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图书馆 第83章

作者:孤胆蚂蚁

  “是的。”

  “那我现在先回去,帮你问问。你也要研究,时间宝贵。”李成之拿起手机,将地震仪的照片拍下来,随即离开。

  李成之走后,陈默继续进行地震仪的改造。

  海底安装仪器,不是加一个防水层这么简单,需要克服两个最大的困难,上千米海底的水压和信号。

  这两个问题必须解决,不克服那个水压,没办法正常运行甚至坏掉。不解决通讯问题,就算安装好,没有信号的与外界联系,地震仪的预警消息也发送不出去。

  地震仪的结构改造又是一个难题,不过还好有墨女的存在,麻烦少了很多。

第142章 吴震的愿望

  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吴震仔细研读着手中的论文,是陈默发的关于地震预警研究的论文。

  他已经来来回回研究了不下五遍,还做了一些简单的实验,来寻找关于这个论文的证据,结果并不理想。

  虽然实验不理想,但随着时间推移,他现在看着这篇论文,似乎又有新的了解,越看越有味道。

  他从事地质地理研究已经三十多年。

  当年在地震中失去亲人那一刻,他就在心里发誓,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够解决地震预警的问题,或者在地震中,能够用自己的能力,救更多的人。

  许多地震救援仪器设备,房屋桥梁抗震的能力测量的仪器,都是出自他的手。地震局发布的房屋抗震标准,他也参与制订,算是一个专家。

  陈默的论文出来时,成功引起了他的注意,只是他并没有出来刷存在感。

  正如发声的一些专家所言,科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他们没有任何实验证明陈默的理论是错的,空口否决陈默,非常不可取。

  这篇论文,他研究几次,总觉得缺少最关键的点,让他有种隔靴搔痒的感觉。

  可能是陈默遗漏了什么重要的点,让他找不到这篇论文最精华的地方。正在吴震看着论文时,李成之在一名助手的带领下,进入他的办公室。

  李成之敲了敲门,打断正在看着论文的吴震:“吴老师,您好。”

  “你是?”吴震疑惑看着李成之。

  “我叫李成之,这是我的证件。”李成之拿出自己的证件递给吴震:“来这里,是有一件事想和你谈谈。”

  吴震看了看证件,讶异地看着李成之:“坐!李同志,你找我有什么事?”

  “我听说吴老师最近在研究陈默的那篇论文,正好我这里有一件事关于陈默的事,就过来找您。”李成之微笑说道。

  “哦?关于他的什么事?”吴震问道。

  “您看这个。”李成之将从陈默实验室中拍到的照片递给吴震:“我刚从滨海市回来,这是陈默弄出来的仪器。他说是用论文的原理制造出来的,叫地震仪。”

  最后那句话,立刻引起吴震的兴趣,接过照片,仔细打量起来。

  “他真的这么说的?”

  “确实是。”李成之说道:“这个仪器,他准备投放到马里亚纳那一带,进行数据收集。您不是要进行海洋地质考察吗?所以我就来找您了。”

  “能带我去看看这个仪器?”吴震问道。

  ……

  陈默正在行军蚁公司大楼之外,和他一起的,还有小渔和李凌峰等人,赵敏已经出差。

  李成之刚回去第二天,就打电话来告诉他说,有一位地震学专家想要过来看一看地震仪。这事没法拒绝,毕竟这个仪器,是他们以后要带出海的。

  没一会,王海去接人的车进入公司,看到李成之和一名衣着朴素,头发花白的老师从车上下来,陈默等人才迎了上去。

  “陈默,这位是科学院的吴震先生,从事地震学研究三十几年。”李成之向陈默介绍道。

  “吴先生。”陈默急忙行礼。作为后辈学生,这些礼节是必须的。

  “诶,你好,不用客气,真人比相片精神。”吴震握着陈默的手,笑逐颜开。很久没看到这么优秀的后生晚辈了。

  “吴先生,先跟学生到里面再聊吧。”陈默说道。

  “不用,直接带我去看看那个仪器,你的时间比我的宝贵,不要耽误。”吴震说道。

  “好吧。”

