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导演时代 第474章

作者:吃饭打怪兽

会客室里,已经明显发福,腰围大了一圈的徐征正翘着个二郎腿,靠坐在沙发上玩着手机,光秃秃的脑袋上有些油腻,脸上好像也多了一层油,胡茬子老长,都快半公分了。

见李谦来了,众人纷纷起身打招呼。

“李导。”

“大家坐吧。”

李谦笑笑,招呼众人坐下,看向邋里邋遢的徐征,“征哥你这是什么情况,刚从难民营出来的?”

徐征把手机放茶几上,笑道,“这不是油腻中年男嘛,从过年到现在,我就没洗过澡,没换过衣服了,胡子也没刮。”

...李谦无语了,大过年的自己搞这个鬼样子。

不过还好是冬天,要是夏天的话,这屋子就该臭了。

“你这衣服领子都快包浆了,去丈母娘家拜年没让轰出来啊?”

“那不至于,搞艺术的,老人都理解。”徐征道。

艺术,多么高大上的词啊。

看了眼桌上徐征的手机,上面打着斗地主,他是农民,好像快输了。

“征哥,游戏不是这么打的。”

李谦拿过手机,双手捧着,靠在沙发上,脑袋自然地往一边垂下,百无聊赖地打着斗地主,时不时地余光瞥一眼屏幕,到自己出牌了,随便点一下出张牌。

最后理所当然输了,右手捏着手机的手指头随手往旁边一甩,开始漫无目的看地地面、墙上,不知道在想什么。

我的手机!

徐征眼里一阵肉疼,连忙把掉在地上的手机捡起来。

“开头那场在店里玩纸牌游戏的戏,你不能像是真的在玩游戏一样,这跟睡在网吧玩游戏的邋遢男人不一样,你玩游戏是无所事事,实在没事可做,也没生意,打游戏只是为了浪费时间,要有气无力的样子,手上出牌动作要也别随意,就随便点一下。”李谦解释道。

“浪费时间,有气无力吗?”徐征想了想,又回到了之前的状态,双眼朦胧、眼神浑浊没有焦距地看着手机屏幕,突然手指头动了一下,点了下屏幕,又发呆了。

“你们看,这是不是剧本里的程勇?”李谦问向其他人。

“确实挺像。”

胡戈、谭倬,还有杨新民老爷子点点头。

“还差了点味道。”黄博也给徐征留了点面子,要不然该说“像个球”了。

“确实,邋遢是邋遢了,也挺油腻的,就是少了点丧气的味道。”

李谦想了想,“换个姿势,换葛忧趟或者一只脚撑在沙发上,手搁腿上,要不这两个姿势结合起来。”

“这难度有点大啊。”徐征想了想,按李谦说的做了。

但是葛忧趟那样瘫在沙发上的话,脚就只能够到沙发的边缘,而且沙发还是软的,要用力气才能把脚撑住。

看徐征也憋着劲保持姿势,众人都快忍不住要笑了。

李谦道,“差不多,到时候那椅子给你接一点,弄宽点刚好,你这个状态满脸油腻、眼神浑浊、有气无力都挺好,就是那种生活没有目标、没有方向的丧气还差点意思。”

“明白,我找找感觉。”徐征点点头,为了体验油腻中年男的生活,这个年他给自己整的人不人鬼不鬼的。

一天到晚瘫在那里,晚上凌晨三四点不睡觉,白天六七点起来,不运动,不洗澡,暴饮暴食,都快感觉自己是个废人了。

连老婆都嫌弃,不让上床了。

但是没办法,没经历过这种状态,就算大学时候,也不像现在很多堕落的大学生,天天躲宿舍里打游戏、看小电影、通宵,他那个年代没这些。

没经历过,只能现在经历一遍了。

李谦又看向其他人,黄博还算正常,这个角色对他来说手到擒来,主要就是外表的问题罢了。

“杨老,你手上这是?”

扮演刘牧师的杨新民老爷子手上一直拿着一本小本子,嘴里好像还一直在嘀嘀咕咕什么。

“我不是有一段英台词嘛,我也不会英,就让人给我用中标注出来,慢慢背,还帮我读了一遍录了下来,多听听,发音还是要注意的。”杨新民笑道。

“杨老师,这个也不强求发音多标准,刘牧师这个角色,就两面,面对病友的悲天悯人,和面对假药贩子的怒目金刚,”李谦道。

杨新民这段时间也去过教堂,探访过病友,任何一个有善心的人,看到白血病人的惨状,都会心生同情,这方面倒是好说。

通过聊天,李谦也发现他们这段时间都做了足够的准备,谭倬已经开始练钢管舞了,并且落地的时候把脚给崴了,还好不太严重。

胡戈现在还要参与时间规划局的宣传,不过电影放映了半个月,也准备开始暴瘦计划了。

这不是健身锻炼的减肥,胡戈得瘦到形容枯槁的状态,要是不健康的、虚弱的瘦,脱了衣服看见的不能是肌肉而是排骨。

虽然片中没有光膀子的镜头,但是两种不同的瘦,不用脱衣服都看的出来。

大银幕没有电视剧那么好忽悠,银幕上的人比观众还大一倍,一点细节都暴露无遗,脸上几个坑都看的清。

......

聊了整整一天,和药神小队的各个成员把每个人物,和各个阶段的剧情都分析了一遍,也正式签下了演员合同。

不过作为主角的徐征留了下来,身为电影核心,他的担子比任何人都重的多。

只是,徐征关心的却不止是角色的问题,作为一个导演,开始关心电影怎么卖座了。

“李导,之前你不是在媒体面前说过要冲击阿凡达的票房纪录吗,可是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商业元素不浓啊。”

“电影能不能大卖,跟商业元素无关,完美的世界商业元素也不够,但是一点都不影响它的大卖,能引起观众的共鸣才是最重要的。”

李谦摇摇头,又有些奇怪了,“征哥你不是艺青年嘛,怎么不谈电影的内涵,跟我谈票房了?”

“我算哪门子艺青年。”徐征自嘲了一句,“今年以前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艺青年,不过这段时间为了找人物的状态,在家不是吃喝就是玩游戏,有时候趟沙发上发呆等天黑,想的事情多了,我发现以前大学的时候,是因为流行艺范,大部分女同学也喜欢艺青年,所以自己才成了艺青年,本身我还是个俗人。”

“你们那个年代还真是,不是艺青年就是摇滚青年,流行写诗、写章。”李谦也没有意外,九十年代本来就人均艺青年。

那个时候,没写过几首诗词散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大学生。

“引起观众的共鸣吗,也就是结合时事吧。”徐征琢磨了一句。

“差不多,商业电影就是调动情绪,之前春节档的武林外传以房价为切入点就是这个目的,还有新少林寺最后为了洗白谢听风,安排了新的反派外国人,差不多都是类似的道理。”李谦道。

新少林寺那种片子能卖座就怪了,宣传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犯了再多错,能翻然醒悟就行了,唐僧成佛都要九九八十一难呢。

之所以安排外国人,而不是另一伙军阀,无非是相比谢听风那个角色,观众对入侵国家的外敌恨意会更强而已。

虽然很认同李谦的话,毕竟很多大卖电影都很感人,不过徐征还是一脸苦笑,“不过李导,13亿你真是认真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