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从和面开始 第650章

作者:糖醋虾仁

  简单来说就是不注重卖相,好吃就行。

  而系统给的B级菜做法,排第一位的就是色,也就是卖相第一。

  因为到了这个级别,香和味已经差不多到达顶峰,也就卖相才有提升的空间。

  徐拙把肉拿来后先用镊子把猪毛清理干净,然后开始给肉改刀。

  他先用菜刀剔掉多余的瘦肉,让整块肉呈现出标准的五花三层模样,同时也让肉的厚薄度保持一致。

  接着,徐拙把这块肉肉皮朝上摆放在案板上,用菜刀在肉皮上向下切,切到肉的三分之二处停下,把肉皮划开,但是下面的瘦肉要连在一起。

  这样每隔两公分就切一下,竖着切完再横着切,把这块肉切成瘦肉连在一起,但是肉皮呈十字花刀的模样。

  经过这么一改刀,肉的颜值有了明显提升。

  怪不得网上那些美食博主喜欢这么切肉呢。

  徐拙把这块肉泡在水中浸泡出血水,等半小时之后再动手操作。

  等待的时候他也没闲着,和于培庸认真聊着这道菜的注意事项,一副虚心求教的模样。

  这种举动,让于培庸很是高兴。

  他一直都想不开,徐拙这么好的孩子,之前徐济民为什么把他打发到林平市守着个小面馆自生自灭呢?

  这这简直就是暴殄天物。

  不过想想年轻时候的徐济民,好像也是个暴殄天物的人,明明天赋超绝,在京城的时候却喜欢骑着自行车瞎逛。

  天赋高真的可以为所欲为吗?

  半小时后,徐拙开始在锅里烧水,准备做菜。

  锅里烧水,一直烧开,然后把浸泡了半小时的五花肉肉皮朝下放入锅中汆水。

  这样做是为了去除肉皮和瘦肉中的杂质,汆水时间不用太长,两三分钟就足够,因为时间太长的话,肉中的鲜味物质和营养物质就会流失。

  关火,用漏勺把锅里的肉捞出来,放在热水中清洗一下。

  接着把锅洗干净,再次倒入小半锅清水,把准备好的八角和桂皮放进去大火烧开,让香料的香味儿浸入到水里。

  熬煮了四五分钟后,徐拙把清洗干净的猪肉放进锅里。

  再放入葱结,倒入黄酒去腥,盖上锅盖,开始闷煮。

  这个做法,跟家常做法就有点南辕北辙了。

  家庭做法是用炒的方式来做的,甚至在炒的时候不放油,先放肉块在锅里煸炒,用这种方式把肉中的油脂煸炒出来。

  但是这种方法做出来的肉卖相一般,而且因为经过煸炒,肉皮会有很多焦黄的气泡,影响美观和口感。

  于培庸原本没有在意,以为徐拙是要用家常做法来做。

  但是现在,他心里满是感慨。

  所谓天纵之才,大概就是这样吧。

  在没人教导的情况下就能把专业做法摸索出来,而且每一步都做得非常完美,哪怕于培庸本人都挑不出瑕疵。

  当年于长江放弃烹饪的时候,于培庸一度以为他的手艺要失传,所以四处奔走,最终创立了扬州大学烹饪学院,为的就是有人能够继承衣钵。

  而现在,出了徐拙这么个妖孽的孩子。

  让于培庸顿时觉得后继有人。

  想到这里,他背着手走到徐拙身边,笑眯眯的问道:“小拙,这道菜想要好吃还有个窍门,你知道是什么吗?”

第960章 没两碗米饭刹不住车

  窍门?

  徐拙回忆一下做法,没觉得有什么窍门啊。

  除了煮肉的时候最好放入泡梅干菜的水和用字母酱油之外,徐拙不觉得还有什么窍门啊?

