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泼皮 第565章

作者:很废很小白

  狐狸尾巴终于露出来了。

  只是,送一个质子来汴京,就想保全折家?

  天底下哪有这般便宜的事儿。

  韩桢微微一笑:“此事朕允了。”

  “微臣多谢陛下。”

  折可求心头一喜,赶忙起身道谢。

  只是韩桢接下来的话,却让他的心彻底高高悬起。

  “折家镇守边陲二百余年,数代人为保家国,战死沙场,劳苦功高。而今得知折知府身体抱恙,却依旧奋于苦寒之地,朕于心不忍,欲封爱卿为折兰王,加封太子少保。”

  折兰王本为汉时匈奴部族之王,黄金部族之一。

  折家乃鲜卑后裔,追本溯源,祖上正是折兰氏部族的后人。

  韩桢封他为折兰王,倒也符合身份。

  此外,匈奴最后一代折兰王,乃是被冠军侯霍去病斩杀,其中深意,不言而喻。

  折兰王,太子少保!

  一瞬间,折可求心中激起惊涛骇浪。

  韩桢的手段算不得高明,不过是明升暗降之计而已,但这却是煌煌阳谋。

  折可求接了,那么就得老老实实进京,当个闲散王爷。

  若是不接,那就是抗旨不尊。

  这个折兰王,不管接与不接,折家在三府的根基,都保不住。

  见折可求久久不语,韩桢渐渐收敛起笑意,皱眉道:“难不成折知府依旧心向伪宋,不愿接受朕的封赏?”

  折可求一个激灵,赶忙解释道:“陛下误会,非是如此。”

  “那是何意?”

  韩桢追问道。

  折可求被逼的退无可退,惨笑一声,语气哀求道:“陛下,还请看在我折家这二百余年,替中原看守门户的份儿上,留一丝情面罢。”

  韩桢冷声道:“正是看在你折家这么多年,数代人战死沙场的情分上,朕才许伱这个折兰王,否则朕麾下的数万青州军,以及西北五路的西军,已经兵临府州城下!”

  折可求还是没有放弃,乞求道:“陛下,我折家镇守边陲这二百余年,可曾做过一件出格之事?这些年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战死沙场的折家子弟足有上百。陛下心胸广阔,气吞四海,为何容不下一个小小的三府之地呢?”

  韩桢锐利的目光盯着他,浑身上下散发着摄人的气势,一字一句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朕的治下,不允许出现国中国!”

  “……”

  折可求沉默不言。

  韩桢对待折家藩镇之坚决,让他没有想到。

  关键是,折家没有退路。

  这时,韩桢保证道:“你折家劳苦功高,朕都看在眼中,朕许你折兰王这个嗣王世袭罔替,与国同休。”

  齐国爵位承袭唐宋,为十二等,从高到低分别为亲王、嗣王、郡王、国公、郡公、开国公、开国郡公、开国县公、开国侯、开国伯、开国子、开国男。

  爵位每代递减。

  比如宗室子弟受封亲王,子辈降为嗣王,孙辈降为郡王……以此类推。

  世袭罔替,与国同休,则不在其列,子子孙孙皆为嗣王。

  “臣拜谢陛下!”

  折可求叹了口气,叩首拜谢。

  用折家八代家业和三府之地,换一个世袭罔替的折兰王,这笔买卖亏肯定是亏,但起码让折可求心里好受一些。

  见状,韩桢收敛煞气,展颜笑道:“折兰王识大体,顾大局,朕很是欣慰。”

  “陛下,而今麟、府、丰三府治下,有汉军三万,番军八千,还请陛下派人接收。”

  折可求看得透彻,既然结局已定,与其遮遮掩掩,引来杀身之祸,倒不如大大方方地让出来,还能显得自己磊落,讨陛下欢心。

  “不急。”

  韩桢摆摆手。

第513章 【纳贡称臣】

  第513章 0510【纳贡称臣】

  折家自唐末便扎根三府,至今已有二百余年,历经五代乱世和赵齐。

  如此漫长的时间,三府早就被经营成了铁桶一块。

  那三万余将士,等同于折家的私兵。

  想要一下子把折家彻底连根拔起,必然会留下一个坑洞,这不是韩桢想看到的。

  做事要分得清轻重缓急,韩桢可以对折可求肆无忌惮的施压,但对待三府的军民,反而要行春风化雨的手段。

  给三府军民一段适应的时间,随后派遣一名心腹为副将,慢慢分化拉拢。

  而今折可求既然降了,剩下的豪强士绅也翻不起甚么风浪,可以徐徐图之。

  事情谈妥了,书房内的气氛变得格外轻松。

  折可求向韩桢诉苦,细数这些年折家战死沙场的子弟,说到动情处,潸然落泪。

  韩桢眼中也泛着泪花,当即追封折可求之父折克行为定国公,谥号忠武。

  折可求当即行大礼叩拜,感动的声泪俱下。

  毕竟,赵宋给他父亲的追封,也不过才武安军节度使。

  一时间,书房内好一派君臣相得,都俞吁咈的场面。

  待时至正午,韩桢在元帅府设下酒宴,宴请了折可求父子。

  一顿宴席,直吃到日落西山,宾主尽欢。

  踩着夕阳余晖,折可求醉醺醺的出了元帅府,在折彦文的搀扶下,上了马车,驶往馆驿。

  进了馆驿,折可求一扫先前醉醺醺的模样,眼神清明,一把拿过折彦文手中的热毛巾敷在脸上。

  见状,折彦文一愣:“父亲您没醉?”

