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泼皮 第216章

作者:很废很小白

  赵霆答道:“此六位同僚,俱在前十甲之列。”

  “不错!”

  韩桢微微一眼,吩咐道:“将前十甲的考卷呈上来。”

  这一次锁厅试的考卷,与宋朝的科举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就以进士科为例,考生需做诗、赋、论各一首,策五道,帖《论语》十帖,对《春秋》或《礼记》墨义十条。

  诗的占比很重,此外时政策论也多是讲究声韵平仄,突显文采。

  而此次锁厅试的考卷,只有五道时政策论,且每一道策论的问题都尖锐而清晰,并非进士科那种模糊不清的概念。

  不要求声韵,以实务为主。

  简而言之,别给我整些花里胡哨的东西糊弄人,我要看到实际且有效的解决方案!

  如此别开生面的考卷,让那些自诩文采出众,熟读四书五经的参考胥吏叫苦不迭。

  反而那些文采没那么好,但讲究实干的胥吏欣喜若狂。

  当然了,文采也很重要,但那是往后的事儿了。

  接过赵霆递来的考卷,韩桢从中抽出预定官员的考卷,仔细查看。

  仅看考卷,这些胥吏给他的感觉是,手段有,但稍显稚嫩,不够老辣。

  不过这些都是旁枝末节,毕竟经验这东西,是需要时间历练沉淀而来。

  一连看完六份考卷,大堂外的天色已经开始泛黑。

  大堂内,赵霆早已命值差皂吏点上蜡烛。

  放下考卷,韩桢吩咐道:“明日放榜,顺便将这六份考卷张贴在榜下!”

  “下官领命!”

  赵霆拱手应道。

  韩桢似是想到了什么,补充道:“对了,官服与告身明日也一起发下。”

  说罢,他起身伸了个懒腰,大步出了府衙。

  回到府上的时候,夜幕彻底笼罩天际。

  正厅里,安娘与韩张氏正在用饭。

  见到韩桢回来,韩张氏立即起身道:“二郎回来啦,可用过饭了?”

  “还没!”

  韩桢摇摇头。

  闻言,韩张氏立刻吩咐丫鬟上了一副碗筷。

  “二叔!”

  小豆子咽下口中的饭菜,打了声招呼。

  端起饭碗,韩桢略显歉意道:“这几日有些忙,没顾得上你们。”

  自回到郡城,他就忙的脚不沾地。

  安娘通情达理道:“二郎如今做的乃是大事,怎能分心。况且,这几日有悠悠陪着我们。”

  “是呀,奴家与安娘姐姐非是不懂事的愚妇,二郎不必管我们。”韩张氏附和道。

  “嗯。”

  韩桢点了点头,看了眼小豆子,问道:“私塾可找了?”

  安娘轻笑道:“找到了。这事儿悠悠帮了大忙,听说奴家正在寻私塾,便提议让小豆子去麻家的私塾念书。”

  “麻家私塾不错。”

  麻家到底传承了百余年,期间培养出了不下十位进士,算得上家学渊源。

  韩张氏柔声道:“二郎,这几日多亏了悠悠,每日早早的便来了,跑前跑后,带我们逛市子,熟悉郡城,细心的很哩。”

  虽是韩桢的小妾,但这段时日相处下来,让韩张氏与安娘彻底喜欢了上了这个小丫头。

  “我省的。”

  韩桢微微一笑。

  麻舒窈最近的表现确实不错,回头好好奖励一番。

  吃完晚饭,韩桢迈步来到庭院角落。

  听到脚步声,原本趴着的猛虎,微微抬起头。

  当看清来人是韩桢后,喉间发出一声低吼,像是在打招呼。

  见状,韩桢不由挑了挑眉。

  他发现这段时间的圈养,让猛虎身上多了几分慵懒的气质。

  此刻爬在铁笼里,像极了一只大猫。

  只不过身上的味儿,越发浓重了。

  念及此处,韩桢取出腰间的钥匙,打开了铁笼。

  眼见铁笼被打开,猛虎顿时来了精神,蹭一下站起身。

  这段时间一直被关在铁笼,可把它憋坏了,虽说铁笼足够大,但猛虎体型太大,没法完全活动开。

  一手紧握铁链,韩桢将猛虎牵出铁笼。

  “吼!!!”

  一出铁笼,猛虎舒展了一下身体,随即仰天长啸。

  啪!

  韩桢一巴掌抽在它头上,呵斥道:“大晚上别乱叫!”

