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界危在旦夕 第462章

作者:通吃

以中国的人力物力,它一旦发展起来将是恐怖的天灾,实力不足的国家会被轻松碾碎。

马可世希望欧洲国家多多关注中国,但普大帝却无能为力。因为沙俄政府的特殊性,对基层的管理能力非常低下。

‘兄弟会’希望‘神圣联盟’加强沙俄在远东的驻军,和日本联手遏制中国――在日本手里吃过大亏的尼古拉二世会听这话才叫怪。

马可世还鼓动普大帝在沙俄夺权,推翻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普大帝早就后悔当初不该跟玛莎翻脸,否则现在……玛莎上位也是当女沙皇,没普大帝什么事。

总之,这世上没后悔药可吃。

唉……笔尖滴落墨水,将整页纸弄污。阿莫夫烦躁的将写了大半页的报告揉成一团,丢进了垃圾桶。他按了桌面的电钮,把秘书喊进来。

“给我换杯热茶。另外换一支更好写的笔。”阿莫夫怀念电脑打字和语音输入的便利,将手头的工艺金笔朝桌面一丢,把心头烦闷都怪到笔的书写上。

秘书出去一会,换了热茶,还带来一支自来水笔。

笔的一端有裙角飞扬的透光少女图案。阿莫夫看到这个logo就生气,“中国人连钢笔都在美国生产?”

秘书不明所以,解释道:“这是最近新出的钢笔,好像……确实是中国投资的企业造的。

那家公司规模不大,专做文具产品,款式种类非常多,适合不同需求,笔的质量也挺不错。”

秘书拿来了铅笔、钢笔、彩笔、文件夹、订书机、笔记本等诸多产品。无一例外都是同一家公司生产的,卖点是性价比和设计。

从文具到家具到电器到建材,‘圣光’在美国办了不少看似不起眼却又贴近生活需求的工厂,且挑选口齿伶俐的华人,打扮的入时光鲜,开着客货卡车到各个社区去推销。

这事一开始不容易,毕竟华人的笨拙孤立的形象跟推销员格格不入,也难以进入高档社区。但不得不说零售的利润很高,这足以逼着人去改变。

阿莫夫一低头,暗想:“‘圣光’真会做生意,连书写市场也介入,什么钱都赚。”可秘书的话让他转念又想,“这会不会是他们发展如此迅速的原因?”

任何个人、团队、国家,想要发展都需要良好和细致规划。阿莫夫对别家势力的内情不了解,却知道‘神圣联盟’的内部规划是一团糟。

什么便宜都想占,什么亏都不肯吃,结果却徒增内耗。

就连‘兄弟会’都如此,马可世在会见时都自嘲没法让手下取得统一的步调。

而‘圣光’的国家发展规划无疑是最棒的,执行力度也最强。它连文具这类细节都考虑到,勿论其他。

“也许我们也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国家计划委员会。”阿莫夫皱起眉头,但很快打消主意,“不,那是布尔什维克的路子。没人愿意再走。”

像中国人那样交出部分个人权利,服从集体决议?不,不行。

类似话题在‘神圣联盟’内部是个禁忌,他们只想证明自己的路线是对的,证明跟‘过去’隔裂的够彻底。

“唉……我们已经回不到过去了。”

‘圣光’出的高档金笔确实更好用,应该有不少专利在里头。阿莫夫操控笔尖在纸页上流畅滑动,记录自己跟马可世的会谈。

‘兄弟会’希望跟‘神圣联盟’做某种联合,并且把法国搞的‘欧洲意志’拉进来,仿佛建立新的‘北约’。

之所以有这种构想,也是受‘圣光’启发。

在中国大举投资美国,借用美利坚工业为己所用时,中德贸易也非常频繁。且因为两国元首高度互信,合作中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摩擦。

