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迈入神话时代 第371章

作者:最终永恒

  云海号虽然有强大的超自然晶能电池,但晶能电池需要X元素才能催生。

  X元素并不是无限的,虽然目前储备量很大,但未来的时间很长,说不定有10亿人口呢?第一代、第二代强化药剂的制造,均需要X元素,所以这方面必须要考虑起来了。

  在未来,晶能电池的产能不但不会扩大,反倒会缩小。

  “重型挖掘机以及钻地机,能够使用的还有6983辆,大部分的重型挖掘机,已经损坏。各种损坏机器、车子的数量大概在十亿左右,数量相当庞大。”

  十亿的数量级,着实让大伙吓了一跳。

  不过,对比一颗星球的量级,十亿数量的机器人也是正常的,甚至还稍稍少了一点。。

  像什么重型挖掘机,体积极为庞大,每一辆重型挖掘机,质量超过10万吨,都有一艘航母大小。

  云海号这边,又没有继续建设行星堡垒的能力。

  每一个堡垒都需要数千年乃至数万年的建设时间,这个建设时间段根本不是云海号能够考虑的。

  于是,这些固定资产便沦为了鸡肋……

  当然了,研究用途还是很大的。

  但问题是,拆了之后就装不回去,所以就算要拆,也得小心翼翼地拆,要是造成人员损伤,也是麻烦的很。

  “不管怎么样,也算是很大很大的一笔资产了。这笔资产超过我们的想象。”陆一鸣心情不错地说道:“就算拆解出来,熔炼成钢铁,也一辈子不愁用了。”

  “怎么可能熔炼钢铁?”一位专家急匆匆地说道,“即便夏文明的科技,我们很难破解,也比熔炼了好吧。”

  陆一鸣连忙道:“我只是打个比方……又没有真正要熔炼。”

  “确实,大部分的科技,我们无法破解,只有一小部分能够破解。”

  另外一名头发花白的教授,介绍道:“根据专家组对这些机器的研究,夏文明在低端仪器中,普遍使用一种特殊的碳基芯片,这种碳基芯片以碳纳米管为核心,普遍在1纳米左右,稳定性也相当优越,计算速度大概是同等硅基芯片的10倍以上。”

  碳基芯片,是假象中的一种芯片,没想到这里居然有了现成品!

  有了借鉴,必然会大幅加速这方面的发展。

  陆一鸣敏锐地发现了“低端仪器”这个关键词,问道:“高端仪器呢?”

  “在高端仪器中,夏文明普遍使用光量子芯片,一块小小的光子芯片,计算速度是超算的100万倍。大家也应该知道算力到底意味着什么,如果有足够的算力,有很多问题,都能够直接用穷举法暴力破解。”

  “特别是生物方面的问题,需求的计算量很大……又关系到了第三代超自然药剂的开发。”

  “这些科技都是我们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

  丁原听着大家的讨论,情绪微微有些激动:“各位,各位,稍稍安静一下。资产方面的汇报还没有完成呢。这些事情待会再讨论。”

  “除了10亿台报废机器之外,还有12台万能工厂,应该也是我们这一次收获的最大战利品!其中5台万能工厂已经报废,另外的7台能够正常使用。”

  “通过万能工厂,能够生产出大量的高端设备。”

  “包括飞机、坦克之类,统统能够生产!这些万能工厂的生产力,大幅超越了人类目前的生产极限,也即我们提前得到了星际文明级别的生产能力。”

  会议室总的每个人,都为之神情一震。

  万能工厂,也即全自动3D打印机,只要输入原材料,就能够输出想要的东西。

  这些生产资料,也是夏文明各大科技遗迹中的标准配备。

  人们曾经捡到过一艘飞船,得到两台C级的万能工厂。

  这两个电冰箱大的3D打印机,在过去帮助良多,像战斗机上的一些零部件,超级计算机的芯片组,就是3D打印机直接打印出来的。

  如今摆放在这里的,是12台A级的万能工厂,其中有六台还能够使用!

  A级的万能工厂,功能比C级的至少强大了千万倍有余!

  每一台万能工厂,都有100个足球场面积大小,质量五十万吨起步,内部的能源体系是冷核聚变,每天的产能,完全就科幻级别的超级技术。

  它的生产力高到什么程度呢?

  按照内部资料解读,提供充足的原材料,制造一架喷气式飞机全部的零部件,只要3个小时!

