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界危在旦夕 第446章

作者:通吃

在对箱子内的资料做初步评判后,‘圣光’内部电子专家给出结论:“韩国人当狗当的非常用心。

箱子里的物资种类和数量都是精心挑选,将半导体工业在早期发展中遇到的几百个材料难题基本跳过。”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量子力学正初露锋芒;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已然完备;理论物理已经为半导体工业打下基础,就等应用物理解决实践手段。

有这批物资并配合专业人才,依托美国相对完善的工业体系,真可以在几年内极大促进其电子工业的发展,搞出一批黑科技产品来。

这个判断让‘圣光’内部出了一身冷汗。

要不是日本被选者横插一杆子,让朴浩昌这批人真跑去美国,‘兄弟会’可真是如虎添翼了。

至于现在这批人才和物资落在‘圣光’手里也是很有用的,虽然中国基础太差,一时半会搞不定晶体管。

但有了材料,一些大功率无线电器件可以手工制造。

比如全国性的广播体系不需要建几十米乃至上百米高的无线电天线,发射机和接收机的体积、功耗和花费能降低到原计划的十分之一。

搞几百来个转播台,覆盖一千两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以后每个村都就可以接受来自中央的声音。

至于金大勋等朝鲜人则‘自愿’加入中国国籍,在交出关于晶体管计算机的详细设计方案后,他们将前往安徽的合肥市,成为‘中科大’的创建人员。

为国育材嘛,足以流芳百世的。对于这么一份伟大而光荣的工作,金大勋等人对融入到中华大家庭表示‘非常欣慰’‘极具荣耀’。

到了五月,上海局面逐渐稳定,蔡学斌为核心的市政府工作走上正轨。

中央的‘三年’工业规划正式展开,筹集资金和人力,要在全国搞上百个大型建设项目。所需设备要么自制,要么从海外进口。

比如将汉阳兵工厂升级为武汉重工,生产重型机床、船用锅炉、大型轧机等等,要做装备制造业的龙头。

江南造船厂接受德国伏尔铿造船厂的工程师和设备,扩建船坞船台,并负责建造千吨到万吨各级别水压机。

‘汉冶萍’钢煤联合体将扩产,建成采煤、炼焦、选矿、冶炼、型材的全产业链。近期目标是一千万吨煤,五十万吨钢。

同期开建的还有‘开滦-唐山’钢煤联合体,重庆钢煤联合体。包头,太原也要发展重工业。

生产电子管的天津灯泡厂要吞并电池厂,接手朝鲜人‘送来’的物资,升级为天津电子电力集团,将产品线扩张到发电、输电、变电和电力应用的所有门类上。

生产卡车的陕西重汽,生产轿车的重庆汽车,生产航发的贵阳航空,‘圣光’自带的一千多家工厂要进行合并重整成一百多家企业,并扩大规模。

为支持如此多的建设工作,‘圣光’是满世界的搜罗培养技术人才,外部聘用和内部培养一起上。

只要安稳发展,三年后中国的工业面貌将大变样。

可当时间到了七月,拿了大笔英美援助的日本桂太郎内阁向中国政府提出外交照会,要求中方解释上半年的‘排日’行为。

……要向日本政府道歉,要为被杀害的日方侨民提供十亿日元赔偿,且立刻释放被‘强制劳动’的两万多侨民,恢复被拆解的日本租界。

否则日方将不排除动用任何手段维护自己利益的可能。

这消息一出,外交界大哗。驻京各国外交人员立马来劲,到处打听消息,追寻热闹。

首先确定的消息,日本又开始在其国内征兵。

‘明治’建立的三十万新式军队在1905年结束的日俄战争中损失二十五万,由于没能拿到赔款,其战后恢复速度极慢。

但现在日本政府又有钱了。大量征兵反而极大缓解其国内矛盾,降低失业率和农村负担。大批年轻人进军队总是有饭吃的。

桂太郎内阁通过海军的‘八八舰队’预算案,英日签订造舰协议,将原本四条‘战巡’的建造计划扩大一倍。

英国巴罗造船厂将为日本建造‘金刚’号和‘比睿’号,其余六艘则交给日本本土造船厂建造。所需资金由英国提供低息贷款支持。

看到这条消息,‘圣光’上下倍觉怪异。

新任海军司令方博更是吐槽道:“在航空力量正爆发式跃升,日本居然还固执的造战巡和战列舰?