比如中国在美国搞出了‘十万马力’蒸汽轮机,立马跟德国分享这个技术突破――同样的生产线采购四条,中德对半分。

这不但大幅降低采购价格,也节省了德国突破同类技术的时间。虽然德国同样不缺技术,但面对近乎无限的‘未来’技术,科研人力终究是有限的。

一个项目的合作能节省几十上百人力两三个月,一百个项目的合作就能节省上百万的工时。

作为‘十万马力’的回报,德国突破化工生产中至关重要的高压容器制造技术,成套生产线也向中国分享。

于是中国不用在美国浪费钱,派人去德国学习和采购就行。这同样节省了人力财力和时间,大幅降低成本。

又比如为了给德国发展提供所需的原油,‘圣光’控制的‘加利福尼亚标准石油’以成本价向德国出口。

德国的回报是以成本价提供矿山机械,且帮中国开办采矿学校,减少百万吨煤炭开采死亡数。

中德因为生存危机的压力,双方被选者交流频繁,犹如紧密啮合的齿轮,相互协调彼此的发展规划,配合的亲密无间。

这种协作能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高效,实在令人嫉妒。于是部分欧洲小国也想融入进去。

比如比利时、意大利等国的被选者就准备加入。他们也有各自的产业链优势,但劣势更明显。

另外一些亚非拉的被选者往往只有几个或十来个人,当他当们明白自己没法独自发展后,也会倾向于加入比较没有危害性的合作组织。

这种‘不是盟友,胜似盟友’的高效合作自然被其他各家看在眼里的,也引来强烈不安。

为了对抗‘中德轴心’,‘神圣联盟’想复制类似的成功,利用欧洲的工业体系强化自己。

但‘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沙俄的同样做法在欧洲就行不通――英德都是大政府,很轻松就把普大帝伸过来占便宜的手给斩断了。

