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腊肉回来了 第394章

作者:十期颐

他居然是汉学大家,还写得一首好字。

祁元书里的这种反差萌真的很有意思。

而他用的起兵理由更是相当大汉:我是大汉子孙,兴复汉室,讨伐暴晋。

刘渊可以作为五胡乱华的开始,可从他起的这个头来看,匈奴刘渊并没有把自己当外人。

从刘渊的儿子开始,他们终于漏出了匈奴的传统习俗,弟杀兄,***。

可谓是乱了好一阵。

而胡人对于如何传承一个国家,始终不得要领,因此,这种事贯穿了整个动乱的三百年。

等到前赵灭掉西晋,刘渊的儿子孙子们折腾的更厉害了,大臣靳准作乱,把前赵的皇帝宰了,然后在国都平阳乱杀。

这是一次改变五胡时代格局的事件。

因为在靳准叛乱前,前赵已经基本平定北方。

羯人石勒在这次平阳之战中找到了契机,带着自己打下的河北地盘,称帝了。

但是他的前期,始终活在被祖逖暴打的阴影中。

接下来就是惯例的争霸戏份。

各色人物层出不穷,看得我眼花缭乱。建议祁元赶紧拍一部这段剧情的电视剧,我一定追着看!

我比较喜欢石勒。

而相比较后赵后面的君主,石勒确实有雄才大略,北地在他统一后,也过了几年安生日子。

他自比刘秀,我倒是觉得也不算吹牛。

但可悲的是他是人,再厉害,也总得死。

最后一台戏的主人就是氐人苻氏。

身为石虎手下大将的苻氏趁乱夺取了关中,奠定了苻坚霸业的开始。

五胡时代的五胡,匈奴人,羯人,氐人,鲜卑在此集结,可惜的是羯人已经没了。

而五胡时代,在苻坚死后再一次回到了战乱时代。

而五胡的最终赢家,鲜卑拓拔氏,也开始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拓拔氏能人辈出,他们总结得出了一个结论。

我们胡族倒向汉人的力度还不够大。

我们胡人虽说基本盘少,但只要我们也变成汉人,那想必定能坐稳江山!

于是,他们全盘汉化!

祁元笔下的五胡乱华,实际的局面更类似汉末三国时期,北地连年战乱,民不聊生。

百姓自然而然地跑向南方。

我看很多评论,说五胡乱华之后,这片中原大地,还是曾经的中原大地吗?

我们的汉族,还是那个汉族吗?

我觉得吧,五胡乱华已经成为了祁元笔下,中华文明的一段历史。

看看那些胡族政权,都在本族和汉族之间左右摇摆不断尝试,最终只有推行完全汉化的鲜卑拓拔氏才建立了比较长的北魏朝。

我觉得,这就是祁元想要表达的东西吧。

这片中原大地,只有这个民族,才是真正的主人。

在经过了血与火的洗礼,各个民族的融合之后,这片中原大地,才能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来,而这个民族,才能走向更远的未来。

……

……

[249.第26章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公元317年,司马睿定都建康。

东晋开始了。

司马睿这一支属于是司马集团的旁系,身份比较低微,按理说,跟皇位,其实隔着很远的距离。

惠帝时,贾后和张华把持朝政,排除异己。

司马睿一直在隐忍,生怕招惹祸端。

到后来的八王之乱爆发,当时身为琅琊王的司马睿则是直接躲在了家乡。

后来,司马越看重了司马睿这一支势力,这才开始启用司马睿。

307年,司马越击败成都王司马颖,入主洛阳。

而司马睿,也得到了好处,成为了镇东大将军。

这时,胡族南下的铁蹄越来越难以抵抗,西晋的政权危在旦夕。

司马越便拍了司马睿去管理江东,顺便,也是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而司马睿,和他的好友王导,来到了建康。

司马睿初临此地,江南的士族们,都不把他放在眼里。

关键时候,王导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因为他的存在,才使得司马睿得以建立东晋。

他和司马睿都知道,想要在江南站稳脚跟,没有当地的世家大族们的支持,是不可能的。

这年的三月三,按照当地的习俗,百姓和官员们都会去江边求福消灾。

而这一天,王导让司马睿坐上了华丽的轿子,高举着琅琊王的旗号,仪仗队鸣锣开道,王导的堂兄王敦侍立在侧,北方来的大官、名士,也一个个骑着大马跟着。

整个队伍无比威武,浩浩荡荡地去往江边。

这一天,看热闹的人太多了。

大家还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场面,所有人,都被震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