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柏拉图定式
之前此子四处投奔,皆是闭门羹,他这才让外公收下了此人,给了一个校书郎的正九品官职。
大太阳之下,陈恪时不时用官袖擦擦头上汗渍,看到陆鸣渊,眼前也是闪过意外,带着惊喜之色,行礼道:
“参见殿下。”
“最近过的如何,读了多少书了?”
陆鸣渊轻笑一声,原本只是寒暄的话语,以表问候。
没想到的是,陈恪的下一句话居然让他眼皮一跳。
“文渊阁很适合在下,数月,差不多有十万藏书。”陈恪面带笑意,十分感激道。
“你看书有这么快?”
陆鸣渊震惊道。
“其实并未那么多,中间不乏竹简,文渊阁乃是皇家藏书之地,大部分都是原著,所以竹简比较多。”
“而且看书快,算是陈某入儒道以来的一点点优势吧。每天只睡两个时辰,除了吃饭睡觉,基本都在看书上。”陈恪回忆道。
对于这种行为,陆鸣渊是十分不解的。
甚至有点不信。
“你看这么多,看到了什么东西?”
他不由有些好奇。
(本章完)
第93章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第九更)
陈恪缓缓道来:“除了儒家典籍,还有诸子百家先贤的典籍也一并看了,譬如阴阳家的攻守之道,法家治世之道,兵家谋划之道,杂家,小说家,农家等诸子百家之法,皆有可取之处,然而我却发现诸多学说,居然有诸多矛盾冲突之处,看的越多,困惑越多。”
“这个情况,在儒家之中也时常出现,比如两位圣人为了人本善和人本恶的论题,争执了千年,类似的问题也有很多.最近新起的理学,也有很多疑问,‘格物致知’说来简单,我静坐一日,在竹林想了一天,也没有任何头绪。”
“此外还有数万年的人族历史,各大王朝列传,也无事拿出来看看。其中荒谬之处,不在少数,那些写史的人,高势阔步,惜墨如金,除了王侯将相,世家公族,再无其他,无人为悠悠众生作传,难免过于千篇一律。”
陆鸣渊质问道:“但熟知不等于真知,你看的这些也不是为了你自己为官为科举,是为了什么呢。”
“为了什么.其实在下心中也很迷茫。”
陈恪有些茫然,摇摇头道。
“自从母亲去世之后,我便了无牵挂,不怕殿下笑话,陈某当初读书出人头地的想法,只是希望餐餐能吃饱,直到拿到秀才功名,可以领取官衙俸禄,解决了温饱,于是便开始每日每夜的读书。”
“官场舞弊案发生之后,功名利禄的这份心思也淡了。”
“若不是殿下,恐怕我现在还在老家茅屋里面煮粥教书。”
陆鸣渊耐心的听着他的话语,心中不由自主的,想起了一个人。
他闭紧双眼,沉吟良久。
心中浮现出一位诗人。
半生穷困,死于荒凉。
他的一生哪怕再穷困潦倒,也不曾停笔,书写他那波澜壮阔的日子。
哪怕仕途坎坷,遭小人佞臣污垢,却始终忧国忧民,初心不改。
他的每一个字,都尝尽人间寥落和世态炎凉。
他一生写下的诗,都涵盖不了他一生不屈的意志和对山河社稷的渴望。
陆鸣渊缓缓睁眼道:“既然如此,我想送你一句话。”
“什么话?”
