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从雪姨开始 第210章

作者:师牙

  “从演员到导演的封神之路!”

  “华语电影的骄傲!今夜我们都是叶吹!”

  “理性分析《寄生虫》中的楼梯、气味、石头等符号隐喻与阶级叙事”

  “叶柯的导演技法已入化境,平行蒙太奇那段看得我窒息!”……

  各种或感性或理性的评论层出不穷,交织成一曲盛大的网络赞歌。

  网站服务器一度因瞬时流量过大而出现短暂卡顿,技术部门不得不紧急扩容。

  微博上,#叶柯戛纳最佳影片#、

  #北电最强02届#、

  #寄生虫牛逼#、

  #中国电影之光#等话题如同坐上了火箭,迅速抢占热搜榜前十的位置,后面无一例外的跟着一个鲜红的“爆”字。

  相关话题的阅读量在短短半小时内就突破了惊人的一亿次,并且仍在飞速攀升。

  有资深影迷翻出了叶柯早年凭借《盲井》获得柏林影帝时,在后台接受央视电影频道采访时那段青涩的视频。

  画面里的他,头发略显凌乱,穿着简单的牛仔裤和T恤,面对镜头还带着少年的腼腆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回答问题时的语气甚至有些磕绊。

  与如今在戛纳领奖台上,身着定制西装,沉稳从容、目光坚定、言谈举止间充满自信与力量的国际级导演形象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比。

  这条精心制作的对比微博瞬间被转发了上万次,评论区满是“这才是真正的顶级养成系!”

  “岁月是把雕刻刀,把他从一块璞玉雕琢成了传世瑰宝!”

  “我哭了,谁懂这种陪着偶像一起成长、见证历史的感觉?”

  线下的热情同样如火如荼,从网络世界蔓延到了现实。

  在首都、魔都、成都、广州等地的艺术影院、电影资料馆乃至一些高校的放映厅,经理和负责人们连夜被电话叫醒,紧急召集排片人员,通宵达旦的调整排片计划,迅速推出了“叶柯作品回顾展”、“致敬戛纳最佳影片叶柯”等专题放映活动。

  《盲井》、《小偷家族》,《新世界》、《无双》等过往作品的拷贝被从库房的深处取出,小心翼翼的擦拭干净,在深夜和凌晨的银幕上再次焕发出历久弥新的光彩。

  令人惊叹的是,这些临时增加的、且多在非黄金时段的场次,门票在线上开售几分钟内便被闻讯而来的影迷一抢而空。

  许多城市的放映现场出现了久违的爆满景象。

  放映结束后,许多观众手持自制的“恭喜叶导”、“华语电影之光”、

  “叶柯,我们的骄傲”的灯牌、手幅和荧光棒,在影院门口自发聚集,合影留念,热烈讨论,久久不愿离去,场面之热烈,堪比好莱坞顶级大片的首映礼。

  魔都某艺术影院的经理看着眼前喧闹的人群,不禁对身边的同事感慨:“这景象,怕是只有当年《泰坦尼克号》上映时才有过。”

  娱乐圈内,祝贺的声浪更是铺天盖地。

  以“小刚炮”著称的导演冯小缸,几乎是在颁奖结果公布后的第一时间,就在个人微博上发言:“之前我就跟葛忧说过,这小子,将来必成大器!现在怎么样?果然带着咱们华语电影扬眉吐气了!恭喜叶导!实至名归!另外,悄悄打个广告,《唐山大的震》的后期特效还有几个难题卡着壳呢,就等着你这位新鲜出炉的戛纳大导演回来帮忙把关呢!”

  配图是一张几年前两人在某个电影项目的片场勾肩搭背、谈笑风生的黑白合影,照片上的叶柯还略显青涩。

  刚刚成立了自己工作室,正努力从演员向制片人转型的赵大眼,迅速转发了央视新闻的官方微博,并评论道:“叶导获奖,是继09年咱们全国电影市场年度总票房突破百亿大关之后,又一个振奋人心的好兆头!

  这证明了我们国内电影人完全有能力、有实力在世界电影艺术的最高舞台上占据一席之的,发出我们的声音。

  之前谈的那个关于女性题材的合拍片项目,我看必须抓紧推进了。叶导,等你回来,我们务必详谈,剧本随时发你邮箱!”

  正在巴黎参加某顶级品牌时装周的章紫怡,身处衣香鬓影的秀场后台,却心系戛纳。

  她特意让助理在能俯瞰巴黎夜景的酒店阳台上,录制了一段短视频送上祝福。

  视频中,她身着当季最新款的高级定制礼服,妆容精致,面带真诚而欣喜的微笑说道:“很遗憾这次没能亲临戛纳现场,但在巴黎,我同样感受到了这份来自的中海的喜悦与热浪。亲眼见证象征着世界电影最高荣誉的奖杯再次花落华国,是我作为国内电影人最骄傲的时刻之一。

  叶柯的导演功力,对剧本的掌控,对演员的调教,都配得上所有的赞誉!恭喜!”

