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家的好圣孙 第334章

作者:三月啦

  泗儿都叫上了?

  “为臣者,应该恪守本分,这样的坐次确实逾矩,你们有所惊诧是应该的,只是泗儿昨日才刚刚身世大白,还未来得及收录宗室,认祖归宗,通传天下,因此你们也就无从得知,泗儿是扶苏的孩子,是朕的长孙,离散多年,才复得见,朕特意让他陪侍一侧,以便亲近,因此这样的事情,也就不算什么逾矩了。”始皇帝笑着开口说道。

  始皇帝话音落下,李斯,王翦,冯去疾,三人一整个愣住了。

  这是始皇帝早就准备好的事情,提前告知三公是让他们有所准备。

  至于其中深意,自然也不必多说。

  三公,概为百官之表率,三公心里有数了,文武百官心里,自然也就有数了。

  更不用说,三公之中,冯去疾是扶苏的支持者,王翦虽然不参与储君之争,但是他的孙子王离和赵泗却私交甚密。

  至于李斯更是和赵泗有五马分尸之交……

  昨晚上赵泗想了很多问题,始皇帝,同样想了很多……

  继承人的问题是始皇帝心里绕不开的一个坎,而恰好,上天给他送来了一个孙子……

  始皇帝因此生出来一些别样的想法,是极为正常的事情。

  扶苏或许和自己政见不合,有自己的想法,可是扶苏能够扭转歪曲自己的意志,扶苏的继承者同样可以重新继承自己的意志和想法……

  当然,现在一切都只能算是一种尝试和试探,甚至于始皇帝本身都不曾精心谋划,只是顺手为之。

  没有人没有事情是一成不变的,因势就趋才是最好的解。

  始皇帝单独对三公说出来,本质上也是要观察一下站立在百官之首三人的意见。

  可是始皇帝说的轻松,落在三人耳朵里,却不能如此轻易的接受。

第一百一十章 说好一块上路,你上的继位之路是吧?

  李斯面色怪异的看向赵泗,又看向始皇帝,似乎有些不可置信。

  “陛下……此非戏语尔?”

  不是,这也太突然了吧?

  王翦虽未说话,可也看向始皇帝,眼中亦是难以相信。

  乃至于冯去疾这个透明三公都显得十分难以接受。

  今天的消息,真是有够重磅的。

  “宗室之事,安能戏言?”始皇帝眉毛微动。

  李斯得到始皇帝的肯定以后,面部表情分外精彩,一会看看始皇帝,一会看看赵泗,王翦和冯去疾也同样如此。

  以至于赵泗作为旁观者都有些忍俊不禁,此刻只能强忍着笑意故作镇定的看着眉飞色舞的李斯。

  哎嘿!

  以同僚的身份和你们相处换来的只有孩视和糊弄,既然如此,摊牌了,不装了!

  我其实是始皇帝的亲孙子哒!

  “诸公看起来似乎有些难以接受?”始皇帝脸上带着笑意开口。

  “前几天赵泗……公子还和我同朝为臣,今日陡然得知竟为公室之后,陛下这消息未免也太过突然了一些……”李斯脸上带着苦笑开口,强忍着别扭把赵泗改口成为公子。

  “朕非故意隐瞒,实在是事发突然也。”始皇帝笑着摇了摇头。

  “臣斗胆问一下,此事是……”王翦开口,话才说道一半就被始皇帝打断。

  “无需隐瞒,逮朕晓谕朝臣即可,朕已经派人通知宗室,待挑好良辰吉日,就可以让泗儿认祖归宗叩祭先祖了。”始皇帝知道王翦想问什么。

  隐瞒?

  始皇帝从一开始就没打算隐瞒下去。

  没有隐瞒的必要。

  这种消息有甚么好隐瞒拖延的?