看到六皇子殿下伸手,陈恪识趣递去手中记录的纸笔。
陆鸣渊写字之快,让他不由吃惊,而且写的好像还是一句诗,对方的速度之快,看到最后,低声不禁念道: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落笔而成,陆鸣渊朗声道: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纵有千转慈悲的圣人心肠,却没有雷霆手段。
故而穷困潦倒,受人摆弄,颠沛流离一生。
自己写这首诗,就是兴诗圣之志,激励陈恪,哪怕自己尝尽世间诸般苦,也要乐观豁达,不忘初心。
“收好,好好保存,不要拿出来给别人看,时不时拿出来激励自己就行,此人的故事,伱当个鸡汤听听。”
陈恪还沉浸在这句话的广大胸怀之中,虽不知鸡汤听听为何意,还是郑重的点头,反复品味此话。
时间来到晚上。
陈恪阅卷不止,床头到床尾,全都是书本摘抄的要点。
只见他用微弱的文气附着在一本本书上,提取其中文字,在脑海观阅,如此一来,就不用一直拿着书了。
陆鸣渊见到,必须要说一句量子阅读。
事实上并,非如此,这个世界的读书人看书都不慢。
儒道第三境明心之后,大多可以做到如此,提取一本书的内容,然后记在脑子里。
陈恪快就快在他不仅记在脑子里,而且可以同时观阅多本书,将这些书过眼熟读,这个才是真正的本事。
这算是他自己训练出来的读书速度。
看了一会儿,他也有些乏了。
拿出白天六皇子殿下写给他的句子看一看。
越看越觉得此话不简单,神蕴十足。
倒不是说这一句话有多厉害,而是他透过这句话看到了一个人。
一个山河破碎,四处漂流的两鬓斑白老人。
他仿佛凭借体内的文气穿过了文字,触摸到了一层屏障。
陈恪不禁低声喃喃:“世间真的有这样的人吗?明明自己尝尽世间苦难,却饱含对那些弱小孤零之人的忧虑。”
他不由想起了他自己。
年幼丧父丧母,没爹疼,没娘爱,好歹他祖上也显贵过,到他这里,却是如此模样。
从小他就羡慕那些可以一直在私塾念书的富家子弟,而他四处都找不到一个可以传授学问的先生,只能替人书写家书,装裱字画,赚钱买书学东西,本想改回齐姓,回到齐家,却被人说成是野种,不配进齐府。
全力考到秀才,却遇到了乌龙案,科举生涯差点结束。
他已经二十多了,同窗举子,大多出人头地,要么得恩荫,也能有个好去处,如果没有六皇子殿下,自己还是一事无成。
想到此处,从八岁以来死过娘亲之后的陈恪再未流过一滴眼泪的他,如今眼眶不由湿润。
殿下说的这人,跟他的身世颇有相似之处,一样凄苦,一样位卑人轻。
像殿下说的,这位老前辈一辈子的经历,尚能说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样的话。
自己为何做不到呢?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我陈恪也一样可以。”
陈恪下意识说出此话。
显然是将这句话当作了自己的志向。
他闭上眼,这十六个字化作璀璨金光,印入他的心壁。
这一瞬间,他仰天喊出一句。
“殿下,我悟了!”
待到此句吟出。
下一刻。
“轰隆!”
寂静的天空有一道惊雷划过。
文渊阁内,诗词所在的宣纸荡起一道磅礴的气流,很快席卷整个大殿。
每一个字散发出金色光芒。
刹那间,光芒弥漫,耀眼无比,将在文渊阁早已休息的上百官吏惊醒。
而后,宣纸如阳,倾泻出金色光芒,如洪流一般,将周围淹没。
几乎是一瞬间。
在场起身的校书郎,校书丞都陡然大变。
他们痴痴地看着这一切。
眼中皆是不敢相信。
“天地文气。”
“是儒道文气。”
“这诗蕴含了什么样的大道,儒道文气居然凝聚出了异象。”
金色光芒愈演愈烈,更是冲上十丈之高,化作一道光柱。
气浪溅射出去,四方动静频出!
让整个帝京城的读书人都抬头望天,怔怔的看着这一幕。
脑海中出现了天道之音。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听到这个声音,所有人都是一脸震惊,仿佛意识到了什么。
“有人悟道立命了!”
“是怎样的大道,居然得到了天地的认可!”
(本章完)
第94章 天地共鸣,陈恪立命,一夜踏七境(第十更)
大炎的读书人皆认为,心有浩然正气,为苍生治理天下,顺从天意,传道授业,故而可凝聚文气。
治理天下,可为官造福一方。
传道授业,可作诗授课,设立书院,福荫照耀后人。
儒道一脉,没有醍醐灌顶,也无法直接传承,需自己领悟,明白自己今生,为何而活,这叫做立命。
所以儒道大能死后,他的精气神,将化作浩然正气,守护在天地之间,这便是读书人的大道。
文渊阁之中。
文气灌顶,冲破桎梏,陈恪感受到体内充斥着澎湃无比的金色文气,灌输在自己肉身之中。
如同醍醐灌顶一般,打通周身气脉。
读书人儒道在下七境想更进一步,有三种办法,第一则是需要读书明理,凝聚天地之间的文气,自己去探索道理。
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前半段,指的就是这个过程。
第二种则是通过科举,以大炎国运,通过赐官的方式,以一朝气运绑定,借助国运力量提高自己的文气,灌输到读书人体内。
大炎针对每年的新进士举子,都要录文曲门唱名,沟通天地,作用就在此处。
最后一种,则是悟道立命。
像陈恪这种,悟道立命,开辟一条属于自己的大道。
放眼武,佛,道三家,把对内修行做到如此地步,即使是佛家,也比不上儒道的炼心,他们更提倡解惑,众生平等,功德学说。
佛道的禅定,练气士的炼气,悟道的外劲,都是从外部找问题,最后回归到修士体内。
反观儒道的养身、行卷、明心、立命,都是对内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