这到底是英国人为自家造船厂拉生意?还是日本海军脑子太顽固?中日之间太近了,在空军威胁下,大舰巨炮主义不适用啊。”

但日本海军显然很高兴能拿到八条战巡,已经在舆论造势,叫嚷一波突袭就能扫平中国沿海。

这话换过去到不能说有错。但现在只会更激烈的刺激中国大力建设岸基海军航空兵――昂贵的军舰可以先放放,空中力量必须够强。

此外日本在东北驻军被强化。所谓‘关东都督府’手下有控制有南满铁路一个师团,六个铁道守备队,并将在旅顺增加四个师团。

这些部队过去都不满编,但现在要补充完整,总兵力将超过五万。其指挥官是打过日俄战争的日军第三师团长,现任关东都督大岛义昌。

还有个不引人注意的情况,一直不做声的沙俄正通过在东北地区控制‘中东铁路’给日本人提供军需。

根据德皇向‘圣光’通报的情况,普大帝的‘神圣联盟’搭上了沙皇尼古拉二世,跟其手下重臣斯托雷平结成盟友。

中国人对斯托雷平了解不多。但毛子评选‘最伟大的俄罗斯人’,此人排名第二,号称沙俄最后一位改革家。连斯大林和彼得大帝都在他后头。

斯托雷平的重要业绩就是在沙俄搞‘土改’,挽救了已然崩溃的农奴制经济。他原本将在1911年死于暗杀,但现在只怕是死不了。

可以肯定,定日俄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同时,世界脱离其原有的轨迹,走向未知。

大家手里的明牌正逐渐遮掩,新的大国关系正在成型。

到九月份,英日提前签订第三次同盟协议。双方就原本关心的俄国扩张转而针对中国扩张。

美国也跟日本签订外交备忘录,表示愿意加强经济和军事方面的合作,并将提供数额不菲的贷款。

连抱两根大腿,日本军部的气焰越来越高涨,公然叫嚣要动员二十万军队,再重演一次甲午战争,惩戒暴支。

明眼人都能察觉,一场新的大战正在酝酿中。何时爆发就看双方战争准备。

帝都的外交圈很快达成某种共识――战争很可能在1911年初爆发,因为届时日本将完成二十万人数的征兵和训练。

但也有人认为以日本目前的军工能力,最快也要在1911年底才能把二十万新部队武装起来――除非英国再给援助,否则二十万士兵连步枪都凑不齐。

敌人在耀武扬威,共和国只能咬牙应对。秦清掌控的国务院不得不从有限的资金中挤出军费来给国防军扩编。

北洋原本有个‘三十六镇’计划,除掉老北洋的六镇外,要求各省靠自己财力编练三十个镇。

这个计划换到共和国手里变成组建三十六个步兵师,钱自然是中央出。人力则是前些年各省编练的新军交由国防部管辖,加派军官和政委,进行正规化训练。

靠手里仅有的六个师,国防部在1910年底之前连续出兵扫荡地方,带着大义名分,清除各省自治势力。

在十一月前,浙江、江西、湖南、陕西、山西、四川等七个省归附中央。‘圣光’此刻好歹掌握华北、华东、华中,把各省官员轮番换一遍。

但在日军不断增兵东北的情况下,‘圣光’统一全国的步调不得不停下,转而集中精力对付中华民族在近代最凶残的顽敌。

周青峰返回帝都开会常委扩大化,陈定作为国防部长沉着脸抓起教鞭,指着挂在墙壁上的全国地图东北角……

“京奉铁路已经修通,日军从沈阳的皇姑屯站一路开过来,冲过山海关能直达帝都正阳门东站。

从兵力、装备、训练上来讲,国防军目前根本不占优势。

我们的国防动员速度比日军差很远。光是给士兵弄军装弄吃喝就得从头建设军用被服厂和食品厂,一切都得从头开始。”

