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师牙
《寄生虫》国内上映在即,宣传工作即将全面启动。
另外,我和法国导演吕克·贝松的合拍片项目或许也会有后续。实在分身乏术,恐怕无法在短期内兼顾这样一个大型项目。”
被直接拒绝,李富珍脸上并没有露出失望的神色。
她只是靠回椅背,轻轻笑了笑,语气从容而笃定:“没关系,我可以等。好的故事,值得耐心等待。就像《新世界》从剧本变成胶片,最终获得成功一样。”
包厢内的气氛,似乎比刚刚进来时要稍微松弛。
这时,李富珍忽然从手包中取出一个深蓝色的丝绒盒子,小巧而精致,推到了叶柯面前。
“之前在首尔,我送你的那块百达翡丽。”
看着他,李富珍眼神里掠过一丝复杂难辨的情绪,“你还戴着吗?”
叶柯愣住了,努力在记忆中搜寻。
好一会儿,他才想起确实有这块表。
只是后来在一次拍动作戏时,不小心摔了一下,虽然外表看不出太大损伤,但走时就不太准了,他一直放在家里的抽屉深处,几乎遗忘。
“不小心摔了一下,走时不那么准了,一直放在家里,没来得及去修。”叶柯如实相告,心里有些许尴尬。
李富珍闻言,脸上看不出喜怒。她伸手,亲自打开了那个丝绒盒子。
里面躺着一块崭新的腕表,设计低调而奢华,机械构造精密复杂。
她将表取出,示意叶柯看表盘内侧。那里,用极细的激光刻着两行小字:“《新世界》翻拍纪念· 2009”。
“这个,就当是我们这次正式合作的见面礼。”李富珍将表放回盒中,推到他面前,“也算是……弥补一下当年的那个遗憾。”
叶柯下意识的就想推辞:“李会长,这太贵重了,不合……”
“收下吧,叶柯。”
李富珍打断他,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不容拒。
她甚至伸出手,轻轻按在了他放在桌边的手背上。
她的指尖温热,掌心柔软的纹路紧贴着他的皮肤,传递过来一种久违的、熟悉的触感。
“就当是为了我们即将开始的、成功的合作。也为了……纪念我们那段旧情。”
叶柯看着她,她也坦然回视。
沉默在两人之间蔓延了十几秒,最终,叶柯几不可闻的叹了口气,将手从她掌心下抽回,同时合上了那个丝绒盒子。
“……谢谢。”
将盒子拿在手中,叶柯感觉那小小的物件此刻竟有些沉甸甸的。
李富珍脸上露出了一个浅浅的、仿佛胜利般的微笑。
她看了一眼手腕上精致的女表,优雅起身:“时间不早了,我下午还要去三星在华的总部主持一个会议,就不多打扰你了。
翻拍项目的后续细节,我会让CJ的团队直接与温情对接。
有任何问题,你随时可以直接联系我。”
两人一同走向餐厅出口。
电梯门缓缓打开,李富珍迈步进去,在转身面对叶柯的刹那,她忽然上前一步,伸出双臂,轻轻的拥抱了他一下。
“希望这次合作,能像当年拍摄《新世界》时一样,顺利,并且愉快。”
她的拥抱很短暂,一触即分,如同一个友好的外交礼仪……
第220章 大甜甜请举手
北电表演系的阶梯教室里,此刻被挤得水泄不通。
不仅所有的坐位都坐满了学生,连过道、门口,甚至窗台边都站满了人。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期待、兴奋和些许紧张的气息。
后排,几台专业摄像机早已架设好,镜头齐刷刷的对准讲台。
这场原本只是小范围的“学长经验分享会”。
因为主讲人是02届校友叶柯刚刚斩获戛纳金棕榈,早已升级为全校瞩目的公开课。
讲台上,叶柯穿着一件白色短袖,姿态放松的坐在高脚椅上,面前连个讲台都没有,只有一瓶矿泉水和一支麦克风。
他刚刚分享完自己当年为了蹭导演系的课,冒充学生会被当场抓包的糗事,引得全场哄堂大笑,原本有些拘谨的气氛瞬间活跃起来。
“好啦,刚才光听我一个人唠了,现在换你们问。”
叶柯笑着环视台下,“有什么想问的,关于表演、关于剧组,或者关于我当年怎么挂科的,都行!”
话音刚落,台下齐刷刷的举起了一片手臂森林。
“柯哥!这边!”
前排一个穿着干净白衬衫,气质清纯靓丽的女生立刻站了起来,接过工作人员递来的话筒,声音清脆悦耳,“柯哥好,我是07级的景恬!”
