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二:恁祖宗来了 第58章

作者:林家龙女

  说着又是两记势大力沉的耳光,他真的是暴怒至极。自己这混球儿子在皇宫之中,就敢做出这等事,若是让他就藩,那还了得?!

  他已经不敢想等到他到了封地之后,会做出什么样的荒唐事了。

  “禽兽调伏,犹可驯扰与人;铁石镌炼,可为方圆之器!至于愔者,曾不如禽兽铁石乎!”

  “王德!传朕旨意,废蜀王愔为庶人!圈禁宗人府!”

  李愔因惊恐而只能发出“嗬嗬”的声音,他还没缓过神来,便被王德带人拖出了立政殿。

  路过的李恪刚想说句话,却被王德止住。

  “吴王殿下,庶人李愔因冲撞平阳长公主,被圣人废为庶人。”

  若不是看在李清颇为看重李恪的份儿上,王德才懒得提示李恪呢。

  闻言李恪不禁悚然一惊,也顿时打消了给李愔求情的心思。身为他的兄长,到底发生了什么他又怎么可能猜不到?说是冲撞,实际上是调戏才对吧……

  哪怕是一奶同胞,李恪也不想触这个眉头。

  平阳昭公主啊,那可是听着她故事长大的……诶,等等,平阳长公主?难不成是叔父……

  “老三,别愣着了。”李承乾揽着他的肩膀,另一只胳膊圈着小胖子李泰:“李愔这明显是触了阿耶的霉头,等过段时间阿耶消气之后,你我兄弟再一起求情,现在就去给他求情,怕是要触霉头,搞不好连你也得受牵连,安上一个‘教弟无方’的名头削爵。”

  “大兄说的是,弟省得。”李恪擦擦额头上的冷汗,他也不是傻子,肯定不会现在就去触李世民的霉头。

  看着儿孙齐聚一堂,窦太后老怀大慰。

  她本来就不是很伤心,尤其是在听说李渊的一系列骚操作之后,甚至还有些愤怒。

  但看着眼前这子孙满堂的气氛,便也逐渐把李渊那档子事儿给遗忘了。

  在李世民介绍完自己的儿孙们后,窦太后眉头微皱,指着旁边的男孩和女孩问道:“这些是……?”

  “哦,你说他们啊,他们都是儿臣的弟弟和妹妹啊……”李世民看热闹不嫌事儿大,开始给死去的李渊上眼药。

  “阿娘,我给你介绍一下哈,这位是韩王元嘉,这位是彭王元则,这位是郑王元懿,这位是霍王元轨,这位是虢王凤,这位是道王元庆……这位是滕王元婴。”

  说起滕王李元婴,大家可能比较熟悉——对,就是滕王阁的那位滕王,在这滕王阁中,有一篇文章叫《滕王阁序》。

  而这篇文章折磨了李清两年,天可怜见,从他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就被逼着背这篇文章……光背不行,还要学其中的典故。

  可以说是十分的折磨了。

  看着这十二个“儿子”,窦太后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于是,趁着阿娘还没爆发,李世民又给她介绍了下面的十四个妹妹,从万春公主一直介绍到还没李明达大的常乐公主。

  “其实您也不必难过,咱李家枝繁叶茂。”李世民阴阳怪气地对窦太后说道:“阿耶他一共有二十二子,十九女……”

  “够了,不要再说了。”窦太后伸手打断李世民的话语,她饱含杀意的目光看向李世民:“二郎,我怎么觉得,你是故意给娘介绍你的这些弟妹呢?”

  “没,没有啊,阿娘。”李世民连连否认。

  开玩笑,这种事情也是能够承认的吗?李世民自认为皮子不痒痒。

  “其实,高祖母……”李小三开始插话。

  李世民心里咯噔一下子,坏了,这小王八蛋又要上眼药了。

  “怎么了,隆基,你说。”窦太后没有去看李小三,反而似笑非笑地看着李世民。

  李小三清清嗓子:“咳咳,就是,其实高祖他老人家……他的后宫基本都是太爷爷他填充的……换句话说就是他送给高祖他老人家的。”

  “祖母,我也能作证!”李治伸手继续补刀。

  “看来我家二郎果然是个孝顺的孩子。”窦太后微微颔首,略带深意地说道:“你看看你的儿子,还有你的重孙子,对你也很孝顺。”