法国愿意帮忙,但条件是普大帝不得不让近半团队成员前往法国工作,还交出了自己带来的技术资料副本。

阿莫夫担任沙俄驻美大使,想着亦步亦趋的学‘圣光’,也用自家宝贵的特效药产能在美国获取巨额资金,同时利用美国的人力物力发展自己。

沙俄产的青霉素跟中国产的没区别,也赚了不少钱。但在美国建厂这事推了几个月,不能说没效果,但就是不得劲。

比如英国佬在1907年就造出反冲式‘十万马力’蒸汽轮机,并成功用在大型游轮和战列舰上。

‘圣光’在美国搞出冲击式‘十万马力’,不但可以用于船舶,更是大型燃煤发电机组的核心设备。

俄国人也想搞这东西,技术也有,但因为基础工业薄弱,在圣彼得堡就是没搞成,于是也想到美国来搞。

‘兄弟会’得知消息,表示‘俄国人不用搞了,我们仿效中德合作’――哪怕不是政治盟友,经济和技术上也是可以合作的。

但相比给日本巨额贷款,‘兄弟会’对普大帝的信用和还款能力不是太认可,表示要真金白银的交易。

阿莫夫看过对方报价,活活气笑了。

中德是互惠互利,‘兄弟会’就是宰凯子――同样是‘十万马力’蒸汽轮机,‘圣光’只卖五万美元。‘兄弟会’能报十二万美元。

‘圣光’在美国的公司正以两个月一台的速度交付产品,客户包括巴西、墨西哥、意大利、德国以及它自己。

其总订购数量超过二十台,预计明年交货速度加快一倍。

‘兄弟会’已经吃下两百台美国政府订单,交期排到五年后,赚钱赚到手软,一副‘爱买不买’的架势。

阿莫夫当场向马可世表示疑问――你的货物价格比‘圣光’贵一倍还多,我买你一台足够买‘圣光’两台,脑子有病才采购。

马可世一摊手,表示这其中有‘民主同盟’的利益加持,价钱是没法变的。

唯一的好处大概是购买‘兄弟会’的产品,‘兄弟会’能帮沙俄建厂――前提是钱不能少。

被人拿刀痛宰的感觉太糟了,阿莫夫差点拂袖而去。他给普大帝的报告中详细描述‘兄弟会’的跋扈,建议干脆向‘圣光’在美国的公司采购算了。

但一天后,圣彼得堡发回电报,普大帝算了经济账又算政治账,认为虽然欧美不可信,但如果美国愿意提供贷款,还是可以考虑买高价货。

阿莫夫看到回电,心头就一咯噔――完了,普大帝过于自信的毛病又犯了。他嘴上说‘不可信’,心里又还想再信一把。

这一搞就得谈判,谈判就拖时间,拖时间就能耗光底牌,最终满盘皆输。

吃了那多亏,臭毛病永远不改的。

第77章 逼近旅顺

神尾光臣的考察团从日本到英国再到美国。在东海岸的考察结束前,他去了一趟缅因州的巴斯市,参观大名鼎鼎的巴斯钢铁造船厂。

在肯尼贝克河的河岸船台上,神尾看到了一长溜正在建造的轻型高速鱼雷艇,以及四艘刚刚开始切割钢板的火炮驱逐舰。

船厂负责人表示这些都是中国下的订单。

按中国要求,有两千名华工进入船厂接受培训,参与建造工作,且在造船中使用了不少新技术。

“中国工人都是筛选过的,聪明、服从、能说英语。其实船厂工作没什么难度,能看懂图纸就算工程师。他们学的很快,我们已经没什么可教的了。”

“看看吧,电弧切割和焊接,最新的船体加工手段。感谢上帝,这种先进工艺出现在美利坚。只要这批舰船建造顺利,我们将彻底抛弃费时费工的铆接。”

船厂负责人红光满面,对船台工棚上火花飞溅的场面非常得意。他还介绍了‘分段建造法’,谈及如何改进测量工具才让不同船体分段能在拼接时严丝合缝。

神尾虽然是陆军,但对船台上蚂蚁般忙碌的华工还是沉着脸。对焊接和分段建造如何提升造船速度,降低造价也只默默记在心里。

对于负责人的高兴劲,他让翻译回复一句,“我在英国考察时,朴茨茅斯皇家海军造船厂已经在使用焊接工艺制造最新的战列舰。美国不是唯一使用它的。”

船厂负责人被堵的气呼呼,不能接受日本人看轻自家技术的言语。他大谈船厂焊接工艺跟英国的区别,另外赞叹提供相关技术的中国人,顺带透露好些细节。

比如中国在巴斯钢铁造船厂合作研究最先进的装甲钢轧制和硬化,还有能带来强大动力的新型高温高压锅炉,以及这背后金属材料科学的巨大进步和产生的显著效益。

神尾不想听,懒得接茬,以致提前结束参观,乘坐横跨北美的铁路前往洛杉矶,准备返回日本。在半路上,他得知个坏消息……

中国国防军将辽东半岛的战线推到了旅顺附近,日本关东都督府眼看就要被推下海,大岛义昌向军部求援,表示自己快撑不住了。

旅顺卡在渤海黄海出入口,距离天津才三百六十多公里。犹如一根骨刺扎在中国咽喉位置,随时可以切断京畿和外界的海路通道。

国防军忍这根骨刺很久了。看到这份电报,神尾长叹一声,满满叹息。该来的总是要来,躲不开的。

此刻在大连的普兰店,两个大红色的空军双机编队从五六百米高度缓缓飞过炮火轰鸣的战场。

地面上,戴着德式头盔的国防军士兵站在壕沟里,手里端着牛肉罐头,仰着头瞧着自家飞机在耀武扬威。

“要啥好看的?都看一个多月了,还不腻么?”士官坐在个弹药箱上,扒拉手里的罐头,叹气道;“爹娘老子嘞,我从来没想过有天能吃肉吃腻。”

连队老伙夫围着一条黑乎乎的围裙,挑着两个装满热汤的木桶走过壕沟。他抓了个汤勺对士官道:“咋了?肉也能吃腻?下回你吃土。”

老伙夫是北洋时代就在连里的,资格比连长还老。

几个二等兵围在士官跟前,哼哧哼哧的笑。每个人身上脸上都是泥,脏的像土里刨出来似的。他们脸颊饱满,神态从容,士气不错。

一个士兵将罐头吃完,连最后的汤汁都舍不得。他把脱水蔬菜倒进罐头里,问老伙夫要来热汤泡开,美滋滋的喝进嘴。

所有士兵纷纷照做,吃饱喝足围着胡士官问道:“班长,这罐头上写了些啥?好些字看不懂。”

“你问我,我问谁去?”士官班长抓了个馒头,“要是能看懂这外国字,我早就提干当连长,何必在这里伺候你们几个饭桶?”