  而放在以往,生产一架打飞机,需要高精尖的机床,大量的工程师,辛辛苦苦好个月的时间。特别是喷气式引擎,这种级别的工程,凭借云海号自己的实力,还没办法完成。

  “现在只要3个小时?”陆一鸣瞠目结舌,难以想象,“一天能够造8架J20飞机?一年三千架飞机,还仅仅只是一台万能工厂的生产力。”

  “是的,你们没有听错。这就是星际文明,与普通工业文明之间,天翻地覆的差距,否则怎么可能建造行星堡垒呢?光靠3D打印设备,确实能够做到这些。”

  介绍到这里,房间内的气氛热烈异常。

  这么高的生产力,用来做些什么呢?

  难道,云海号有一步登天的可能?

  至少云海之都的防御,不会有任何问题了。

  其中一位教授摆了摆手:“大家先别高兴地太早,万能工厂的使用是有限制的,第一是要提供足够的原材料,没有原材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大家千万不要小看了原材料,大到圆晶、各种高分子材料的生产线,就能消耗我们所有的人口,小到各种化工厂,钢铁厂,都是原材料生产线。”

第561章 隐忧的危机

  “万能工厂的第二个使用要求,便是人工智能了,它需要极高的计算量,才能动弹起来。”

  “原先的S级人工智能,作为万能工厂的中央主机,负责统筹调配这些高端设备。现在人工智能离开,原来的数据库已经被抹除,我们很难直接调动万能工厂进行生产。必须配合强大的人工智能,才能够启动这一台机器。”

  “当初的博利尔文明,是没有人工智能的,就算得到了这些万能工厂也没办法使用。”

  这倒也是事实,如果博利尔文明能够调动万能工厂的生产力,云海号将会面临无数的飞机、大炮,就算用数量,也能够将云海号堆死。

  “黑沙沙应该能够胜任吧。”陆一鸣问道。

  “是的,黑沙沙的人工智能等级为A级,刚好能够一台到两台操控A级的万能工厂……然而黑沙沙和的数据库是缺失的,所以操控起这些机器可能会比较吃力,需要大量专家的配合,否则一些工作会出现纰漏。”

  另外一位负责建设的专家道:“但黑沙沙如果负责调动万能工厂,云海之都的建设就没办法承担了。她现在已经安排了很多工作。”

  黑沙沙的算力也有极限。

  她正在还在努力搬砖建设云海之都,再也分不出更多的算力,操控万能工厂。

  “所以这方面的工作,只能延后吗?”

  “是的,毕竟云海之都的建设更加重要……房子总得先造完,让人们定居下来。”

  又有一位专家,脸色严肃地提出了一点:“还有就是,我们必须考虑到,未来科技对整个文明的巨大冲击。”

  “我们的社会形态,还不足以迎接未来科技的到来。”

  黑沙沙的生产力太强,完全可以把人类给圈养起来。除了研究人员以及士兵外,大多数人从事的其实都是普通工作,人工智能都能够代替,而且完全能够做的更好。

  现在有了万能工厂,大多数的商品,无论是手机还是电脑,万能工厂都能够代替生产,而且质量又高,成本低廉。

  这似乎……并不是一件好事。

  在这种情况下,人类何去何从?

  难道大部分人,再也不需要工作了吗?

  “10年之内吧,我们将云海之都开发完成后,利用好行星堡垒内的生产力,稳定发展10年,顶多20年,就能达到这一步了。反正也没有多少人口。”

  这种社会变革实在是太大!大到难以想象。

  以至于在座的各位感到有点迷茫,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大家都不用工作了,剥削一下人工智能就完事了……

  这样的社会社会听起来很美好,实际上,不就乱套了吗?

  “难道共产主义马上就要实现了吗……”陆一鸣感叹道,他想起了被拔苗助长的“阿卡拉文明”,这个文明就是在生产力飞跃的情况下,快速钝化。

  而云海号这边,也有类似的危机。

  这还仅仅只是生产力上的初步飞跃,并非星际文明级别的飞跃。但他还是产生了隐隐的危机,这种危机和以往不一样,来源于内部。

  “我认为,可以将民众的生产活动。与黑沙沙、万能工厂的生产完全区分开。”陆一鸣想了想,说道:“这种强大的生产力,不去使用,是不可能的,我们没必要因噎废食。”

  “但对于民间福利,暂时需要管控。”

  “在人民综合素质得到极大飞跃前,所有的万能工厂产能,都应该用于国防建设、科研工作,以及地底基地的建设。这样一来,便不会冲击到正常市场环境。人民的生活也不会受到影响。”

  丁原点了点头,“但这只是权宜之计,没办法长久。”

  人民群众追求更好的生活,是自发的,如此巨大的产能不可能掩盖,被某些人知道了,总归会有一些特别想法。

  而人的天性本来就是慵懒的,有几个人愿意自发工作?在万能工厂的巨大产能下,一个月政府可以发放100万块钱,让你随便消费随便玩,整个社会还不会出现任何通货膨胀,这种日子谁不愿意过?!

