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师牙
第124章 饿了就会来?
(120章已经出来了,可以看哦!谢谢义父们的支持!)
“怎么了,这是谁的剧本?”
从冒着蒸汽的浴室里,一片朦胧中走出,许情露出精致的锁骨,和一道若隐若现的曲线。
身上裹着粉色浴巾,长发特意裹着毛巾。
赤着脚踩在羊毛地毯上,脚步轻得像猫,直到看见叶柯手边还放有剧本,才顿住脚步。
眉心微不可察地蹙着,听到声响,叶柯抬眼望过去:“张一谋的新电影《十面埋伏》,我刚从他城郊的工作室回来。”
叶柯脸上显得有些疲惫,似乎从戛纳回来后,到现在一刻也没有停下过。
“怎么了,你不想接么?”
许情毫不在意地坐到他身边,浴巾滑落些许,露出光滑的肩头。
有些好奇伸手拿起剧本,许情轻轻翻动剧本,看着写有“张一谋作品”的字样。
剧本不算薄,可见角色不算轻,内页贴着几张人物造型草图,金戈铁马的江湖气似乎要从纸页间透出来。
许情很快翻到“金捕头”的角色小传,忽然轻笑一声:“张导的戏,多少人削尖了脑袋想进,你倒好,还在这儿出神。”
“档期撞了。”
叶柯低声说,伸手覆在许情的手背上,掌心的温度透过纸张传来,“《小偷家族》下个月就要开机,中影那边已经搭好了组,也要准备选合适的演员了。”
好似这双细嫩的手,特别好玩叶柯不由玩心大起,还用小拇指与她的小拇指勾了勾。
看着自己的手任由被把玩着,许情只觉得有些好笑,但还是随他。
其实许情心里明白叶柯所说的“撞档期”是什么意思。
除了真的走不开,还有就是连续两年在戛纳、柏林封帝。
叶柯已不需要靠那个大导演镀金的新人。
或许《十面埋伏》,对那些新人或者二三线演员来说,那是张一谋,是华语影坛的标杆,是能让演员在国际视野里再镀一层金的机会,说不定还能凭借这个机会大火。
“你真打算拒了,还有别的事么。”
把剧本合上,许情放在两人之间的空隙。
知道叶柯此时这么纠结,除了是张一谋的电影外,必然还有其它什么原因,才会让他这样。
“拒了吧,实在没那多精力。”
叶柯沉默了几秒,忽然笑了,指尖顺着她的手腕滑到掌心,轻轻握住:“事倒没什么事,只是张一谋确实跟别的导演不一样,倒不是说拍电影,只能说他更为直接。”
毕竟离开前,张一谋那些话确实说的很是诚恳,加上对方还特意打电话。
想想,叶柯还是笑道:“这部电影只是个算起来顶多男三角色,主角想来是找那几位了。”
毕竟这年头,不论是内地导演,还是北上而来的港台导演们,都是认为港台那边演员,才能扛起票房。
尤其是男一号,特别是大制作,怎么也落不到内地演员身上。
所以显而易见,哪怕叶柯现在是接连拿下柏林跟戛纳影帝,对于这些导演来说,也只是演技好,但抗票房还是不行。
其实现在,乃至后来几年。
内地导演频繁启用港台演员担任票房主力,这一现象除了是当时港台明星是票房保障,也造成当下北上这些港台演员高人一等的视角。
但内地导演倚重港台演员,本质上是开放、市场互补与文化融合的产物。
但这一阶段既推动了华语电影的工业化进程,也暴露了地域文化差异与产业依赖性问题。
毕竟一些角色,那边演员根本演出了风马牛不相及的感觉。
直到后面随着内地市场成熟与新生代内地演员成长,港台演员的“票房保障”角色逐渐淡化。
对于叶柯这话,许情有些认同点头,又略显无奈轻叹:“没办法,谁让他们可以呢。”
“《小偷家族》是我自己想拍的故事,所以比起去演别人的江湖,我更想把这群‘小偷’的人生拍出来。”叶柯的语气很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
这也是叶柯想要试着自己做导演,毕竟有些角色,也只有自己执导才能有机会演主角。
许情看着他眼中闪烁的光,那是拍《入殓师》时她见过的、对角色近乎偏执的热爱。
她知道中影这次给了他多大的自由度,是三千万的投资,藤蔓传媒和中影各出一半。
而叶柯直接以导演和主演的报酬加相应资金,估为一千五百万投资金额。
而中影那边也是诚意满满,就连选角、分镜几乎全由他说了算。
这不仅仅是信任,更是对他拿奖后,中影的一次信任。
“中影那边……”
她犹豫了一下,还是问出口,“就不怕你这个新人导演砸了招牌?”
