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界危在旦夕 第132章

作者:通吃

看着父亲的脸,小葛自己也心情激荡——过去一直讨厌父母管的多,现在突然放飞了,竟然觉着挺害怕。

当天晚上,全家都没睡好,心怀激荡。

隔天起来,小葛按父亲的叮嘱联系上‘圣光’的招工人员,按照指示去沈阳跑签证。有国防后勤局给的offer,面签一次性过。

接下来是两周的封闭式培训,速成语言,同时强化工作纪律——咬死一点,到了美国就是‘越南’劳工。

出了事不要怕,也不要乱来,‘圣光’会解决。

但小葛身高一米九,怎么看都不像是越南的。招工人员为此很苦恼,只能叮嘱他——就说自己打小吃激素吃多了。

半个月后,一架班机从沈阳飞汉城,再从汉城飞洛杉矶。

‘圣光’在洛杉矶的分公司对乘机来的青年技工再做分配,就问小葛:“想去什么工作岗位啊?”

“这还能挑?”小葛惊讶问道:“我想要个工资高的?”

“工资高的要求也高,会英语吗?”

“不会。”小葛瞬间泄气。

“那就得努力学啊。美国佬的培训教官是真的很凶,完全准军事化管理,所有来的青工都叫苦不迭,受得了吗?”

小葛一听还有戏,连忙点头道:“只要能多挣钱,我能吃苦的。”

“但愿你说到做到,可别给中国人丢脸。”

嘭……一个大钢印盖在小葛的派遣合同上。他急忙问道:“我到底被分到哪里?”

“纽波特纽斯海军造船厂,去学学美国人怎么造航母吧。”

“啥……让我去造航母?”小葛发出惊呼,“老天啊,我爹要是知道,非疯了不可!”

第42章 熔炉

秦清问过周青峰,为什么要画蛇添足般招募一群青年技工到美国去。周大爷只说了句——我乐意。

化腐朽为神奇,这事总是能给人带来不小的愉悦。国内来的各路年轻人在异国他乡的熔炉中转变,看他们磨炼出满身能耐,这就是成就。

打造一个制造产业不是容易的事。最困难的还不是设备和技术,而是操作设备,使用技术的人没办法凭空出现。

周青峰在突破半导体产业的同时,对机械制造产业也有强烈的野心。他决定未雨绸缪的培养相应的技术人才。

几千乃至几万都不嫌多。

借鸡生蛋的事,都不用自己花钱,何乐而不为,岂不美哉?!

但初到纽波特纽斯的小年轻们可不这么认为——他们真的低估了这场上岗培训的难度,也低估了周青峰的变态。

为了把废铁炼成钢,‘圣光’专门找了一批退役的美军士官。都是牛高马大,脾气暴躁,瞪眼能吓人胆颤,张口能骂死个人的扬基佬。

培训第一天,一颗催泪弹就丢进了训练营的宿舍。整个宿舍就跟炸了锅的蚂蚁窝,所有人带着咳嗽和气喘,捂着口鼻,晕头转向的疯狂朝外逃。

催泪瓦斯的强烈刺激性能让人精神失常。

到了宿舍外,天还是黑的。

扬基士官用英语开始骂,带着受训人员开始晨跑——小葛很多年后都记得,他当天把肺都快咳出来,另外很容易学会了怎么用英语骂人。

能骂十分钟不重样。

幸好,扬基士官只负责早晚带着跑步,剩下全天时间都是在学习和实践。会有语言老师来教简单口语,会有船厂的老技工来培训基本规范和操作。

对于上课,来参训的年轻人都不陌生。不管是小学中学还是技校专科,大多数人都是心不在焉的混过来

课程内容压根听不懂,不打瞌睡就不错了。

但在‘圣光’训练营的课堂上,谁若是走神不认真,满嘴口臭的扬基教官就会大骂的把他提溜出去罚跑。

一定是跑到尿血为止,跑到痛哭流涕,跑到后悔自己为什么要来吃这份苦。如果有人想退出,可以。但必须先完成一周的训练再说。

小葛来美国时信心满满,觉着只要能赚十五万的年薪,不管什么苦,他都能咬牙坚持——可培训第一天,一米九的他在队伍里哭的最惨。

理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

谁能想到会有催泪瓦斯丢进宿舍?

