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灯判官 第208章

作者:沙拉古斯

太子冷哼一声:“罢了,莫再饶舌,你讲学就是了。”

公孙文翻开书卷,开始讲学:“今日所学之章,乃君恩胜于亲恩。”

徐志穹闻言翻开了书卷,原来这是公孙文所著一本经典,名唤《智心言》,他刚才所讲的“君恩胜于亲恩”是其中的一个章节,主旨是君恩远胜于父母双亲的养育之恩。

太子翻看一遍,嗤笑一声:“此皆谬论!”

公孙文笑道:“殿下何出此言?”

“若没有父母养育,性命从何而来?若连性命都没了,又拿什么领受君王的恩情?”

公孙文端正神色道:“依愚者之心,性命来于父母,依智者之心,性命却来自于君王。”

徐志穹一惊:“你是陛下生的?”

太子也笑了:“这么说来,我却该叫你一声兄长!”

公孙文淡然一笑:“殿下不必出语讥讽,某一身血肉,乃父母所赐,然得以立于天地之间,全仗陛下恩情,

国不可一日无君,君不在,则大宣不存,大宣若不存,万千子民以何为生?

我等父辈,能不能活到成年尚且两说,纵使活到成年,将我生下,我衣从何来?可有人愿作纺织之业?居所何在?可有人愿作匠人之业?饮食从何而来?这世间可有人耕田种地?脚下之路从何而来?可有人愿修路架桥?

一国之道,上下有序,全靠君王打理,倘若国无君,我等衣不蔽体,风餐露宿,茹毛饮血,寸步难行,且苟活于荒原之中,与禽兽争食,无爪之力,无筋骨之强,却活的连禽兽都不如!

人之为人,全靠一国之君夙兴夜寐,潜心理政,天下子民,方能各司其职,各兴其业,方能昂首立于天地之间,我能为人一世,正是陛下所赐,君恩远胜亲恩,殿下有何异议?”

太子撇着嘴,半天说不出话来。

徐志穹没认真听公孙文说话,一直在看他的书,这一章叫做君恩胜于亲恩,下一章叫做君恩胜于天恩,整本《智心言》主旨只有一个,君主的恩情胜过一切。

在大宣,尤其是在儒家修者之中,这类言论并不罕见,但像他说的这么露骨的独此一份。

难怪太子如此厌恶公孙文,他的思想和太子极度不合。

太子连连摇头道:“此皆谬论,全是谬论!”

太子认为这是谬论,证明徐志穹没看错他。

公孙文叹口气道:“殿下说这是谬论,且问殿下,何为正论?”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是正论!”

公孙文摇头笑道:“此愚者之论,专说与愚人,殿下岂可信以为真?”

太子怒道:“你说智者便是智者?你说愚者便是愚者?凭甚来?今日非跟你争一个是非对错!”

公孙文点头:“殿下要争是非对错,在下奉陪就是,先问殿下一句,何谓对?何谓错?殿下可否指点一二?”

两心之论出来了,公孙文开题了,他在挑衅太子。

太子没怂,当场接招:“杀人便是错,你还能讲出歪理来么?”

公孙文放声大笑:“殿下武断了,依智者之心,杀人无错!”

太子道:“怎就无错,你且说来!”

公孙文道:“依愚者之心,杀人便是有错,依智者之心,杀一十恶不赦之贼,何错之有?非但无错,反倒有功!”

太子怒道:“莫要饶舌,我说杀无罪之人便是错!”

公孙文摇了摇折扇,喝了口茶:“此依然是愚者之见,如有外敌犯我大宣,两军各为其主,何罪之有?我军杀敌立功,难道有错?”

太子咬牙切齿,转脸看向了徐志穹。

徐志穹低着头,一语不发。

公孙文沉下脸道:“依智者之心,杀人无错!杀人若有错,只因愚者所为!殿下还有何话可说?”

太子不语。

公孙文道:“殿下这是认输了?”

“输了又能怎地?”

“在下有言在先,若是殿下辩的过我,我日后再也不来东宫,今日殿下输了,明日要到天章阁听我讲学。”

太子恨道:“明日还要听你讲学?”

