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公司,我成国产之光! 第391章

作者:辣条鲨手

  “轰——”

  随着发动机发出轰鸣,杰克马、刘东子、李雁宏等人驾驶的车辆也往龙兴基地门口方向驶去。

  当车辆后尾灯消失,陈星才收回目光喃喃自语道:“希望人工智能领域,龙国企业可以延续领先地位,这次我们可是有技术优势的。”

  以往半导体芯片落后,不仅是光学领域落后,还有精密机械、微电子等上百个领域。

  因为没有技术优势,所以弯道超车才格外困难。

  现在陈星手握5G网络,不仅可以催化国内厂商的互联网大数据,还能限制西方企业发展。

  “先回去整理合同吧。”

  陈星刚准备回办公室,口袋的手机突然发出两下震动,不出意外的话是微信消息。

  他停下脚步,拿出手机查看,果不其然是微信消息。

  [光学首席—刘兴]:“报告总裁,光学领域有了新突破,龙兴科技首款自研CMOS传感器已经成功制作出来了。”

  “CMOS传感器?”

  “光学实验室终于有成果了!”

  陈星忍不住感慨。

  光学领域他一直在不计成本的投钱,研发经费支出甚至比芯片实验室还高,可因为那堵墙过于高耸入云,迟迟没有攀爬登顶。

  不过这也很正常,半导体龙国才落后不到40年,光学领域可是超过两百多年了。

  清朝还存在的时候,外国就已经使用上了照相机,想要弯道超车,可想而知难度。

  现在光学领域有进度,陈星难掩心中激动,直奔龙兴基地另一侧的研发大楼而去。

  ……

  龙兴研发大楼。

  光学实验室楼层。

  身披白大褂,嘴角带着颗黑痣的刘兴正在组织工程师,进行演示前的最终测试。

  一年了。

  他们埋头苦干一年!

  耗费公司数亿的资金,总算有了些许成果。

  “都利索点,严谨点,测试镜头各项数据,我们要确保不会出现一丝纰漏。”刘兴指挥着工程师。

  转眼间。

  五分钟过去。

  手底下的组员带着数据报表来到刘兴面前,报告道:“首席,经过我们再次测试,CMOS传感器性能稳定,读取正常,像素组稳定。”

  话音刚落,陈星难掩激动的声音就从门口传来:“刘首席,镜头终于有突破了吗?”

  龙兴科技的手机,除了璀璨X1使用卡尔蔡司镜头,没有照相诟病外,其他几款的手机都有拍照不够清晰的毛病。

  当然了。

  这个不够清晰,是对比苹果手机的像素。

  因为人家用的是索尼,打不过也非常正常,毕竟光学领域可是涉及材料科学、微电子工程、光学设计等多个领域的。

  “总裁你来了。”

  刘兴上前欢迎的同时,看向身旁的组员助理道:“取我们的研发成果文件来。”

  “好的首席。”

  只见他一路小跑,拿来一叠研发资料递给刘兴,刘兴又转交给陈星道:“总裁这是专利申请资料,我们先看实物演示吧。”

  “行。”

  陈星并不着急看研发资料,而是跟随刘兴脚步,来到了光学镜头的测试区域。

  刘兴来到工作台,带上一次性的防尘手套,紧接着打开玻璃密封盒子,取出里面的一块金属薄片,放到手掌心道:

  “总裁请看,这就是我们龙兴科技自研的第一代CMOS传感器,不同于以往的改良版,这是纯自研,而且做到了顶尖水平。”

  “说说它的优势。”

  陈星微微颔首。

  以前龙兴科技的自研镜头,其实都是改良款,内部的CMOS传感器是集采别人的,通过技术改良,得到了优化。

  因为没有技术优势,国产镜头的质量不言而喻。

  这也是为什么,陈星发布龙兴X2和龙兴A1的时候,都有意避开谈论,或者一笔带过手机的拍摄功能,因为这个短板一直没被攻克。

  “它的优势很多。”刘兴将CMOS传感器重新放好密封,来到了已经组装好的镜头前,展示道:

  “第一个优势就是支持水下拍摄,我们采用了HDR高动态范围技术合成图像,哪怕在极端亮暗条件下,依然可以保持图像质量。”

  说话时,他还不忘演示,直接把镜头浸入测试水缸,一侧连接设备屏幕是镜头拍摄的画面,像素画质丝毫不比苹果8演示的差。

  “很清晰对吧?”