谁能想到扬基教官身高两米,满脸横肉,凶神恶煞。

谁能想到最讨厌的英语成了躲不开的难关,必须学会。

训练营五十人一班,第一天全班罚跑罚到虚脱。一半的人被送到医疗室,另一半在宿舍抱头痛哭。

可第二天还是继续,六点闹钟响,五分钟内不离开宿舍,催泪瓦斯又来了。上课必须全神贯注,时不时还有提问。

一旦失神反应慢半拍,罚跑吧。

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一连七天都如此。

小葛第一天就怂了,觉着自己要给中国人丢脸。可他想走也走不了,训练营七天一个周期,到期才能离开。

好不容易熬到了周末能滚蛋,恶霸似的扬基教官又跑出来给全班夸奖一番,赞叹菜鸟们意志坚定,熬过了地狱般的一个星期。

虽然英语还听的不太懂,但扬基教官的语气就让你觉着他在夸你——小葛明明已经绝望要离开,可听几句‘you-are-good,very-good’,眼泪不争气的流下来。

明明是被虐的哭天喊地,却又好像甘之如饴,简直就是受虐狂似的。

这还不止……为了激励受训人员继续坚持,‘圣光’承诺的丰厚薪水也要兑现。吃这一星期的苦是有工资拿的。

按基本年薪十五万算,培训期工资折半,这七天的收入接近一千五百块——但如果要走,请把来回的飞机票付一下。

一帮年轻人哭笑不得的发现,想回家得受三个月的苦才能赚够飞机票钱。他们还是走不了,还是得继续熬。

如果真熬三个月,培训又结束了。

人的适应能力很强的。第二周开始,早晚的五公里跑操也不觉着多累了。受训人员每天六点自动醒,用不着扬基教官来丢催泪瓦斯。

身处英语环境,语言学习进步飞快,船厂老技工的教学内容也能稍微理解点——日常生活中不用英语交流,同样会被教官抓去罚跑。

训练进行一个月,小葛发现自己改了很多毛病。

手机是什么?

过去没手机不能活,不是上网聊天就是打游戏,浑浑噩噩的。现在丢开手机,一整天过的非常充实。

扬基教官总能想出各种办法,耗尽每个人的最后一点体力和精力。

过去半夜还喜欢找朋友撸串,现在保证粘床就睡,一夜无梦。第二天精神饱满,活力充沛的应对全天的学习和训练。

什么失眠健忘颓废,消失的无影无踪,每分每秒都很有意义。

过去觉着学习好难,什么都学不进,看书就犯困,英语更是天书。现在被强迫专注,逐渐发现这一切也没想象的那么难。

当掌握的知识在迅速提升,自信心也跟着提升。

每个人都发现自己其实没想象中那么无用,过去所有无法克服的困难其实都能应对。虚度的昨日犹如大梦一场,此刻既后悔又庆幸。

训练营里不许打电话,想和外界联系必须忙里抽空动手写信,一周寄一封。落笔的那一刻,往往便是思考总结的那一刻。

所有信件都会由‘圣光’在洛杉矶的分公司收集寄出,送到帝都的‘圣光’总部进行查验,再转寄给每个人的家里。

写信必须用英语,否则不给寄——开始的时候,很多人不得不把英汉字典搬出来,写莫名其妙的中式英语。

第一周的信件基本全是叫苦。

小葛给他妈写信,头一句就是哭诉——“妈,在美国训练太苦了。每天都要跑步,我跑到尿血。教官很凶,真的很凶。

训练营里教的知识特别难,我都听不懂。但我必须听,否则就被教官抓去罚跑。我想回家,但没赚到机票钱。”

因为英语词汇不够,信里没几行字。小葛的母亲看完却跟着哭了,倒是他父亲颇为开心,觉着儿子总算找对地方,坚持下来肯定有所成长。

等到第一个月的四个星期过完,信件中叫苦的情况基本绝迹。

小葛写的内容就多了不少,表现出来的精气神也完全不同。

“妈,这周我们没人罚跑。很奇怪,好像班里的人一下就适应了这里的苦日子,我也能听懂些简单英语了。

训练营的伙食很好,每天鸡鸭鱼肉吃不完,厨子手艺也绝。好多人吃不惯美国的伙食,我竟然觉着还行,长壮了好几斤。

扬基教官说我们表现都很不错,比他过去训练的美国士兵还好,夸我们学习能力强,服从性和纪律性表现优越。

我快挣到单程机票钱了,但我现在不想回家。”

这封信让小葛母亲看的发笑,反而让他父亲看的想哭——儿子成长的很迅速。

等到三个月快结束,受训人员基本可以说点简单口语。只要专业技能考核通过,他们就能前往各自分派的岗位实习。

当最后一封信件寄出,小葛在文字间表露的竟是几分不舍。

“不敢相信,三个月的训练营就要结束。我脑子里还是刚刚入营的那天,鼻子里还能闻到催泪瓦斯的气味。

班里每个人都去向扬基教官道谢。之前大家恨死他了。但他的严格让我们在这三个月受益良多,人生肯定会因此而改变。

但教官却不是太开心。他说自己只是接受雇佣,从事一份职业。

扬基教官很惋惜自己训练的不是美国青年,还当着我们的面表示懊恼,说最开始鄙视我们,现在却有些怕我们。

我也对这次的经历很有感触,对过去浪费的时间非常后悔。如果我能早些醒悟,早些努力,我能更加成功。

训练营里还有女生,我喜欢其中一个。虽然我只见过她几次,没跟她说过话。但我打算训练结束时去找她要个电话号码。”

