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界危在旦夕 第440章

作者:通吃

沙利文也大为奇怪。

目前英镑还是金本位,每镑约等于七点三克黄金,换成后世人民币差不多三千块。周薪二十镑就是六万人民币了。

这是周薪啊!

伦敦一座普通独栋别墅的价格也就五百英镑。可原来工部局的外籍人员都嫌少。

英国人赫德掌控中国海关时,名义年薪四千英镑。可他跟自己夫人的通信中明确表示实际年收入超过两万五千英镑,差不多是七千五百万人民币――谁说英国佬不贪腐?

之前受中国官方雇佣的洋雇员从来不靠那点正常工资生活。

“所以你不打算接受中国人羞辱性的工资待遇。”沙利文问安东尼。

安东尼却沉默半晌,苦涩的说道:“我刚刚从黄埔滩那边过来,‘众业公所’门口非常热闹。中国政府以数倍市价在采购物资,同样也公开对外招聘公务员。

很多为洋行雇佣的中国人在准备应聘,还包括不少公学尚未毕业的学生。他们要参加笔试和面试,合格后就能上岗,实习期为三个月到半年。

招募的岗位很多,至少两千。有市政管理的,也有工厂技术的。我看到不少在上海的西方人也试图参加,市政府并不予以限制。”

沙利文顿时察觉到其中利害。

老外也有很多种,英国人也分高低贵贱。并不是所有来上海的欧美人士都能混的好,否则就不会有大把落魄的洋鬼子加入到雇佣军。

新的上海市政府打碎了原有的租界管理体系,顺带也打碎了旧上海的官僚体系。在逮捕处决一批民愤极大的贪官污吏后,所有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被清空。

可‘圣光’就那么两千多号人,派到上海来的也就三百多,已经是极其重视。这点人根本不够用,必须重新建立公务员队伍。

怎么建?考试呗。

不问血统,不问出身,唯才是举。

美国早期为什么能迅速发展,不拘一格吸收欧洲人才算是重要原因。

老欧洲骨子里有极其顽固的血统论,普通人想上位可不容易。但中国就喜欢强调‘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来中国的洋鬼子里一大堆垃圾,但总能掏出点金子的。关键是把宣传做好,‘千金市马骨’,吸收更多国外人才来投奔。

都说后世中国内卷,现在的欧美也内卷啊。德国佬就是‘卷’不过英法,干脆整个国家掀桌子发动了一战。

作为英国贵族,安东尼是原既得利益群体。他不屑二十镑周薪的工作,可眼馋这份收入的人不在少数。

只要有优秀的遴选和淘汰机制,制光是上海原租界工部局和各家洋行就能给市政府提供两三千名有多年城市管理和国际经贸经验的人才。

酒保听到这,擦杯子的手慢了几分,问道:“尊敬的安东尼先生,中国政府真愿意向外籍人员提供公务员岗位?没有任何限制?”

体制内的岗位可是旱涝保收,说出去有面子,是个尊贵的职业。这点古今中外都如此,从没例外。

安东尼抬头看了印度来的三哥酒保,不屑的呵呵两声,“你可以去试试,中国人正招翻译。能听说读写中英文就能应聘上。

如果能多说一门外语,周薪有额外两英镑的津贴。至少在公开告示上是这么说的,但目前只有少数欧洲人去应聘,成功的不多。”

三哥酒保停下擦杯子的手,迟疑道:“中国政府不太可能雇佣我这样的印度人吧?不过我能熟练使用英语和法语,中文可以听说,但不会读写。”

安东尼和沙利文都在发笑,仿佛遇见什么绝无可能的事,也是看某个毫无自知之明的仆人出丑。

于是三哥酒保擦杯子的手又快几分,还羞怯的低下头:“抱歉,我只是开个玩笑。中国人怎么可能雇佣一个来自古吉拉特邦的酒保?”