“他们忙着盯陈凯鸽的《无极》呢,三亿多的投资,哪有空管我这三千万的‘小打小闹’。”
叶柯自嘲地笑了笑,指了指剧本,“不过张一谋倒是说了,我的眼神里有股‘不怒自威’的劲儿,适合演那个亦正亦邪的捕头。”
叶柯倒是有点想不到,自己居然在张一谋眼中是这种评价。
许情被逗笑了,伸手捏了捏他的脸颊:“是,我们戛纳、柏林双料影帝,眼神里当然有戏。”
她的指尖触到叶柯下巴,那些新生的胡茬,感觉有些扎手。
“算了,不想了。”
叶柯忽然放开她的手,眼神变得有些幽深,“时间不早了。”
“我就知道你没安好心。”
许情嗔怪地抽回手,抬手去解头上的毛巾,长发从肩头滑落,如黑色的瀑布般铺散开来,遮住了半裸的肩头。
似乎故意的晃了晃脑袋,发梢扫过叶柯的手臂,带来一阵痒意。
“难道这么久你没想么?”
叶柯的声音低沉下来,目光落在她被长发遮掩的锁骨上,那里还挂着一颗晶莹的水珠。
不由想起在戛纳的那个夜晚,她穿着曳地长裙站在酒店阳台上,摇曳着肥桃儿…
那时叶柯也是这样看着她,好似有种之前的跃跃欲试,再次复发。
“想又有什么用?”
许情垂下眼帘,长长的睫毛颤动着,“你还能从戛纳打飞的过来不成?”
“打飞的?空中巴士这么野的想法也就你想的出来。”
忍不住回想去年在柏林时,许情确实是做到了,叶柯随即笑道:“我原本在戛纳那边还有点小小期待呢,只是想不到你居然这次没来。”
对于他避而不谈,许情也是明白人,也不想过多纠结这种问题,但语气中还是略有醋意说道:“来什么?反正少了我也有别人去。”
“你这是在纯纯冤枉我!”
叶柯起身走近,一脸无辜的轻轻拉下她的浴巾。
仿佛看到那一片春色,与白雪…
“德行!”
对于那蠢蠢欲动目光,许情表情还是忍不住有些傲娇,低声提醒:“关灯吧…”
对于这话,叶柯早已熟悉她房间里灯光按钮位置。
很快卧室中一片漆黑。
似乎刚刚浴室门还未关,显得房间中空气里,有些潮湿中,带点芬香……
转眼进入04年七月份,此时的首都像个大蒸笼。
而关于叶柯的藤蔓传媒和中影合作拍摄《小偷家族》的消息传开后。
中影特意改造的旧厂房外,也就是《小偷家族》主要剧情拍摄地。
这边每天都挤满了来试镜的演员。
而这个特意改造的旧厂房里闷热得厉害,不仅仅是外表旧,其实里面也是极为简陋的。
头顶的吊扇吱呀转着,带起的风都是热烘烘的,几排塑料椅子被晒得发烫,临时用木板搭的桌子腿还高低不平,得拿碎砖垫着才稳当。
主要还是叶柯的要求,一切尽量真实性一些。
而叶柯这阵子天天泡在这选角现场,不仅仅是热的衣服都湿了,就连头发也乱糟糟的。
为了找合适的演员,叶柯可谓是从早到晚坐在桌前,眼睛都熬红了。
虽说一开始有不少一线明星愿意降价参演,但听说这次导演不是李洋。
而是叶柯,瞬间就有好多人就打了退堂鼓。
如果说叶柯与李洋是有所保障的黄金组合,那么此刻只剩下叶柯一人并第一次尝试做导演,那效果就不是之前那种1+1大于一切。
反而是-1的效果。
毕竟说这部电影少了叶柯,导演依旧是李洋的话,那或许这些明星演员还愿意一试。