这年头的商品缺乏包装概念,军用品更是简单。金属罐头上只有几个戳,标明厂商产地和生产日期。

“听说我们吃的是美国罐头。”

“就是指导员上课说的美国。人家吃肉只吃整块的,碎肉都不要,内脏更是丢掉。黑奴都长的又高又壮。”

“我在山西老家,一年吃不上一块肉,打小肚皮没油水,饿的整夜睡不着。爹娘把我送出来,就因为征兵的说能吃饱肚子。”

“等把小鬼子打跑,我把所有津贴全买成罐头,带回家分给全村人吃。你们不晓得,我家那个村子穷得哟,女人都没衣服穿。”

天上忽然响起飞机的嗡鸣。几架涂着膏药旗的日军飞机从天边的云层上出现,迎着国防军的战机进行俯冲。

地面的士兵顿时炸了锅,怒声大骂。

“小鬼子还有飞机?”

“他们又来送死了。”

“不妙啊,敌人占据高度优势,想把我们的机组冲散。”

敌我都是双翼机,俯冲角度并不大,但日军战机有一定高度优势,肯定占便宜。

只是天空上一出现俯冲的‘膏药旗’,另有几个红色机组从更高的一千多米出现,也俯冲下来。

地面的士兵稍稍心安,士官顺势教育道:“看见没?这就是诱敌战术。我们有两组,一组在明,一组在暗。”

天空上的双方战机正陷入盘旋咬尾的狗斗。小鬼子不愿放弃眼前的诱饵,冒着被击落的风险追逐猎物。

低空的红色战机在大角度侧滑摆脱,高空的红色战机则试图抢先击落小鬼子。地面的士兵顾不上喝菜汤,紧张的不时发出惊叫。

去年,中日关系紧张,国防军就很担心日军会发疯似的动员,从辽东半岛和朝鲜杀入东北,乃至攻击京畿。

但现实是日军到1911年底只完成了第19和第20师团的组建,建并部署在朝鲜。其他新编师团目前还在其本土受训。

倒是从去年12月开始,国防军在辽东半岛的大石桥一带跟日军对峙。主力六个师被轮流调来接受实战洗礼。

为了攻破日军坚固防线,国防军从德国购入150毫米口径的k16重炮,将这种十吨级火炮装在列车上,用其十多公里的射程轰击日军。

此外更有效的手段就是空中打击。

半岛西侧走廊非常狭窄,距离辽东湾对岸的辽西走廊又只有一百多公里。于是国防军的飞机每天都飞过来轰炸日军补给线。

驻守辽东半岛的日军第二师团为此苦不堪言。

南满铁路被游击队炸的七零八落,火炮只要露面就会被飞机炸。步兵被揍的毫无野战能力,一旦失去防御工事,只有被屠杀的份。

今年初仅仅一个月,第二师团在盖州损失战斗兵员超过五千,不得不撤回本土进行补充。顶替上来的第六师团也没扛住三个月,干脆从盖州一路后撤。

等美国开始提供援助,给日军补充了机枪火炮和飞机,所谓‘关东都督府’已经被压缩到了大连,眼看就要退到金州地峡。

现在可不是日俄战争时期,飞机的威胁比火炮更严重。

已经没有日军舰船可以深入东海黄海靠近旅顺,待在旅顺的大岛义昌只能靠辽东半岛东面的狭窄道路,从丹东方向获得补给。

现在苦熬一年,日军觉着中国军队之所以不切断丹东补给线,原因大概就是想让自己不断填油,不断死伤。他们也觉着辽东半岛已如同鸡肋,成了反复撕裂流血的伤口。

比拼人力资源和战争潜力,地寡民贫的日本根本扛不住。

可当初日俄战争死伤二十几万人,塑造乃木希典军神形象才夺占的地盘,没有那个日本政客和将领敢说就此放弃,只能眼看着从美国要来的大把军费哗哗流走,咬牙硬撑。

相对应的,国防军到1911年底,三十六个步兵师的扩编征兵训练顺利完成。六个主力师完成轮战后,最新上来的是驻守辽宁的第24步兵师。

师长徐树铮在日本‘陆士’学习,接受连排级军官培训。他剿了半年土匪,成绩不错,但缺乏正规战经验,被踢到新成立的国防大学深造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