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泼皮 第186章

作者:很废很小白

  目视着她的背影消失在视野中,韩桢深吸了口气,默默练习了一遍呼吸法,这才压下心头火气。

  重新提起笔,他再度投入工作之中。

  ……

  ……

  翌日。

  县衙大堂。

  常知县端坐在大堂之上,手中捧着一份邸报。

  一目十行的看下来,见邸报上没有出现关于青州的时政消息,不由松了口气。

  看来韩桢并未骗自己,占领益都确实是意外,并非彻底起事。

  否则的话,没必要封锁消息。

  放下邸报,常知县微微叹了口气,他如今也在犹豫。

  韩桢几乎是他看着一步步发展壮大的。

  从一介泼皮,到如今攻占益都,手握数千大军,只用了短短两三个月。

  成长速度太快了!

  最关键的是,韩桢与张万仙、高托山之流不同,势力并非空中楼阁。

  而是一步一个脚印,慢慢走来,每一步都极为踏实。

  经济、民生、政务,都有详细且长远的规划。

  远不是只会烧杀抢掠的莽夫能比拟。

  这是一条潜龙!

  要不要……

  不行,这个念头刚刚升起,便被常知县压下。

  过早的站队,确实能收获巨大,但风险同样巨大。

  一旦失败,极有可能抄家灭族。

  常知县神色一阵变幻,喃喃自语道:“再等等,再等等……”

  “见过县长!”

  “见过县长!”

  就在这时,大堂外响起一声声问候。

  常知县心中一凛,韩桢来了。

  不多时,就见韩桢大步踏入大堂。

  几日不见,常知县只觉韩桢身上的气势更重了。

  他心知,这是实力提升所映射出的外在表现。

  通俗点来讲,就是底气十足。

  常知县放下手中邸报,起身笑道:“怎地不见那头大虫?”

  韩桢答道:“关在了铁笼子里。”

  就在今早,官营作坊的匠人们加班加点,把铁笼子赶工出来了。

  他也不愿成天牵着猛虎招摇过市,连战马都骑不了。

  常知县语气遗憾道:“可惜了,城中传的沸沸扬扬,说那大虫如何凶猛,吾还想观上一观。”

  “回头去我家中看便是。”

  韩桢笑了笑,而后问道:“这几日县中无事罢?”

  “一切如常。”

  常知县说罢,反问道:“郡城那边呢?”

  “暂时稳住了局面,官吏豪绅都还算听话。”

  “那便好。”

  常知县微微点了点头,抬手轻抚胡须。

  两人正说着话,大堂外传来一阵大笑。

  “哈哈哈!”

  下一秒,刘勇迈步走进大堂。

  这厮此刻穿着一席青色朝服,头戴直角官帽,脚下一双黑面白底的官靴。

  还别说,到底是人靠衣装马靠鞍。

  穿上这身官服,还真有几分官老爷的味儿了。

  观他面色红润,中气十足,便知伤势已经彻底痊愈了。

  见到韩桢,刘勇面色肃然,抖了抖宽大的衣袖,恭恭敬敬地作了一揖,朗声道:“见过县长!”

  看着他那不伦不类的官礼,韩桢打趣道:“老刘,你这个礼儿,我倒还是头一回见,长见识了!”

  闻言,刘勇撇了撇嘴,无奈道:“俺到底是个粗人,学不来文人那一套作揖的法子。”

  韩桢笑问道:“当官儿的感觉如何?”

  “一个字,舒坦!”

  刘勇面色得意。

  官儿到底是官儿,哪里是胥吏能比的,不管走到哪,旁人见了,都得恭恭敬敬地唤一声,刘县尉!

  虽然以前是都头时,也有这番待遇。

  可他能明显感觉的出来,对方问候的神态与语气,是发自内心的恭敬,而非先前的敷衍。

  而究其源头,正是他身上这身官服!

  九品末流的武官儿,放在东京城里,连个屁都不算。

  但在这里,那就是天!