吧台前的气氛愈加欢快。

中国政府在对外高价采购,且愿意雇佣西方人员,这应该是释放了某种善意,也被上海总会的英国人看做某种妥协的可能。

酒吧的英国人一边商谈如何快速交货赚取高额利润,又在渴望大英海军何时来临,以便压榨出更多权力。

沙利文和安东尼在酒吧坐了一整天,无所事事的空谈实时,始终没有任何切实行动。倒是在浪费大半天时间后,他们发现吧台的酒保换了个人。

“之前那个古吉拉特邦的家伙呢?”沙利文向换岗的酒保问道。他只记得之前的酒保谈起过自己出身。

“您是说吉拉德?他请了半天假,让我来代他的班。”新酒保说道,“不过很奇怪,他过去从不请假的。”

沙利文和安东尼对视一眼,似乎意识到什么不得了的事情在发生。

而在黄埔滩一号的‘众业公所’内,叫吉拉德的酒保换了身衣服,排在一列长队中间。他身前身后都是白皮洋鬼子,唯独他皮肤黑,一看就是印度裔。

负责招募的是‘圣光’团队人员,有足够的经验和眼力,以便发掘真正的人才,摒除来骗吃骗喝的水货。

前几个洋鬼子连续被拒,连填写应聘报名表的资格都没有,愤怒的离开。

吉拉德站在队列中紧张的不得了,几欲扭头离开。当他搓着潮热的手掌觉着自己异想天开,招聘人员用英语喊了他一声,“先生,请上前几步,到三号房间。”

房间内,周青峰正百无聊赖的用铅笔戳自己面前的报名表。他已经连续跟二十几个洋鬼子交谈,全是些不知什么地方来的垃圾。

有些垃圾明明是文盲,却想应聘市长助理。问他凭什么如此自信?对方回答自己有一张西方人的脸。

对这种没啥卵用却可能成为治安隐患的垃圾,周青峰会让政保局暗中照顾一下,免得在社会上乱窜,有碍观瞻。

当看到一个三哥进来时,周青峰也觉着老天爷是不是给自己开了个天大的玩笑。

这位三哥进门就抢着说道:“先生,我会英语、法语、俄语、德语、西班牙语、粤语,上海话,且都能听说读写,能应聘翻译职位吗?”

周青峰第一反应是这三哥太能吹了,非常符合印度人的特质。他拥有‘通晓语言’,换了德语,很怀疑的反问道:“你要是敢撒谎,我会把你的脑袋拧下来。”

“先生,我很有语言天赋。”三哥也用德语回答,还带一股巴伐利亚口音。

“你怎么学会这么多语言的?”周青峰换俄语询问。

“我是古吉拉特人,从小在印度果阿的港口长大。我的工作就是向各国水手贩卖商品,必须掌握足够多的语言才能赚钱,否则就得饿死。

十五岁时,我被个英国船长看中,他带我周游世界,我是他的文书和翻译。船长脾气不好,我必须卖力工作才能不被鞭挞和斥责。

我在广州只待了半年就学会粤语。来上海两年后,我掌握中文书写。我熟悉海上贸易和各国法律条文,擅长跟不同国家的人打交道。

我今年三十六岁了,但脑子挺好用的,总是习惯性的多学些东西,以便在什么时候能派上用场。”

这一长段话是用不同语言混杂着说的,吉拉德还用上海话复述一遍。要不是周青峰脑子自动翻译,也会被这个三哥搞蒙。

说完,吉拉德搓着手,小心翼翼的问道:“先生,您会雇佣一名印度人当政府翻译吗?我还擅长调酒,懂计算和理财,当个管家也称职。”

周青峰嘬了嘬牙,沉声道:“如果你兢兢业业的工作,可以从我们手里赚一笔不菲的薪水,足够你日后风风光光的回印度。

如果你能在岗位上做出突出成就,我们可以考虑给你晋职成为高级公务员。保证让你拥有荣耀和地位。

如果你能达成创造性的成果,或者是不可取代的业绩,我们会求着你入籍,不管你是什么种族或肤色。

只要你有能力,我才不管你什么出身。若能通过笔试和复试,我觉着你干翻译太屈才了,上海海关副关长的职位正好空着呢。”

