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你的成分太复杂了 第114章

作者:猫猫缺大德

  “这些,都跟我没什么关系了。”

  话音刚落,楠山秀吉猛地抬起头。结合这几天听到的谣言,他都露出了紧张的神情。

  “您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我们要回本土了吗?”

  对于一个有追求的军人来说,被送回预备役是一件非常耻辱的事情。即使以后还有机会东山再起,也会被同行瞧不起。

  “是啊,从下个月开始我就不是第一军司令了。”

  “到时候我会返回本土,出任陆军士官学校校长一职,你也跟我一起走吧。”

  “我知道你是个有野心的人,等时机成熟我会安排你重返前线部队。作为一名弟国中将,哪怕没有实权,人脉和影响力还是在的。”

  如果是以前的筱冢义男,他肯定会在第一军司令的位置上挣扎一下,甚至会制定一些破釜沉舟的进攻计划。

  但八路军发展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修养身体的这段时间他思考了很多,自己的能力完全压制不住敌人。

  对天蝗和弟国的忠心,不允许他自己尸位素餐。与其赖着不走,还不如趁着局面还有救,换一个更有能力的人上台。

  这第一军司令啊,还是让别人来吧。继续干下去,指不定会出什么幺蛾子。

  “听说上级准备派岩松义雄来接任,到时候我们一起去迎接一下,帮你混个脸熟。哪怕是在部队里,人脉依旧很重要。”

  “虽然被我看好的人,下场往往都很惨。但我希望你可以带着我的意志,为弟国开疆扩土!”

  “就这样吧,让我自己静静,你走吧。”

  这垂垂老矣的语气,让楠山秀吉有些心酸。

  他原本还以为自己的领导被八路军打服了,准备脱离作战部队养老。

  没想到对方居然是如此的大公无私,为了弟国的未来一点也不贪图当前的权利。作为筱冢义男新任爱将,他此时羞愧无比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嗨!我一定会带着您那份一起努力的!”

  「这货原本是死于飞机失事,我准备让他死的痛苦些。」

  ————

  经过大半个月的努力,同志们再次将后勤部转移到了相对安全的腹地。

  欧团长吸取了上次的教训,他们警卫团把警戒圈扩大到了五公里,保证所有方位都不留死角。多亏这是一个三千人的大团,一般基干团还真没这么充足的人手。

  今天的后勤部非常热闹,十一月的寒风都吹不走大家的热情。得知黄河要返回大后方以后,战友们纷纷来给他送行。

  炊事班的同志们更是起了一个大早,他们从早上八点便开始准备食材,只为表达发自内心的谢意。

  原本黄河是想拒绝这种铺张浪费的行为,可就连旅长也特地打电话过来,让他老老实实接受大家的心意。

  养殖场已经成立一整年了,现在全军都实现了肉食自由。这一顿饭可谓是非常丰盛,每一桌都有一只烧鸡和一盆猪肉炖白菜。

  酒足饭饱后,是大家呲牛逼的时间。

  今天铁三角和程瞎子终于喝上了心心念念的伏特加,这瓶酒是那位毛子指导员留下来的。不过他们很显然喝不惯洋玩意,此时已经有些晕了头。

  孔捷借着酒劲踩着凳子上,百团大战里他没干掉鬼子少将,这段时间里没少被丁、李二人嘲讽。

  “少将算什么!你们打过坦克吗?娘子关的时候,我就跟敌人的坦克硬碰硬过!那冈崎大队更是被我阴死了!”

  “小日子的破玩意真是一届不如一届,每次都是换汤不换药!7.7毫米的破机枪都能当主炮,它能打吗?打不了!没有那个实力好吧!”

  “现在已经输给了25mm的反坦克炮,再输就要输12.7mm的机枪了,早晚有一点我用一个水壶都能瘫痪它的炮弹!”

  看着明显是喝醉的孔捷,丁伟赶紧把他摁回座位。

  “喝了屁大点就飘了,真是脸都不要了,哈哈哈。”

  缓了缓酒劲以后,李大团长扶着桌子站了起来,他问出一个大家包括很多读者都想知道的问题。

  “老黄啊,你当初跟那些北边的人一起来晋省的时候,到底是怎么过的黄河啊?”