  刘兴淡淡一笑,继续讲解道:“因为我们这枚不是普通的CMOS传感器,而是堆栈式传感器。”

  “有什么区别吗?”

  陈星忍不住询问。

  他感觉时机越发成熟了。

  当初他收购十六家山寨机企业,注销十五家,只留下天语这个品牌,目的就是为了做拍照手机。

  现在的龙兴科技商业版图,就差一款能与韩星手机、苹果手机在照相领域一较高下的旗舰。

  刘兴也没有卖关子,耐心讲解道:“堆栈式CMOS传感器不同于传统的CMOS传感器,它将像素层和电路层分开,并通过硅贯穿孔技术垂直连接,以减少信号传输距离,提高速度和降低能耗。”

  “同时我们还改良了微透镜,它可以将更多的光聚焦到每个像素的光敏区域,提高光收集能力,提升拍摄的清晰度。”

  堆栈式CMOS传感器陈星只能大致了解原理,但改良微透镜,提高光收集能力他悟了。

  人可以看见东西,就是因为眼睛在捕抓光,物体光折射到眼睛,再经过视觉神经处理,就是完整的看东西过程。

  这也是为什么,太阳光强烈的时候,看东西也更清楚,晚上的光弱,会模糊的原因,增强光捕抓确实可以提高清晰度。

  “除了这些,这款堆栈式CMOS传感器还改进像素结构,并改进了光敏二极管设计,让量子效率显著提高,”

  “另外还有PDAF相位检测自动对焦,具体方法是在传感器上集成相位检测像素,提高对焦速度和准确性。”

  “还有内置更强大的图像处理器,拍摄时就可以对图像处理,如降噪、锐化和色彩校正,以减轻后续处理负担并提高处理速度。”

  一连串的技术创新,也让陈星明白自己手中这堪比语文书本厚,汇聚了光学实验室全体人员一年心血的含金量。

  “辛苦了。”

  陈星语气带着抹惊叹。

  一年前,他就不断投资光学实验室,虽然没有显著成果,但他坚信会厚积薄发。

  现在果实来了!

  《堆栈式CMOS传感器》、《HDR高动态范围技术》、《PDAF相位检测自动对焦》、《硅贯穿孔技术》都将会是他的王牌。

  “都是应该做的。”刘兴淡淡一笑,再次举例道:“刚才说的这么专业,可能总裁会听得有些迷糊,我就简单举个例子吧。”

  “现在我们的堆栈式CMOS传感器,已经完全不输索尼或韩星这些传统CMOS传感器,哪怕是卡尔蔡司这位光学领域的巨头,也未必没有一战之力!”

第三百二十九章 车企圈严阵以待,陈星投资获利300亿!

