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直播讲名著,你说红楼是鬼书 第71章

作者:懒腰何时断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

  即便他们听不懂,即便他们一时半会儿压根就无法理解。

  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继续放平心态听下去。

  因为他们能够很明显的感受到,在齐洛讲出的字里行间中,僵死的记录变成了跃动的灵魂,文明的史诗也沾染上了人性的温度。

  时光,缓慢倦懒。

  他依旧穿梭于那些凝固在夜空中的光学模组里,声线伴随着步伐轻盈流淌。

  “那一夜,机械精卫从西山之巅起飞,跃过镌刻了坐标的实验基地,穿梭于冰冷量子构建的光瀑电雨。”

  “这具承载着修复宿命的躯壳,每根合金骨骼都在演奏液压弦歌。”

  “钛金长喙叩击黑曜岩的刹那,爪尖上的反物质推进余晖染红了天边。”

  “这只是一次随手而为的实验,却在名为【大荒】的场域里留下了一道机魂的残念.......”

  沙哑的声音,穿透毫无生机和温度的璀璨光柱,漾散在静谧如冰的天地间。

  屏幕前头皮发麻的众人表情郑重,看向齐洛的目光,充满了深深的敬畏与迷茫。

  这不是他们认知中的【精卫填海】,可若是回头去细思那些被他讲出来的字字句句,又完美契合了对【精卫填海】的正确阐述。

  情绪,突然就开始变的复杂起来。

  胸腔中像是被无数东西堵塞着,想表达却找不到合适的机会。

  直到齐洛低沉尾音与悠然脚步同时落定的那一刻,这场由电子屏幕所阻隔着的对话,终于打开!

  【我有点懵,主播,我真的有点懵.......你刚刚说的这些,就是高维文明眼中的精卫填海么?怎么这些词我都认识,可组合到一起就是听不懂呢?】

  【信息密度太大了!你让我理理,我其实能看出一些东西的,但刚刚实在太震撼了,一转眼就忘了,emmmmm.......】

  【我们之所以听不懂,觉得迷糊,我想主要原因是出现了太多地名了。怎么把不周山、昆仑这些都扯进来了呢?它们之间还能有联系??】

  一道接一道的弹幕,自眼前飞腾而过。

  齐洛微笑着看向屏幕,等待观众们将压抑许久的情绪释放而出。

  洋洋洒洒的弹幕雨,一直落了两三分钟。

  当天边的残星被云影慢慢吞噬的那一刻,齐洛终于开口了。

  “刚刚是大致的实验过程简述,我相信有人能听懂,但绝大多数的观众还是会觉得有些晦涩。没关系,接下来,我就带诸位详细拆分!而我们着手的角度,就是实验的全流程部署!”

  实验的全流程部署?

  所以主播真的是准备在这条科学与神学结合的路上越走越远了么?观众们如此想着,也同时抚平了心绪,想要看看从实验的角度,齐洛如何去对【精卫填海】进行解读。

  “我还是以我自己培育农作物的实验作为基准,来给大家介绍这个流程吧!”齐洛微笑着开口,语气从容。

  他如此说着,抬手朝眼前浮动的光学模组中指了过去。

  “就是它们!而对应到《山海经》中,就需要从【精卫填海】的整个记录中去寻找答案。”

  所以主播,这是又要开始展示他的定位神技了?

  观众们眼睛滴溜转动,表情中充满求知欲。

  “大家还记得我之前讲过的高维文明实验观测体系搭建逻辑么?”

  问题抛出,旋即便有弹幕回应。

  【没记错的话应该是“一山一石确定地理坐标系,一草一水确定观测生命介质,一仙一幻境”确定管理控制体系吧?】

  “正确”,齐洛点点头,“那现在,我们就根据这个思路,结合【精卫填海】这场实验在《山海经》中的记录,来确定它所在的实验场域。”

  齐洛如此说着,开始缓缓在光影世界中踱步。

  “《山海经》中是这样记载【精卫填海】的,说有山名发鸠之山,上面有鸟,文首,白喙,赤足,叫精卫。它是炎帝之女,游于东海而溺水,经常衔西山的木石填埋东海。发鸠山是漳水发源的地方。”

  “在这段记录中,主要出现了两个地名,两处水域!”

  “地名:发鸠之山、西山!”

