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家大公子
韩朝的意见很简单,孩子是他韩朝的,那就是韩家坝的根。
至于姓什么不重要。
难道就因为他和夏玥的儿子姓夏,就可以不上孝单么?
韩朝的话很简单,不是自己有意要破坏规矩。
但是有些规矩,随着社会的发展,就应该改一改。
最后几个老人,也是没再言语。
很多年轻人都表示赞同韩朝的话语,其实这些事哪里还需要那么老传统。
所以最后这件事,大家只好妥协。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
这是韩朝的话语。
虽然韩朝在家乡呆的时间不长,规矩懂得也不多。
但是韩朝的名声在外,很多事情,大家也必须要给面子。
关于孝单这件事,最后定了下来,那就是韩朝说怎么办,就怎么办。
韩久华家的院子很大,可以容纳很多人。
韩家坝这会几乎所有的人都在他家院子里坐着喝茶,等着安排事情。
按照韩家坝的规矩,会有人上街去买菜,会有人去祠堂搭建灵堂布置,会有人去山上堪舆墓地。
而这个时候,白事家的主人是不需要忙活这些的,他们只需要为老人守孝即可。
比如跪在老人的床前,烧纸,然后给前来悼念的亲戚朋友还礼。
比如老人被装棺送入祠堂超度的时候,需要一直在棺木面前跪着。
总之这是一个一直跪着的事情。
当然主要还是孝子要一直跪着,其他人会稍微好一点。
假如孝子年迈了或身体不适,那么孝孙可以代替父亲去跪着。
当天晚上,柳青依和夏玥也是带着孩子来到了韩家坝。
柳青依这是第二次来韩家坝,上一次来的时候,她像是一个被人观摩的仙女。
那时候韩朝家还是老房子。
如今的韩家坝,不光韩朝家的房子气派,周边也是有一些不错的房子。
时光是个好东西。
夏玥没有那么多感慨,和狗男人好了也不少时间了,这是她第一次来他长大的地方。
就是这么一个穷乡僻壤的地方生出了这么样的男人么?
至于两个小家伙,这是他们第一次以韩家的子嗣进入韩家坝人的眼中。
两个小家伙从来没有看到这么多人,也是稍微有些怯生。
不过当他看见爸爸戴着白布在头上,而且脸上有些庄重的时候,也是突然不那么皮了。
郝金华给夏玥和柳青依也是一人给了一块白布,然后闷在头上。
虽然没有结婚证,但是她们难道就不是她儿媳妇了?
再说了,她们戴上这些,韩家坝人谁敢说闲话了?
两个小家伙是潘菊的曾孙辈,按照韩家坝的规矩,那就需要戴上红色的布。
因为从古自今,单反能够四世同堂,其实这白事,又叫白喜了。
能够四世同堂,那也就意味着老人是长寿的了。
既然是长寿,那么过世,也就没有什么太大的悲伤可言。
所以曾孙辈戴孝是红色的布头做为帽子。
两个小家伙,本来就继承了父母亲的优良基因,从小又教育得好,养得好。
在人群中,和其他小孩比起来,那还真是特别出众。
韩家坝人也是私下聊天开玩笑说这韩家坝的龙脉之气全部被韩久华一家给吸走了。
韩久华因为之前一直在伺候母亲,所以休息也少。
最近他也确实累了。
所以韩朝回来之后,基本上很多事情都是韩朝在代替。
尽管韩久华说不需要,但是韩朝还是直接代替下来了。
如今他们父子的关系,基本上是韩朝说了算。
韩朝能够做到这一点。
韩家坝人也是暗自竖大拇指。
白事基本上孝子都是苦差事,下跪多不说,而且折腾特别多。
农村里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替父亲干这些。
但是韩朝别看他是个大老板,但是到了韩家坝,他就是一个很普通的后生。
做起事来,还真是半点不含糊。
虽然说在孝单一事上,他确实有些霸道,非要改规矩,但是横竖事他自家事情,也不能太过强求。
一夜过去,韩朝直接熬了一个通宵。
第二日韩家坝的豪车越来越多,无他。
得知韩朝的奶奶过世,韩朝的很多生意往来上的朋友,都会借着这个机会,来悼念一番。
韩朝一来没办个结婚酒,二来孩子出世也没办过什么满月酒,但是别人的一些事情,他可没少出份子钱。
炎国讲究一个礼尚往来,这次韩朝奶奶过世,大家可不得把这个人情给还了。
再说了,他们也想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钟灵毓秀之地生出了这么个人才!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因为韩朝如今的身份摆在那里,不管多远,很多大佬都会亲自过来。
因为这样才能显得自己有诚意。
所谓穷在闹事无人问,富在深山人不断,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
第964章 贤良淑德的夏柳(大家新年快乐)
沉寂了许久的韩家坝,从没有像今天这么热闹过。
得亏了农村地方大,车子到处都可以停。
那些大家寻常只能远远观望,甚至是只有电视里才能看到的豪车,对现在的韩家坝而言,根本没有半点稀奇。
朝霸三巨头也都来了。
韩先生的事情就是他们的事情。
他们从没把自己当做客人。
韩朝从原道而来的一些客人,都是他们在帮忙着招呼。
一个人到底混得怎么样?