‘明治维新’四十二年了,日军经历过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的洗礼,虽说还是个穷鬼军国主义,但制度建设方面确实走在东亚第一的位置。

当前中国人留学兵科,首选就是去日本。

“国防军六个主力师,连制式武器都没定下来。从德国‘老套筒’到日本‘金钩’再到奥匈‘曼利夏’,啥玩意都有。”

陈定作为国防部长,这几个月一直在干后勤部长的活,刚刚给六个主力师整理好人员和武器编制,立马又面对三十六个师的扩编。

“正在改制的汉阳兵工厂还在生产‘老套筒’,我想停不敢停。因为军队扩编至少缺二十万支步枪。

国防部有好几个新枪选型,但不管哪一种都没办法立马衔接上‘老套筒’的生产。最恼火的是连‘老套筒’的产量都不够。”

陈定说着说着,倒了一大堆苦水。

“我们必须想办法拖住日本军队的动员速度,把开战时间至少拖一年。”

第51章 朝鲜新战场

陈定汇报的内容在常委意料之中。

从玩即时战略游戏的角度来讲,就是矿还没挖够,工厂也没建好,手里只有少量初级兵种,高级装备尚未研制出来……

敌人却打上门了。

六个缺乏重装备的主力师,三十个刚刚完成新兵训练,连步枪都没凑齐的步兵师,这就是当前国防军的全部武力。

国防军唯一出彩的还是陆军航空兵和海军航空兵。

两款飞机目前生产超过一百五十架,飞行员培训也跟上了。勉强能给几个沿海重要城市提供对海防御,外加每个主力师配属一个十二架战机的航空队。

但英国支援了日本两个团的‘小狗’双翼机用于防空,让马鹿们大喜过望――这种木头飞机可比战舰便宜多了。

陈定的报告在继续。

“陆军原本想要半自动步枪。但德国也在搞半自动步枪,顺手淘汰了几条毛瑟98式步枪的生产线,半价出售。

我们想了想,毛瑟的生产线运来就能用,汉阳兵工厂改造速度快,适合应急。德国佬还大甩卖的处理几万条二手毛瑟98,买过来立刻能装备部队。

此外,搞枪械改革的可不止德国,英美都在搞。

春田公司同样在甩卖他们的903步枪生产线,看样子是想提前装备‘加兰德’。

美国人联系过日本,但日本人显然没打算更换他们的三八式步枪。于是他们也找了我们,想出售一批半成品步枪和生产线。”

周青峰插了一句,“陆军要装备两种不同口径的步枪?”

陈定道:“主要是应急,汉阳兵工厂的产能严重不足。总装备部还看重那些造枪设备。比如给枪管钻孔的钻床改造后也能干别的。

此外想要快速给三十万步兵提供枪械,总是要付出些代价的。国防军扩编太快,现在很多士兵可是空着手啊。”

行吧,打仗就不能舍不得花钱,花钱才能保命。千万别跟日本鬼子似的,就为节省子弹,抱着栓动的三八式死活不放。

既然步枪用了德国货,整个步兵枪械都向德系靠拢。冲锋枪用18,重机枪用08,航空机枪上15。

轻机枪则没办法,只能选了捷克的zb26,但取消了没啥用却加工困难的枪管散热片,还该了导气孔位置,增加气体调节器,结构上更偏向于英国佬的‘布伦’。

周青峰又提问,“冲锋枪为什么不选英国佬的‘司登’?据说那个便宜,加工也简单。”

陈定顿时苦笑了,“能用电脑打字,谁还想用毛笔写字?可造电脑比造毛笔难多了。‘司登’是简单,可‘司登’的冲压工艺可不简单。”