  “这事我可是想了好久也没想通,当时咱八路军东渡黄河的时候,那真是又麻烦又费劲。总不能因为你叫黄河,就直接飞过来了吧。”

  众人点了点头,都露出了好奇的表情。

  当年部队刚刚完成改编,就要马上赶赴战场。单单是行军路线的选择,上级就讨论了好久,最后才选择了韩城。

  数万人马浩浩荡荡渡过汹涌澎湃的黄河,那可是要与险恶的自然环境做斗争,是一项复杂且庞大的系统工程。

  船只、气候、给养、安全等,一旦有一个环节出事,后果不堪设想。

  当时还赶上夏秋之交,大雨连下了几天。导致黄河水位上涨,河水漫过河滩,淹没了通往渡口的道路。

  河滩上到处都是水洼、稀泥和,连当地熟练的船工上船都很困难。

  要不是老百姓听说八路军部队过河受阻,纷纷拆下自家的门板为部队铺路,部队很可能都赶不上在平型关的战斗。

  解决完这些以后,部队还要面临一个麻烦事,那就是给战士们做思想工作。当时的果脯的官兵会找碴,刻意刁难。

  短短的几天内,要跟人和老天爷斗智斗勇,非常不容易。

  说道这里,李大团长是越想越气。当初他们新一团过河的时候,可没少被晋绥军刁难。

  “当时咱们刚改编不久,果脯的人不让咱设政委。东渡黄河的时候,政委都只能挂着副团长的名头。”

  “那时候我的副团长叫钟志成,以前是一方面军的。被晋绥军拦住以后,老钟站在渡口说,我们是抗日打鬼子又不是蹭你们家酒席。”

  “好说歹说就是不让我们过,差点没给我气死。”

  在场众人除了黄河和赵刚都是老同志,对这件事都很了解。

  老赵从语气上判断出,自己的前辈似乎跟李云龙的关系还不错。但这个人他完全没听说过,于是便问道:

  “那后来怎么办啊?这位同志想了什么办法?”

  原本李云龙是想继续讲的,但一旁的程瞎子却把自己老班长摁住,直接抢答说道:

  “老李和老钟带着部队撤了二里地,迎头就遇到了我们772团。新一团没有番号但是我们有啊,于是两个团直接二合一,啥事没有就过了黄河。”

  听到这话以后,众人全都笑出了声。

  大家都知道李云龙最烦别人提这类型的事,毕竟他是程世发的老班长,在对方手下任职很没面子。

  对于这么一位有趣的人,黄河也挺感兴趣。

  “那钟政委现在调到哪支部队去了,不会是被你李云龙挤走了吧。”

  原本他只是随口一问,哪成想几位团长全部沉默了,最后还是张万和打破了僵局。

  “老钟在响堂铺战斗里牺牲了,当时新一团奉命伏击鬼子14师团的运输部队。”

  “打到一半时,从黎城和东阳方面来了敌人的援军。为了掩护大部队顺利完成任务,他带着一个连的战士去阻击,最终战死沙场。”

  “敬钟政委!”

  “敬老钟!”

  为了打破悲伤的气氛,李大团长把话题重新拽了回去。他直接跟张万和换了座位,搂着黄河的肩膀问道:

  “老黄,你快点说。当初你们是怎么东渡的啊,我记得那个运输队可是有好几辆卡车呢。”

  黄河被酒气熏得够呛,他稍微用力推开对方,随后无奈的解释道:

  “1939年的时候,北边可是果脯的大股东,当时跟我一起来的还有海量的物资。这种情况光头可不敢得罪人家,送几车步枪能有多大点事。”

  “你都不知道当时圣地铁壁有多生气,那眼神差点都快把我吃了,哈哈哈。”

  “不过再不情愿也没用,还是得老老实实送我过河!”

第182章 绝境战狐

  送行宴的第二天,黄河一行五人在129师特务连和新二团一个连的护送下,悄悄地朝着母亲河的渡口前进。

  总部吸取了去年的经验教训,这次都是夜晚行军白天休息,减少了暴露行踪的可能。

  为了保障黄河的安全,整个晋省的地方武装都动了起来。各区小队县大队积极配合,每一段路程都安排了接应部队。

  一周后,大伙顺利来到了渡口,全程没有发生任何危险。

  母亲河一年四季都有汛期,即使快到了十一月依旧波涛汹涌,水流湍急。

  在地方武装的帮助下,黄河一行人有序地上了羊皮筏。

  现在交通不发达,这东西是中上游两岸人民的重要水运工具,是运输人员和物资的不二选择。

  分别的时候总是很伤感,李大团长盯着黄河似乎想说些什么。但不擅长表达感情的他,最终只是拍了拍对方的肩膀。

  当羊皮筏子开始向对岸驶去时,老李突然大声的唱起了歌,并且用力的挥了挥手。

  “那一天早晨,从梦中醒来,啊朋友再见吧,再见吧,再见吧...”

