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腊肉回来了 第435章

作者:十期颐

后来,35岁的杜甫来到了长安城。

他的悲惨世界,开始了。

杜甫在长安城呆了十年。

在这十年里,他从一个不愁吃穿的公子哥,变成了一穷二白的中年人。

而也正是因为他的这段经历,他的人生,他的理想,他的目光,落在了现实生活里,落在了寻常百姓家。

后来,杜甫当了一个叫做兵曹参军的小官。

某次他回家探亲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小儿子,已经饿死了。

悲愤交加的他,结合一路的所见所闻,写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这十个字,振聋发聩!

可惜当时的朝廷,是听不到杜甫这来自灵魂深处的呐喊的。

此时的盛唐,已经膨胀到了极点。

就像是一个无比硕大的泡沫,表面上看起来,是五彩斑斓的。

但是轻轻一触,便会天塌地陷。

终于,安史之乱来了。

盛唐破碎了。

叛军打进了长安城。

杜甫做了俘虏。

他写道: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再后来,杜甫被唐肃宗贬出中央。

在这一时期,他写下了三吏三别。

漂泊多年,杜甫来到了成都。

他的生活已经是一团乱麻,他写道: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安史之乱平定后,亲朋们老的老,散的散。

这时的杜甫,倍感人生的凄凉。

他写道: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59岁那年,杜甫最终病逝在一条船上。

看完了杜甫的剧情,石头的眼睛,都已经哭肿了。

她发微博道:“其实在杜甫活着的时候,他是没什么名声的,否则也不会活得那么惨了,更比不上当时的李白王维等人。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看完了杜甫,我更喜欢他了,比喜欢李白还喜欢!”

“祁元的笔下,儒释道三家碰撞融合,最终形成了一个非常独特的中原大地的传统文化。这中间,李白深受到道家的影响,诗的风格奔放洒脱。而王维,则是深受佛家的影响,他的诗,非常有禅意。而杜甫,则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诗中充满了忧国忧民,家国天下的情怀!”

“杜甫的诗,题材太广泛了,上到王公贵族,下到贩夫走卒,他都写过!”

“各种诗歌格式,杜甫都是信手拈来,而且水平非常的高!”

“即便是自己快要饿死了,杜甫依然忧国忧民,心系天下!”

“在祁元的笔下。除了孔子见老子那一次,我觉得,没有比李白和杜甫会面,更重大,更神圣,更有纪念意义的相会了!他们,就像是太阳和月亮的相会一般!”

“杜甫的失意,并不是他个人的事情。而是整个大唐帝国,政治崩乱的结果。由于在位者的荒淫无度,大唐盛世,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家国破碎,山河凋零,民不聊生。”

“杜甫的一生,到底都经历了些什么啊!我看得太难受了!真的是太难受了!”

“杜甫的生前是寂寥的,是寂寂无名的。但是在他死后,却获得了无上的荣光,如同一杯老酒,历久弥新。”

“其实祁元的笔下,有很多的诗人。陶渊明太远,似乎隐秘在山水之间。李白太缥缈,似乎永远都在云端。只有杜甫,看到了他,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不是书本里的文字,而是立在我面前的,活生生的大写的人!”

“有人名不副实,有人德不配位,而杜甫,毫无疑问,是《隋唐》里,最值得读的那一个人!”

“诗圣,名垂千古!”

“杜甫可以说是大器晚成啊!没有人生晚年的悲惨,这些诗作,可能就写不出来了!”

“哈哈,感觉李白和杜甫,都没有什么政治才能啊!”

“李杜李杜!读了《隋唐》,我最爱的就是这两个人了!”

“一个是气贯长虹的太阳,一个皎洁无暇的明月。”

“我更喜欢李白啊!感觉李白这真的是天生的诗人!”

“杜甫,才是人民的诗人!”

看到了这段剧情的读者们,很快就争论起,到底李白杜甫更喜欢谁起来。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但是很快的。

大家便反应过来了一个令所有人震惊不已的恐怖事实!

不论是李白,还是杜甫,亦或是王维白居易。

还是李世民武则天李隆基。

这些,都是祁元笔下的人物罢了。

他们的一言一行。

他们走过的路,他们经历的人和事,都是祁元写出来的!

祁元,写出了缥缈似仙的李白,也写出哀民生之多艰的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