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凶化吉,从九龙夺嫡开始 第104章

作者:柏拉图定式

  此言十分敞亮,无比平静,可众人却嗅到了一股挑衅的味道,特别的隐晦。

  意思好像是说,宝物我送了,有没有本事拿走,看你们自己了。

  内阁之上,无形之间在另一个频道,已经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这个和尚有大不敬之嫌,藐视我大炎国威,应当打入地牢候审!”

  “如此行径,果然是来试探我大炎的,不能让其好过,银霜王实在是欺人太甚。”

  然而,王和甫却对内阁众人传音道:“这个白衣僧人姜善非等闲之辈,乃是七祖一脉的嫡传弟子,同时也是大霜王朝佛法当世第一人,跻身十二境圆满,日后定是银霜王的帝师。”

  “据说此人路过一处幽魂恶鬼遍地的古战场,超度了四十万亡魂,功德金光圆满,已经提前构筑了佛祖金身,虽是十二境,却比拟十三境,不好招惹。”

  袁玄罡目光沉静:“没想到,大金蝉寺居然出了一位如此能人,大天龙寺的天龙大师也无法与其媲美。”

  他扶龙三十载岁月,尚未有突破第十三境的契机,此人年纪不过百岁,却已经有了这样的本事,确实不可小觑。

  王和甫点头:“佛门生天的实力还是很强的,只是在大炎影响力不够,大霜王朝举国信奉佛教,包括周围上百小国,皆是如此,香火鼎盛,不亚于大炎儒庙。”

  眼下的大炎,不能与银霜王撕破脸皮,大兴战事。

  因为镇北王在北境,已经开辟了一处战场,若是在西线与大霜王朝开战,那对抗两国耗费的国力就是一个天文字数。

  “安静。”

  袁玄罡虚手一按,现场安静下来,诸多大臣不敢多言,而是用一对冷冷的眸子盯着正中央的和尚。

  他沉声问道:“不知贵使口中的有缘,是什么意思?”

  姜善回道:“佛祖舍利,乃佛祖一生道行,虽经历岁月蹉跎,威能大不如前,可其中蕴含的力量依旧惊人,只有心怀佛意,身负禅心之人,才能得到舍利的认可,然后认主。”

  “心怀佛意,身负禅心?”

  不少大臣听到这个说法,都是思考起来。

  这个白衣僧人的意思,很明显是需要一位有站在佛教一边的人,才算有资格。

  他的目的并非得到什么大炎的认可,也非挑衅大炎,而是想将佛法的种子留在大炎,日后好在大炎播种?

  换而言之,他想扩大佛教在大炎的影响,找一个有资格的人,也就是佛教的代表。

  有佛祖舍利在身,自然能得到很多佛修的支持,毕竟这舍利在大霜是国宝,乃是天下僧人都梦寐以求得到的东西。

  得到这个解释,首辅袁玄罡目光投在大臣们身上,朗声道:

  “诸位,有没有想试试的?”

  议论声嘈杂不已,可是都没有上前,不少人害怕自己会丢人,他们自认没有什么佛意可言,都是读书人,哪个不是为了青云之途,安身立命,岂会信奉佛家因果那一套。

  “不妨我来试试?”

  朝堂之上,冠军侯霍青一步迈出,自告奋勇。

  “请。”

  姜善五指松开,露出一颗璀璨的金色珠子,刹那间,整个圣明殿都被佛光笼罩,感觉身上一轻,身心皆是得到了洗涤,说不出的雀跃。

  确实是真的佛祖舍利。

  只有佛祖舍利才能有这样的效果。

  有的人开始后悔起来,为什么自己不主动一点,给冠军侯抢夺了先机。

  万一他直接让舍利认主了怎么办?

  姜善退后一步,将位置交给冠军侯。

  霍青上前一步,看着悬在空中的佛祖舍利,也不禁感慨这颗珠子力量之强。

  他尝试打开自己的武窍,收取这颗佛祖舍利。

  可不论如何努力,都没有一丝动静。

  他眉头皱起,伸手想去摸,去抓,却被一股淡淡的温暖力量推开。

  要知道,以他的武道境界,不说俯瞰天下武夫,抵达武道尽头,也能凭借一人一马,轻松扫平三千甲。

  见此一幕,姜善微微一笑:“很遗憾,这位将军与我佛无缘。”

  霍青不骄不躁,也只能承认这个事实,轻轻拱手,退了回去。

  接下来的功夫,有不少官员尝试了一番,能否收取佛祖舍利。

  无一例外,全部失败。

  哪怕是首辅袁玄罡,也无法做到。

  有不少官员暗中恼羞成怒。

  觉得这个白衣僧人是没事找事。

  说不定就是他在背后控制着佛祖舍利,打心底其实压根就不想献宝,只不过是以献宝之名来打压大炎的面子。

  姜善重新将佛祖舍利取回,双手合十,淡然一笑,看着内阁大臣。

  “若是大炎答应给予受封文书,那贫僧之言,一个月之内,所言有效。只要有人能收取佛祖舍利,那这大霜国宝,就送于大炎了,不知首辅意下如何?”

  同时他看向诸多大臣阴晴不定的眼神,眼角弯起:“诸位放心,这舍利绝对是无主之主,哪怕是贫僧也是用特殊之法包裹起来,无法操纵舍利,这一点诚信,贫僧还是有的。”

  “如何能证明有资格?”

