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二:恁祖宗来了 第176章

作者:林家龙女

  不过话说回来,人家明明白白地写着“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其实本质上来说是为帝王治国服务的。司马光在编写过程中强化了政治方面的内容,总结政治管理经验,重视礼制和民生,分析用人和用权,讲究权变和平衡,是一部非常出色的执政参考书,倒也不至于为了司马光的个人问题否定这一部作品。

  此时,被安西军捉过来的王叔文、王伾等人已被押送到宫中,听到李清的话,王叔文和王伾面面相觑,一言不发。

  安西军小声地给那几个人介绍着面前的诸位,尤其是提到李世民这个“太宗皇帝”的时候,韦执谊按着胸口,大口剧烈地喘息着,柳宗元和刘禹锡的眼睛都似乎在放射着镭射光芒。

  “不过改革的初衷还是很好的,如果真的能够贯彻实施改革方针,大唐还真就有救了。”李世民接着话对永贞革新作出肯定。

  听到李世民的肯定,王叔文等人抬起头,重新燃起希望。

  既然太宗皇帝对自己等人持以肯定态度,那看来还罪不至死……

  从这一点就能看出,他们并不是很了解李世民。按照老李的性子,无论如何这群人的初衷都是为了拯救大唐,贪点占点属于人之常情,在现在这个大唐……像王叔文和王伾这样的人已经属于凤毛麟角了,没必要要求太多。

  再说了,哪有那么多贪污腐败,不都是你们朝臣之间的内斗倾轧吗?

  但老李又开始从太宗皇帝那高屋建瓴的角度开始批判:“只是问题在于,你们这些革新派的权力基础过于薄弱,却又像个显眼包一样互相吹捧为伊尹、周公、管仲。并且最大的问题在于,神策军的兵权掌握在宦官的手中,没有兵权作为基础,伱们又不肯团结朝臣去对抗宦官,最后还不肯和新皇帝李纯妥协,那么下场便是显而易见的。”

  革新派众臣跪在地上,讷讷地无话可说。

  说操之过急吧,其实也情有可原。若不是李诵的身体不怎么好,他们也不会这么迫切地想要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万一新皇帝是那种保守派,登基之后可就真是李诵人一亡政就息了。

  “问题朕已经帮你们指明了,无论是宦官专权,抑或是藩镇割据,问题朕都会帮你们解决。“李世民说到这里,看向李诵:“至于朝政,就你自己处理吧,朕觉得你不是那种无能之辈。”

  “你还有个四五十年好活,不需要急着考虑太子的问题,所以李纯……朕就带走了。”李世民又看向在一旁跪着的李纯。

  对于这未来的中兴之主,李世民还真挺满意的。

  除了后来追求长生,导致吃丹药性情暴躁被宦官弑杀,也没什么太大的黑点。

  若唐宪宗能再活个十几年,大唐未来的走向都会不一样。

  啊,若他能再多活个四五年,都轮不到唐穆宗李恒即位——毕竟这是个短命鬼,一样喜欢服食金丹,最终也死在了他最钟爱的金丹大道上。

  而李恒这人比较奇葩,他爹雄才大略,结果虎父犬子;而他这个犬父,却有三个优秀的儿子。

  很奇葩,三个儿子都是皇帝,分别为唐敬宗李湛、唐文宗李昂、唐武宗李炎。

  李诵听到李世民这句话,不由得心下一松。

  虽说是老祖宗把他给救了,但没哪个皇帝会舍得把自己屁股下的位子让给他人。现在李世民说他要走,那李诵肯定是非常开心。

  他想着想着,就忍不住笑了出来。

  但刚咧开嘴,就觉得有点不对劲。他用力地做着表情管理,好半天才把那笑意给压制下去。

  李世民就静静地看着李诵在那里表情管理,心里恨不得给他两巴掌。

  算了算了,自己的子孙,捏着鼻子不也得认吗?唐朝这么多皇帝,李诵也算是靠谱的了。

  “你再乐,朕都能看到你的胃了。”