  对了,蒸肉的时候要先在碗里垫一点梅干菜,然后再把肉块肉皮朝下放在上面,放好后把剩下的梅干菜盖在上面。

  但是这些算不上窍门啊。

  会做的人几乎都知道。

  难道还有什么隐藏的小技巧不成?

  徐拙掀开锅盖,一边用勺子撇着锅里为数不多的浮沫,一边谦虚的问于培庸:“于爷爷,您说的窍门是指……”

  于培庸笑笑,先把锅里的火调成中小火,这才说道:“窍门就是要蒸的时间够长,这道菜虽然叫干菜焖肉,但是想要好吃,不在于焖而在于蒸。”

  徐拙原本没觉得这算啥技巧。

  但是仔细一琢磨,于培庸这句“不在于焖而在于蒸”,算是把这道菜的本质给剖析出来了。

  自己这是沾了系统的光,要是那些一知半解的学徒,于培庸这一句话就能让人豁然开朗,懂得做这道菜的真正要注意的地方。

  比如很多人做菜前半截都会很用心,甚至达到精益求精的地步。

  但是在做最后的步骤却因为判断失误,导致菜品失败。

  就拿这道干菜焖肉来说,好多人都把注意力放在了焖上,觉得最后的蒸作用不大,蒸的时候时间不够,导致整道菜翻车失败。

  徐拙前两天看网上的教程时候,就发现有人说这道菜只用蒸二三十分钟就可以出锅。

  但是实际上,这道菜最好蒸两小时以上,甚至还可以蒸好几次,因为蒸得越久,这道菜的味道和口感就越好。

  反之,味道就会变差。

  浮沫撇完后,徐拙往锅里倒了一大勺母子酱油,这道菜做的时候全程不放盐,肉的咸味全部来自梅干菜和酱油,所以放酱油时候量要多点。

  假如少了的话咸味不够,会让这道菜的味道大打折扣的。

  放了调料之后,再次盖上锅盖,小火焖煮。

  趁着这个时间,他把浸泡梅干菜从盆里捞出来,攥干水分后放在案板上切成小段。

  而浸泡梅干菜的那些水,则是另起一锅,烧开后放在一边,等到锅里的水稍稍沉淀一下就小心的把上面的水倒进焖肉的锅里,把沉淀物留下。

  之所以这样操作,是因为这样能够把梅干菜水中的那股霉味儿挥发出来,同时这样烧开,还能让浸泡出来的香味儿和盐分充分融到水中。

  十五分钟后,徐拙掀开锅盖,这个时候肉已经上色,锅里的汤汁也少了很多,蒸汽中有淡淡的梅干菜香味儿。

  徐拙把浸泡好的红曲米水倒进锅里,再放入一些白糖,继续闷煮。

  干菜焖肉要求肉皮红亮,单放酱油的话还不太够,还得用红曲米才能达到这种色泽。

  而放糖则是因为……

  这是江浙菜的基本操作。

  在江浙菜中,除了酱油是重要调料之外,糖也占有很重要的成分。

  几乎所有菜品的调味,都离不开糖。

  糖不仅能给菜品增加复合味道,还有提鲜和增加食欲的味道。

  比如这道干菜焖肉,有了糖的加入,才不会让这道菜的味道那么单调,吃起来咸甜交织,回味无穷。

  又过了十来分钟,当锅里的汤汁已经少得只剩下薄薄一层的时候,徐拙将切好的那些梅干菜,分出一半倒进了过来。

  继续闷煮,一直到汤汁收干时候才关火。

  他拿来一个大海碗,抓了一些没放进锅里的梅干菜铺在碗底。

  然后小心的把肉块从锅里捞出来。

  这个时候肉块基本上已经熟透,从锅里拿的时候要小心,不然那些切好的花刀很容易断掉。

  把肉块肉皮朝下放在海碗中,然后将锅里的梅干菜和没放进锅里的梅干菜掺一下,全都铺在海碗中。