  既然身世已经确定,及早让赵泗认祖归宗才是正道,让群臣们尽快的接受和消化这个消息才对。

  始皇帝集权的过程之中包括但不仅限于一统天下扫除外戚。

  在始皇帝之前,秦朝宗室的话语权一直都很强。

  但始皇帝一统天下过后对宗室做出了严格的限制,甚至于包括始皇帝自己的孩子也不曾封王赐予封地,整个宗室算是被始皇帝架起来了,实权大大减少,现在仅剩下处理宗室内部矛盾事物的一些权利,为官为将都混不太上去。

  但是扶苏是个例外,他是始皇帝众多儿子,大秦众多宗室之内唯一有实权且有许多追随者声势浩大之人。

  而现在,还会多出来一个赵泗。

  得让满朝文武尽快适应赵泗的存在,始皇帝提前告知三公用意正在于此。

  “既然如此,老臣醒得了。”王翦点了点头。

  李斯和冯去疾亦闻琴知雅意,各自点头。

  “除了这件小事以外,便没有另外的事情了,三公可还有事要奏?”始皇帝脸上带着笑意开口。

  “九卿之事已奏于陛下,暂无缺漏了。”李斯点了点头。

  小事……听听这话,这能叫小事么?

  赵泗突然成了扶苏的儿子,您的孙子,您冷不丁给来了这么一下,这能叫小事?

  很显然,始皇帝已经宣布赶人了。

  早会已然结束,三公各自站定,向始皇帝告退。

  始皇帝并无留人之意,只是点头应允。

  李斯王翦冯去疾三人躬身退下,离去之时,赵泗总感觉李斯看向自己的目光之中充满了幽怨。

  赵泗下意识的摸了摸自己下巴,嘿嘿笑了一下。

  “何故发笑?”始皇帝闻声开口。

  “昔日提起迁王陵令的时候,我还被蒙在鼓里,彼时只以为自己时日无多,要如商君一般五马分尸……

  不曾想后来居然是李相来担此重任,行此车裂族诛之事,本来此事合该我同李相一道,今日陡然变幻,恐怕李相心中会不那么好受。”赵泗笑着感慨人生的变幻莫测。

  始皇帝闻言也不仅莞尔一笑。

  诚然,不管是李斯还是王翦其实都把赵泗当做后辈看待,暂且不提其中私心几何,但终究是同朝为臣,地位辈分稳稳压了赵泗一头,对于他们而言,角色的转变恐怕并不会那么顺滑。

  同样,想来他们也会思考很多东西。

  譬如始皇帝一直以来的御用工具人,李斯……

  离开宫殿,因为冯去疾同行的原因,李斯几次欲言又止,冯去疾或许是察觉到了这一点,亦或者是迫不及待的打算向扶苏的支持者宣布喜讯,因此提快了脚步,和王翦李斯分开,待冯去疾走远,李斯终究是忍不住了,看向一旁缓慢踱步的王翦开口问道:“老太尉,赵泗这小子的事,您怎么看待?可有教我之处?”

  王翦闻声摸了摸自己苍白的胡子看着李斯老神自在的说道:“你都知道唤我老太尉,该知我没几年好活的,为陛下守好最后一段时间已经是我能够做到的极致了,这样的事情是小辈应该考虑的了。”

  王翦的回答依旧是那么的滴水不漏密不透风,但很显然这不是李斯所想听到的。

  “赵泗归秦之时,就和您家的孙子王离交好,后来更是亲如兄弟,以我所知,赵泗于同龄人中,恐怕只有王离这么一个朋友,老太尉既然已经身涉其中,何必故作不懂,顾左言他呢?”李斯皱眉开口。

  王翦闻声脸色变了几分,待看李斯,却见李斯一样是眉头紧皱,沉吟片刻开口道。

  “公子泗是长公子的孩子,虽然还没有认祖归宗,但陛下既然知会我们晓谕百官,既无拖延之理,右相该称公子泗,而不该再行孩视之举。”

  李斯闻言意识到自己的思想似乎转变的并不如王翦这么丝滑。

  这也没办法。

  李斯和赵泗的关系真挺不错的。

  毕竟以前始皇帝身体康复的时候李斯陪着一块吃饭处理政务,另外赵泗虽然活泼,但是其实十分尊重李斯。

  更不用说迁王陵令本是赵泗提出,却被李斯接过重担。

  始皇帝一直以来的打算李斯无比清楚,无非就是让自己这个老臣给赵泗顶住压力,给他一片成长的空间,用老人来带新人。

  本来说好一起上路,无非就是一个先后问题。

  现在你告诉我你上的是继位之路,这让李斯如何能够轻易接受转变过来?