第41章 重组

教育界有一句话:人才是培养出来的,天才是筛选出来的。

一个班几十号学生,大部分平庸,但总会有几个尖子生和差生。比例大概各占十分之一。如果要在全年级拔尖,那就是百中选一。

全市若要在初高中筛选能参加省级奥数比赛的,必然是万中选一。而能到国家级理工科比赛中拿名次,难度立马上升到百万选一。

国家要发展,需要普及基础教育。但少数天才往往能成为攻坚力量,进而是学科带头人,成为无双国士。

‘圣光’的教育部一方面在全国招生盖学校,同时在搞天才筛选,从全国四点五亿人口中,把最聪明的一批六到十五岁的学生筛出来。

筛选的方式很简单,就是教学。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是天才的基本能力,很容易显得与众不同。

教育部会给筛选工作进行物质激励,希望每年能从基层筛个千儿八百的准天才进行重点培养,进而以点带面,快速攀爬科技树。

国防军拿下上海后,同样要对原有官僚体系进行筛选。比如第一轮就把原法租界巡捕房唯一的华人督察长黄金荣给筛到牢里去了。

此外还要筛出能力突出的人才来填补职位空缺,新的上海市政府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力求让每个岗位人选在能力和操守都在及格线上。

从1843年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上海开埠已经超过半个世纪,要说没积累点人才是不可能的。

只是过去洋人掌控上海的产业发展,顶多培养一批洋行买办,不可能让中国人有展现自己能力的舞台。

现在新的市政府要提拔人才,第一天就筛选出百来号能力突出的苗子,只要接下来能通过政保局的政审,就能走马上任把新的公务体系架设起来。

但这第一天公务员选拔,最大的收获居然是个来自印度的阿三。

蔡学斌亲自带领五六个拥有丰富管理经验的同伴对吉拉德进行半天的笔试和面试,发现这个三十几岁的酒保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人生经历和世事洞察能力。

吉拉德是贱民出身,皮肤黝黑。

但他以船长文书的身份环游世界好几次,去过全球几十个知名大城市,通晓五六种语言,了解各国风土人情,且对海洋法系和远洋贸易非常熟悉。

他之所以出现在上海,是因为把他带出印度的英国船长抵达上海后因病去世。新船长不待见他,把这个能力突出却低贱卑微的印度仆人一脚踢开。

为了谋生,吉拉德在英国开的上海总会找份工作,月薪才两英镑。酒保是他能担任的职位上限,不可能再高了。

对于一个环游全球的人来说,吉拉德没有太多刻板思维。得知中国人把英国人给干翻了,还公开招聘公务员,于是他壮胆来试试。

“试试就试试。‘千金市马骨’就是要有轰动效应和话题性。”蔡学斌拍板了,让吉拉德在海关任职,“管它是谁?任何有能力的人都值得我们重视。”

招聘的第三天,黄埔滩一号的‘众业公所’贴出海报,宣布市政府决定雇佣一批公务员,其中印度裔公民吉拉德担任海关副关长。

海报公开了吉拉德的身份,其担任海船文书和俱乐部酒保的履历也不讳言。同时清楚列出此人能力和应聘过程,并附带其大头像,欢迎社会各界监督。

人潮拥挤的‘众业公所’外,只要抬头就能看到中英法三国文字的海报。大头像是黑白的,但吉拉德印度裔贱民的特征非常明显。

这不拘一格筛选人才的故事太有新闻性了。这事关不少人的饭碗和前途,整个上海为之轰动。

英国佬办的《字林西报》对此有专门报道,国内的《大公报》连续好几期讨论此事,还给蔡学斌市长做了专访。

“啊……这个该死印度酒保居然真的跑去应聘公务员。”沙利文在上海总会的酒吧内读了报纸上的新闻,拍桌大骂。“他怎么敢?他是个贱民。”

安东尼看过报纸了,耸耸肩道:“我也想不出前天还在给我倒酒的酒保怎么就被中国人选聘为海关副关长。

看看这报纸上是如何夸他的,懂多国语言,记忆力惊人,熟悉商贸往来,且非常谦卑。中国人一定是被骗了。照这样,我能当中国皇帝。”

报道在上海的英国人圈子内引发不小的舆论风暴。酒吧的英国主管在好几台桌前接受询问,通报自己所知情况。

“吉拉德?是的,他曾经在我们总会的酒吧过了一段时间。他顶多算比较老实,善于服从。

至于说才华,我从未见他展露任何才华。报纸上显然对其能力有所夸大。把我们的仆人抬到高位或许是对大英的羞辱。”

