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凶化吉,从九龙夺嫡开始 第188章

作者:柏拉图定式

  在这些年轻士子无不是在诠释这一条。

  所以她现在很矛盾,学儒学儒,到头来,却没有自己的想法,这就是她一直修为无法精进的原因。

  自己虽然被世人冠以帝京第一才女的名号,但从未有人说过她在某些方面有什么突出的贡献,她一直认为自己德不配位。

  在想出自己该走一条什么样的大道之前。

  她无法跻身中五品,证道无望。

  齐暮雪最后看了一眼皇城前跪满的士子百姓,选择了离开了此地。

  远在冷宫的陆鸣渊,并没有察觉到皇城的变数。

  那日在听了云清禾的话后,他后知后觉,感觉还有一盘更大的棋,在等着自己,于是他埋头开始默默修行,应对即将到来的危机。

  陆小凰在紫芸喂养下,已经学会了说话,并且走路也没有了问题。

  大家都很喜欢这个小家伙,把她当作女儿对待。

  陆小凰在后院里,俨然是新宠儿,地位甚至比他还要高,齐暮雪和霍红翎时不时会来看看她。

  忽然。

  陆鸣渊的元识之中,在清烛殿之外听到了一人的声音:

  “校书郎陈恪,求见殿下!”

  陈恪?

  他居然会来找自己。

  好久没看到他了。

  陆鸣渊亲自去开的门,红色沉木大门敞开,陈恪依然是一袭白衫,神采不减当年,丰神俊朗,经过一年多的沉淀,如今更加成熟,身上的儒雅气质,已然溢了出来。

  不过再怎么变,他眼中的坚定之色,从始至终,都是一样的。

  (本章完)

第200章 陈恪出山,百年难遇之新学,心学问世!

  “见过淮安王殿下。”

  一袭白衣的陈恪,客气拱手道。

  “原来是陈恪,好久不见了。”

  陆鸣渊也是微笑道,将对方请了进来。

  “今日造访,实在是冒昧,但心有疑惑,不得不来此一叙。”陈恪似是颇为感慨,拱手道。

  陈恪走入小院之后,陆鸣渊给他倒了一杯茶,笑问道:

  “听说你在去年,辞去了翰林院侍读学士的位置,回到了文渊阁读书,最近可有新的收获?”

  “属下今日正是为此事而来。”陈恪认真道。

  “自从听了殿下的‘鸡汤’之后,属下每日感悟良多。”

  “而这一年多来,属下又看了二十万卷藏书,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寻找问题的答案,却一直苦求不得,所以想找殿下答疑解惑。”

  陆鸣渊难得正经了起来,身子坐直,淡笑道:“什么问题?”

  “人来到这世上,到底是听天由命,一开始就被人安排好的,还是属于自己的。因为凡是读书人,学问走到世间尽头,必然就是当今四大学派,是儒道五圣,那是一个无法看到的尽头。”

  “属下无法看到那个‘一’,所以没有办法继续思考下去。”

  “纵观如今最为流行的四大学派,都无法给出解释。”

  陈恪极为郑重的解释道。

  “现在儒庙流行的四大学派,是哪些个?”

  陆鸣渊好奇问道。

  陈恪回忆了一下,很快给予回答:“严格来说算三個,因为至圣先师的仁学,乃是位列第一的大道,为上上尊,充当各大学派的基本学问,不算在其中。”

  “当今影响力第二大的,便是理圣一脉,这个学派很了不起,即便是仁圣一脉也不得不警惕对待,理学一脉理念,存天理而灭人欲,也要求读书人对自己苛言谨事,一举一动一言一句都要学习圣人,这一脉的人很多。”

  “之前孔家也有不少大儒都有些推崇朱学之道。”

  陈恪道出第一个学派。

  抛开仁圣这个人人都要学的东西不说,理圣一脉是目前当之无愧的第一学派。

  毕竟是得到天道认可的最新学问,天下王朝无不重用。

  “存天理而灭人欲?”

  陆鸣渊有些咂舌,他没想到这个世界,这样的学问居然如此流行。

  不过想了想倒也合情合理,毕竟学问这个东西,是个轮回,几百几千年也一定会产生这种思想。

  这是必经之路。

  存天理而灭人欲,讲起来特别特别复杂,用最简单的话来形容,就是处处学圣人,把立德放在第一位,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学习圣人的那一套。

  给儒家的学问,指定了一套标准。

  凡是按照这个标准来,就是对的,不会太差。

  这个思想其实没有太大问题,天下寒士何其多,不可能人人家里都有藏书阁,将学问简单化,传播出去,让人人都能理解,是一个好事。

  可架不住有人乱来,最常见的就半桶水,要求你必须学习圣人,但自己也没做到,理解不到位,可这并不妨碍喷你。

  在一个框定的标准之内,实打实提高了许多读书人的下限,却也让突破上限变得很困难。

  陆鸣渊认为,理圣的功劳类似于秦始皇的统一度量衡,他统一了儒庙内部各种各样的学问,给朝廷科举框定了范围,考试也制定了规范,让儒学广为流传。

  初心是好的,但随着时间的发展,很容易变成八股文。

  大家只知道圣人的那一套,却没有自己的思考,为了功利去读书。

  上述这种还好,只是半桶水,找找茬,损害别人名声。

  最可怕的是,你处处学习圣人,就变成了‘为了学习’而‘学习’的情况失去了本心。

  也就是常说的,迷失了自我。

  不过这种学派人数最多,陆鸣渊大概也能理解。

  最流行的学问,最简单的道理,往往都是争议最多的。

  理圣既然让这么多人能够读书懂道理,就肯定会有投机分子,利用圣人的学问做坏事,以及曲解道理的人,大有人在。

  “第三呢?”