  理论上来说,这首歌现在还没传到国内。但因为黄河没事会吹吹口琴,在后勤部养猪的那段日子里,李云龙学了不少歌。

  原本这首歌委婉连绵、曲折优美,表达了游击队员离开故乡去和侵略者战斗的心情。李云龙粗犷的声音,硬生生唱出了激昂的感觉

  “待到红旗满天下,马踏东京赏樱花!老李!下次见面我们一定会更优秀!”

  “好!哈哈哈!”

  —————

  过了母亲河以后,黄河很快便见到了359旅的接应部队,众人按照预定的路线直奔边区。

  这段路同样有风险,光头重新拿到了带英和毛子的援助后,整个人膨胀的不得了。最近这段时间又犯病了,一直在搞小动作。

  再加上现在黄河也算是在果脯那边挂了号的人物,要是引起了某些人的注意,那肯定又是一件麻烦事。

  经过了漫长的行军,队伍终于在一周后的傍晚平安到达了边区。

  由于大佬们这几天一直很忙,黄河便在警卫员的带领下自行参观。

  今天算是他第一次来到大后方,上次路过陕西时,为了不刺激到圣地铁壁那脆弱的神经,只是在办事处用通讯手段简单地报备了一下。

  在来到亮剑世界前,黄河是一个陕西人。对于这个时期的大后方,他充满了好奇。

  跟想象中的不一样,边区的夜晚并不是漆黑一片。有着自己搞回来的各种设备,现在城市里已经有了供电设备,部分区域还通上了电。

  对于一个后世的穿越者来说,这座传奇的城市不单单有浓厚的历史感,还有震撼人心的贫穷与朝气。

  这两个词看似有些矛盾,但在此时却融合的十分和谐。

  艰苦的日子没有劝退同志们,他们始终充满干劲为抗日战争添砖加瓦,因为大家都清楚谁才能领导自己走向胜利。

  在和王德兴一起溜达时,黄河一直在观察着整个城市所体现出来的经济与社会现状。

  总的来说,这里的现状比想象中的要好很多。

  浏览结束后,众人回到了临时住所。

  房间里通了电,但黄河还是选择了点燃屋里的油灯。在晋东南根据地生活的那段日子里,他早已养成了节约资源的好习惯。

  正当王黄二人吃饭时,门外传来了一阵脚步声。

  “咚咚咚!”

  “小黄,我可以进来吗?”

  虽然不知道对方是谁,但能叫出自己的名字,那大概率是找自己有事。王德兴打开门以后,一位带着眼镜发型一看就是强者的男人走了进来。

  二人这是第一次见面,黄河立马起身跟对方握手。想起后世百科里的照片,他试探性地说道:“副局长?”

  “哈哈,你小子看起来跟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啊。我还以为你会是一个瘦弱的文人,没想到看起来这么结实。”

  作为警卫员,王德兴很有眼色,他先是敬了一个礼便开始收拾了餐桌。泡了一壶茶后,就离开了房间到外面站岗。

  十一月底的边区已经入冬了,作为一个南方人多多少少还是有些怕冷。

  副局长端起杯子喝了一口热茶,脸色明显红润了一些。看到对方还有些拘束,他就主动开口聊起了家常。

  “回来的感觉怎么样?跟晋东南那边比起来,咱们边区也不差吧。”

  回想了一下今天的所见所闻,黄河微笑点了点头:“大家都很努力,也很热情。我喜欢同志们的那股劲,这里的确是个好地方!”

  「有什么理由不试试原子之心呢。」

  “副局长...”

  话还没说完,对面的人就打断了他。

  “准确的说,我现在已经是局长了。之前的滕局长去了晋西北根据地,军工局就由我接任了。”

  “本来这位置应该是总后勤部部长兼任的,但是各种机械、图纸他玩不转,这些工作就落到我的头上了。”

  “你送回来的机械设备和推荐的研究员可真是及时雨,现在局里的水平,都快跟我上学那地不相上下了。”

  要么说人家以前能管特工呢,这情商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不大不小的玩笑立马拉进了二人的关系。

上一篇:大宋泼皮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