  “孙儿知错。”李诵立刻跪在地上,把脑袋埋在袖子中。

  他不是想跪,主要是想借着跪下挡住脸。现在的李诵脸部埋在袖子上,表情疯狂地抽动着,仿佛想起了什么难过的事情。

  等他笑了半天,终于起身。李世民从怀里掏出一堆手机递给李诵:“这东西是手机,就算是跨界我们依旧可以保持联系。”

  “手机?”李诵恭恭敬敬地接过其中一部手机,在李治的教授之下,很快便熟练地掌握了操作技巧。

  “这这这……简直是神器啊!”李诵双眼放光地看着手里的手机——刚刚李治可是给他下载了视频软件,他几乎是一瞬间就迷上了热舞。

  现代的装束对于古人来说无疑冲击力是十足的,若是宋朝的皇帝,说不得要批判一番,然后带着批判性地去看;若是明朝的皇帝,肯定就躺在后宫的龙床上慢慢看了;若是汉朝的皇帝,兴许对于这些装束不太接受得来,但还是怀着“乐而不淫”的批判性眼光去看;若是唐朝的皇帝,那肯定就是第一时间接受这些个前卫的东西。

  没辙,咱大唐就是这么包容。

  要不说李诵是李治的子孙呢,多多少少沾点返祖,在好色这一块儿,一直很好色。

  你看人家李世民,君子好色,取之有道,走不了心的女人他一直没什么兴趣。像是污蔑什么嫂子弟媳之类的,实际上李世民一个都没碰。

  咱老李,讲究的就是一个灵魂伴侣。

  李治贴心地教授他如何使用聊天软件,并且给他拉进了大唐皇帝的聊天群之中。

  里面有很多他耳熟能详的人,比如高祖李渊、玄宗李隆基、太平公主等等……

  就是不知道为何李隆基改名成了李成基。

  他当然不知道李小三对于老李隆基的行为堪称切齿痛恨,在那个良心还没完全喂狗的李小三身上,也是有那么一点热血在身上的。

  人是矛盾的集合体,在认识了李清之后,又见识了朱樉的那些个折磨人的酷刑,李小三可真是发誓,这辈子一定要当一个好皇帝。

  不当好皇帝不行啊,看到未来的自己经受的那些个享受之后,李小三真的是不寒而栗,兔死狐悲。

  李诵划着手机,闷头问道:“如今积弊甚多,藩镇问题可谓是大唐的痼疾,孙臣以为欲速则不达,还是要徐徐图之为上。”

  “为什么这么说?”李治笑着问道。

  “就算太宗爷爷神文圣武,可终究双拳难敌四手,孙臣也是担心他老人家……”李诵话说到这里就停下了,他倒不是拍马屁,也是真担心李世民搞不定藩镇被反杀。

  时代终究是变了,虽说能三千破十万,但藩镇总归是不可小觑。

  “这你就放心吧,有仙师相助,你这永贞朝速通藩镇不是问题。”李治哈哈一笑:“贞观朝现在发展成了什么样子,可能你也没什么概念,不过不要紧,等天策军出发之后,你可以随军去看一看,体验体验天策军的实力。”

  “真的吗?我不信。”李诵还是很迟疑。

  也不怪他,毕竟没见识过近现代军队的人,是很难想象为何一个黑洞洞的管子只需要一发就能将一堵坚固的城墙送上天。

  “首要的目标在于打,就拿河朔三镇开刀好了。”李治阴恻恻地一笑:“枪打出头鸟,把河朔三镇彻底打死打趴下,才能让其他节度使心存畏惧。届时,便可以重新将节度使的权力收归朝廷。”

  “时代在变化,科技也在进步,你的主要任务,并不只是收拾那些个藩镇。”李贤开口说道:“叔爷……也就是仙师的意思是,让你将整个世界统一一下,让大唐走遍全世界。”

  说着,李贤从怀里掏出一颗地球仪。

  “看到没有,这就是整个世界。”李贤拍着地球仪,指着现如今的大唐一角说道:“这一块地方,便是你现如今的大唐。”

  李诵放下手机,看着地球仪上那袖珍的大唐,不由得皱起眉头。

  “伯祖,这大唐也太小了吧,您是不是弄错了?”