  “水域:漳水、东海!”

  说话间,齐洛已行进到了一处山水相接的区域,他举目望去,抬手在空中指了指,“这里就是精卫所在的发鸠之山,旁边的水系就是漳水。”

  “漳水在《水经注》中有明确的记载,名为浊漳河,发源于山溪省长子县,如此可以轻松对发鸠山进行定位,它属太行山脉,就在长子县中。”

  “至于西山和东海,则要更好理解一些。首先是东海,目前在学界,一般都认为东海乃大荒之东侧海域,而大荒东侧就是我们之前推断过的鲁东半岛。所以,东海的位置大致在渤海区域,而非常规认知中的东海海域。”

  “至于西山,这其实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指向性概念,它并不是实际的山体名称,而是相较于东海所做出的区位判断,在这里结合精卫所在的区域,一般认为指代的就是发鸠山。”

  沉稳的声音刚落,下一秒,此前横亘在齐洛面前的山水图景骤然缩小成一张光影地图。左侧横亘的山峰为太行山脉,右侧翻腾的海水则为渤海区域。

  “这里......便是我们通过原文推断出的【精卫填海】实验区域!”

  齐洛微笑着指了指地图,“试验田找到了。接下来,我们就该确定实验背景和实验目的了!”

  说话间,齐洛抬手指向光影世界最左侧的区域,沉声开口。

  “导致这场修复实验必须启动的缘故,就是那个大家众所周知的事件——【共工怒撞不周山】!”

  “正是它的出现,导致了整个大荒观测区域的生态系统紊乱!”

  “使得这处承载着文明叠代和基因培育功能的场域........”

  “亟待修复!”

第109章 驚人的結論!【大荒場域】實為三大斷裂帶聚集地!

  2025-03-05 06:38:09 作者: 懒腰何时断

  视野中央,说完那番话的齐洛开始在干冷的地面上挪动前行。

  身侧柔和的光影像是一张网,将他浅浅笼罩其中。

  那道清亮的声音,伴随着夜风缓缓扩散开来。

  (请记住网站,观看最快的章节更新)

  “一场实验的打开,必然会有它的诱因,精卫不可能无缘无故去填海,地质板块也不可能无缘无故发生断裂。那导致这一切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就是那个流传了几千年的故事,【共工怒撞不周山】!而在我的逻辑体系里,它更像是一场由实验意外导致的空间能量柱损毁!”

  共工怒撞不周山?

  观众们记不得自己到底是第几次听到这句话了,但能很明确的感受出来,在这场所谓的文明修复实验中,它的出场率和重要性很高、很高.......

  可重要归重要,但无论是基于《山海经》原文的表述还是高维实验观测层面,观众们完全看不出共工怒撞不周山与精卫填海到底有什么关联。

  于是,沉寂了许久的弹幕再次翻腾,无数的疑惑倾巢而出——

  【额......怒撞不周山和精卫填海还能有联系的啊?完全是两个神话体系啊。主播该不会要表演一手生搬硬套吧?】

  【我算是大致通读过《山海经》两次的,没记错的话两个都不是同一卷中的故事吧?这咋关联到一起的?】

  【可能是我读书少吧,总感觉有点懵懵的,如果按照主播这样说,那随便找两个神话岂不是都可以找到关联?既然说怒撞不周山是实验背景,总得找出佐证来吧?】

  逻辑与佐证,在最近一段时间内俨然成为了直播间中的热词。

  不得不说,齐洛直播除了向全民普及知识外的另一个特别贡献,就是帮助大家构建起了思考问题的成熟体系。

  这也是为什么平台愿意持续帮他推流,学界反对声量不大的根源所在!

  弹幕雨,一直持续下了两三分钟。

  但那条尤为醒目的“求佐证”弹幕飘过后,齐洛终于施施然开了口。

  “为什么【怒撞不周山】会成为【精卫填海】的导火索是吧?那这里就要从两个方面去解释了!”

  “第一,是宏观观测场域的板块联动性!第二,是不周山在宏观观测场域中的重要作用!”

  ???

  好家伙,这么专业的吗?

  当齐洛给出理由的那一刻,观众们震惊了,自今晚开播以来,有股感觉开始变的越来越清晰。

  今天的主播,好像戒掉了之前神诡猎奇的习惯,开始“走正路”了。

  譬如刚刚提出的两个支撑观点,这哪儿是解读啊,压根就是在完成一篇专业论文嘛!