  不过经由王翦提醒,李斯也清楚,就算消息再怎么仓促和突然,他也得尽快转变过来,因此点头作受教之举,开口说道:“谢老太尉提点,只是陛下今日召见之事,言谈此事,依老太尉之见,可有甚么深意?”

  王翦明哲保身了一辈子,架不住王离和赵泗成了好哥们,现在是跳也跳不出去,于是李斯打算从王翦这里取取经。

  “不好说……”王翦摇了摇头。

  “公子泗身份大白,陛下第一时间就召见三公以为晓谕百官,处理政务也让公子泗于一旁陪侍,居住的地方更是陛下之前还是公子的时候再宫中居住的旧阁,由此可见,陛下甚爱公子泗,而眼下大秦储君未定,长公子可谓众望所归,老太尉以为,陛下是否会再这个时候册立储君?”李斯继续开口问道。

  直球,又是直球。

  大家都是人老成精的狐狸,哪有傻的?

  李斯之所以这么直白发问无非就是想看看王翦的反应。

  “不好说……”

  “老太尉何必如此……”李斯摇了摇头。

  “真不好说……我并非糊弄于你,陛下倘若想册立储君应该不会等到这种时候。”王翦直直的看向李斯。

  李斯愣了一下,似乎是意识到什么,双眼圆睁,嘴巴微微张开。

  “老太尉的意思是……”李斯小心翼翼的开口。

  “这种事情的荒谬右相想来比我更加清楚……”王翦摇了摇头。

  话说到这里,大家也都清楚后面是什么了,因此默契的不在开口。

  始皇帝究竟是没有下定决心?还是再行观望之事?

  其实说实话,再得知赵泗是扶苏的儿子,始皇帝的孙子的时候,李斯第一反应就是要糟。

  说实话,李斯大概率是不希望扶苏成为储君的。

  因为扶苏有能力,有野心,同时,和自己政见不合,有着根本的冲突。

  另外,扶苏尚儒!

  相比较于法家,扶苏很明显更加喜欢儒家的学问,并且认为这才是治世之学。

  这意味着扶苏一旦成为储君继位登基以后就势必会和李斯产生严重的冲突。

  因此,在沙丘的时候。

  李斯心里真的很犹豫!

  只不过李斯是个聪明人,他同样看不上赵高,看不上胡亥。

  他不认为胡亥和赵高能够成功,因此选择了拒绝。

  毕竟,始皇帝身边可是有赵泗那小子守着,李斯比谁都清楚赵泗的个人勇武。

  这小子,是无论如何也说服不了欺骗不过去的。

  李斯比谁都清楚,这小子是真把始皇帝当成长辈和亲人来看待,并不是能够用利益说服的对象。

  赵泗的存在,促使李斯做出了和历史上截然不同且正确的选择,也正因为于此,赵高死了,胡亥被流放,李斯却经过了考验,正式晋升为右相,成为了人臣极致。

  但是!

  胡亥的失败也意味着扶苏成为储君的正确性更进一步的增加。

  更不用说后来陇西大捷,扶苏归来咸阳。

  李斯已经走上了成圣称子为法家开出第二世的道路,但是摆在他面前的结局似乎是注定的悲凉。

  李斯知道,扶苏必然会成为储君。

  因为始皇帝的儿子一共就那么多。

  而扶苏的性格并不是他能够改变的。

  所以,自己的努力和改革,最终只能留存于史书,而不是和大秦一同辉煌的存在。

  而现在,王翦的话点醒了李斯。

  扶苏和自己政见不合,他和始皇帝政见也不合啊。

  以始皇帝的性格,真的能够接受自己死后一切的所作所为被彻底改变甚至是被反攻倒算么?

  所以……始皇帝他,是在观望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