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界危在旦夕 第501章

作者:通吃

不时有商界的朋友来找老洛克菲勒寻求帮助,要么是需要资金支持,要么希望财团收购自己的企业,要么只想找份工作。

这时出现一个极可怕的事。

金融机构只会给有钱人贷款,只会购买稳定收益的债券。对那些濒临破产的企业,银行不但不会扶持,反而为了止损而撤资。

但资金总是有限的,比如中国卖出十亿或二十亿美元的国债后,这笔流动资金就被抽走。除非中国人再次花出来,否则这笔资金等于被禁锢了。

老洛克菲勒以三千万美元的价格出售了财团在德州的石油公司和炼化厂,甚至将设备和人员全部转移,就是为了止损且保住部分工作岗位。

可中国拿到大笔资金后并不急于让其重新进入市场。它在等待,等那些嗷嗷待哺的企业继续跌价。

只要等一个月,就会有更多的企业破产,银行会更急于出售抵押资产。原本只能买一家企业的资金就能买两家。

随着恐慌的爆发,原本能坚持的企业也会崩盘――当财团捏着充裕的资金准备抄底股票时,中国把工厂给一锅端了。

随着工作岗位的进一步消失,经济会愈发糟糕――要说谁造成了这一切?毫无疑问,洛克菲勒家族也参与其中。

财团只会救自己,不会救国家和民众。

记住,金钱不会平白无故的消失,它只会转移。而资产值多少钱,全看买家间的竞争和心理预期――如果买家只有一个,那真是太糟了。

女仆给小洛克菲勒送来晚报,上头除了关于经济崩盘的消息,在三四版倒是有招聘信息――中国企业刊发的,聘用高级技术人才,包括大学教授、医生、专业技师。

小洛克菲勒虽然是石油财团的继承人,但看不太懂报纸上那些专业技术名词。他只问女仆,“去应聘的人多吗?”

女仆先表示自己不知情,她只知道最近求职的豪门家政人员突然多了几倍,“很多纽约的有钱人在解散自己的公司,包括遣散家里的管家和仆人。

大家都在找工作,尤其那些背负贷款的家庭更是急需应急收入。因为他们的积蓄往往在股市里被套牢,甚至化成了灰。”

真是太糟了!

资金,流动资金,这是企业的血液,是危机下存活的唯一也是最重要条件。可在危机过去之前,有钱人不会把钱拿出来。

中国一直在美国招聘技术人才,但过去愿意去中国工作的人并不多,每年不会超过一万。大多数技师是因为被各家财团派遣才到中国工作,并非完全自愿。

可现在看报纸上开出的薪水和岗位,就能发现中国变得挑剔。普通岗位不再招人,薪酬也跟在美国没啥两样。

可应聘人数……似乎越来越多。

《纽约时报》刊登了专题报道,描绘了末世般的场景。

“纽约港的航运公司大概是这个冬天最繁忙和开心的企业,因为从纽约出发的客船总是满舱,基本是前往远东。

每当港口汽笛声响起,就意味着一两百个家庭离开美国。他们将穿过巴拿马运河,跨越太平洋,在一个半个月后踏上陌生的土地。

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已经二十四小时开馆,但仍然无法满足签证申请的需求。每天都有两条长长的队列等候在馆外,哪怕深夜的冷风也无法驱散他们。

使馆外每时每刻都上演悲喜剧。有人拿到签证,和家人拥抱欢呼;有人没获得签证,只能跟家人拥抱哭泣。

同样是泪水,有的畅美,有的苦涩。

能拿到签证的人无疑非常幸运。他们被允许带着家人和行李登上客轮,逃离正蔓延全美的经济危机。

有些年轻女性为了能登上前往远东的客轮,甚至愿意跟拿到签证的单身汉立刻结婚。也有人因为家人太多无法随行,不得不在港口洒泪挥别。

在美国的华人和留学生也成了受欢迎的目标。只要他们愿意,总能参加各种聚会,不愁没女孩喜欢。

同样的场景不仅仅出现在纽约。

在费城,在芝加哥,在洛杉矶,在底特律,当初从欧洲移民来美国的人们再次移民,且可能永远不会回来。

如今每天前往中国的人数相当于过去一年。如果这种状况不得到控制,全年将至少有一百五十万人离开。

美国的工业将受到重创。

因为就算美国经济能快速恢复,这些人再回来也是两年甚至三年后。新的工厂将面临无人可用的状况。”