她自我介绍时,脸上带着一丝初出茅庐的羞涩,但眼神却很坚定。“我刚刚拍完我的第一部电视剧《一个女人的史诗》,在里面演刘火华老师和赵微老师的女儿。”
她顿了顿,似乎在组织语言,语气带上了些许困扰,“但是……在片场面对刘火华老师、赵微老师这样的大前辈时,我总是特别紧张,感觉浑身都放不开,导演说我在镜头里看起来有点僵硬……。
柯哥,您当年第一次是怎么克服这种面对大导演和前辈的紧张感的?”
叶柯看着她,笑了笑,身体微微前倾,做出了一个分享秘密的姿态。
“说实话,我那时候比你现在可能还紧张。”
他坦诚的话引来台下善意的轻笑,“第一次试镜现场,我也是紧张得手心全是汗,准备好的台词说了一半就卡壳了,脑子里一片空白。”
他顿了顿,收敛了笑容,语气变得认真起来:“后来我慢慢琢磨明白了,我们为什么会紧张?是因为我们把‘前辈’、‘大导演’这个身份看得太重了,把他们当成了需要仰望的‘权威’。
但你一旦开机,进入片场,你就不是学生景恬了,你就是剧本里的那个女儿。
你不要去想我要在刘火华老师面前演好,而是要转换思维,想我就是他们的女儿,此刻我这个女儿,应该怎么跟爸爸撒娇、闹脾气,或者怎么应对妈妈的关心。
把你的全部注意力,都放在你和对手演员所扮演的角色关系上,而不是盯着他们本人自带的光环。这个方法,比任何心理暗示都管用。”
叶柯的话通俗易懂,又切中要害,景恬听完,眼睛亮了起来,用力的点了点头:“我明白了!谢谢柯哥!”
她刚坐下,右侧过道里,一个眉眼灵动、笑容带着几分俏皮的女生立刻举起了手,几乎是跳着站了起来。
“柯哥好!我是05级的杨密!”
她的声音带着年轻人特有的朝气和一点小得意,“我算是童星出道,拍过不少戏了,最近刚拍完《仙剑奇侠传三》。”
她话锋一转,语气里带上了一丝真实的烦恼,“但是现在总有人说我,演什么都一个样,角色之间区别不大。
柯哥,您是怎么做到既能保持鲜明的个人特色,又能让每个角色都拥有完全不同灵魂的?”
“这个问题问得很专业,戳中关键了。”
叶柯赞赏的点点头,随手拿起桌上用来做道具的剧本比划着,“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什么是个人特色?它不是你刻意表现出来的某个表情或者某种语气,那是标签。
真正的个人特色,是你骨子里带出来的东西,是你的气质、你的眼神、你对世界独特的理解方式。”
他举例说明:“比如我演《盲井》里的农村少年元凤鸣,和演《寄生虫》里的上层社长,这两个角色天差地别对吧?但仔细看,他们骨子里其实都有一种隐忍的底色。
不同的是,元凤鸣的隐忍,是出于生存压力的、怯生生的、带着恐惧的。而社长的隐忍,是出于维护体面的、虚伪的、带着居高临下优越感的。”
他看向杨密,给出了具体的建议:“你可以试试一个方法,给你演的每个角色写人物小传。
哪怕剧本里完全没有写,你也要自己去想象,她每天早上喜欢吃什么早餐?
她走路是先迈左腿还是右腿?她开心的时候会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小动作?她面对压力时,第一反应是沉默还是爆发?
把这些最细微的细节都想清楚了,立在你自己心里了,角色自然就活起来了,就不会千篇一律了。”
“哇,这个方法好!”杨密兴奋的记着笔记,眼神发亮。
刚放下话筒,后排又传来一个略显青涩的男声:“柯哥,我……我是09级的张芸龙,刚入学没多久。”
一个阳光帅气的男生站起来,有些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问题却非常直率,“现在圈子里总流传一种说法,说颜值比演技重要。柯哥,您觉得像我们这样的新人,是不是应该先想办法靠外形博取关注度再说?”
这个问题很现实,也很大胆,台下响起一阵轻微的骚动。
叶柯看向这个一脸真诚的学弟,眼神变得认真而严肃。
“张芸龙是吧?这个问题很好。”
他首先肯定了提问的勇气,“我这么跟你说吧,颜值,它可能是一块不错的敲门砖,能帮你敲开一些机会的大门。
但它绝对不是你在演艺这条路上畅通无阻的通行证。”
他举了个身边的例子:“我02级同班同学,刘茜茜,你们都知道吧?她当年的颜值够高了吧?堪称惊为天人。
但她当年拍《天龙八部》王语嫣的时候,可不是光靠脸。
她特意去研究古代大家闺秀的仪态,连段誉走路时那种文弱书生的劲儿都去模仿,就是为了让角色更贴合。”
接着,他又拿自己举例:“我除了演段誉,后来接了《盲井》,直接跑到煤矿底下跟矿工同吃同住好几个月,每天灰头土脸,那时候谁还顾得上什么颜值不颜值?
