和制造武器,是朱景洪兼领的两件差事,偏偏都在上林苑内进行,他想要脱身其实很不容易,因为连像样的借口都还找不到。

  而且他还不能耍赖,否则让皇帝老头儿消不了气,后面还能设法整治他。

  种地嘛,种出花儿来不就行了……朱景洪暗暗想到。

  在孤儿院时他没少干农活儿,种地经验大致也有一些,何况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各种乱七八糟的知识点都能学到。

  见朱景洪面露思索,程英又说道:“主上还说,接旨之后即刻出发,万望十三爷不要误了时辰!”

  就在这时,跟在朱景洪身侧的宝钗问道:“敢问公公,不知王爷此行,可否有人随行!”

  程英答道:“既是归农,便不可带人服侍,且御田那边已安顿妥当!”

  宝钗又问道:“我可否随王爷一道?”

  “这……主上并未吩咐!”程英答道。

  老太监知道这是皇帝设下的考点,如果宝钗不主动提一起过去,那么她直接会被定为不合格,后期找个借口就能将其罢黜。

  “那我随王爷一道过去!”

  按照皇帝授意,程英说道:“此去御田,劳作艰辛,王妃不必受此苦楚!”

  其实当宝钗提出一起去时,一旁的朱景洪也意识到了,这很可能是给他们两个人的考验。

  宝钗神色庄重道:“劳烦公公转奏父皇,所谓夫妻同心同德,儿臣既已嫁于王爷为妻,岂可独享尊荣坐视王爷辛劳!”

  “娘娘这是何苦……”程英继续套话,他也在完成自己的任务。

  “我心意已决,还望公公转奏父皇!”

  点了点头,程英徐徐说道:“娘娘既有此行,老奴岂敢置喙,如此……就与十三爷一道去吧!”

  说完这话,程英看向朱景洪问道:“十三爷以为如何?”

  朱景洪面带笑容,看向宝钗道:“宝钗……你可得想好了!”

  宝钗笑道:“夫唱妇随……这难道还用想?”

  朱景洪笑容更甚,随后说道:“那咱们就去上林苑住几天!”

  程英当即说道:“十三爷,既然如此……现在就启程吧!”

  “现在?”

  “正是!”

  虽然有些惊讶,但朱景洪还是说道:“待我收拾一番!”

  程英笑着答道:“十三爷,一应吃穿用度,上林苑那边都已备好,您直接过去就行,马车已在外面候着!”

  事出反常必有妖,现场这种情况已显得诡异,让朱景洪有非常不好的预感。

  “我们总得带些换洗衣物!”

  程英当即答道:“都已准备好了,十三爷只管去就行!”

  “那好……我们走吧!”

  于是朱景洪与宝钗一道出门,便上了程英带来的一辆马车,在大批军卒护卫下朝皇城而去。

  半个时辰后,坤宁宫内。

  襄王府的消息已传回来,得知情况后杨清音满意点头,看向一旁皇帝问道:“若薛家丫头自己不提同去,真就要废了她?”

  朱咸铭沉声道:“她若不提,便失了为妻的本分,如此还留她作甚?”

  “只是你设下的起居饮食,未免太过于严苛艰苦了些!”杨清音面露心疼,那毕竟是她亲生的儿子。

  “艰苦?不就是吃点儿苦而已,算得了什么?”

  看向发妻,朱咸铭坦言道:“当初我起事,拴着脑袋夺位,你不也舍了命追随,与此相比他们吃的苦不值一提!”

  当着杨清音的面,提起当年东华门的事,朱咸铭从来不藏着捏着。

  “行了行了……当年之事少提,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杨清音神色黯然,她想到了自己那两个儿子。

第402章 粗茶淡饭

  且说朱景洪夫妇来到上林苑,下了马车后他俩都惊呆了。

  在他面前是一座崭新茅草屋,竹子做的篱笆在屋前围了个院子,院子里甚至还长着杂草。

  “程公公,这就是你说的……住处?”朱景洪错愕问道,他能肯定这茅屋建成不到半月。

  程英淡定答道:“既是归农,自是茅檐草舍!”

  只见他走到前面,拉开篱笆后进了院中,而后说道:“十三爷,这边是粮仓,这边是寝室,这边是厨房……”

  “前十日由宫婢来此做饭,二位一定得要学会,之后可就得自己做了……”

  听到这话,朱景洪和宝钗都惊了,他们没想到还要自己做饭。

  领着朱景洪二人看了房屋,程英又带他二人进了院中,指着前面一片地说道:“十三爷……这便是御田了,一共有五亩,已经休耕一年,今年您得把它种下!”

  “种地之事,自会有人来教您,此事您不必忧心……”

  听着程英噼里啪啦一顿讲,朱景洪心都凉透了。

  待程英离开后,他俩才一道进了茅屋,来到了他们睡觉的地方。

  打开一个衣柜,里面果真备好了衣物,只不过全是最普通的布衣。

  布衣,自打朱景洪穿越以来,就从来没有碰过这东西,更别说穿在身上了。

  当然了,宝钗跟他也是一样的情况。

  拿出其中一套衣物,宝钗笑着说道:“既是归农……就该有个农户的样子,咱们还是更衣吧!”

  “换吧换吧……都准备好了,咱们不穿老头儿岂不生气!”

  相较于他们现在的袍服,这里准备的布衣乃是平常装束,穿戴起来就简便了许多,但她二人也互相帮衬才穿好。

  说是布衣,但这布料也还不错,至少穿在身上不硌得慌,比粗布乃至麻布可好多了。

  当然了,这在他二人看来也仅是能穿,体感比起上等丝绸可差远了。

  除了体感不同,这布衣也无花纹装饰,真就只是一件衣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