  陈默看出吴震老先生迫切看到地震仪的心情。

  一行人进入行军蚁公司后,径直朝陈默的实验室过去。能进入陈默实验区的,也就只有四人。

  “你的那篇论文,我研究了五遍,做了几个简单的实验,但总感觉缺点什么东西,抓不到最重点的地方。”一边走,吴震就开口。

  “因为生怕技术被传出去,最核心的部分没写出去。不然技术泄漏到国外,损失就大了。”陈默说道。

  “也是。”吴震点头。

  没多久,一行四人就进入实验室。

  实验室内,和上次李成之来的时候一样,除了最显眼的地震仪和几个机器人,其他东西并没有暴露出来。

  看到地震仪后,吴震小心翼翼地走过去,手掌没有触碰地震仪,而是围着地震仪仔细观察。

  “吴先生好像对地震仪很在意。”

  陈默没有打扰他,地震仪从外面看,根本看不出一个所以然。

  “四十几年前的那次地震,夺走了他的亲人。这些年,吴先生一直都致力于救灾设备的研究。对这些仪器,是近乎偏执,当年将名字改成吴震,就是地震过后改的。”李成之附在陈默的耳边低声细语。

  听到这番话,陈默肃然起敬。专注一个领域几十年,正是老一辈科学家这种近乎偏执的追求,才有了他们现在的安稳生活。

  “这个仪器试过了吗?”仔细打量一圈地震仪后,吴震才停下来。

  “震动波测试过,不过是简单的模拟测试,仪器可以运行。现在准备实地测试,在藏区建立几个测试站,还有送几台到西太那里,陆地和海洋环境一起进行测试,省时间。”陈默说道。

  “这得话多少钱?”吴震问道。

  “也没多少,钱不是问题,早点试验完成,真的可行的话,早点投入使用,对很多人,都是一些福音。”陈默说道。

  “嗯。”吴震赞赏地看着陈默,随后将目光投向地震仪,欲言又止。

  “吴先生,您有什么话,就直说。”陈默说道。

  “现在还不确定这个仪器有没有作用,如果有作用,采集的数据,能不能提供一份给我。”吴震犹豫了一下说道。

  “当然可以,这么大的事,我单独一人肯定不行。我还准备和滨海大学合作,有您加入,我是求之不得。”陈默笑道。

  他现在正缺少这方面的维护人手,吴震从事几十年,是资深院士。学生肯定不再少数,而且身上的人脉资源不少,这可以减少很多麻烦。

  只是采集的数据,这个很简单,又不是地震仪的制造技术。

  得到陈默的答案,吴震露出笑脸。

  他对这个仪器不抱太大的希望,但哪怕是万分之一的希望,他也要抓住。如果是真的,这个地震仪,将完成他毕生的愿望。

  事情进展很顺利,吴震也答应下来,尽力争取帮陈默进行这次试验。拿到肯定的回答后,陈默接下来的事情,就是改造好投放进入海底的地震仪就可以。

第143章 安装

  短波在水中容易衰减,想要在海底发出信号,必须使用超长波或者极长波通讯,这是海底地震仪信号改造的方向。

  而海底水压问题,必须对地震仪进行结构性改造,以适应海底强大的水压,否则仪器在那么恐怖的水压下,能不能正常工作,都是一个大问题。

  墨女帮忙进行地震仪的结构性优化,陈默也进入科技图书馆中,拿取了一套极长波通讯的技术。极长波通讯技术,是单向的,只能发射,不能接收信号,一般用于潜水艇的通讯中。

  但凭借现在的条件,能够在海底几百米甚至上千米的地方,发出信号,已经非常了不起。这里面还需要在地震仪外安装浮标式的天线。

  人工智能和科技图书馆的帮助,加上行军蚁公司全力支持,让地震仪的改造工作,进行得很顺利。

  现在地震仪已经出来,陈默将所有的精力,都倾注于地震仪的制造上。为了能够在科学院远洋科考之前,将所需要的地震仪全部制作出来。

  陆地上的科考队伍,是和滨海大学合作,联合教授和学生进入藏区。一切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论文的风波已经过去,长期没大消息,现在已经没人理会行军蚁公司,媒体的目光,已经转向其他地方。加上行军蚁公司的动作保密,所以外人根本不知道,行军蚁公司有什么大动作。