  袁玄罡质问。

  姜善回答:“只要有人能得到佛祖认可,舍利便会入体,融合其中,造不得假。”

  袁玄罡沉吟片刻,对着一旁的中书舍人道:“撰写诏书,召集三院修士以及天下修士,谁能收取此物,朝廷重重有赏。”

  “为期一月。”

  (本章完)

第122章 国宝失窃,舍利之争,京城混战

  佛祖舍利一事,通过朝廷谕旨,很快便传遍了帝京。

  连同银霜王派人献宝的事迹,也一并传入民间,无论百姓还是修士,皆津津乐道。

  有不少人慕名而来,前往佛祖的金身庙上香,然后想见一见佛祖舍利是何模样。

  大多无法引起舍利哪怕一点反应,皆被拒之门外。

  少数金刚寺院的僧人,能让舍利生出光芒,但最后也无法收取,说明机缘未到,只能遗憾离开。

  金身庙大院之中,银霜使臣看着人来人往的一幕,不由朝身后手持禅杖的白衣僧人恭敬问道:

  “圣僧,当真要如此吗,这好歹是七祖舍利,价值连城,若是有了它,您说不定可以突破到第十三境。若非圣僧拒绝认主,这舍利应该早就与您融为一体。”

  “阿弥陀佛。”

  姜善摇摇头道:“这是七祖一生感悟,贫僧夺了佛祖的造化,固然能突破第十三境,成菩萨之位,但日后走的必然也是七祖的路,也就无法超越七祖,对我的禅心反而有限制。”

  “最多修炼至第十四境,可却无法跻身第十五境,没有办法做到真正将佛法弘扬天下。”

  这番话虽然平淡,却充满了十足的自信。

  周围使者听完,脸上露出了浓浓的钦佩。

  不借助外力,一心一意,不愧是王上亲封的圣僧,日后必定是他们银霜国的帝师。

  金身庙之外,来了两帮人马。

  一边是一位气质温润如玉的青色蟒袍公子带头,五官端正,俊秀无比,身旁跟着不少人,最为贴身一人是一名捧剑老奴,头发花白。

  身侧还有手持铁拳的武夫,面戴紫色面纱的女子等诸多看起来不好惹的角色。

  主要是跟着几位双手合十的和尚。

  另一边,则是一位大腹便便,生意人模样的明黄蟒袍男子,一缕小胡子尽显精明。身侧有不少僧人跟随,人群里一位凶神恶煞的刀疤脸高大僧人很是显眼。

  “呦,这不是八弟吗?”

  明黄蟒袍的胖子率先开口,笑眯眯道,宛若肉缝,看不清眼珠。

  他自然认识眼前这人,不正是如今京城风头正盛的八皇子陆云卿嘛。

  “七哥。”

  陆云卿年轻的面庞上没有露出太多意外,而是轻轻点头问好。

  “你也是来收取佛祖舍利的?”

  七皇子陆云万,两人并无多少矛盾,没那么深的交情,不过点头之交。

  “既然是圣物,为何不能来试一试?碰个运气总是好的。”

  两拨人汇聚在一起,引起了远处的白衣僧人的关注。

  “想必这就是大炎的两位皇子,七皇子和八皇子。”

  姜善心中默默道。

  “早听闻大炎皇帝重病在身,麾下皇子闹的不可开交,迟迟无法决定帝位候选人,大炎又跟圣冥开战了,这说不定是我银霜的好机会。”

  一旁的银霜使臣传音道,语气之中有几分兴奋。

  “不可。”

  姜善则是直接否认:“眼下银霜刚刚平定小霜王,哪怕大霜皇帝势弱,以现在的情况,也不好动兵,再不济,也不能让大炎成为银霜的敌人,站在大霜皇帝那一边,会阻断银霜的崛起。”

  “如今大炎与圣冥已经在边境开战,是一位叫做镇北王的王侯在出兵,若是银霜贸然行动,还是有可能遭到大炎精锐的伏击。”

  “大炎皇帝未死,军民之心尚在,大炎虽不如前几年,可还是当今小国无法招惹的存在。”

  银霜使臣听完,觉得十分有道理。

  大炎还是不好惹,兵威之盛,立国以来,灭国无数,基本无人敢招惹。

  几人说话的功夫,七皇子和八皇子,已经从庙里出来。

  并未传出舍利的佛光,也没有异象,显然都是失败了。

  这一切在姜善的意料之中,他并不感到意外。

  天色渐晚,依旧没有人能收取。

  可单是金身庙一日的香火,就比往日一个月都要多。

  这无疑更加坚定了姜善在大炎弘扬佛法的信心和决心。

  大霜他能做到,大炎一样可以。

  他来到金身庙,查看佛祖舍利的时候,眼睛却是眯起。

  “圣僧,怎么了?”

  银霜使臣见他神情有异,问道。

  姜善淡淡回复:“舍利不见了。”

  “怎么可能,不是在这好好的吗?此物若没有特殊之法,是无法收走的。”

  银霜使臣指着巨大佛祖脚下,在蒲团的中央有一颗被封印了威能的黯然舍利,看起来完好无埙。

  “这是假的。”

  姜善握起舍利,用力一碾,舍利便化作粉碎,变成了一堆粉末。

  “什么?!”

  银霜使臣见状,无比震惊,没有想到舍利真的不见了。

  真正的舍利,怎么可能如此脆弱,一碰就碎,但从外观来看,确实很像,一比一还原。

  “圣僧,我们该怎么办?”

  银霜使臣焦急道。

  姜善却出奇的平静,眼神没有一点波澜道:“无妨,丢了便丢了,一月之后,我取回便是。此物虽没有与我融为一体,但毕竟相熟,还是心有感应,可以锁定到它的行踪。”

  “大炎那边如何交代?”银霜使臣讶然。

  “如实交代,就说丢了。”

  “这样会不会不太好?”

  “此地由大炎三院看护,搜寻之事由他们自己负责,浪费的时间,贫僧也不会补回来。交易就是交易。”姜善心若止水,淡然道。

上一篇:凶灵秘闻录

下一篇:活人勿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