公孙文收起折扇道:“殿下输了不认么?”

太子再度无语。

“既是认输,某明日便在天章阁恭候殿下,殿下却不可爽约。”

说完公孙文拿起《智心言》,接着讲学。

一讲就是两个时辰,太子青筋暴起,徐志穹昏昏欲睡。

好不容易送走了公孙文,林倩娘从屏风后面走了出来,轻叹一声:“这人辩才当真厉害!”

太子冲着徐志穹发火:“且说你是我兄弟,怎就不帮我出口气?”

徐志穹耸耸眉毛:“却说这气要怎么出?”

“你辩不过他,骂他两句也好!”

徐志穹摇头笑道:“这人皮厚,骂又骂不疼他。”

太子一脸沮丧:“明日还要到天章阁受他羞辱。”

“他还敢羞辱殿下?”

太子苦笑一声:“你以为他为什么要逼我去天章阁?他每月在天章阁讲学一次,公主、亲王、郡王、世子纷纷到场,他肯定又要找我辩论,届时还不知受他多少讥讽!”

徐志穹一皱眉:“这厮不知死活么?”

“他背后自然有父皇授意。”

太子长叹一声,不愿多说,徐志穹笑道:“殿下不必担忧,明日他再敢羞辱殿下,我必定让他颜面扫地,再也不敢来东宫。”

太子一惊:“这话当真么?”

“当真!”

林倩娘低声道:“他那两心之论毫无破绽,徐郎不可自取其辱。”

徐志穹在倩娘耳畔道:“且把酒窝让我亲个够,明日定叫他体无完肤!”

林倩娘低下头,脸臊得通红:“酒窝,却好说……”

必须让公孙文远离太子,否则大宣万劫不复。

……

秘阁之中,昭兴帝一觉醒来,气色甚好,随手翻起了解梦之书。

陈顺才叫人送来了睿明塔,昭兴帝随手摸了摸塔顶,睿明塔亮起了三层。

他已经恢复到了七品修为。

陈顺才甚是欢喜,连连赞叹道:“陛下洪福,隋侍郎真乃神人也。”

昭兴帝冷笑一声:“说什么神人?终究是人而已,是人皆有用处,用过之后还是一介凡夫,传公孙文进谏。”

陈顺才命人撤下了睿明塔,叫人把公孙文领进了秘阁。

昭兴帝问道:“你见过徐志穹了?”

“见过。”

“其人如何?”

“愚钝不堪。”

昭兴帝摇头:“此人颇有心计,汝不可大意。”

公孙文笑道:“明日臣让他在恼羞之中,尽显痴蠢之态,皇室这口恶气,也就算出了,皇室所受的冤屈,也该有个公道了。”

第181章 公孙伴读,你得磕几个头?

次日天明,太子愁眉苦脸到了前院,叫醒了徐志穹。

“今日你别跟着去了,丢脸的事,我一个人去就是。”

徐志穹诧道:“殿下有何顾虑?”

“今日父皇也去天章阁,你若辩不过公孙文,却又遭父皇奚落, 若是你忍不下这口气,和公孙文打起来,这事情就不好收场了。”

徐志穹摇头道:“我是殿下的贴身侍卫,自然要寸步不离,我若不去,陛下又要责怪我,事情还是不好收场。”

太子叹口气:“罢了, 你去就去,但得听我的, 一句话都别多说,我被别人嘲弄惯了,多被嘲弄一次,又能怎地?”

太子带上一众侍卫,连同徐志穹,一并去了天章阁。

天章阁里今天可真是热闹,来了七位公主,三位亲王,五位郡王,八位世子,还有龙图阁、天章阁、御文阁的学士,外加御史台十几位御史,前后将近一百人,一起聚在天章阁门前,等候公孙文讲学。

这些学士和御史都是昭兴帝叫来的,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是言官。

这些当中有不少人帮着武栩和徐志穹说过话, 王彦阳就在其中。还有不少人贬损过武栩和徐志穹,争执最为激烈之时, 双方曾到了水火不容的境地。

今天把他们叫来的目的只有一个,要当着他们的面羞辱徐志穹一番,再借他们之口,把事情传扬出去,把黑白颠倒过来,让世人皆以为徐志穹是愚钝痴蠢之人,他冒犯皇室威严属于痴蠢之举,皇室宽容,饶了他一条蠢人性命。

以此延伸下去,将徐志穹说成十恶不赦,纵使不杀他,也能让他身败名裂!