  “是,阿娘说的是。”李世民面上应和着,可眼中的杀气怎么也掩饰不住。

  等宴会结束,必须让他俩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窦太后当然不会在乎死后的事情,人活着的时候都不在乎李渊纳妾,更何况是死后的事情。再说李渊一生没有立皇后,这一点窦太后还是十分欣慰的。

  至于说孩子生的多……开国皇帝嘛,生的少了反而是坏事儿。

  但窦太后忍不了的是,李渊宠妾灭子的事儿。

  于是,在她的死亡笔记上,又给李渊深深地记上一笔。

  “二郎,”席间,窦太后轻声问道:“小清可有婚配?”

  “还没有。”李世民嗦着筷子,嘴上回答着,眼睛却盯着面前的烤肉。

  “这就是你的不是了,二郎。”窦太后嗔怪着说道:“你就是这样做兄长的?就这样一直让小清单身?”

  “啊……这……”李世民干咳两声,对窦太后说道:“其实孩儿早有主意……”

  窦太后哼了一声道:“你的主意?都一年了,也没见你的主意有用。”

  “指望你都不如指望你阿耶做个人!”窦太后又在明着讽刺李渊,“依娘看,你阿姐如今云英未嫁,正配小清……”

  说了一半儿,她恍然问到:“等等,你阿姐在你们这儿……”

  李世民当然知道老妈是什么意思,他连忙给她解释道:“啊,阿姐在大业十一年与谯国公柴绍完婚,在历史上于武德六年便早逝了……不过您放心,柴绍在今年年初就因病去世了。”

  “就算他还在世,我家三娘也断然不会和一个四五十岁的糟老头子续缘。”窦太后斩钉截铁地说道:“那就这样办吧,你去旁敲侧击问一下小清的意见,感情的事,不好强求,如果小清不愿意,那也是你阿姐没有这个福分。”

  “唉,只可惜我这三娘,跟随她阿耶吃尽了苦,却没能享享清福,现在有了良配,却……”

  见阿娘以袖掩面,李世民不由得立下军令状:“阿娘,你就放心吧,孩儿愿立下军令状!一定能够将阿姐与贤弟撮合成功!”

  “哎,这才是娘的好二郎。”窦太后放下袖子,欣慰地说道。

  她又补充了一句,嘱咐道:“不过切不可强求,不要恶了小清。”

  “放心吧娘,我们两兄弟情比金坚。”李世民大包大揽地说道。

  窦太后有点不信,心想小清今天递笤帚挺熟练的,明显就是想看你挨揍。

  但为了照顾自己这好大儿的面子,窦太后还是忍住了没有吐槽。

  一场家宴悄然结束,阖家团圆的李唐皇室在各回各家之后,只剩下寥寥几人还在立政殿之中闲坐。

  窦太后并不是十分喜欢热闹,她也在人群散去之后,回到李渊所在的大安宫之中。

  李承乾小哥仨没走,而是留在立政殿中看着李世民欲言又止,尤其是李世民想在秦王府边上营造平阳公主府后,哥仨的脸都快涨紫了。

  “你们三个有什么事,赶快说。”李世民皱着眉问道。

  李恪伸着胳膊肘拐拐李泰,李泰贼眉鼠眼地摇摇头,又伸手怼怼李承乾。

  李承乾龇牙咧嘴,对着李恪和李泰的屁股悄咪咪地一人来了一脚之后才说道:“那个,阿耶,国库没钱了……”

  “没钱了?”李世民的声音提高了八度,“娘的,你个败家子!朕给你们留了几百万贯,怎么就没钱了?你怎么不省着点用啊!”

  “您看那些政策,都是您和义父制定下来的,办大唐皇家小学需要钱,建设大唐科技院还需要钱,养那群工匠还需要钱,编练新军更需要钱……”李承乾语速飞快地说道:“总之,国库现在是真没钱了,您可不能不认账啊……”

  “李哥,李哥……”李清连忙止住李世民的话头:“是我疏忽了,忘了这些事情花费甚大……这样吧,三姐的府邸就由我来办吧,保准三姐满意。”

  “你……”李世民刚想问贤弟你还会建筑,就停下话头。

  首先,贤弟是仙人,仙人手段凡人自然无法想象;其次毕竟还要撮合他和阿姐不是?也不好当面拂了贤弟的面子。

  想到这里,他便笑着说道:“有贤弟出手,阿姐自可无忧矣。”

  “那便谢谢小弟了。”李秀宁微微颔首,对李清表示感谢。

  李清总觉得有点别扭,明明李秀宁才十六岁,怎么就成姐姐了?

