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襄王 第157章

作者:飞花逐叶

  【感谢“本宫今年二十五”的打赏!感谢支持!】

  且说朱景洪出了睿王府,他才被抬进东安门后,太子的人就迎了过来。

  “十三爷,太子爷正等着您呢,您看……”

  轿子里边,朱景洪说道:“我这就去东宫!”

  赐宴是在下午,但在中午列国使节就会进宫,并陆续到武英殿外等候。

  这也是很正常的事,只因诸国使节人员有数百人,若是卡点进宫核验身份都来不及。

  “让人把东西送到寝宫去!”

  “是!”

  于是队伍分成两支,一路抬着朱景洪往东宫去,一路送甲胄往承明院去了。

  甲胄兵器是管制物,尤其在皇宫这等地方,连侍卫们上直都要依数领取。

  太监们抬着兵器入宫时,很自然的被翊卫司给拦下,然后就被正常扣下了,得要朱景洪自己去取才行。

  且说朱景洪到了东宫,太子如预料那般没出来迎接,还是朱景洪自己找去了书房。

  此刻太子正在翻看奏疏,这东西宫里最近送了很多,这一个多月他都泡在里边儿。

  “四哥,现在你还有心思看这些?”

  见是朱景洪过来,朱景源便抬起头来,说道:“十三弟,你去老六府上了?”

  随意找了张椅子坐下,朱景洪接过宦官递来的茶杯,喝下一口才答道:“六哥送了我些东西,那可……真是些好东西!”

  赞美之词太过匮乏,导致朱景洪说不出啥好词,但这不妨碍他表露好心情。

  看着朱景洪如此模样,朱景源只觉得痛心疾首,单纯的十三弟竟被老六给诱骗了。

  放下奏疏,朱景源极为郑重道:“十三弟,老六他可没安好心,最好少跟他来往!”

  朱景源是个厚道人,所以更重的话他说不出口。

  “四哥,我啥都没有,六哥还能算计我?”

  朱景洪越是无所谓,朱景源就越是痛心,就仿佛……自家大白菜被猪给拱了。

  翘着二郎腿,朱景洪取下幞头帽:“四哥,我从六哥府上过来,连饭都还没吃!”

  此刻朱景源也没了看奏疏的心思,于是吩咐道:“来人……传膳!”

  “是!”

  “再派人去承明院,把老十三的袍服拿来!”

  “是!”

  一会儿武英殿赐宴,他俩兄弟自然要正式穿着,那必然是团龙袍和翼善冠。

  兄弟二人吃喝完毕,在宦官侍奉下换了袍服。

  朱景源继续看奏疏,可朱景洪却坐不住。

  这时他得知甲胄被扣下,于是跟朱景源打了招呼,然后就一路往东华门去了。

  乘着辇轿到了东华门,朱景洪轿子才落地,戍卫于此的千户就迎了过来。

  “参见十三爷!”

  下了轿子,朱景洪背着手走到此人面前,平静说道:“子生……我东西给你扣下了?”

  很显然,东华门千户朱景洪也认识,是龙禁卫一起骑射摔跤的熟人。

  千户王子生答道:“十三爷,臣哪敢扣您的东西,只是这宫禁森严……兵器甲胄乃是禁物,臣不得不多留意些!”

  “起来吧,还跪着干什么?要我扶伱?”

  撂下这句话,朱景洪往宫墙边的值房走去,王子生办公休息就在此处。

  见他离开,王子生立马起了身,领着几位副千户和百户跟了过去。

  进了值房,王子生很是尴尬,只因他们这地方着实太乱,深怕怠慢了朱景洪。

  而此刻,朱景洪已走到大堂之上,坐在了王子生的千户椅上。

  从部下手中接过茶杯,王子生亲自递到朱景洪面前,极为恭敬道:“十三爷,您喝茶!”

  示意其将茶杯放下,朱景洪才开口:“东西是睿王送我的,你派人给我送到承明院,宫里的太监手艺生疏,让你的人给甲胄上点油润润!”

  不但要派人送过去,还要帮忙保养甲胄,朱景洪没把自己当外人,对此王子生等人也无半分异样。

  前身这些年全跟武人打交道去了,在场的这些翊卫司军官,朱景洪差不多都认识,摔摔打打过来的还真称不上是外人。

  喝了一口茶,朱景洪又问道:“今日武英殿赐宴,列国使节进了不少吧?”

  “从西华门进去的,已经有三百七十多人,其他的臣也不知道!”

  点了点头,朱景洪又问道:“今天宫里人多眼杂,多是些塞外蛮人,或有不懂规矩放肆造次之人,翊卫司可增派了人手护卫?”

  皇宫之内,日常是由龙禁卫负责站班侍卫,但今天进宫的人多肯定要增派人手。

  既然要帮太子把差事办妥,这些事情朱景洪自然要过问。

  王子生老老实实答道:“据臣所知,旗手卫增派三百军士,负责武英门内侍卫之职,翊卫司增派了五百军士,负责巩固武英殿周围侍卫!”

  又问了些其他事,朱景洪才起身离开,临别时还嘱咐了甲胄保养的事。

  进了东华门,即使朱景洪贵为皇嫡子,没有特许也只能步行。

  武英殿在皇宫西侧,从东华门到武英殿有近五百米,步行的话还是要走一阵。

  武英殿是一处宫殿群,还没靠近就可以感受到,此地额外加强了戒备。

  “十三爷,您怎么来了?”

  迎过来的,是皇城翊卫司的指挥佥事,显然今晚此地由他负责戒备。

  “太子爷不放心,让我过来看看!”