冲压是比机加工更晚出现的技术,对设备要求更高,目前各国都在‘研发’。英国能在枪械上大量使用冲压零件,恰恰是它技术水平高的表现。

再则枪管是没办法冲压的,必须靠机加工。

周青峰自知问了个外行问题,笑笑便过去了。

枪械还是小问题,难点是火炮。

对于当前国内工业能力,陆军暂时放弃自产重型火炮,打算普及轻型60毫米和82毫米两个口径的迫击炮。

反正迫击炮膛压低,炮管要求不高,炮弹用铸铁就行,填充黄色或栗色炸药,国内可以大批生产。炮兵培训也简单。

若是换重炮,不但火炮贵,机动难,炮兵培训也不是几个月就能教会的,初中文化都搞不定。可现在国内连小学生都缺。

有迫击炮在,连排级部队就不怕被对手的重机枪压制。甚至可以说迫击炮专门克制重机枪。

至于敌人重炮的威胁,只能指望每个师自己的航空队去应付了。

目前用于空战的三翼机出了新改型,取消后座,机头加两挺气冷机枪,机翼下挂两枚二十公斤炸弹,既能空战也能对地。

目前难点是国内军官素质差,越高级越差劲。团级参谋不会图纸作业,师级军官不懂步炮协同的比比皆是。

新成立的国防大学正将他们全部回炉重造。

“现在我们唯一有优势的就是凭借还凑合的汽车工业,给每个师配装甲汽车营和运输汽车营。在东北平原地带,主力师脱离铁路还能有较强的机动性。”

日军几个主力师团基本骡马化,比国防军的徒步步兵要强不少。但日本目前没啥汽车工业,反而是共和国在大量进口汽油,拼命爆汽车产能。

“如果能拖一年,我们至少有三千辆乘用车,两千辆卡车进入部队服役。这至少能让六个主力师实现半摩托化,就不怕敌人沿着铁路线来进攻了。”

陈定最后还是希望常委们想想办法拖一年。一年后中国国力完全不同,就不怕日军强行进攻,甚至能逆推。

几个常委交头接耳,相互讨论应对策略。秦清向萧金浪提议道:“能不能考虑在日本内部下手?比如支持日共早期成员发动暴乱。”

萧金浪似乎有意尝试,但参加扩大会的‘老夫子’直接否了这个意见,“这太异想天开了,日共都是渣渣,日本社会却又非常奇葩。

别看中日人种看着差不多,可文化差距太远。中国人遇到乱世就想造反,但日本人遇到乱世却只考虑苟活。

共产主义在日本的传播度很低,日本政府对社会的控制力度却很高。临时抱佛脚想靠暴乱来阻止日本动员,太想当然。

我倒是有个主意,与其搞日本,不如搞朝鲜。

现在朝鲜王室丢人至极,签了《日韩合并条约》不说,还要搬到日本居住,所谓‘王室’还加入日军,已然丧失统治合法性。

现在朝鲜犹如一堆干柴,民间反抗意志非常高,就等有人去点把火。我们想办法提供一批武器,让周青峰带队杀进去。不提别的,干掉日本的朝鲜总督总是没问题吧?”

日据时期的朝鲜,归化度相当高。日本把朝鲜当做本土来经营,进行了大量基础设施建设,且征召二十万朝鲜人参军。

日本有相对更高的文化和国力,在三十五年的日的据时期虽然进行残酷盘剥,也给朝鲜带去现代文明。

比如取消所谓‘白丁’‘贱民’的身份,给底层朝鲜人晋升的阶梯,朝鲜文字都是日本人帮忙整理并推广的。

韩国人骨子里的哈日情节是抹不掉的。

但在日韩合并初期,朝鲜人还是激烈反抗过的。伊藤博文就是被朝鲜人安重根在哈尔滨干掉的。裕仁天皇一生遭过三次暗杀,两次是朝鲜刺客所为。

‘老夫子’继续道:“根据我手头的史料,在1910到1913年,朝鲜人自发的组织了两千多次反抗活动,几乎每天两起。

1919年朝鲜爆发‘三一运动’,两百万人游行要求朝鲜独立,被日本驻军残酷镇压,近五万人被捕,七千多人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