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从和面开始 第658章

作者:糖醋虾仁

  把面饼托在手中,用勺子腰一些馅料填进去,然后像包包子那样把面饼包起来,然后轻轻按压一下,压成圆形的厚饼。

  这柳穗馅饼就包好了。

  等到徐拙把煎饼做好后,老爷子也正好把所有馅饼全都包好,一点事儿都没耽误,直接放进平底锅里开始烙制。

  烙馅饼需要小火盖上锅盖慢慢烙饼,让热量慢慢浸入到肉馅中,等到肉馅彻底熟透之后再出锅。

  这玩意儿徐拙倒是不陌生,继续有他操作。

  而老爷子则是弄了点面粉,开始做疙瘩汤。

  对于中原地区的人来说,疙瘩汤一点都不稀罕,但是放柳穗的疙瘩汤,味道就格外不一样了。

  老爷子一边做,一边给徐拙说着过去时候,春天能吃上一碗柳穗疙瘩汤,真的跟过年一样。

  做疙瘩汤就简单了,先把疙瘩汤做好,味道调好,然后再把焯了水的柳穗放进去,搅匀后便出锅,这样可以利用疙瘩汤的热量把柳穗中的鲜味激发出来,同时也能保证柳穗如肉一般的口感。

  疙瘩汤做好的时候,馅饼也差不多要出锅了。

  老爷子拿着几个柴鸡蛋打进碗里,加点食盐,把蛋液搅散,然后捞出一些柳穗,攥干水分后放进蛋液中,搅拌均匀。

  起锅烧油,先滑锅,然后重新加入食用油。

  炒蛋类的菜品,油的量要多一些才好吃,等到油烧热后,老爷子端着蛋液倒进锅里,等到蛋液成团凝固后,略微翻炒便出锅。

  这道菜最简单,只放盐就行,其他什么调味料都不用放。

  鸡蛋刚炒好,徐文海和陈桂芳也过来了。

  现在只剩下一道凉拌菜了,老爷子没自己动手做,而是交给了徐文海处理,顺便看看这一年来,徐文海的手艺有没有退化。

  嗯,越是简单的菜品,越能直观的反应出厨艺水平。

  特别是凉拌菜,除了可以借用一些刀工之外,剩下的全靠自己对调料的理解和应用,没任何窍门可借用。

  徐文海也不怵,立马撸起袖子开始制作。

  不过这三种食材,他没做成一道菜,而是做成了两道:柳穗拌豆腐和柳穗拌木耳。

  豆腐空水放在小盆里,然后放入攥干水分的柳穗,再依次放入红油、香油、食盐、生抽和香醋,端着盆颠几下,让食材和调料充分融合,便倒进盘子里。

  接着又把木耳和柳穗放进去,放入蒜泥、食盐、香油、生抽和陈醋,用筷子拌匀后,同样盛入到盘子中。

  所有的菜端上桌之后,于可可率先拿着手机拍照。

  接着是陈桂芳和老太太。

  一个发到朋友圈炫耀,一个发给于可可的奶奶分享。

  大家拍完之后,今晚这顿柳穗宴正式开始。

  不过刚开始吃,老爷子就收到一条信息,他拿着手机一看,顿时乐了:“哟,卫国准备月底收徒弟,日子都定好了……他这是发现什么好苗子了吗?”

第973章 山西过油肉到手

  冯爷爷终于忍不住了吗?

  徐拙把冯卫国要收郭兴旺为徒弟的事儿告诉了老爷子。

  老爷子有些惊讶:“郭兴旺那孩子的天赋很一般啊,而且性格有些急躁,不然郭树英也不会让他洗好几年菜磨练心性,卫国是咋想的?”

  咋想的?

  还不是找不到天赋太高的徒弟。

  冯卫国要找的是继承衣钵的人,而不仅仅是为了教人糊口的本事,也就是说,不能单单要把烹饪当成一门手艺,还得当成爱好才行。

  这种条件下,想要找个好徒弟自然不是那么容易的。

  而且冯卫国还得防着对方是不是惦记他的财产,所以不会贸然拉着个人就当成衣钵传人来培养。

  哪怕面对郭树英的堂孙呢,也得慎重一些。

  所以从年前开始考察郭兴旺,一直到现在才算是把这事儿定了下来。

  不过徐拙还有个疑问,

  “爷爷,郭兴旺要是拜冯爷爷为师,这辈分不是就乱了嘛?”