这篇报道的作者大声呼吁政府对失业人口进行救济,尤其是对那些被中国招聘的高级技术人员给与补贴,或者干脆禁止他们离开美国。

可报道一出,已被经济危机搞到焦头烂额的联邦政府无动于衷,资金困难乃至破产的企业主正忙着甩卖资产。

倒是‘禁止离开’的建议带来不小的社会恐慌,让没打算离开的人们感到莫大压力,反而到处打听前往中国是否可行。行

连老洛克菲勒都在甩卖资产,还有什么比这更糟的?小洛克菲勒知道诸多内幕消息,却无法预测当前局面将滑向什么方向?

前几年,中国人拿着钱来美国求着财团和大学进行合作,想蹭美利坚的工业体系孵自己的蛋,在冷眼和怀疑中艰难起步。

现在,被砍科研经费的美国大学教授自己打包,带着团队和仪器登上前往中国的客轮。所有的挑三拣四都成了过去时,能掏钱的是真大爷。

国际媒体谈论列强经济,对于后起之秀的中国总是百般嘲讽,认为其过去几年的发展是因为基数太小,稍微有点投资就能快速进步――这种高速模式不可持续。

可现在中国有钱又有人,接下来只怕不是高速增长,而是超高速――过去中国在美国只能叫‘捡破烂’,啥落后产能都要,不挑剔。现在真的是拆家,啥先进搬啥。

看看报纸,完全可以想象此刻美国的铁路和港口一派繁忙景象。人才和生产线都在远离,也顺便带走了工作岗位。

目前美国唯一繁荣的大概只有农业,廉价的粮食向潮水般出口到中国。优质的玉米和大豆非常有竞争力,被送去填饱五亿中国人的肠胃。

已经有媒体用耸人听闻的笔调描述中国超越美国的可怕景象。更有记者凭借想象力,描述美国遭到亚欧孤立,乃至遭到攻击的悲惨境遇。

不得不说,危机之下人们的焦虑被百倍千倍的放大,阴谋论很有市场。可这些都无法阻止美国人用脚投票。

移民国度,自然是哪里有机会就朝哪里跑。忠诚是什么东西?哪有钞票来得可爱?

“父亲,我们该怎么办?”晚餐时,小洛克菲勒问道。

老洛克菲勒停下切牛排的刀叉,思索片刻后沉声道:“刚刚有个消息,前总统马可世向白宫和国会发出倡议,要求立刻制定《工业复兴法案》和《金融管制法案》。

且减少农业用地和产量,避免恶性竞争,提升农产品价格。还有加强社会救济,同时以工代赈,投资国家基础设施。”

这基本是原历史‘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后,罗斯福上台在三十年代实施新政的内容,追求一个掌控全局的大政府。

“但这没用。”老洛克菲勒摇摇头,否定了马可世提案的可行性,“真正想要重振美国经济必须靠战争,让欧洲再次打起来,制造出旺盛的社会需求。”

小洛克菲勒连忙道:“中国的需求也很庞大,可以制止经济危机吗?”

老洛克菲勒更苦笑了,摇头道:“中国在吸收我们的资金,拆我们的工厂,只会加剧危机的蔓延。

这像一杯不得不喝的毒药,让我们慢性中毒。况且争夺中国市场的可不只有美国,英法是我们不得不面临的对手。

最近华盛顿有个传言,说中国一旦发展起来就会跟英国联手封锁美国。这听来非常荒诞,以至成为笑谈,但未必没有可能。”

目前,美国建国还不到一百五十年,其南北战争过去也才半个世纪。美国人的目光一直盯着欧洲,对亚洲的感觉很陌生。

还无人做好面对中国崛起的思想准备。

但小洛克菲勒只要代入的想想,一个两千多万平方公里领土,有超过六亿人口的国家若是发展成美国的样子,那得多可怕?