  按照辈分,叫一声伯祖是没毛病的。毕竟李诵按照分支论是李旦这一脉,而李贤身为李旦的二哥,被他的后代叫伯父、伯爷和伯祖也没什么问题。

  “朕还能弄错这么基本的问题不成?”李贤眉毛一竖:“你小子,敢质疑你伯祖?”

  李诵连称不敢,但看他那眼神儿,明显就是还敢。

  “至于你们几个……”李世民看着一旁站着的王伾、王叔文等人,半晌之后下达了任命:“王叔文、王伾降两级,待诏翰林;其余人各官降一级……永贞朝的新政,依然由你们负责,施政方针暂时不变。柳宗元、刘禹锡,可愿随朕一起去贞观朝?”

  听到李世民的话,众人一时间不由得愣住了。

  按照他们的设想,老李就算不宰了他们,也得治罪,最次也得把革新的方针推倒重新来过。万万没想到,李世民竟然对他们的革新方针持以肯定的态度,甚至还让他们继续实行新政。

  相比之下,官降几级这件事根本就不值一提好吗?

  “谢太宗皇帝!”

  以王叔文为首,众人心甘情愿地拜伏于地,感激着李世民。

  而此时,柳宗元和刘禹锡才反应过来。

  啥?刚刚太宗皇帝说什么了?问我们愿不愿意和他一起去贞观朝?

  愿意啊!当然愿意!

  二人的脸憋的通红,只要是在唐朝,谁不愿意和太宗混?这可是八辈子修来的福气啊……

  对于柳宗元和刘禹锡,李世民也并不只是看中了他们两个的文采。二人的政治能力其实也不弱,尤其是柳宗元,他的政治能力丝毫不弱于他的文学功底。那本《封建论》,可是教员他老人家都予以肯定的。

  “臣愿意!臣愿意啊!”柳宗元扑通一声就跪在了地上,他的声音急切:“臣当然愿意和太宗陛下去贞观朝!这是臣求之不得的……”

  一旁的刘禹锡已是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只是在那点头。

  “你们也别太着急,”李治嘿嘿一笑:“其实贞观朝还有不少你们应该听说过的人,比如李白,还有杜甫,现在都在贞观朝里任职……”

  (求月票)

第238章 显摆的李治

  常言说得好,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像是白居易和元稹,都是贬李白抬杜甫的;而刘禹锡和柳宗元,都是李白单推人。

  但在他们后面原本做小透明的韩愈不一样,他可是地地道道的李杜吹。

  听到李世民的话,韩愈的眼睛雪亮雪亮的。

  “太宗陛下,臣也想……”韩愈也顾不得许多,急切地就和李世民申请。

  李世民并不认识他,但一想能被李清点名到这儿的人,肯定都有一些可取之处,于是他问道:“卿是何人?”

  “臣……臣是韩愈啊!”韩愈的话都说不齐溜了,激动的。

  李世民偏头看向李清,李清笑着轻声介绍道:“这位就是传说中的‘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

  按照历史的进程,韩愈现在应当还在江陵做法曹参军,但李清一句话令下,韩愈自然也被带到京城中来。

  像韩愈这种关心社会现实,贬斥佛教的官员,在这个年代都属于少见的。自从唐肃宗和唐代宗崇佛后,上行下效之下,朝野之中也兴起浓重的崇佛风气,以至于……不能多说。

  总之,韩愈也在迎佛骨事件后,直接“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大赦之后,宪宗将韩愈改成袁州刺史。按照袁州风俗,平民女儿抵押给人家做奴婢,超越契约期限而不赎回,就由出钱人家没为家奴。韩愈到后,设法赎出那些被没为家奴的男女,让他们回到父母身边。于是禁止此种风俗,不许买人为奴。