  陆鸣渊询问道,他对理学没有一点兴趣,他认为,自己就是自己,为何要效彷圣人?

  一个人,如果自身足够优秀,为何要恪守成规,完全可以打破规矩,成立自己的体系。

  “第三则是礼学,礼仪的礼,是根据第三位圣人的学问衍生而出,要求读书人明智礼道,‘尊礼乐,自成秩序’,他们不喜欢争,而是喜欢顺从天意,讲究礼道,主要核心便是修身养性为主。”

  陈恪如此说道。

  礼圣的学问,陆鸣渊不是很了解,但听闻过。

  其实就是圣王教化,礼道。

  代表的是中土王朝对四海的教化,要遵循“礼”,为人,要尊老爱幼,为官,要忠君爱国,强者当以弱者的边界为边界,不能跟魔国一样,弱肉强食,完全是另一套生存法则。

  “礼学在早些年,好像是主流吧?”

  陆鸣渊记起来了一些,齐行砚好像就是礼圣一脉的后代,包括他的爱妻,齐暮雪,也是一样。

  “对,在两千年前是主流,而且天下读书人都推崇礼道,但后来兵家出来以后,礼学就落魄了。”

  陈恪点了点头。

  陆鸣渊顿时恍然,那跟自己想的一样。

  礼道两千年前的确是天下主流,明智讲理,大国之间也要讲道理,以礼为主。

  那个时候打起仗来,两国来使都必须要在战场上互相谦让一二,然后大家按照流程来打仗,如果对方损失比较惨重,鸣金收兵的话,就必须要停手。

  甚至还要送一些物资过去,免得对方出问题。

  后来兵家出来了,打起仗来愣是一点规矩都不讲什么,乘胜追击,兵不厌诈,偷袭,火攻,围城,反正为了赢,什么手段都用上。

  正所谓“兵者,诡道也。”

  也正是因为如此许多推崇礼学的国家都灭亡了,久而久之,各国君王一看。

  这学问害死人啊,大家都讲道理还好说,碰到一个不讲道理的没法玩。

  故而礼学瞬间败落,不过随着盛世到来,礼学又回到了主流,当然这一次是改良版的礼学,提倡读书人之间的礼道,尊师重道,以及家庭和睦,君臣之间的礼数。

  天地君亲师,就是礼学的核心,完美符合政治需求,所以礼学又被抬起来了,当然兵家照样无视,只不过需要的时,候会拿出来,不需要的时候谁都不搭理。

  “第四个呢?”

  陆鸣渊继续问道。

  “第四,就是我的先生,文圣指定的名为国学的学问,认为众学平等,书画、音律、易学、术数、医学、星相,皆为中土天下实用学问,不该分等级先后,主张入仕为官,造福百姓。”

  陈恪给予解释。

  这个陆鸣渊懂。

  目前各大书院培养士子的主流,就是这个,一个人即便学问再高,可终究是能力有限,这个能力主要还是取决于身份地位的原因。

  读书人当夫子,即便是教一百个学生,三年一课,穷尽一生,算六十年,也不过是两千学子。

  而这两千学子大部分也只能止步于识字这个阶段。

  毕竟不是所有人适合研究儒学的,也可以去研究其他的学问,书画成圣,笔走龙蛇,也一样能成圣。

  国学排第四其实也算是合情合理。

  “除了这四个还有其他的吗?”

  陆鸣渊好奇问道。

  陈恪点头:“有,只不过其他的学派,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譬如说前些年出来的纵横学,阴阳学,农学,五花八门,但都没有被儒庙正式认可,只能算是小众。”

  在陆鸣渊看来,这些学问,在当时那个年代,可能都是很受追捧的学问。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无疑都落后了,有的被时代淘汰,有的逐渐显露出了弊端。

  这些十分正常的现象。

  “对于你的问题,人来到这世上,到底该听谁的,我想先听听你的看法。”陆鸣渊温声笑道。

  陈恪沉声道:“属下认为,人应当遵循自己的本心,不该因为天理和学问,就桎梏了自己,只是纵观典籍,都找不到这样一条解释。哪怕是亚圣,也认为人本善,是上天早就注定的。”

  陆鸣渊哈哈一笑:“这世间既然没有这样的道理,既然没有见过这样的学问,你自己大胆一些,开辟一条不就是了。”

  “遇事不决,寻典籍本无错,但典籍并不会将道理讲完,需要你自己去思索答案,所以一开始,伱不是早就找到答案了吗?”

  陈恪若有所思道:“遇事不决.可问本心?”

  陆鸣渊点头:“没错,我心即使是理,我即是本心。”

  我心即是理!

  陈恪浑身宛若被什么东西刺了一下,整个人无比激动的站了起来。

  “殿下,我悟了!”

  这一刻,天地之间,瞬间乌云弥漫而来,笼罩在大炎皇宫的上空。

  天地异象再起,陈恪目光炯炯道:“只有去实践了,才会拥有这个学问;不去做,即使看了很多书,学了很多理论,也无法真正获得这个学问。正是因为读书之人,没有遵循自己的本心,所以才会被理学束缚住!”

  陆鸣渊点点头:“看来你已经参悟了心学的第一重,你今后的路,估计还有很长一段要走。”

  轰隆!

  京城风云席卷,整个大炎京城的读书人,乃至整个中土天下的读书人,心有所感,目光都看向了帝京的方向。

  跪在皇城之外的所有人,瞪大了眼睛用不可思议的目光,看向天穹凝聚的天地绽放的大道金莲异象。

  一开始,他们还以为是自己感动了上天,天道显灵了,结果仔细一看,并不是。

  而是传说中的大道异象。

  上一次见到这个规模的景象,还是在一位文圣弟子的身上。

上一篇:凶灵秘闻录

下一篇:活人勿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