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北宋有点怪 第187章

作者:翔炎

他没有直接喊陆森的名字,就是不想让太多人注意到他们两人。

否则只要随便喊一声‘陆真人’,街道上那么多行人,必定会引起轰动的。

陆森叹了口气,对着赵碧莲说道:“看来不能陪你继续闲逛了,和我上去吧。”

赵碧莲笑道:“没事啊,反正官人都陪我逛了那么久了,现在到我陪陪官人了。”

说罢,她就立在了陆森的身侧,一副乖巧的模样。

虽然赵碧莲几乎没有什么心机,但她和杨金花,还有庞梅儿两人认识了那么久,在她们的教导之下,也是懂得什么时候得给自家官人挣脸面的。

两人上到二楼,进到一间厢房中。

厢房里只有襄阳王和一个青年人……说是青年人也不太对,大约十四岁左右,属于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年纪。

陆森进门就抱拳笑道:“没想到能与襄阳王在这里偶遇,真是缘份啊。”

其实陆森很清楚,估计自己进城后,就被襄阳王的人给盯上了,然后他们猜测和监视两人的行踪,估计出他们大概的闲逛路线,然后襄阳王早一步到这里,制造出‘偶遇’的情况。

不是不说,对方也算有心了。

这也是陆森愿意上来和襄阳王聊聊的原因。

“确实是缘份。”襄阳王没有一丝王爷的架子,他很热情地哈哈笑道:“主要是陆真人神龙见首不见龙,想要见一次太难得了。”

陆森坐下,轻笑道:“话不是这么说的,主要是方外之人,偶尔出来闲逛一下就可以了,毕竟大多数时间,还得待在洞府里,练练丹,采采气。”

“所以说仙人逍遥啊。”襄阳王很是向往地说道:“本王也曾想放弃家财,去寻仙修道,可家里的担子我不能扔了,就只能在俗世间沉浮。”

“若是王爷这样的人,都只能算是俗世沉浮,那天底下就没有几个人可以好好过日子了。”

襄阳王的身份地位,还有家财,在整个北宋来说,都是极少见的。

若他都过得不开心,那底层的苦哈哈们,估计都没法活了。

事实上,现在的苦哈哈们,也快开始没法活了,所以陆森这才把巨人稻弄了出来。

有足够的粮食,就能让底层的人民好过一些。

襄阳王哈哈大笑,没有一点不好意思,还觉得陆森是在夸自己。

笑完后,他问道:“陆真人,听说前段时间,你送了个大功劳给吕府尹?”

“不算不算,是他自己努力挣来的。”

“确实,吕府尹是很有本事的人。”

虽然说嘴上夸着,但襄阳王心里却是不太爽的,吕惠卿在内政上有一手,这他承认。但关于战事这方面的,吕惠卿他懂个屁。

要不是现在还不是起事的好时机,襄阳王觉得自己随便带上百来人,就能把杭州城给打下来了。

“也不知道,陆真人可否也带带我这老头子?”

说这话的时候,襄阳王的身体微微前倾,眼睛微眯,脸容虽然笑着,但眼中更多的却是审视和观察。

他在看陆森的表情。

陆森很奇怪地反问道:“襄阳王你已无官可升,无爵可加了,我怎么带你?”

这话说得就很有意思了,况且陆森的表情假笑非笑,给人一种意有所指的感觉。

襄阳王立刻又大笑起来,他拍拍桌子,说道:“陆真人说的也是,我的官身已到尽头了。这事是我失言,我先饮一杯。”

说罢,襄阳王就把自己身前的酒杯端起来,一口闷了。

闭眼将酒里的辣意压下去,襄阳王将杯子放在桌面上,此时旁边站着的小年轻,或者说少年立刻端起酒壶,给襄阳王满上了。

而也趁着这机会,襄阳王向陆森介绍道:“这是犬子,排老八,单名‘诺’,暂时还没有字……主要是没有找到足够德高望重的人,给他取字。要不陆真人,给我这不成器的取个?”

在北宋的文人界中,帮人起‘字’,特别是帮后辈起‘字’,本身就有着提携和帮衬、以及认可的意思。

一般这么做了,都会默认被起字的后辈,至少是他的半个学生。

而襄阳王此举,也表现得很明显了。

陆森摇摇头,脸上满是歉意:“此事恕难从命。”

“陆真人是觉得这小子,以后没有前程?”襄阳王的表情显得有些尴尬:“听说陆真人能掐会算的,可是知道了我家这小子的命数?”