  老爷子笑了笑:“卫国不会直接把他收为徒弟的,而会让郭兴旺拜他某个徒弟为师,然后卫国代师授业就行了,要不然这辈分就全乱套了。”

  徐拙对辈分什么的完全不懂,所以干脆不去想这些,专心致志的开始吃面前的美味。

  一桌子柳穗做成的美食,从柳穗粥到柳穗馅饼,再到凉拌柳穗全都有,吃起来真是格外不一样。

  首先是两道凉拌菜,豆腐丁因为用水焯过,所以口感有些嫩滑,再加上红油和香醋的搭配,让豆腐丁吃起来格外爽口。

  而在豆腐丁中夹杂着的柳穗更不用说,清鲜中带着酸辣的味道,再加上柳穗如肉一般的口感,吃起来格外过瘾。

  柳穗的这种口感,让这道原本小清新的菜品显得丰富了许多。

  而柳穗拌木耳这道菜同样也是如此,不过这道菜有蒜泥的加入,味道更别致一些,柳穗的味道和口感,也被蒜泥衬托得更加出众。

  尝完了凉菜,徐拙又尝了一口柳穗炒蛋,这口感吃起来,有种槐花炒鸡蛋的感觉,而且鲜味比槐花还浓郁,连柴鸡蛋都成了陪衬。

  好吃,实在是太好吃了。

  徐拙一时间也不知道用什么词汇来形容,就觉得这柳穗实在是美味,以前上学时候赶不上吃柳穗的时节,毕业后又化身宅男两年不咋和家人在一块儿。

  这虽然爽了,却错过了很多美味。

  比如这好吃的柳穗,徐拙一想就很懊恼。

  嗯,明天一早就去摘柳穗,趁着时节未过,尽量多吃几次。

  其实老太太也是这两年才开始吃柳穗的,以前过苦日子时候吃多了,再加上后来各种柳穗有毒的谣言层出不穷,让人对这玩意儿根本爱不起来。

  另外以前种柳树的少,大家更喜欢种更卖钱生长更快的杨树,像柳树这种,早些年是在坟头种的,所以很少有人吃。

  不过最近几年,各地都用垂柳当绿化树,柳树的种植数量明显增多,加上大家有钱后都想吃点比较新奇的食物,柳穗这才重新走进了大家的视野。

  跟榆钱和槐花比起来,柳穗在食物中的存在感低了很多,但这并不代表它的味道不行。

  相反,徐拙觉得柳穗的味道和口感真是让人沉迷。

  比如现在,他拿着老爷子做的馅饼尝了一口,明明是非常油腻的馅料,因为有了柳穗的加入,让这馅料中多了几分清新。

  不过尽管里面有柳穗,而且还放了不少,但却完全吃不出来,就感觉里面除了少许的粉条之外全都是肉。

  柳穗的口感和肉真的好接近,特别是在猪油的包裹下,真的让人难以分辨。

  吃着这好吃的馅饼,喝着满是清鲜的柳穗粥,徐拙不知不觉就吃撑了。

  而于可可更是撑得窝在沙发上,一边揉着肚子一边跟孙盼盼分享今天吃的这种新奇的美味。

  中原人对于柳穗多少还有些印象,但是于可可这个土生土长的扬州人,是真不知道柳穗还能吃,而且味道还这么好吃。

  随后几天,徐拙一有时间就去大堤上采摘柳穗,勤快得像个茶花女一样。

  现在不光有柳穗,榆钱也已经长出。

  不过榆钱就没法采摘了,就算找到榆树徐拙也爬不上去,幸好市场上有卖的,徐拙买了一些,算是过了瘾。

  早些年青黄不接的时候,榆钱柳穗野菜等植物,全都百姓的救命粮,而现在却成了调剂生活的食材。

  生活真是越来越好了。

  月底,在吃野菜吃得有些腻了的时候,终于迎来了冯卫国的收徒宴。

  得益于徐济民小弟这个标签,加上冯卫国人缘不错,这次收徒宴倒是来了几个重量级嘉宾。

  首先是郭树英,作为郭兴旺的长辈,他自然愿意看到儿孙有出息。

  所以听说郭兴旺要继承冯卫国衣钵的时候,郭树英就表示会出席这场收徒宴会。

  另外于培庸作为见证人,也从扬州来了,其他的比如老爷子赵金马等人自不必说,全员出席。

  除了这些熟面孔之外,还来了一些生面孔,比如冯卫国早些年的几个徒弟,就特意从山西飞来,给师父撑场面。