  落日余晖湮灭,漆黑夜色笼罩整个龙国,在魔都街头,霓虹灯纷纷亮起,纸醉金迷的魔都才逐渐展现出它的魅力。

  JA区,上汽集团总部。

  一辆辆外表低调,平平无奇,内部极具奢华的商务车,正陆续从正门驶入基地。

  还没进门就可以发现,上汽集团总部基地门口两侧种满樱花树,在夜色的衬托下,随便用手机拍摄都是可以发朋友圈的氛围感大片。

  上汽集团总部基地总占地面积是433亩,顺着正门的道路指引,可以看见内部的人工湖,这是基地标志性的湖泊。

  在湖泊靠近大众1号楼的前方有一个升旗台,升旗台的有五面旗帜,最中间的是红旗,红旗左侧的是德国国旗和奥迪标志旗,右侧是VW大众标志旗帜和斯柯达旗帜。

  光从旗帜透露的信息来看,不难看出是合资起家。

  虽说是合资起家,但上汽集团不比华晨集团,上汽的自主品牌已经在龙国市场有了自己的声音,例如宝骏和五菱。

  五菱最早可以追溯到1958年的桂柳动力机械厂,宝骏则是2010年的新兴品牌。

  此时的上汽办公主楼,1号会议室内,留着侧分头,戴着黑框眼镜,有些土气的上汽集团老总陈红坐在主位,目光时不时看向左手手腕上的手表。

  而在会议室的两侧,此时汇聚了全球最顶级的汽车专家。

  左侧的是米国通用汽车公司的五位工程师,这家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公司,成立于1908年,拥有百年底蕴。

  右侧的是德国大众的工程师,大众集团成立于1938年,虽然没有百年底蕴,但德系车的质量却普遍被世界市场所认可。

  奔驰宝马奥迪,全是德系血统,它们也是德系车的名片,二手车市场的硬通货。

  “咚咚——”

  “老总,威尔逊先生到了。”

  秘书敲响办公室门框,里面的陈红听见“威尔逊”这个名字,暗自松了口气,立马起身迎接道:“威尔逊先生这边入座吧。”

  “抱歉陈红老总,遇到晚高峰了,堵了会车。”威尔逊用蹩脚的中文解释了一遍。

  可别小看这位威尔逊,他可是通用汽车集团的首席工程师,据说通用汽车的发动机和内部构造都是他涉及的。

  “快入座吧,都在等你了。”这时有人不满吐槽。

  吐槽他的也不是别人,正是坐在右侧第一位的大众集团首席工程师索夫斯卡。

  两人在业内地位不相上下,因此可以平等交流。

  要是其他工程师,别说等半小时,等十小时都不敢出声,人家分分钟可以让你失业。

  “你竟然也来了。”

  威尔逊有些意外,不过并不是意外索夫斯卡到来,而是意外陈红为什么把他们都喊来。

  普通汽车技术性问题,找他们其中一个就够了,可两个都喊来,难道遇到了千年难遇的汽车瓶颈需要两人合力攻克?

  对于两大首席的会盟,其他工程师则是面面相觑,略显紧张,眼神更是写满了震惊。

  通用汽车和大众汽车首席技术工程师都到了,上汽集团究竟遇到了动漫技术性难题?

  陈红又为了这次的会议,动用了多少人脉?费了多少口舌?用了多少资金?

  除了他自己本人,没有人知道,但可以确定的是,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顶级汽车技术研讨会。

  随着威尔逊入座,陈红扫视一眼两侧工程师,沉声道:“既然人都到齐了,那我们就开始今晚的技术研讨会议吧。”

  话音落下。

  秘书把会议室门关上。

  待空间具有私密性后,陈红继续说道:“这次我召集大家来,主要是想探讨电动汽车。”

  电动汽车四个字说出那刻,索夫斯卡和威尔逊异口同声道:“你是说特斯拉?”

  话音刚落,两人互相对视一眼,电动汽车,电能驱动的汽车,目前全球就特斯拉在做,而且销量非常不错。

  “是的。”

  陈红点了点头,继续说道:“你们觉得电能驱动的汽车,会不会是未来发展趋势?”

  “不会。”

  “有可能。”

  这次两人有分歧了。

  索夫斯卡觉得不会,因为在他看来,内燃机才是车辆的灵魂,只有踩下加油踏板的轰鸣声,才能让人知道这是车辆。

  没有发动机的车辆,没有引擎声的车辆,就宛如西方失去了耶路撒冷,没有了灵魂。

  可威尔逊不这样认为,因为深受米国金钱至上思想的洗礼,特斯拉既然可以在米国畅销,那说明市场是认可电动汽车的。

  既然市场认可,为什么不能成为未来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