  飞机、大炮、轮船的制造,几年也就够了……

  云海之都的建设,也是差不多几年就够。

  然后呢,这部分巨大的产能,应该如何使用?还不是得用于民间消耗?

  一个名为“怠惰”的陷阱,就这样慢慢展开,让人情不自禁地跳入其中,化为灰烬。

  听着大伙的讨论,有些后知后觉者不禁头皮发麻,浑身冒起了鸡皮疙瘩。

  这就是发展到一定状况后,普遍遇到的科技陷阱啊!

  迈不过去,就去死!

  “哎,就目前而言……万能工厂的产能,不宜介入正常消费市场。暂时还有几年时间吧。”

  讨论不出太好的方案,这个话题只能暂时搁置,以陆一鸣提出的观点处理。

  再接下来,所有的资产清点完毕后,各个专家组上台,精心规划了接下来的工作流程。

  行星堡垒的工程量,大幅度超出了目前的基建能力。

  云海号拥有的黑沙沙女士,只是A级的人工智能,并不是S级,让她操控两三台万能工厂运作,就是很吃力的一件事了,根本不可能操控6台。

  而黑沙沙现在还要管理水泥厂、钢铁厂,还得给人们盖房子。黑沙沙的计算量也是有极限的,根本不可能去从事行星堡垒的挖掘。

  “所以,行星堡垒的开发,暂时可以忽略不计。至少得人口上亿,并且科技水平攀登到星际时代初期,才能够考虑。”

  “我们目前规划了96个地下矿场的开发项目,这些矿场能够挖出几乎所有的稀土资源以及金属。再加上报废机器人的拆解、熔炼,对资源的需求基本上能够满足。”

  这颗星球表面没有金属资源,并不意味着地底深处没有金属,只不过地底深处的压力太大,挖起来比较麻烦,产量不是很高。

  不过借助夏文明的挖掘工具,再怎么样还是能挖一些的。

  “另外还计划建设4个紧急避难中心。每一个避难中心能够承载一百万人口进行紧急避难,并能够抵抗百万吨当量的核弹打击。”

  这些都是非常合理的项目,等丁原介绍完这些工作后,会议室中响起了稀稀拉拉的鼓掌声。

  除了振奋以及喜悦之外,人们还显得有点忧虑。

  一个莫名的,从未考虑过的问题出现在了众人眼前:产能太大了,大部分人的工作要被消灭,应该怎么办?

  ……

  再接下来,陆一鸣同志上台,对着全体会议代表,介绍了未来一年里,军事方面需要建设的各大工程。

  所有的公民即将搬迁到云海之都,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中央岛屿外环的防御工程体系建设完成度为30%,在达到50%后,普通民众便可以正式在云海之都起居生活了。然而我们要深刻值得警惕的是,脱离了避难所的庇护,安全系数依旧大大降低了。”

  “这是不可避免的。”

  云海号避难所的人口高度密集,走一步就是一个房间,内部还铺设了灵能护盾,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立马就会被人发现,军队也会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

  而云海之都,面积宽阔,即便在规划的时候,设计成了人口密集群居的状态,但六千平方公里的岛屿,灵能网络不可能全部铺设,毕竟和避难所不一样。

  军队的响应速度,必然也不可能像云海号那样迅速……

  “所以,大家生活的变得舒适了,安全等级必然是下降了的,这一点不容忽视。”

  陆一鸣停顿了一下,喝了一口水,又说道:“解决的方法倒也有一些,加快灵能网络的建设速度,开发第三代的强化药剂,提高人类的综合素质,提高监控摄像头的密度等等……”

  “这些都需要大量的时间才行。”

  每个人都喜欢空旷的生存空间,有了这么大一片土地,再蜗居在云海号,不去开发,那是不可能的。

  人们不可能因噎废食。

  “我们总共一万两千人的军队,还是显得有点少了。人手方面有点捉襟见肘……”

  陆一鸣汇报了目前遇到的一些困难点,“关于中央岛屿的军队常驻,6000平方公里,常驻6000的军人,并不多,甚至还稍稍少了点。”

  6000平方公里的大多数土地是荒废着的,一部分地区种上了粮食以及经济作物。这些都可以让黑沙沙用机器人完成,消耗的人力并不多。

  所以六千军人,只要重点照看云海之都这一块地盘。

  “至于另外的六千人,需要巡逻整个星球上的各个岛屿,清理怪物,人手也略有不足。”

  “关于征兵……”

上一篇:精灵小镇大有问题

下一篇:神秀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