  猛虎自然听不懂话,但刻入骨髓的畏惧,让它不由缩了缩脖子。

  在一众丫鬟仆役惊惧又好奇的目光中,韩桢牵着猛虎一路来到井边。

  先是检查了一番它后脑上的伤口,见已经彻底愈合,韩桢这才提起一桶井水,浇在猛虎身上。

  被井水一激,猛虎下意识的迅速抖动身体。

  一时间,韩桢身上也全湿了。

  拿起皂角,他开始给猛虎洗澡。

  事实上,老虎这种猫科动物已经很爱干净了,时常清理身上的毛发。

  可即便如此,韩桢还是洗出了不少脏东西。

  一连洗了三遍,总算干净了许多,身上的腥骚味也淡了不少,不凑近的话,几乎已经闻不到了。

  洗完澡,韩桢牵着猛虎在府上溜达了两圈,让它熟悉熟悉环境。

  将猛虎重新关进铁笼后,他也回到后院洗漱歇息。

  ……

  ……

  翌日。

  府衙门前挤满了人。

  今日,是放榜的日子。

  除了参考胥吏之外,还有数百名读书人前来围观。

  他们想要看一看高中的考卷到底如何,心里也好有个底。

  何隽静静站在人群中,面色无悲无喜,但那双不断紧握成拳,又松开的手,暴露了内心的紧张。

  比起那些半途加入的读书人而言不同,他是地地道道的胥吏出生。

  爷爷是胥吏,父亲也是胥吏。

  父亲去世后,家中又没有旁的兄弟,这份差事自然而然的也就落在了他的身上。

  子承父业嘛!

  然而旁人却不晓得,何隽书读的很好。

  连县学的夫子都夸他是读书种子,但每每说上两句,夫子便会摇头叹息,眼中流露出复杂的神色。

  小时的何隽并不懂,等他长大后,终于明白了。

  他是胥吏之子,是贱籍,这辈子都无法参加科举。

  书读的再好,又有何用?

  自那时起,何隽烧掉了省吃俭用买来的书籍,成了一个欺上瞒下,狡诈懒惰的胥吏。

  在上官面前卑躬屈膝,在百姓面前耀武扬武。

  何隽本以为,自己这辈子就会这般浑浑噩噩的过去。

  直到一个人的出现。

  韩桢!

  身为临淄县的胥吏,他怎会不认得大名鼎鼎的韩二。

  虽是一泼皮,但为人仗义豪爽,好打抱不平,因此名声极好。

  谁能想到,这样一个人忽然摇身一变,成了杀官造反的反贼,并夺下了临淄县。

  所有临淄县的人都晓得,韩桢是反贼,可就是这样一个反贼,有一天却向他们许诺,好好干,胥吏也能当官!

  那一刻,何隽只感觉脑子嗡的一声炸开了。

  再看向韩桢时,眼中充满了狂热。

  那日之后,何隽就像变了个人,没日没夜的办差,只求能被看中,参加锁厅试。

  而现在,即将放榜!

  想到这里,何隽呼吸不由急促的几分,松开的双手再度紧握,关节泛白。

  秦汉时吏与官,只是职级、俸禄的差异。隋唐时期,胥吏虽地位开始变低,可晋升渠道依旧明朗。

  直到宋时,胥吏彻底沦为贱籍。

  宋太宗端拱二年,中书门下胥吏陈贻庆参加科举,以周易学究进士及第,宋太宗赵光义大怒:“科级之设,待士流也,岂容走吏冒进,窃取科名!”

  下令对陈贻庆“追夺所受敕牒,释其罪,勒归本局”,并下令今后严禁胥吏参加科举。

  自此之后,胥吏被彻底打入深渊,永世不得翻身。

  到了明朝,朱元璋同样干脆明了的亲自下旨:“惟吏胥心术已坏,不许应试。”

  “来了!”

  “放榜了!”

  就在这时,人群中响起一阵嘈杂之声。

  何隽探头望去,只见两名吏曹的书吏,手握榜单走出。

  等待多时的众人,立刻来了精神,一个个踮起脚尖,伸长脖子朝里看。

  随着书吏将榜单与考卷张贴在布告栏上,场面顿时变得无比混乱。

  何隽被人群推搡着往前走了几步,一双眼睛死死盯着桂榜。

  只一瞬,他便看到了自己的名字。

  因为榜单的前六甲,乃是用朱红色的梅花小楷书写,与落榜的黑墨字迹相比,格外显眼。

  第一甲,何隽!

  “呼!”

  何隽长长的出了口气,只觉脑子晕乎乎的,耳边的嘈杂声,也渐渐变得模糊,最后变成了阵阵耳鸣。

  “俺中了!俺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