  官本位在数千年的传承中,已经深入人心。

  没有胥吏能抵挡得住当官的诱惑,刘勇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这也是韩桢称霸山东,乃至往后席卷天下的真正底牌。

  武力终究只是一时的。

  俗话说的好,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

  打下来的地盘,终归是要官员来治理的。

  否则,充其量也只是黄巢朱温,张献忠李自成之流。

  看着眼前的刘勇,韩桢沉吟道:“可愿随我去益都?”

  刘勇神色一阵意动,犹豫了片刻,他摇了摇头,语气真挚道:“兄弟,伱能念旧情,俺心里很高兴。但俺清楚自己的斤两,哪怕是这个县尉,也是托兄弟的福才弄来的。在临淄县当个县尉便到顶了,不敢想其他的了。”

第188章 【二郎,你要不要去看大夫?】

  第188章 0185【二郎,你要不要去看大夫?】

  两人相交多年,韩桢很清楚刘勇的为人。

  任职都头时,干过不少欺压百姓、敲诈勒索之事,为私盐贩子保驾护航,收取分红,那都是家常便饭。

  作为一名胥吏,这也是他谋生,养活一家老小的唯一手段。

  同时,刘勇心底还存着一些良知和底线,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会对孤寡老弱额外照顾一些。

  人就是这样,拥有着两面性。

  最难得的是,刘勇有自知之明。

  当个一县县尉,便已经到顶了,再高的位置,没那个能力。

  强行为之,反而是害了他。

  念及此处,韩桢点头道:“既如此,你便留在临淄县罢!”

  “嗯。”

  刘勇笑着点点头。

  转过头,韩桢看向常知县,吩咐道:“临走前我会给县衙库房留下五十万贯钱,这笔公款不用省,该囤粮囤粮,该修路修路。”

  临淄县如今实行轻徭薄赋,休养生息。

  加上连月大旱,粟米收成铁定会受到影响,到时别说收秋税了,官府说不定还要发放救灾粮,好让百姓熬过冬天。

  但只要熬过了今年,明年便好了。

  要知道,单单是这两个月,在韩桢与常知县的努力下,周边农村的百姓开垦出了数万亩荒田。

  再加上小东河下游的千亩水田,不求明年风调雨顺,只要不遇到大灾,便能迎来一波大丰收。

  闻言,常知县顿时大喜,抚须笑道:“县长当真是及时雨,周边村落的道路年久失修,如今天气干旱倒还好,可到了雨雪天气,便泥泞不堪,人畜皆难通行。有了这笔钱,吾便能广招民夫,以工代赈,一举两得。”

  至于贪污……

  如今,他早已经不屑于用这样的手段敛财了。

  就在前几日,朱吉送来了八月的分红。

  足足价值八万贯的白糖!

  关键是,这笔分红拿的光明正大,堂堂正正,何需再提心吊胆的去贪污呢。

  韩桢点头道:“你看着办就行。”

  常知县的能力毋庸置疑,处理民政是一把好手。

  又聊了几句,交代了事宜后,韩桢起身离去。

  临出大堂时,韩桢忽地顿住脚步,转身拍了拍常知县的肩膀,意味深长道:“高托山坚持不了多久,最多两个月,西军便会南下。”

  说罢,韩桢大步出了县衙。

  刘勇眨了眨眼睛,面色茫然,他不明白韩桢为何突然要说这样一番话。

  但常知县却听出言外之意。

  西军南下,往哪来?

  自然是山东。

  届时,韩桢势必会趁势起兵。

  方才这番话是在提醒他,留给他思考的时间最多只有两个月,是去还是留?

  ……

  ……

  相比起前段日子,小王村又有了些变化。

  首先是多了数条宽大的水渠,将数百米外的河水,引到村子各处。

  既方便灌溉农田,也方便了生活用水。

  毕竟,整个村子只有三五口水井,而人口却暴增到了七八千人。

  这么多人,水井自然不够用。

  其次,便是集市更加繁闹了,商铺也如雨后春笋般,接连冒出。

  细数之下,足有十八间。

  而早晚摆摊的人,更是数不胜数,繁闹程度丝毫不输于县城中的东西市子。

  数道滚滚浓烟,如同一条条黑龙,直冲天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