  折可求叹了口气,幽幽道:“为父哪敢醉,所谓伴君如伴虎,一句错话,便有可能引来杀身之祸啊。”

  “想不到陛下竟如此霸道。”

  回想起在书房里,韩桢满身煞气盯着他父子二人之时,折彦文就不由打了个哆嗦。

  那种感觉的,彷佛面对一头下山的猛虎,连呼吸都变得困难。

  “遥想当年,宋太祖登基之时,对待咱们折家可谓是礼遇有加,亲口保证,折家在三府之地可世袭罔替……”

  “闭嘴!”

  折可求爆喝一声。

  折彦文也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赶忙闭上嘴。

  折可求瞥了眼紧闭的房门,继续教训道:“混帐东西,喝了几杯马尿,就不晓得自己姓什么了么?待回了府州后,立马收拾行囊,滚去汴京城,在国子监求学。胆敢回来,我就打断你的腿!”

  “父亲责骂的是,孩儿一时失言。”

  折彦文领会到父亲的意思,赶忙道歉。

  接过折彦文递来的茶水,折可求抿了一口,轻声道:“官家到底是马上得的天下,底气十足。”

  之所以对比如此强烈,就是因为宋太祖是靠政变得来的天下,底气不足,对待他们这些藩镇势力,只能安抚招揽。

  而当今官家却不同,一刀一枪打下的天下,拳打赵宋脚踢金国,就连一声不吭的西夏,都要挨两巴掌。

  这种情况下,哪里还需要招揽安抚藩镇门阀。

  降可活,不降则死。

  简单粗暴!

  ……

  在馆驿住了一夜,第二天一大早,折可求便去元帅府请辞。

  随后,带领折彦文匆匆赶回府州。

  他要回去抓紧时间处理后事,折家在三府经营了这般久,势力和关系盘根错节,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理清的。

  他自己动手,总比等到陛下动手要好许多倍。

  解决了折家之事,韩桢也没有在太原多待,率领大军浩浩荡荡的赶往延安府。

  西夏安插在边境的探子得知消息,立马快马加鞭,送回兴庆府。

  李乾顺被这个消息吓了一跳,立马召集麾下大臣议事。

  李察哥问道:“陛下匆忙召集臣等,所谓何事?”

  “齐国皇帝来了!”

  话音刚落,一众文武大臣神色一变。

  折可求说的没错,齐国此次北伐,着实把不少人都吓到了,其中就包括西夏皇帝以及麾下的一众大臣。

  短短两个月啊,便拿下了完颜宗翰镇守的西京道,让他们大受震撼。

  这若是攻打西夏,他们能挡得住么?

  起初,李乾顺还信心满满,让李察哥统兵五万,准备去接手天德军、云内、东胜三州。

  结果李察哥前脚刚走,后脚云中的战报就传来了。

  大惊之下,李乾顺赶忙把还没走出兴庆府的李察哥给叫了回来。

  李良辅面色惶恐:“难不成齐国想对我大夏动手?”

  几年前那一战,他被完颜娄室一千打三万,吓破了胆气。

  而今,来了个比完颜娄室更狠的,这让他如何不怕。

  此话一出,李乾顺眼中也不由闪过一丝慌乱。

  曹阶沉吟道:“臣觉得,齐国皇帝此行,应当不是冲着我大夏来的。”

  “为何?”

  李乾顺赶忙问道。

  曹阶解释道:“我大夏与齐国、大石林牙三方不久前刚刚签下协定,结为同盟,齐国又怎会对我大夏动手?不宣而战,师出无名,道义上站不住脚。”

  “不错。”

  一旁的李察哥点点头,附和道:“况且齐国要对我大夏动手,齐国皇帝完全没必要来延安府,早在西京道时,从东胜州入境更好。如此一来,便能与西军南北夹击,为何要大张旗鼓来延安府呢。”

  两人一个从政治上分析,而另一个则是从战术上考量,但得出的结论却是一致的。

  李乾顺细细一想,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心中大定:“两位爱卿言之有理。”

  曹阶思索道:“齐国皇帝应当是来巡视西北五路,毕竟西北五路新降,总归需要来看一看,顺带震慑一番我大夏。”

  李乾顺沉声道:“话虽如此,但也不得不防啊。”

  就在这时,李良辅提议道:“陛下不如遣使节前往延安府,称臣纳贡,使得两国交好。”

  西夏对于称臣,有着极其丰富的经验,且丝毫不避讳。

  因为,不管是对辽国、宋国还是金国称臣,他们都从中捞到了足够的好处。

  辽国是好大哥,数次拯救西夏于危难之中,并且每次纳贡时,都会给数倍的回赐。

  宋国就更不用说了,每年的岁币哗哗给。

  最抠搜的就是金国了,可即便如此,西夏也从金国手中捞到了下寨以北、阴山以南、乙室耶剌部吐禄泊以西这一大片土地。

  所以,如今给齐国称臣,可以说毫无心理负担。

  这便是西夏的立国之道,左右逢源,利益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