  不过要真说起来,李秀宁生于590+年,他生于1990+年,理论上来说做她太祖奶奶都够了。

  说起来还算他占了便宜。

  这样一想,倒也觉得不是很亏了。

  “另外关于国库不足的事情,我也有点不太成熟的建议。”李清说着,打着响指召唤出地球的全息投影。

  第一次见到全息投影的李秀宁不禁被吸引住了目光,连带着一旁正在带着李明达练写字的长孙皇后也不禁抬起了头。

  (长孙皇后)

  “李哥你看,这就是为何之前我提议你先练水师的原因。”李清说着,把地图转向倭国,“一方面是为了去殷洲寻找高产作物,另一方面,则是在海上寻找财富。”

  李清也知道现在南美那边的土豆玉米还有红薯并不是现代的高产作物,他那么说也只是给大唐一个动力罢了。到时候取回来,也可以少花一点情绪值置换出经过现代培育的良种。

  “海上的财富?”李世民似有所悟地点头:“自古便有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民谚,大海如此广阔,想必海上资源也足够丰富……”

  “这是一方面,最主要的是,在倭国的这两个位置,分别有一个银矿,和一个金矿。”李清指着新潟县和岛根县的位置对李世民介绍道:“后世日本所谓的‘战国时期’,这两处金银矿被开发,银储存量万万两,金储存量也有千万两之巨。”

  三小只的眼睛一下子就红了,他们仨对视一眼,尽皆看到了彼此眼中燃烧的熊熊战火。

  李世民也忍不住呼吸急促了起来,这么大一个宝山就放在自家的边上,他怎么能不心动?

  “这是离你近的,稍微远一点的,还有这个地方。”李清说着,把地图移动到澳洲的位置:“这一座大陆上,也有着丰富的金银铜铁矿藏,就是蛇虫鼠蚁多了一点,建议搞点倭国人去挖。”

  李清从来不掩饰自己是一个民族主义者,对于倭国,他可是厌恶到不能再厌恶。

  在现代社会这种思想可能不太被主流所接受,可在大唐这个中古世纪,简直先进得不要再先进了好吧?这可是近现代才逐渐起来的风潮。

  再说去那种瘴疠之地,总不能让大唐子民去吧?

  (下一章等等,我要出门赴个饭局……)

第116章 你已有取死之道!

  对于李清的说法,李世民表示不赞同。

  什么金银铜铁,那是什么?我们大唐去那里就是为了金银铜铁?明明有更高级的追求好吧,那明明是教化蛮夷,宣扬王化,至于金银铜铁,那叫束脩!

  你看,我教会你文明,你把资源给我当束脩,很合理吧?

  瞧瞧,毕竟是当皇帝的,这说辞一套一套的,还的确没什么毛病。

  对于自家阿耶,三小只现在真的是认识到了什么叫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学吧,学无止境,太深了。”李清伸手拍着李承乾的肩膀:“伱阿耶还有很多地方值得你们三个人学习,比如那不是很薄的脸皮。”

  “咳咳咳……”李世民剧烈地咳嗽着,以此暗示李清不要瞎说话。

  “等你们再学一段时间政务,再培养一些亲信班子,就让你们找个地方当皇帝去。”李清笑着按在李泰和李恪的肩膀上,“记住,在你们大哥这里,多学一学,多看一看,到时候你们复刻起他的路子就会省事儿很多。”

  “也别嫌恶累就偷懒,这可是你们为数不多积攒宝贵经验的机会!”李清又在给他们打着鸡血,像极了无良的老板在CPU可怜的员工。

  长孙皇后敏锐地抓住了重点,忽然问道:“叔叔,你是说让青雀和阿恪去做皇帝?”