穿一身燕尾服的酒吧主管看似很公允,倒没说吉拉德什么坏话。但他里里外外的意思却很明显――要么是中国政府不识货,要么是别有用心。

这个解释比较能让英国人接受,但酒吧内有人表示异议,“报纸上说,那个酒保在接受半个月的培训后将正式就职,我们大可拭目以待。”

“你什么意思?”沙利文不悦的盯着另一张桌的绅士。

异议者耸耸肩,“我昨天也去应聘过,和我一起去的人很多。稍微留意就会发现能接受笔试面试的都是有些能力的人。

我不了解叫吉拉德的印度酒保,但我跟中国的面试官交谈过。对方很睿智也很博学,没人可以随意欺瞒他们。

中国人并不是在瞎搞,对这次公务员选拔非常认真和务实。吉拉德只是被第一批受聘的外籍雇员,我相信接下来情况会越来越明晰。”

异议者的话引发了更大的骚动和讨论,谁也无法说服谁。在随后一周内,越来越多的公务人员被公示聘用。

八成左右是中国人,但外籍雇员确实不少。

上海作为远东第一大港,拆除租界后重新恢复其商贸和物流中枢的作用。市政府公布了规模宏大的基建项目和工业发展规划,并允许受监管的外资进入。

西方舆论认为中国人没办法自己管控海关,认为这会带来物流和商业的低效和严重的腐败――事实证明,确实确有这方面问题,敢伸手捞钱的层出不穷。

但政保局上海分局解决此类问题也非常高效,逮住就枪毙。

到三月底,首批从泰国进口的大米和橡胶陆续到港,完成任务的各国商人拿到了自己的尾款。高额利润把他们刺激的兴奋不已。

沙利文在上海总会的俱乐部见到那些幸运儿请所有人喝酒的豪气。

赚到钱的商人想要赚更多,他们需要更多的贷款来周转,也会更加努力的运来中国需要的原材料和工业机械。

这些都在刺激上海的金融业和制造业高速发展,也创造了一个个财富神话。商人们的胆子也越来越大,什么都敢朝中国运。

毕竟这年头各国政府管理能力都很有限,重金之下愿意冒险的人太多了。

吉拉德作为海关副关长,在月底上任。他亲自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进出口商人。面对面的接触下,有没有才能是显而易见的,光是流利交谈便是重要能力。

对于海关法规和贸易流程,吉拉德堪称熟稔。

他上任的第一天就带领几百名海关职员处理了价值超三百万银元的货物进出口,且按新税率为中国国库增加二十几万银元收入。

与此同时,中国开始限制初级原材料的直接出口,尽可能出口高附加值产品。比如生丝的出口税率被提高到百分之三十,丝织品却调低到百分之五。

在这之前,中国生丝的出口价格被各家洋行掌控,江南的蚕农被严重压榨。

现在政府自己生产和进口设备办缫丝厂,建设丝织品产业链和质量管理体系,通过行政权力和集体议价把生丝价格抬高一倍。

如果出口价格过低,中央政府干脆建设高标准库房进行收储,主动干预市场,维护本国人民利益。

三四月份正是丝织品出产旺季,这是价值千万银元的市场,仅生丝贸易一项就触动了诸多从事东亚贸易的洋行利益。

过去大量中国生丝出口到日本,加工成丝绸后销往欧洲。而日本生丝又是中国生丝最大的竞争对手,极大压缩了中国丝织品的利润。

过去日本靠赚差价就能实现产业升级,进而越赚越多。现在中国中央政府宁愿自己补贴蚕农不赚钱,也不让日本赚钱。

四月份,上海市政府创办了自己的纺织品交易所,整合国内尤其是江南一带的棉纺和丝织品生产和交易。

此举首先把很多在上海充当中间商的小洋行给搞破产,德国充当了中国相关产业的最大买家和卖家,进行国家间的采购,维护双方利益。

而到四月份,伦敦股票交易所爆发了一场股灾。因为大英帝国宣布对中国商品进行制裁,并表示要在新加坡等地抽检商船,禁止任何中国商船通行。

这表示大英暂时没打算开战,之前押重注赌要获得中国战争赔款的人一个个都要上天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