  别看老爷子收了那么多徒弟,家里也经常有徒弟上门拜访,但是徐拙却是第一次参加这种仪式感很强的宴会。

  郭兴旺先是拜冯卫国的一个徒弟为师,然后那位徒弟提出,因为两边工作的地方距离太远,所以恳请冯卫国代为授徒。

  虽然这都是提前排练好的,但是仪式感依然很强,让徐拙看得很过瘾。

  不过跟这种新鲜感相比,徐拙更感兴趣的还是系统的奖励。

  嗯,帮冯卫国找了个徒弟,虽然总琢磨富婆的事儿,但是为人还是很不错的。

  这种情况下,奖励怎么也得实惠一些吧?

  他正美滋滋的用手机查晋菜十大名菜的到底有什么的时候,系统的提示音就来了。

  “叮,恭喜宿主完成帮冯卫国找徒弟的随机任务,特奖励B级晋菜当家菜品——山西过油肉,恭喜宿主。”

  果然是过油肉,徐拙有些高兴的搓搓手。

  店里终于可以再上一道菜了。

  B级菜啊,哪怕是拍黄瓜呢,也肯定有过人之处。

  他正激动的时候,居然又响起了一声提示音。

  “宿主提前完成任务,特奖励C级招牌菜——腐乳肉,恭喜宿主。”

  啧,居然还有意外惊喜?

第974章 闻喜煮饼

  不知不觉积攒了三道山西菜,这让徐拙有点窃喜,冯卫国再不找自己做菜,说不定会把所有山西菜全都学到手了。

  到时候,可别怪我这个后辈装逼不讲情面哟。

  冯卫国的收徒宴过去四天后,徐拙还没来得及找冯卫国暗示他做山西菜,结果对方先找来了。

  “小拙,还记得上次我给你说的那个闻喜煮饼吗?你想不想学一下?想学的话我可以教你的。”

  前两天郭兴旺跟着郭树英回老家过清明节,顺便陪陪家人,这让刚刚收了徒弟准备系统教他山西菜的冯卫国有些无所适从。

  攒了这么多天教学的热情好不容易有了实践的机会,结果学生跑了,冯卫国无奈之下,只得把目光再次对准了徐拙。

  嗯,好歹先过过教学的瘾,维持住当师父的感觉再说。

  省得过几天郭兴旺回来,他这边已经失去了带徒弟的热情。

  正好上次跟徐拙说过闻喜煮饼的事儿,当时也算是挖了个坑,今天趁着这个机会正好做出来。

  说不定就会让四方酒楼点心部再增加一道美食呢。

  冯卫国这么主动,徐拙自然喜出望外,连声说道:“冯爷爷来的正好,我正准备向你请教呢。

  再有二十多天就到五一了,网店那边准备搞一场促销活动,顺便再推出一种新的小吃,这闻喜煮饼正好符合店里的要求。”

  徐拙这态度让冯卫国很满意,他慢条斯理的说道:“还真是巧了,今天反正闲着没事,那我就教教你闻喜煮饼的做法。”

  闻喜煮饼是山西闻喜县的特产名吃,据说起源于明末,也有人说当年西岐伐纣时候,闻太师出征时候用的军粮,就是这闻喜煮饼。

  这当然是毫无根据的谣传,先不说历史上到底有没有闻太师这个人,就算是有,人家也不可能拿油炸的点心当军粮。

  要知道古时候糖可是奢侈品。

  别说用在军粮中了,哪怕寻常人家,一年也吃不了一两次。

  而且在那个奴隶制社会中,有没有油炸类食物还不好说呢,所以这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但是在闻喜煮饼这道甜点上,这种毫无根据的传说还有两个。

  第一个传说就是乾隆南巡路过闻喜县,当地官员奉上闻喜煮饼,乾隆龙颜大悦,还亲自赐名为闻喜煮饼。

  编篡这个传说的人,地理大概率是不及格的。

  人家乾隆虽然南巡了好多次,但是不管怎么绕路都绕不到山西来,更别说给一个点心取名了。

  只有晋南的人才称炸为煮,比如炸油条称之为煮油条,炸饼也称为煮饼。

  乾隆又不是晋南人,他怎么会给一道油炸类甜点取名为煮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