  在做这一步的时候,锅里的葱结和八角桂皮要挑去,不然掺在梅干菜中会又苦味。

  把碗里的梅干菜按压一下,封上保鲜膜,用牙签扎几个小孔之后,放进蒸柜中蒸制两个小时。

  这里的操作有两点要注意,往锅里放梅干菜的时候不能全放进去,因为梅干菜会吸收水分,全放进去的话,等蒸的时候就会有很多汤汁。

  所以要留下一半,为的就是吸收蒸出来的汤汁。

  另一点就是蒸的时候要蒙上保鲜膜,这样肉的香味儿会进入梅干菜中,而梅干菜的香味儿则会被肉吸收。

  而且密封之后,蒸柜中的蒸汽也不会进入碗中,导致汤汁变多的情况发生。

  两小时后,徐拙戴上厚手套,打开蒸柜,把里面的海碗端了出来。

  撕掉最上面的那层保鲜膜,拿来一个大盘子扣在海碗上,然后双手把着海碗和盘子,快速翻转,让海碗倒扣在盘子上。

  轻轻拍打两下,然后小心的把海碗拿下来。

  这道鼎鼎有名的干菜焖肉就做好了。

  把盘子端到外面,徐拙仔细观察着自己的手艺,猪肉枣红,干菜油黑,鲜香油润,这就是干菜焖肉给徐拙的第一印象。

  “绍兴菜讲究香酥绵糯、原汤原汁、轻油忌辣、汁味浓重,但是千万不要被表象所迷惑,这里的轻油指的是明油要少,可不是做出来的菜干巴巴的没有油水。”

  于培庸给徐拙耐心的讲解着,生怕徐拙理解错误。

  学一道菜,不仅要学五味调和,更要懂得这道菜当地的饮食风俗,这样在做的时候就会有所倾斜。

  比如这个轻油忌辣的特点,真要把菜品做得没有油水儿,怕是没人会吃。

  爷孙俩拿着筷子,各自夹了块肉尝了尝。

  猪肉入口酥糯不腻,咸鲜中略带甜味,细品中还带着梅干菜那种特有的香味儿,跟吃梅菜扣肉的感觉很像。

  但是这道菜的肉块可比梅菜扣肉的肉块大,所以吃起来也比梅菜扣肉更加过瘾。

  尝了这块肉之后,徐拙放下筷子,二话不说就去厨房盛了一大碗米饭。

  他不太懂怎么评价菜品的味道和口感,肚子里也没那么多花团锦簇的话。

  对于一道菜好不好吃,徐拙的定义很简单。

  能让他有吃米饭冲动的菜,就是好菜。

  比如眼前这道干菜焖肉,徐拙就觉得,没有两碗米饭根本刹不住车。

  幸好李浩不在这儿,不然蒸柜里米饭绝对不够吃。

  说起李浩,这货最近一直没在群里冒过泡,难道在攒劲儿准备什么大动作不成?

第961章 李浩的大动作

  想到这里,徐拙放下筷子,拍了张干菜焖肉的照片就发在了群里,想看看能不能吸引到李浩。

  结果刚发群里,于可可就冒泡了。

  “这是梅菜扣肉咩?”

  “是不是你做的吖?”

  “看起来好好吃,你回来可以做给我吃吗?”

  她这一冒泡,孙盼盼和周雯立马开始恰柠檬了。

  “你俩秀恩爱能不能私聊?现在流行把狗骗到群里杀狗吗?”

  “就是,放毒就算了,居然还撒狗粮,没一点公德心。”

  几人乐呵呵的聊着,直到徐拙答应回去给大家做一次干菜焖肉,几人这才饶过了他。

  不过聊天的时候,连正在店里忙着招呼客人的老孟都冒泡说了几句话,结果李浩却一直没有发言。

  很诡异。

  因为平时只要在群里发吃的,李浩基本上全都秒回。

  回复的内容也都大同小异。

  总结起来就两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