  滨海码头,随着最后一个巨大的箱子搬上船,陈默才吐了一口气。两个月以来,他时时刻刻都在为这一天的到来做准备,现在终于到了。

  “这里面有地震仪安装的教程视频,很简单,你亲手将它交给吴震先生。”陈默拿出一个U盘递给李成之。

  李成之接过U盘收好,深深地看了陈默一眼。这次陈默这个项目的申请,出奇的顺利,也许是上面想看看,陈默到底能不能创造奇迹。

  他也不担心这些仪器会被其他国家捞走,这个问题他问过陈默,陈默也告诉他,早有准备。

  一旦它启动,想要再捞起来,必须要指令中止运行,否则它会启动自毁功能。

  这么大一个设备放入那里,发送信号的时候,一旦被其他国家发现信号的存在,肯定会想办法捞起来。

  这里面可是有不少让人觊觎的技术。

  为了技术不泄露,不终止运行的情况下捞起来,地震仪会在海底开放,借助强大的水压自毁。

  地震仪已经被陈默改造成半智能的机器,如果给他更多一点时间,他不介意将地震仪改造成一个会自己运动的机器人,到时候想捞起来,都有难度。

  和陈默告别后,李成之登上船离开,将设备送过去给科考队的船只。

  “仪器真的没问题吗?”回去的路上,小渔看向一旁的陈默。

  “放心吧,哪怕是他们直接将仪器丢海里,它沉到海床后,也会自己启动,只是位置问题而已。吴先生是地震方面的专家,知道哪个位置安装最合适,这样更好,不会有太大的问题。”陈默自信说道。

  “那就好,现在事情告一段落。”小渔说道:“你忙了两个月了,休息两天吧。”

  “送入藏区的地震仪,应该也到了,安装的事情,他们应该会做,现在工作已经告一段落,准备进入下一阶段了。这两天陪你,放松放松,想去哪都行。”

  “我想去看电影。”小渔笑道:“你都好久没陪我看电影了。”

  “你就这点出息。”陈默被小渔给逗笑了,只有在他面前,小渔才会露出小女人的一面。

  “我本来就这点出息。”小渔理直气壮说道。

  藏区。

  张松林摸着两米高的圆柱形仪器,一脸惊叹。

  他是滨海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的教授,对地质学有研究。这次行军蚁公司和滨海大学合作,正好他有个地质考察要来藏区,就被派了过来。

  这一次他的考察项目,也都是行军蚁公司赞助。

  他们这次的任务,是在十个地点,安装十个地震仪。手续的事情,行军蚁公司已经和藏区政府协商谈妥,没有问题。

  他是地质学教授,这一块地方的地质,他很清楚,在断层上方。

  地壳断块沿断层的突然运动是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特别是版块交界处附近,地壳活跃,这一带是国内地震最密集的地方之一。

  科学家一直在研究这些断层,只要对断层机制的研究深入,就能准确预测地震,现在行军蚁公司就在做这件事。

  想当初,陈默刚发表那篇论文时,他也不相信,没想到现在还来帮行军蚁公司。

  “张教授,钻孔已经打好。”正在张松林感叹行军蚁公司的成绩时,一名带着安全帽的工人走了过来,打断他的思绪。

  张松林反应过来,拍了拍手边的地震仪:“将仪器运到钻孔上方,准备安装。”

  这是保密项目,他可不敢说这是行军蚁公司的地震仪,这些事,只有该知道的人知道而已。

  张松林的话一落,几名工人抬着地震仪,往空洞上方走去。

  “顺时针旋转一步,让下面的三个孔对准。”几名工人刚将仪器抬到孔洞上,一个负责看位置的工作人员就开口。

  两分钟后,才将孔洞对准。

  接好电路后,张松林打开仪器的槽,按照他看过的教程,按下启动按钮。

  嗡!

  机械运转的声音响起,地震仪底下的三个封闭的孔突然打开,三道探针缓缓伸出来,进入地下的钻孔中。

  探针刚停下,张松林就打开仪器顶端,一个个线圈组成的地磁场探测器升起,暴露在空气中。地震仪的模样,不敢恭维,不过张松林还是按照步骤来进行调试。

  调试完毕后,张松林才拿出电脑,开始接收地震仪的信息。

  另一个位置,罗常华也在进行同样的安装工作。他们要安装十台机器,分两路安装,工作效率更高。

  藏区的地震仪安装工作,正在稳步进行。

  海上、

  六个大箱子被送上科考船后,一众专家,立刻将箱子围了起来,为首的是吴震。

  不少人脸上都带着好奇,这次让他们快递的东西,到底是什么东西。

  他们这次科考,有海洋生物,海洋化学,海洋物理,海洋地质等项目,第一个目的地,就是马里亚纳海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