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离婚被迫成为全职艺术家 第254章

作者:金海浅

现场观众,电视机前的人们,已经彻彻底底被俘虏了,此刻他们的眼中全是寸头哥。

十八号离开舞台后,柳佳芽先是惊愕,然后无奈。

“好吧,那么接下来,就由我们的三位评委,为我们的二号寸头哥解析这首《浮夸》吧。”柳佳芽说道。

而后,镜头转移到了评委席上。

林杰先开口了:“对于这首《浮夸》,我个人感觉已经没有资格去对其进行评论了。它太好了,无论是情绪的带入还是歌词的深度还是其它什么,都非常的出色完美。”

在一番评价后,林杰笑道:“幸亏我是前几期参加的‘我是天王’,否则如果我和二号寸头哥在一个舞台上的话,我恐怕会完蛋被淘汰的。”

林杰的这一番话,顿时引得整个会场一阵笑声。

林杰,五年前‘我是天王’的冠军,其歌声风格非常独特,甚至还在世界级的奖项中拿过不止一次的冠军。

尽管这句话是开玩笑说的,但何尝又不是一种真心的流露呢?

由此可见,舞台上二号选手寸头哥的这首歌曲,到底好到了什么程度。

林杰评价完之后,梁若也评价了:“在听到了这首歌的时候,我想到了我年轻的时候,那时候我真的和歌中的人一模一样,不甘,努力,上进,付出比别人十倍的努力。”

“这首《浮夸》真的让我感触深刻,这首歌即便是放在世界级的舞台上,它也完完全全的足够了。这首歌,已经足以拿到‘我是天王’比赛的冠军了。”

“不过我很好奇的是,为什么二号选手寸头哥没有把这首歌放在总决赛上,而是在半决赛上就唱了出来。”

梁若的一番话倒是让现场众人一个个神情期待。

是啊,这么好的歌为什么没有放在总决赛的舞台上,而是放在了半决赛舞台上呢?

难道说,寸头哥还有比这首《浮夸》更好的曲子还没有演绎吗?

一下子,众人对寸头哥的期待值更加多了无数分。

梁若评价完之后就该周伦评价了:“这首《浮夸》真的非常完美了,林杰老师和梁若老师已经从歌词、意境以及感官上分析了这首歌曲,那么我今天,就从歌曲的技巧上来分析。”

“这首歌的演唱难度是非常之高的,刚开始是用一种很沉郁的风格语气歌唱的,要让所有的观众进入这种沉郁的感觉中。当沉浸在这种感觉之中后,再进行歇斯底里的爆发!”

“这种爆发是酣畅淋漓的,这种爆发是具有使命性意义的,这种爆发是歇斯底里的触底反弹,是直接刺入了我们所有内心软肋的爆发。”

“尤其是最后高音低音结合的时候,那声音难度非常高非常高,至少以我现在的水准来说,很难唱的出来。”

“就算是唱出来,估计也需要经过很久的练习才可以。”

周伦一番话说出来后,整个会场众人都倒吸了口气。

周伦,那可是整个华国排名前三的流行天王!他都说他不一定唱的出来,可想而知,这首歌的难度到底该有多高了。

“牛逼,寸头哥是真的牛逼啊。”

“凭借这一首歌曲,直接让流行天王都自叹不如,太强悍了。”

“这首《浮夸》,注定要成为经典之作啊。”

“无论是曲子还是歌词,这首歌都真的太好太好了,太感触人心了。”

“寸头哥,牛逼!”

……

舞台下方,苏羽琪的眼眸也泛着星星点点:“二号寸头哥,这可真是一个优秀的人!他的唱功竟这么的高,水平也这么的高。”

苏羽琪的眼神有些微微迷醉了。

这么多场的比赛,苏羽琪已经看到了一个足够优秀的,能力极强的二号选手寸头哥。

女人总是会被出色的男人所吸引。

而现在舞台上的寸头哥,已经有那么一点味道了。

看着舞台上的寸头哥,苏羽琪又情不自禁的想起了七年前。

七年前的时候。

学校舞台上,前夫李安也是寸头,他站在学校舞台上意气风发,万众瞩目。

“和我的前夫有些像呢。”

“不过,现在舞台上的寸头哥,比那时候的李安更加的瞩目。”

苏羽琪喃喃自语着,面具下的她,嘴角在上扬,眼睛在微微眯起。

……

京州,柱子音乐。

都是一个公司的,他们当然知道寸头哥就是李安老师。

整个公司的人都盯着电视屏幕,听着李安老师的歌曲。

听着听着,一群人有的哭了,有的嗓子已经沙哑了。

作曲部的谢浩然声音有些哽咽:“李安老师太厉害了,他做的曲子,他写的歌词,简直太过震慑人心。我听到这首歌,仿佛看到了我自己,真的太好了。”

小刘和其它的作曲人也眼泪哗哗了起来。

音乐部的其它一些小女生们,直接一个个抽噎了起来,然后泛着泪水的眼睛里,写满了颤动。

“李安老师,你真厉害。”

“李安老师好优秀呢。”

她们心中暗暗许着芳心。

但其实她们都知道,李安老师永远是李安老师,而她们则只是普普通通的员工。

……

在经过了二十多分钟的解析之后,第一轮比赛终于结束了。

接下来,第二轮比赛开始,不过第二轮比赛已经没有人听的多认真了。

因为所有人都拿出手机,要么在网上搜索视频回播,要么把自己录制的视频发到了朋友圈、微博上等。

一时之间,整个网络上全部都是寸头哥的帖子和微博。

“二号寸头哥的一首《浮夸》,听的让我眼眶发红,热泪盈眶!太牛逼了寸头哥。”

“一首《浮夸》,让我看到了我的人生。付出十倍努力做突出一个!歌词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