叫人忍不住要哆嗦。

第61章 武装中国

12月12日,一艘来自法国的客轮驶入纽约港。

在港区入口,作为信使的法国被选者站在船头,眺望自由岛上的自由女神像。

这座近百米高的塑像是三十几年前法国人送的,每个坐船进纽约的人都能看到。在移民时代,它立刻在文化贫瘠的美国成为精神象征。

此刻的纽约曼哈顿还没有帝国大厦,没有联合国广场,没有繁多的摩天大楼。它距离成为世界金融和商业中心还有很远距离。

“里昂先生。”在曼哈顿的码头上,‘兄弟会’的托马斯以热烈的姿态迎接了法国信使,“马可世阁下期待您的来访,他正在纽约证券交易所。”

‘纽交所’就在曼哈顿下城,距离码头不过几百米。法国信使跟托马斯握手后望街景,心中略有些失望。

纽约的曼哈顿其实是个河心岛,被哈德逊河和伊斯特河包夹。曼哈顿的下城河岸有大量的客运和货运码头和栈桥,外观上颇为凌乱。

下城街区的电车和汽车倒是不少,但街面非常萧条。关门待售的店铺非常多,满地是飘飞的垃圾,无人打扫。

经济危机爆发一个月,纽约的繁华就撑不住了。

“据说美国上个月的汽车销量下降一半?”法国信使坐在车内,眼瞧着车窗外。就他所见,十二月的纽约气温已非常冷,可大街上衣着单薄的不在少数。

不少衣冠楚楚的职业经理人站在街边,举着牌子寻求工作。这大概是他们最后的体面,落得这个地步甚是可怜。任何高档轿车路过,都会引发他们的追逐和询问。

托马斯没回答‘汽车销量’,只瞧了眼街边,答非所问的回了句,“别担心,美国有足够的实力度过当前的困难。至少食物很便宜,饿不死人的。

马可世阁下正在‘纽交所’发表加强金融监管,恢复投资信心的演讲。美利坚的根基并未受损,未来依旧美好。”

法国信使心中嗤笑,他来的路上就知道中国正在拼命挖美国墙角,成千上万的人才和工厂被拆走。

要说这些没动摇美国根基,真是鬼都不信。

“我想提醒一句,中国正事实上成为美利坚的威胁。欧洲停战后,原本为战争而扩张的产能无处消耗,全都低价朝中国倾销。

光法国就预计在明年向中国销售500到700万吨的钢铁。英国为了维持自家钢铁产业,更是主动给中国提供贷款,打算出口一千万吨。

为了让中国能消耗掉这些钢铁,英国还派出工程团队帮中国进行市政、机场、港口、道路等基建。这份援助力度极大。”

“您待会可以跟马可世阁下谈这些消息。”托马斯心里有些叹气,但面容不变。其实他何尝不知道中国正在占便宜。

美国企业也在发疯,扩张的产能无处消耗,要么低价向中国出口,要么连刚刚新建的工厂全部出售。

几十万欧洲移民为逃避战乱而来到美国,却发现这里的生活并没想象中好,于是有近半人员又前往中国。

至于资金就更别提了,连实力雄厚的财团都担心自己存款的银行会倒闭,改为自己修地下金库存钱,或者干脆投资中国。

在纽交所的大厅,马可世刚刚对媒体和交易员们做了一番改革演讲。一堆记者向他拍照,连续问了好些尖锐问题。

比如国会连续否决马可世的多项提议,外加好些议员公开要求前总统能不能安静些,避免传播恐慌。

在折腾半小时后,法国信使才在个小会客厅见到这位美国前总统――马可世有些疲惫,但对法国朋友很是热情,拍肩拥抱,嗓门很大。

法国信使坐下后却毫不客气,直言道:“阁下,我想提醒贵方一件事。中英事实联手对抗美国,且有对美发动战争的可能性。”

马可世没好气的‘哼’了声,举起双臂恨恨骂道:“我已经在媒体上多次警告白宫,甚至亲自撰文提醒国民注意中国的野心。

可没人相信我。所有人都在渴望中国拯救,祈求中国的订单来脱困。他们不相信真正能拯救美国的恰恰是他们自己。”

托马斯在旁边补充道:“股市崩盘引发连锁效应,美国经济正被严重的三角债困扰。中产阶层、微小企业、金融机构,都被破产问题绑住了。”

法国信使却根本没理会什么‘美国经济困境’,他再次强调道:“马可世阁下,你没明白事情的严重性。

中英真的会对美国发动战争,行动甚至进入倒计时。英国背弃了和法国俄国的盟约,查尔斯一世的目标是攻占北美。

卑劣的英国佬大概是想明白了,不管自己在欧洲怎么折腾都无法改变帝国衰败的事实。他们必须挪个地方。”

虽然已经有所预料,但被个法国佬当面警告,马可世脸皮还是有点紧。他沉声问道:“为什么英国要和美国为敌?”