  看着远处更多迎过来的人,朱景洪平静说道:“你忙自己的去吧!”

  来人皆是五军都督府的大佬,以及京营内的高阶武将,翊卫司的佥事留在这里,确实就显得身份不够了。

  “是!”

  待此人退下,一众武将也迎了过来,靠近后纷纷向朱景洪行礼。

  今日武英殿赐宴,除了有列国使节,五军府和京营的高官们也在赴宴之列,反倒是文官一个都没有来。

  这也昭示着,大明对属国的态度是施之以威,而非读书人讲究的德服。

  当然了,也因为武勋身份关键,对他们的限制也特别多,除了日常朝会他们很难聚在一起。

  而且即使聚在一起,他们也不会找哪位皇子说话,与太子跟睿王更是极少接触,甚至于可以说要刻意回避。

  唯有朱景洪是例外。

  他一贯莽撞无脑的行为,让朝廷文武都不觉得他有“异心”,所以找他说话也不会犯忌讳。

  “见过十三爷!”

  面对这一帮军中实职高官,朱景洪没摆皇子的架子,拱手回礼后说道:“诸位可来得早!”

  “臣等也都刚到不久,此番找上十三爷,是想请十三爷解惑!”

  说话的是正二忠武将军,现任中军都督府左都督,一等伯牛继宗。

  “牛都督,有话就直说嘛,什么解惑不解惑的,说起来……诸位还算我的长辈呢!”

  对这些个军方实权大佬,朱景洪着实表现谦虚,照顾到了所有人的面子。

  牛继宗接着说道:“上林苑练兵,臣已经去看过几次,是越看里边儿的门道就越多,所以想请十三爷跟臣等讲讲!”

  这些老臣对训练感兴趣,这让朱景洪喜不自胜。

  若能跟他们点明其中好处,有了这些人的大力支持,那么军制变革阻力就会小很多。

  当然了,军制改革都是后话,至少在地位没有稳固之前,朱景洪不会表露这些心思。

  在众人期待之中,朱景洪便滔滔不绝讲了起来,众人一边听一边思索发问,时间倒也过得快了许多。

第233章 乌龙跑偏

  朱景洪与众将聊得欢时,乾清宫的皇帝也关注着武英殿。

  乾清宫廊下躺椅上,朱咸铭放下书卷,徐徐说道:“也就是说……这小子还有心思在武英殿,跟牛继宗他们吹牛?”

  戴权勾着腰,小心答道:“十三爷说得眉飞色舞,看样子并未在意刺杀!”

  今日朱景洪出宫,到睿王府期间发生的事,朱咸铭基本已经知道。

  “刺杀”这个乌龙事件,自然也成了重要情况,东厂已为此专门展开调查。

  敢对自己儿子下手,皇帝陛下自是怒不可遏,如今自然要亲自过问。

  只听朱咸铭冷声道:“这个混账,在金陵已出过事,如今还不警惕,我看早晚还得出事!”

  就在这时,乾清门外一个太监飞奔而入,正是东厂掌班王清。

  “奴才叩见陛下!”王清跪在御阶之下,神色之间极为惶恐。

  见皇帝不说话,戴权极为谨慎转过身,问道:“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回公公,奴才到了南城千户所后,关在锦衣卫牢里的人犯……咬舌自尽了!”

  说完这话,王清再度把头磕在了地上,生怕自己的话引动了皇帝的怒火。

  转过头来,瞥了一眼地上的王清,朱咸铭冷冷道:“死了?可真是够巧,锦衣卫是谁在审问?”

  “回禀陛下,十三爷指派了南千户所副千户李文钊审问,后来北镇抚司知晓此案,深感此案重大又派了人会审!”

  这些话王清一口气说了出来,可见其知道皇帝要问此事,所以提前打好了腹稿。

  “北镇抚司派了人?谁派的人?”

  “指挥佥事张乾!”

  听到张乾这个名字,朱咸铭就想到了自己的好大儿,老六可跟这家伙眉来眼去的。

  难道此事还跟老六有瓜葛?

  想到这里,朱咸铭越发心情烦乱,乃至于不敢往深处去想。

  “这件事锦衣卫别插手了,由你们东厂来查,行事要低调一些!”

  “奴才领旨!”

  难得朱咸铭没发脾气,这让戴权二人心安了不少,紧接着便请旨去办差了。

  待这二人退下,朱咸铭将手中书籍扔到一边,声音带着愠怒道:“去……把老十三叫过来!”

  “是!”

  武英殿外,朱景洪天南地北侃侃而谈,着实惊讶到了在场一众高级武将。

  他们也没想到了,这位十三爷竟有如此多奇思妙想,虽显得有些天马行空,但细想起来着实也含着道理。

  当然了,最让他们震撼的是,朱景洪所描绘的“未来战争”。

  枪炮如林,子弹如雨,打起来地动天惊……

  大明正逐渐进入热兵器时代,朱景洪的描绘他们虽感惊讶,却也大致知道这是往后趋势。

  “诸位前辈,弓马骑射是要练,但往后终究是枪炮的天下,仗该怎么打你们可得多想想!”

  “我在上林苑练的那些,便是我对往后战争的思考结果,其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还得靠诸位多加完善!”

  众人皆露深思之色,思考“未来战争”的想法,第一次出现在他们脑海里。

  只听牛继宗感慨道:“料敌于先,这才是真正的料敌于先!”

  当朱景洪还想发表高论时,一名宦官飞快的向他跑来。

  “十三爷,主上召您觐见!”

  朱景洪一时紧张起来,问道:“现在?”

  “就是现在,十三爷您请!”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