但恰恰是这部不太需要颜值的电影,让我拿到了柏林影帝。”
叶柯总结道,声音沉稳有力,“观众或许会因为你的高颜值而第一眼注意到你,但最终能让他们长久记住你、认可你的,永远是你塑造的角色本身。”
“谢谢柯哥!我懂了!”张芸龙重重的点头,眼神里的迷茫散去了不少。
最后一个问题,来自07级的阚清子,她的问题更偏向职业规划:“柯哥,如果现在有一个机会,剧本可能不怎么样,但是制作团队很强大,资源很好,这种戏我们该怎么选?是接还是不接?”
叶柯沉默了片刻,这个问题显然触动了他的一些回忆。
他选择坦诚相告:“说实话,这样的选择题,我也面临过,而且……我也选错过。”
他的坦诚让台下安静下来,“但后来我用很多教训换来的经验是:一个烂剧本,你就算拍十部,带给你的除了暂时的曝光,可能更多的是消耗和标签。
而一部真正的好剧本、一个好角色,哪怕需要你等,哪怕制作规模小一点,它所能带给你的认可和职业上的飞跃,是前者无法比拟的。”
这是叶柯前世的遭遇,可以说今天一些话,一大部分他都融合前世所经历过的事情。
他再次引用身边人的例子:“我02级同班的朱亚纹,你们知道他吧?他毕业之后,有将近两年的时间几乎都在跑龙套,演各种小配角。
但他沉得住气,一直在磨炼自己,后来一部《闯关东》里的朱传武,就直接让他站稳了实力派演员的脚跟。”
他看着台下年轻的面孔,语重心长,“好的演员,不怕等,就怕在等待和诱惑中,丢掉了对表演最初的那份热爱和对角色的敬畏心。”
“叮铃铃——”
下课铃声适时的响起,为这场酣畅淋漓的问答画上了句号。
但学生们显然意犹未尽。
景恬第一个抱着自己的剧本冲上讲台,希望能得到学长的签名和一句鼓励。
杨密则紧跟其后,追问着关于撰写角色小传更具体的技巧。
叶柯被热情的学生们围在中间,耐心的一一回应,签名、合影、解答。看着这一张张洋溢着青春、憧憬以及对未来无限渴望的面孔。
他恍惚间仿佛看到了很多年前,自己也是坐在这个教室的台下,听着当时的学长学姐分享经验时,那同样充满期待和迷茫的样子。
走出渐渐散去人潮的教室,一直等在门外的表演系主任感慨的拍了拍叶柯的肩膀:“还是你跟他们聊得来,感觉有说不完的话。”
叶柯笑着摇了摇头,语气真诚:“主任,不是我会聊。
是因为我真正走过他们现在正在走的路,我懂得他们此刻的兴奋、他们的焦虑,还有他们对未来的那点不确定。
我只不过是把我的经验教训,实话实说而已。”
初夏的阳光透过高大的窗户,明晃晃的洒在宁静下来的校园走廊里,远处隐约传来新生们的欢笑声。
叶柯拿出手机,屏幕亮起,显示着李富珍的名字。
信息内容很简单:“明天晚上有空一起吃饭吗?想跟你聊聊关于电影的一些初步构想,我觉得我们可以碰撞出更多火花。”
叶柯看着这条信息,脚步停顿了片刻。
手机屏幕的光映在他脸上,明暗不定。他犹豫了几秒钟,指尖在屏幕上快速敲击,回复道:
“抱歉,明天我要飞往魔都,参加《寄生虫》的首站路演活动。关于新电影的构想,等我从魔都回来之后,我们再约时间详谈吧…”
……
魔都外滩的风,裹挟着黄浦江的水汽和初夏特有的温热,吹拂在《寄生虫》路演活动的露天舞台上。
背景大屏幕上循环播放着电影的高光片段,但台下粉丝的热情似乎比屏幕上的影像更为炽烈。
叶柯刚刚结束一轮密集的媒体群访,额角还带着细密的汗珠。
记者们的问题如同连珠炮,从金棕榈的获奖感言问到未来的创作计划,他应对得体,但精神的高度集中仍带来了一丝疲惫。
上一篇:老婆太强,与我基因隔离怎么办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