“那倒也不是。”陆森摆手说道:“主要是我不懂起字。我自幼修习的就是一些与法术有关的学识,而孔孟大义,我可没有读过几本,亦不知道诸多典故,乱起名字只会牵强附会,让人发笑。”

“那陆真人可帮这小子,起个道法,或者是修行的法名,如何?”襄阳王拍拍自己儿子的肩膀,说道:“这小家伙从小聪慧,打从五岁起就请名师教导,君子六艺皆有涉猎,别说女子,同龄男子中,这天底下,也没有几个人应该能出其左了。”

这少年站前半步,直视着陆森,一脸地骄傲。

襄阳王的意思很明显了,他就是希望陆森收下自己的儿子当徒弟。为此甚至还拐弯抹角地说,自己儿子绝对要天才过陆森的两个女徒弟。

陆森笑了起来:“那我就看看。”

随后他装模作样地上下打量着少年,好一会后,他扭头对着襄阳王说道:“想来襄阳王应该是听说过我在朝堂上,与官家说过的话吧。凡能修行者,必是天道的漏网之鱼。而贵公子明显不是。”

襄阳王颇是遗憾地说道:“这样啊,那太可惜了。”

“是啊。”

襄阳王站了起来,抱拳说道:“既然如此,那我就带犬子先行回府了,待日后与陆真人再聚首时,再谈谈这天道漏网之鱼的事情。”

“好说。”陆森也抱拳回应,笑眼眯眯的。

等襄阳王走后,陆森觉得颇是好笑,甚至忍不住轻笑出声来。

旁边的赵碧莲凑过来问道:“刚才那襄阳王叔好讨厌啊,阴阳怪气的……官人你这是在笑什么啊。”

陆森站起来,说道:“我们也走吧,待会边逛街,边和你解释。”

“好啊。”

两人行走在街道上,陆森缓缓说道:“我在笑那襄阳王,野心很大,但做事的格局却不大。”

“怎么说?”

“我们收到的情报说,这襄阳王意图不太对劲,是不是想谋逆我就不做判断了,就光说他刚才这事。”陆森牵着赵碧莲的手儿说道:“他想让我和他站在同一阵营,还想让我做他儿子的师父,以此来绑定我们两方的关系,你觉得这合理吗?”

“不合理,他没有给钱我们。”赵碧莲想了想,说道:“没有束修,至少得给快腊肉吧。”

呵呵!

虽然赵碧莲的脑袋瓜子不太灵光,但意外的,她总能看到事情的关键点。

就是措词上不太对味。

襄阳王想拉着陆森一起谋反,让陆森站在他这边。但却没有给出任何利益,甚至还想让陆森付出。

做人的老师……本质上,就是两方利益捆绑。

这样子,陆森以后为学生奔走,帮学生解惑(解决)麻烦,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

且先不说陆森有没有兴趣做人老师,光是对方这态度,就让陆森极是无语。

两人在街上又逛了一个时辰后,方才回到洞府。

吃过晚饭后,陆森找来了家将中的阿黄,将本小册子交到对方手上,说道:“让碧天阁的张员外,把这东西送到我岳父汝南郡王手上,同时告诉他,我想说的话,写成个小字条,夹在册子里面了。”

阿黄立刻点点头,离开了洞府。

随后这本册子,在特殊的渠道中,以极快的速度到了汝南郡王的手上。

他将册子中的字条看完后,立刻动身去开封府找到了包拯。

此时黑黑的,胖胖的包青天刚把一个贪官判了个斩立决,见到汝南郡王过来,便解除了变身状态,变回白白瘦瘦的模样,问道:“汝南郡王,可有要事?我这还有十几个案子要处理。”

“确实要事。”汝南郡王把册子扔到判桌上,说道:“我家贤婿送来的,你最好看看。”

听到是陆森送来的,包拯立刻打开了册子,第一句话便是:“好字!”

陆森每天都会抽两个时辰练字,已经四年了,练得一手好楷体字,极是漂亮。

方方正正的,有股脱尘之意在内。

然后包拯看了会,脸色越来越严肃,他猛地将册子合上:“这些消息,陆真人可愿担保真实性?”