  她倒不是想知道这俩人在哪做皇帝,她主要是担心他们会和李承乾起争斗。偏心倒是次要的,最主要是因为皇位只有一个,既然选定一个孩子就要无条件地支持他。长孙皇后聪慧无比,自然明白这个道理,毕竟李渊的前车之鉴不远。

  再加上李世民这个皇帝对于朝廷有着无比强大的掌控力,并不需要在儿子之间搞一个平衡,所以注定给孩子们的爱不能够一碗水端平。

  “是啊,嫂子你应该能够理解李治是从哪里来的吧?”李清笑着问道。

  长孙皇后颔首道:“嗯……那个年长的稚奴来自十几年后,对于现在的大唐来说,应该是另一个世界。”

  “是啊,大唐一共二十个帝王呢,老实说,我李哥这些儿子可能不太够用……”李清稍稍叹上一口气:“就拿李小三的儿子肃宗李亨来说,这小子说他是个人,都是对人的侮辱,在他那个位置上,就算栓条狗也能比他做的更好。”

  李世民瞬间警觉:“贤弟,那王八蛋做过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

  “猜忌自己的长城——李光弼和郭子仪。而在他死后,这二人经过时间的检验,证明了他们是对大唐无比忠诚的战士。”李清说着,抛出一个问题:“另外你知道这次叛乱为什么叫安史之乱吗?”

  “不知道……难不成除了安禄山之外,还有一个姓史的主谋?”李世民皱眉问道,可他明明记得在天宝年间只诛了首恶安禄山来的?

  李清笑着说道:“这就要说李亨的鹰之一手了——在邺城之战,唐军占据绝对主力,可以说是号称六十万的唐军对五万史思明叛军,优势在唐军,但却因为李亨猜忌,九镇节度使竟然没有一个总指挥,而是靠观军容使鱼朝恩这个宦官居中协调。”

  “可想而知,表面上是因为狂风大作天不佑我,但实际上,则是因为没有一个总指挥,各部之间的军事行动很难协调一致,导致各自为战,不光大大折损战力,甚至还会相互掣肘——这也是为什么天宝十五年我没有建议立皇太子李亨为皇帝,而是选李旦回去监国的原因。”

  李世民双眼之中红光一闪,呼吸逐渐急促起来。

  “当然了,大唐以后的皇帝们,一个比一个悲哀,趁着今天就给你讲讲李亨的儿子李豫以及孙子李适吧。”李清首先选择锐评李豫:“代宗李豫,守成有余,进取不足,把他放到稚奴的位置上绝对不比他差,但可惜他面对的是一个乱世的局面,所以也不能说他差吧,只能说水平不是那么完美。”

  “他是一个工于心计的人,但却不玩弄权术;他也有猜忌臣下的行为,却能够在关键时刻人尽其用毫不怀疑;他面对的是一个动荡不安随时能亡国的局势,但他能够放下一切颜面,无所不用其极地去保住国家,可以说李豫也没什么好批判的,他已经能做到他所能做到的最好了。”

  李世民叹了一口气:“我也不指望大唐能像前汉那样能君辈出,若是后人能够人人都有李豫这个水平,我也就知足了。”

  李清点点头表示肯定,对李世民说道:“有个挺出名的故事,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后被封为汾阳郡王,代宗李豫把女儿升平公主嫁给了他儿子郭暧。有一次两口子拌嘴,郭暧急了骂道‘你仗着你爹是皇帝就欺负人,我爹也不是不能当,只是不想做罢了’,公主听了觉得很委屈,就跑回皇宫和父亲李豫讲了这件事情。

  “李豫流着泪对公主说,这就是你不知道了,他说的也没毛病,要是郭子仪想做皇帝,你以为你爹我现在还能平安坐在这里吗?

  “并且勒令公主回去,郭子仪知道这件事情后把儿子关起来进宫向李豫请罪,李豫非但没生气,反而还安慰他说“鄙谚有之:‘不痴不聋,不作家翁。’儿女子闺房之言,何足听也!”。等到郭子仪回去的时候,李豫还送给他不少礼物。”

  “当然……回去之后郭子仪打了儿子郭暧好几十大板,这事儿就算过去了。”

  “哈哈哈……”李世民听了这个故事,畅快地大笑道:“这小子倒也看得开,但话说回来,又有多少帝王能够容忍这种事发生呢?能够做到这一点的,没有一个是昏庸之辈。”

  末了,李世民狐疑地看向李清:“不对,贤弟,你是不是还藏了一手?就像李隆基一样,你和我玩欲抑先扬?”

  “看李哥说的,我是这样的人吗?”李清不由得失笑。

上一篇:大明隐相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