  而韩愈为人刚正,神策军将士听说韩愈就任京兆尹后,都不敢犯法,私下里相互告诫道:“他连佛骨都敢烧,我们怎么敢犯法。”

  这也是李清欣赏韩愈的原因。

  李世民当然也了解过韩愈的生平,事实上在平日闲着无事的时候,李世民总抱着一本《旧唐书》挑灯夜读,读完《旧唐书》就读《新唐书》,期间也免不了摩拳擦掌,想要暴打一顿欧阳修。

  李家那点子捕风捉影的绯闻,全都是欧阳修这个不负责任的狗东西编到史书里的。

  妈的,胡饼都不如的东西!

  李世民已经决定了,如果去宋仁宗时期的话,必须把欧阳修为首的文人腰打断,腿打折,肋巴扇儿打骨折。

  这已经不是一般的歪曲历史行为了,必须要出重拳!

  对于韩愈的请求,李世民自无不允。

  《师说》和《马说》他都读过,总体比较下来,古文的确比骈四俪六言之有物。六朝以来散文绮丽浮艳,过于追求行文华丽,反倒失去了文章本身的意义。

  让韩昌黎先教导教导李象和李厥这两个皇孙,等找一个合适的地方再把韩愈安排过去。

  “韩愈啊,朕知道你。”李世民对着韩愈颔首表示肯定:“你的文章,朕也曾读过,你的事迹朕也有所了解,是个一心为民的直臣。”

  韩愈闻言,感动不已。

  太宗皇帝竟然听说过我的故事!

  “臣愿为太宗陛下效死!”韩愈的脸上写满了忠诚。

  对于自己的祖爷爷挖自己的墙角,李诵真是不敢怒也不敢言。

  生气是不敢生气的,那可是自己的太太太太太……爷爷,论起辈分来,别说是他了,就是他爹李适,他爷爷李豫都得跪下来唱征服。

  “朝中的事情,伱自己去处理吧。”李世民最后下着定义,“朕出动一万天策军,去帮助你平灭河朔三镇。”

  一万人?

  众人面面相觑,包括李诵在内。

  惊愕半晌之后,李诵才讷讷地问道:“太宗爷爷,这……一万人,能行吗?”

  “把吗字去掉。”李治意气风发地说道:“天策军的实力,可不是你们能够想象的。若不是阿耶看在你们着急的份上,只需要三千人,便可以轻松击败河朔三镇。”

  的确,李治说的没错。马克沁面前众生平等……现在不应该叫马克沁了,应该叫贞观十七式水冷重机枪。

  理论射速是六百发一分钟,有效射程一千米。想当初带英在非洲不当人的时候,一支五十多人的军队硬是靠着四挺马克沁重机枪便击溃了五千多名非洲黑蜀黍。放在大唐虽说未必能有这么夸张,但打河朔三镇是够用的。

  见李诵有些怀疑,李治便叫他出去,顺便还带上了永贞朝的众臣。李治从天策军中随便挑了一个机枪组,让他们在皇宫之内为这群土包子们示范。

  多少有点反了,二百年前的人竟然教二百年后的人现代化科技,并且还视他们如土包子……

  论抽象也没有这么抽象的。

  天策军的战士架好机枪,对准皇宫中的银杏树就想开火。

  “等等!”李世民一声大吼。

  战士们立刻起身,对视一眼不知所措。

  “这……这是朕亲手栽的,换一个!”李世民心疼地看着那颗银杏树,那可是他和长孙皇后一起栽的啊……

  不过,两百多年了,它依旧矗立在这里?万万不能让人给毁了。

  “就打那堵墙吧。”李治指着不远处的宫墙说道。

  按理来说,宫墙也算是文物。不过想到依旧可以修复,所以也没人去阻止。

上一篇:大明隐相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