届时再说什么不善言辞之类的借口都无济于事,蠢人的名声坐实,所有人都只会记住他在天章阁的丑态。

此举,一来找回了皇室颜面,二来敲打了太子,也教训了徐志穹, 三来可以拉近公孙文和怀王的关系。

拉近他们二人的关系,对昭兴帝有着重要的意义。

辰时, 昭兴帝驾临天章阁,讲学开始。

今日讲学的内容是“无过论”。

这是公孙文最具有挑衅意味,也是最擅长的话题,核心思想就是,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过错,只存在愚者和智者的区别。

这种理论,徐志穹在前世也曾经接触过,说的直白一些,就是世间所有事物、所有行为、所有想法都是正确而合理的。

公孙文对这种理论还进行了延伸,认为之所有存在不合理的情况,都源自于愚者对事物有着愚昧的理解。

公孙文讲了一个实例:“某少年求学之时,曾见一耄耋农夫,带着金粟纸如厕!”

话音落地,众人笑了起来,金粟纸是大宣质量最上乘,也是最昂贵的纸张之一,一张纸能卖到一百多文,比丝绸的价格还要昂贵得多,结果却被个农夫带去如厕了。

公孙文接着讲道:“我也好奇,便问这农夫,这金粟纸从何而来?”

农夫回答说,他不知道这是什么纸,只知道有一名书生曾住在他家里,觉得他孙子性情聪慧,便给了他两张金粟纸的字帖,让他孙子学认字,这农夫觉得认字没什么用处,直接拿着去了茅厕。”

话说到这里,在座的所有读书人,都对这位农夫极为厌恶,因为他的行为触碰了读书人的底线。

在大宣,纸是神圣的,且不要说金粟纸,就是最普通的纸,也不能用来如厕,如厕要用竹片!神圣的纸张是知识和文化的象征,不容玷污!

调动起众人的情绪,公孙文引出了他的话题:“纸有错吗?金粟纸乃大宣文房至宝,何错之有?

书生有错吗?看到一个贫苦人家的孩子,有读书的天分,送他两张名贵字帖,难道不是出于好意?何错之有?

那么错在谁呢?太子殿下,可愿指点一二?”

这厮又来挑衅了。

太子不想理他,可昭兴帝一直看着太子,所有人都在看着太子,太子不能不回话。

“依我看来,是这农夫错了,他不能带着金粟纸如厕。”太子知道事情没这么简单,可他只能给出这样的答案。

公孙文点头道:“殿下知道不能金粟纸如厕,证明殿下是智者。”

话音落地,众人大笑,这话听起来像是赞许,其实带着很深的挖苦。

公孙文接着说道:“可那农夫是愚者,他没有殿下这样的智慧,他不知道金粟纸的价值,总觉得这东西如厕正合适!”

众人笑声不断,公孙文道:“依愚者之心,金粟纸如厕无错,依智者之心,纸无错,书生也无错,以两心而论,这世间根本没有对错!唯愚人之心与智者之心,相差甚远”

一番讲述过后,王室成员和大小官员皆连连赞叹,怀王起身施礼道:“先生一言,实令吾茅塞顿开,今得陛下恩典,来此听学,方能有幸,闻听先生教会。”

公孙文还礼道:“怀王过誉了,可惜智者之言,难入愚者之耳,某在东宫讲学之时,却受了不少挖苦。”

怀王愕然道:“何人敢挖苦先生?此真愚人之举!先生若是不弃,可来舍下讲学!吾以上宾之礼恭候先生!”

怀王对公孙文如此看重,其余亲王、郡王纷纷上前附和:

“公孙先生,真乃当世神人!”

“犬子不才,愿出重金为束脩,恳请先生稍加点拨!”

“先生若得空闲,且往舍下一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