很多时候看什么车子、房子啥的,其实格局都小了。
看他家里有什么红白喜事的来宾才是最真实的情况。
人的交际圈子,包括一些人情往来其实也不过就是那点事。
像韩朝一样,他奶奶这次过世的事情,他根本就没有公布出去。
他也没想着要那么多的人来老家给奶奶做什么悼念。
但是这世上就没有什么密不透风的墙。
韩朝不公布,大家就不来了?
不存在的。
或许对很多韩家坝上了年纪的人来说,韩久华家的儿子,到底有多牛,或者说有多少钱。
他们其实是没有什么具体的概念的。
没见过大钱的他们,也没出过远门的他们,哪里会有什么具体的概念。
但是这会韩家坝到处都是停着四个轮子的车子,韩家坝到处都是城里来的人,而且他们一点都不敢高傲,那就证明韩家小子,确实混得不错。
韩朝给家乡也没少捐款,甚至有些小投资。
所以,这会村里的干部、乡里的干部、镇上的干部、县里的干部、甚至市里的领导,都来悼念了。
虽然只是过来悼念一下就走了。
但是韩家小子的牌面已经在韩家坝上了年纪的人心中,已经完全足够了。
韩朝其实没想着怎么铺张浪费。
毕竟人死不能复生。
这种事情大操大办,意义不大。
生前对人多孝敬一些,比死后的那些虚假的哭要实际很多。
亡者已经彻底失去了知觉,他死后的那些热闹,其实和他又有什么关系。
那都不过是活着的人的脸面而已。
不过现在这个局势,已经不是他想要简单就能简单的了。
毕竟每一个过来悼念的人都会入乡随俗,该买的鞭炮花圈、纸钱都不会少。
横竖这些东西又不值钱,多买就是。
韩家祠堂里面,外面到处都堆满了各种各样的鞭炮、花炮。
韩朝的家里,到处也都是人。
这些从城里来的人,也不会嫌招待不周。
就目前这个状况,换谁也会招待不会很周到的。
再说了,在这边看一看农村里的风俗习惯,也是很有意思的。
韩家坝有些行将朽木的老人,看到潘菊的后事这么热闹,也是不由得感慨一句。
没想到老潘一辈子做好人,其实也就是一个普通人。
这走了之后,倒是有无限风光了。
这个牌面,这个架势,韩家坝从来都没有过。
不对,应该说整个市里都没听说过。
据说市里的领导都过来悼念了。
韩家小子不就是会挣钱么?
怎么,市里的领导还和他有交际?
所以呀,很多时候,这人呀,还是得往前看。
韩家坝曾经也有几个狠人,自己手上倒是在这一块混得也还不错。
可是走的时候,却是比寻常人还寒碜。
原因无他,因为那些人在自己这一代是很强势,混得还不错,而且也会仗势欺人。
可是下一代和下下一代,一代不如一代。
这韩久华一家就不一样了,一代更比一代强。
而且不管是韩久华,还是韩朝,都还能与人为善。
农村里有句话说得也好,好儿不要多,一个顶十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