总而言之,身为演员出身的叶柯在没有任何成绩下,他们这些一线可不敢贸然冒着这种风险…
会议室里,副导演宁昊翻着退出名单直摇头:“这些人啊,就认名头,也不想想您的剧本,拍成的电影可是拿过戛纳奖的。“
“电影是电影,剧本是剧本,不一样,很正常。”
叶柯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往嘴里塞了颗薄荷糖提神。
毕竟谁都不想辛苦好几个月,最后拍出个没人看的片子。
毕竟已经有很多鲜明的例子,不怪乎这些一线不信任。
毕竟就连陈凯鸽没有人压制下,一部《霸王别姬》后,都能放飞自我,就更不用说别人了。
而《小偷家族》讲的是几个没血缘关系的人,因为生活难处凑成一家的故事。
叶柯心里清楚,虽说大牌明星能拉票房,但这部电影,其实只有最合适的演员,才能让角色活起来。
所以好似一线不一线并不是最重要的,只有适配度高,演技有保障才是最为重要的。
手里翻看着厚厚的名单,叶柯几乎最近每天,听着不同的人用差不多的腔调念台词,可总觉得差点意思。
尤其是“奶奶“这个角色,让叶柯有些发愁,毕竟这个角色在整部片子中起到极为重要纽扣。
剧本里设定,奶奶林金花是个50多岁的拾荒老人,常年戴着块洗得发白的头巾,指甲缝里永远沾着洗不净的泥垢。
可就是这么个爱捡便宜的老太太,会在夜里用捡来的指甲油,给“孙女”涂指甲。
年轻时在纺织厂当女工,下岗后靠捡破烂和低保养活这个特殊的家,嘴里总念叨“偷东西不对,但偷人心不算坏…“
可以说面试了快半个月,来试镜的演员们要么太精致,要么一眼看去就很符合。
叶柯翻着后面一些演员的资料,不知为何就想到一个人。
那就是毛孩的妈妈苇青。
说起来,这时候知道苇青的人不多,而且人家也还没出道,此时好像是被抑郁症所困扰着。
但叶柯重生前看过《不是药神》其中她饰演求药老太,特别是那句:我不想死,我想活着”,真是让人记忆犹新。
总觉得她眼里藏着故事,似乎越想越合适。
可随即想到现在的苇青得了抑郁症,是由退休后患病,苇青因更年期综合症伴随抑郁症陷入精神崩溃,曾出现自残行为,一度产生轻生念头 。
所以她的儿子,毛孩为了照顾她,连戏都不接了,天天守在家里。
叶柯感觉总不能冒冒然然去人家家里吧…
望着眼前老旧居民,叶柯抬头看着斑驳的墙皮和生锈的防盗网,心里直打鼓。
他最终由洪剑滔介绍,联系了毛孩,对方听到是叶柯,并且居然想要邀请自己母亲去拍戏。
很是惊讶之余,还是决定同意叶柯来家一趟。
叶柯爬上四楼时,楼道里堆满了旧纸箱和塑料瓶,窄得只能侧着身子走。
敲开门,毛孩穿着宽松的T恤,眼下挂着青黑,一看就是没休息好,“你…你好叶柯,我妈最近有点烦躁…,要不然,你可以下次再来?“
叶柯赶紧把剧本递过去:“我就想跟阿姨聊聊角色,几句话行吗?“
屋里光线有些暗,窗帘只拉开一条缝。
苇青坐在窗边的藤椅上,手里摆弄着针线,听见动静抬起头。
上一篇:老婆太强,与我基因隔离怎么办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