  心中如此想着,眼眸中的期待感却愈加浓烈。

  齐洛的知识虽然冷,但学起来的确够过瘾,别的不论,最起码以后出去聚餐吹牛逼的时候能当成绝佳的谈资!

  视野中,光影流转,那道熟悉的声音,也再度透过麦克风传扬过来。

  “大家还记得那位高维文明观测者的编号么?”

  【编号?没记错的话应该是大荒场域014观测者吧?】

  “对的!”齐洛轻轻点点头,“那这里就有一个关键词了——【大荒场域】。”

  “那现在,我们就需要找出【大荒场域】的具体范围,由此才能进一步明确实验的背景!”

  逻辑清晰的话语中,齐洛继续加快语速。

  “大荒场域的范围其实很好划定,答案就写在《山海经》里,我们只需要找到相关的描述,确定它东南西北四方的点位,就可以锁定!”

  说话间,他身前迅速成像了一张全息地图,显现着一大片广袤震撼的山川湖海,浓重的机械感中又带着大自然的朴素味道。

  “东方大荒的位置,之前我们就已经考证过,在鲁东半岛及渤海区域。”

  “关于西方大荒,《山海经》中说此地在【西北海之外】,根据当前学界的考究,所谓的西北海大概就是罗布泊,再根据大荒极西山形险峻的特征,基本可以定位在帕米尔高原附近!”

  “北方大荒,极寒幽都之地,对应现代的地形,必然是从九州大兴安岭区域延伸出去的!”

  “最后,是南方大荒!”

  齐洛边说着,抬手朝全息地图上的某个区域点去。

  下一秒,地图右下方猛的放大,两个巨大的文字显示在上方——

  【云贵】!

  “《山海经》中提到【南海之外,赤水之西,流沙之东……】,此处的赤水意为赤红之水,而流沙并不是常规中的沙漠形态,经考证其实是喀斯特地貌。”

  “而在九州南方,符合这些条件的,只有云贵!”

  “现在,可以用来确定大荒区位的四个坐标点就被我们找到了!”

  低哑的声音中,全息地图开始转变。

  一条橙黄的光线,以帕米尔高原为起点,蜿蜒蛇形,穿越阴山祁连,绕过鲁东半岛,包裹黄河腹地,跨过云贵高原,最后从横断山系攀缘而上,停顿在广袤的疆北边缘。

  所有人安静望着这一幕,情绪由淡转浓,胸中热潮翻涌。

  这一幕,真的很有回溯历史的厚重感觉,即便这历史放在宇宙的唯独来说,甚至形同一处囚笼。

  暗夜中,齐洛终于望向了镜头,沉默了好半晌之后,展露了一个释然的笑容。

  “这就是大荒场域的全景图,我们可以看到那块名为【太行——渤海】的试验田,恰恰就在这块区域之间。”

  “还记得我之前用来解释【共工怒触不周山】是【精卫填海】实验背景的第一个观点么?”

  【宏观观测场域的板块联动性?】

  “正确!”齐洛微笑着点点头,举步朝前跨出一步。

  下一秒,那幅勾勒为大荒轮廓的地图骤然立起悬浮于半空之中。

  他安静望了那张地图许久,半晌后,用所有人都能听到的声音,缓缓开口。

  “现在看出来了么,这个名为大荒的实验场域,恰恰就是九州自古以来断裂带最为繁多、板块构造最为脆弱的区域!”

  “九州四大断裂带,大荒区域就包罗了其中的三大!”

  “因此,当大荒边缘那座藏有能量光柱光柱轰然倒塌之际,极易引发整个大荒板块的联动效应。”

  “高维文明,在很早很早就预料到了这种问题,所以当实验失误发生之际,他们才会第一时间打开修复!”

  “现在,大家明白为什么填海的对象只能是【精卫】了么?”

  “因为这本身........就是它们为了预防大荒区域发生板块联动崩塌,而提前准备的实验失误补救措施呀!”

  夜风,将头脑中的最后一丝混沌吹散。

  观众们沉默于屏幕前,为这逻辑清晰的分析而感到惊骇。

  说实话,关于【精卫填海】文明修复计划的真实性,他们其实已经很倾向和认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