“谁让你们军力差?尤其陆军人数有限,且各州并不团结。移民数量多,内部凝聚力不高。特别是你们正陷入经济危机,两三年都缓不过来。不打你们打谁?”

没有一战二战的洗礼,美国国民凝聚力真不高。法国佬的话真是给了马可世一记重拳。后者坐不住了,又急问道:“法国的态度如何?”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普雷加莱内阁刚刚下台,新上台的总统是我们被选者阵营。但有个不幸的消息,我们内部分裂了。

一部分人认为应该跟德国和解,构建欧盟对抗中美,或者中英;一部分人强调独立,要求立刻加强对北非的控制,乃至掌控中东;

而我所属的派系则认为不能眼睁睁看着英国对美国美发动战争,应该予以阻止,至少提醒一下‘兄弟会’的朋友。”

对法国信使的这番话,马可世和托马斯对视一眼,心里同时开骂――这法国佬也不是好东西,明明是怕英美打的不够激烈不够惨,故意来通风报信。

法国信使继续道:“英国造船厂正在疯狂造舰,有四艘新航母和四艘新战巡在建造中。以大英强大的造舰能力,两年内就将完工。

但英国却又打算将本土舰队的部分淘汰舰只以低价卖给中国,包括近半年从北海捞起来许多战沉舰只。比如‘声望’号,‘厌战’号,‘竞技神号’。”

去年年末,英法德在北海大打出手,结果沉没了上百万吨的战舰,令世人瞠目。

可北海平均水深不到百米,沉下去的战舰还是可以捞上来的。只要战损状况不是太严重,修一修倒也还能用。

“这些捞起来的战舰有好有坏,性能不一。皇家海军不想要了,打算让中国出个维修费就送出去。”

“此外,德国在北海大战中被击沉的‘齐柏林’号,‘巴伐利亚’号和‘大选帝侯’号也在维修中,已经决定修好后卖给中国。”

德国海军的几条战舰是在汉堡港内被英国轰炸机的制导炸弹命中的,并没沉没。那都是些两三万吨的舰体,挨几枚重磅炸弹也不至于全毁。

修一修是真能用。

“此外法国的‘诺曼底’号和‘洛林’号也被捞了起来,法国布勒斯特海军造船厂觉着舰体状况没预想的糟,只要三到五个月就能修好。

但目前的法国被选者政府想跟中国搞好关系,法国海军也不太想要这两条破船,很可能对外出售。

如果中国海军运气好,将会一年内以捡废铁的价格到手两条舰队航母,三艘战列舰,四条战巡,另外十几条重巡和二十多条轻巡。

这些都是近些年建造的舰只,用了诸多最先进的技术,航速和舰炮都是最犀利的。只要加强防空,便是一座座海上移动要塞。

虽说泡水维修的战舰性能受损,肯定不如原版。但平白到手几十条主力舰,足够让中国海军实力增加一倍。”

操!

天底下怎么可以有这样离谱的事?

马可世和托马斯齐声大骂道:“你们欧洲人疯了么?为什么要如此努力的武装中国?这对你们有什么好处?”

中国吞下日本后,海军实力本身就暴涨,但还没到威胁美利坚的程度。可英法德太不讲武德了,居然铆足了劲要搞事。

这年头又没有核武器和弹道导弹,‘兄弟会’就算使出吃奶的劲也没办法抗住啊!

两年后,英国将获得全新的战舰,实力更胜一筹。中国海军则大占便宜,规模暴涨。美国海军哪怕现在立刻下单造舰,也没办法在东西海岸凑足对抗力量。

这场军备竞赛铁定要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