“我家女婿说了,你爱信不信。”

然后汝南郡王很嚣张地走了,临走前还哼了声,不屑一顾的模样。

第0172章 你居然还高兴得起来?

看着嚣张离去,一身得意劲的汝南郡王,包拯颇是无奈。

老实说,要是其它人把这样的情报交上来,涉及到赵氏王家的,举报人定要被‘请’到开封府中来,详细问过之后,再交由大理寺再‘询问’一遍。

可以说是得慎之又慎才行。

但举报人是陆森陆真人,递情报的是汝南郡王,两个都不是普通人,怎么‘请’?

现在陆真人愿意把情报给过来,就已经算是极大的人情了,现在世人谁不清楚陆真人对朝廷是死了心的。

包拯叹了口气,再把册子翻了一遍,然后进了宫,面见了官家。

半个时辰后,赵祯把册子看完,然后脸黑如炭。

他虽然仁善,但没有到傻的地步。

自古皇家龙椅之争,败者向来是没有好结果的。

他这次是真的愤怒了。

“这册子真是陆真人呈上来的?”赵祯压抑着暴躁的情绪问道。

包拯拱拱手:“汝南郡王确实是如此说的,想来他也不会在这事情上说谎。”

谋逆之事,但凡有点正常思维的人,都会想办法远离。

“包爱卿可还记得两年前,有弓弩手在城外伏击了陆真人之事?”赵祯突然开口问道。

包拯点头:“自然记得,事后臣也暗中遣人一直追查,可都没有找到那些人的踪迹。”

赵祯站了起来,走到旁边的书架上,拿出一卷册子,递向自己身前人。他虽然惧怕包拯,但内心中也是极其相信此人的:“这是两年来,我让皇城司搜集到的一些线索,虽然依然不清楚那些人是谁,但也稍稍找到了方向,现在再和陆真人送过来的情报一对照,线索直指襄阳王。”

包拯没有立刻赞同这话,而是翻开了册子,细细看了起来。

赵祯也不急,他坐回到椅子上,继续批改着自己的公文。

大约近半个时辰后,包拯终于看完了,他闭眼思索了会,将两本册子的线索一一对照,最后睁眼说道:“官家打算如何处理?现在襄阳王还没有振臂一呼,他暗中豢养的兵士究竟有多少,我们尚不清楚,若真要追究此事,必然得以雷厉风行之势,先擒住襄阳王,让他无法调动士卒。”

“可谁能做到?”赵祯叹气道:“我那堂弟,表面上看着温文儒雅,但实质上心思可重着呢,稍有风吹草动,便会打草惊蛇。”

“可否宣他入京?”包拯问道。

赵祯想了想,说道:“问题是,外放王爷本就不能随便入京,我若宣诏,他必定会有所怀疑,然后便起事了。”

包拯想了想,说道:“那等我召集中书门众臣,商议此事如何处理,毕竟一人计短,众人计长。”

“那就先这样吧。”

陆森最近两天挺开心的,老实说,襄阳王这人他早就不太爽了。

北宋的环境其实还算是不错的,虽然说农民过得苦了点,但此时至少还有一帮子文臣,愿意帮帮底层人民。

包拯想着护佑黎民百姓,以庞太师为首的改革派,也想着修改土地弊政,让土地兼并不那么严重。

总得来说,以现时的生产力而言,北宋前中期的人文环境还是算不错的。

后期实在是土地兼并太过于严重了,这才有了一小波一小波的农民起义。

现在北宋的情况还好,如果搞起事,真糜烂了几个省,特别还是以南往北打,届时几大粮区都成了战火区,农物欠收,势必会造成大饥荒。

难得的平和年代,估计就没有了。

况且真要让大宋乱起来,那也得是陆森他搞的,那是他计划的一环。

没错……他就是这么双标。

北宋真要乱,那也是我陆某人的关系,别人不能乱来。

也就是抱着这样的思想,陆森有时间便会一遍遍地审视自己的计划,有了什么问题及时找出来,并且随时修正。

他不相信一个大略的计划,只要起个头,便能自己如期运行下去。

人类,人类的社会,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

人类的社会发展是螺旋上升的,时不时会有整个生产力倒退的情况发生。

所以陆森从不放松自己对计划的监控程度。

不过目前而言,因为也只起了个开头,所以事情还在他的掌握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