‘圣光’在美国搞了好几个训练营,每次开营能培训上千人。巨大的花费带来良好的收益,每次都能淬炼出一批可用之才。

完成培训后,小葛和首批五十名‘越南’技工被派遣到纽波特纽斯造船厂进行实习。他们将填补造船厂急需的员工缺额——美国的造舰业目前是真的严重缺人。

戴着头盔,坐着厂车,一帮年轻人以激动的心情仰望在船坞内建造的巨型战舰。他们将在这里工作三五年,成为熟练技工后再回国。

在这些年轻人接受培训时,一支由国内船舶设计和建造行业最顶尖专家组成的考察团已经来过纽波特纽斯。

这支仅仅十来人的考察团未能公然进入戒备森严的船厂备件仓库。但不要紧,他们在厂区外的一栋别墅住下,随后有一个大型机密保管箱被卡车运了过来。

在箱子打开之前,考察团并未被告知自己将看到什么。他们也颇为奇怪,同样更加费解。一切显得神神秘秘,不到最后一刻不会揭开谜底。

先上的是开胃菜。

“这是……海狼级?”

第43章 焦点转移

‘海狼级’是冷战高峰期美国规划的末日武器。它从一开始就追求极致的性能,以便进入防备森严的巴伦支海去猎杀苏联弹道导弹核潜艇。

大潜深,高航速,低噪音,强武备,这些都是‘海狼级’备受世界关注的要点。但苏联解体,美国也受不了高昂的军费,这种攻击核潜艇只造了三艘。

但这款美利坚最顶级核潜艇因为空前绝后的性能,其影响力甚至突破了军工军迷的圈子,成为了代表冷战的象征,几乎是家喻户晓。

纽波特纽斯造船厂并没有制造过‘海狼级’,但打开罗伯特上校弄来的机密保管箱,来自葫芦岛的核潜艇专家们还是大为惊讶。

“这里有上世纪七十年代留下的‘海狼级’早期设计图纸。看……这有时间戳,还有通用电船设计部门的印记。”

国内跟‘核’有关的信息历来是严加保密,技术专家基本是不出国的。

也是常委长老特批,让十几名退出一线的老专家以旅游名义从不同方向不同时间抵达美国,再逐一聚集到纽波特纽斯附近的‘安全屋’别墅。

为确保安全,别墅周边两公里,所有道路都布置了监控人员。为防止假想的对手乘坐直升机突然靠近,多个制高点还有专业音响监听装置。

一旦发现情况不对劲,‘安全屋’内的人员就会逃走。可当上校的‘开胃菜’送来,负责甄别的专家和特工都大为吃惊。

在别墅地下室摆满了笨重的木箱,随便打开几个都是用塑料纸密封的绝密设计档案。这些本应在设计所的资料库中一直封存,现在却被偷天换日的运了出来。

‘海狼级’是美国最早使用CAD软件进行设计的核潜艇。它的图纸都是用大型绘图仪画出来的。过了三四十年将其铺开,纸面依旧清晰,明确,充满科幻感。

“这并不是最终的定型版本,更不是改进后的版本。这是早期进行概念设计时的结构图。”

地下室亮着强灯,宽大的方桌前摆满图纸。临时聚集起来的特工客串办公室文员,将摆出来拍照。

几名白发苍苍的老专家花了大概半天时间仔细研判,得出初步结论,“这些迭代演化的设计稿体型美国佬是如何设计思考的,其价值只怕比定型图纸更高。”

定型图纸是‘知其然’,迭代演化的设计稿是‘知其所以然’。

受限于经济实力和基础工业的落后,中国造核潜艇的路极为坎坷,还中途停滞,团队解散。

这不是靠精神和志气就能拉近跟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必须不断试错。试错的唯一办法就是花钱不停的造。

苏联造过两百五十多艘核潜艇,美国造了近两百艘。相比之下中国太穷,练手的机会太少。地摊文学喜欢用震惊体,可光靠口嗨,水平就别想有多高。

“哎呀……这‘开胃菜’还是挺爽口的嘛。”耗费两三天进行研判后,赶来美国的专家们心情都极佳。

更加他们的判断,集装箱大小的保存箱应该有全部的‘海狼级’概念预研图纸,可以给正在设计的096做个参考。

国内下一代攻击核潜艇不说跟美国最先进的‘弗吉尼亚’级相比,至少成为‘红色海狼’还是有把握的——毕竟几十年的技术进步非常快嘛。

确认价值之后,十几名老专家立马就撤。

‘国安’人员将箱子内的资料按编号拆开,拍照后归为电子档,文件压缩后再分割,用定向天线借卫星上传回国内。

真正的‘海狼级’定型图纸,罗伯特上校也搞不到。但他提供的定型前早期设计图表现了足够诚意。

周青峰想着再搞点‘抵消贸易’帮忙省钱,国内却大气的很——情报工作最怕麻烦,只要是真货,能花钱搞定‘蛀虫’来解决问题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