  以灵气和真性情著称的周熏,则是发文道:“叶导前阵子寄来的明前西湖龙井还没喝完,今天就等来了这个天大的好消息。

  嗯,这茶,喝着感觉更香、更甘醇了。等你荣耀归国,我们好好聚聚,煮茶论英雄。

  顺便,我手里有个特别棒的本子,是一个关于敦煌壁画修复师的故事,想第一个拿给你看。”

  就连许久未在公众面前露面的国师张艺某,也通过其工作室的官方账号发文:“叶柯的成功,在于他始终未曾忘记电影艺术的初心,始终扎根于现实生活的肥沃土壤,关注普通人的命运沉浮与情感波澜。

  他的镜头下有悲悯,有洞察,有批判,但更重要的是,始终闪烁着希望与人性的光芒。

  华国电影的未来,正需要这样既能脚踏实地、深挖井,又能胸怀寰宇、放眼全球的创作者。祝贺叶柯,祝贺华国电影。”

  这份声明,被业内视为第五代导演对新一代领军人物的最高认可,其意义非凡。

  叶柯的母校——北京电影学院,对于迎接这类喜讯,早已是轻车熟路,形成了一套高效而充满温情的响应机制。

  第二天清晨,当第一缕晨曦穿透薄雾,洒落在海淀校区那充满艺术气息的主干道上时,早起晨练的师生们发现,道路两侧茂密的梧桐树之间,已然悬挂上了崭新的、红丝绒质的的横幅。

  “热烈祝贺我校02级表演系校友叶柯荣获第62届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

  落款是,北京电影学院校友会暨全体师生敬贺。

  这已经是叶柯的名字第四次出现在北电的荣誉横幅上。

  从最初柏林电影节的柏林影帝,再到戛纳和威尼斯,直至如今含金量最高的戛纳最佳影片……

  他每一次在光影道路上的重大突破与高光时刻,北电的横幅总会如约而至,准时的飘扬在校园里。

  成为一道独特而励志的风景线,也默默记录着一位电影人的成长史诗。

  清晨的校园里,学生们纷纷聚集在鲜艳的横幅下合影留念,仿佛能从中汲取到前行的力量。表演系08级的一名新生,手里紧紧攥着叶柯所有作品的合集海报,激动的对身边的同学说:“太不可思议了!入学第一天,开学典礼上,系主任讲的就是叶柯师兄从本科到被保送直博的传奇故事,说他如何泡在图书馆看片子,如何在排练厅通宵达旦的磨戏。

  现在,他又拿下了戛纳!这简直就是行走的招生简章,是我们北电人最好的名片!感觉梦想离我们更近了!”

  学校的官方论坛和校内社交网络群里,“北电最强王者”、“02届神话”的讨论帖热度居高不下,回复盖起了上千层的高楼。

  有高年级的学生以史学考据般的严谨口吻总结道:“九十年代,以陈昆、赵大眼、黄小明为代表的‘北电96级三剑客’横空出世。

  如今,叶柯师兄领衔的02届,则成功突围,将国内电影直接推向了世界最高领奖台,拿下了艺术电影领域的皇冠明珠。

  这就是北电精神的传承,生生不息,代有才人!”

  到了第二天晚七点整,覆盖全国数亿家庭的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在其庄重权威的文化动态栏目中,以足足四十秒的黄金时长,播发了相关报道。

  画面中,男女主播字正腔圆,面带赞许的微笑说道:“当地时间二十四日,第六十二届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顺利闭幕。我国青年导演叶柯凭借其作品《寄生虫》,荣获电影节最佳影片奖。这是继陈凯歌导演之后,再次斩获此项国际顶级电影奖项,充分展现了当代国内电影日益增强的创作实力与国际影响力。”

  报道还配发了叶柯在领奖台上手持金棕榈奖杯、发表获奖感言的画面片段,以及《寄生虫》电影中几个极具代表性的镜头。

  这短短四十秒,被无数网友截图、录屏,在社交媒体上疯狂转发,并激动的称之为“官方认证的光影荣光”、

  “国内电影的高光时刻”、

  “这排面,足矣!”

  与此同时,中影也迅速作出了反应。

  韩三屏在参加一个行业论坛间隙,接受央视电影频道专访时明确表示:“中影未来将全方位加大对叶柯导演后续项目的投资与支持力度,包括他在筹备中的题材。

  叶柯的成功绝非偶然,更不是孤立的个例。

  他是09年以来,国内电影市场深化改革、蓬勃发展的一个精彩缩影,是产业升级、人才涌现、创作环境优化的必然结果。

  今年,我们全国票房冲击62亿人民币的宏伟目标,正需要更多像《寄生虫》这样,既有高超艺术品质、又有深刻思想内涵,还能引发广泛社会共鸣的优质作品来支撑!叶柯导演,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标杆……”

  而在所有的喧嚣、赞誉与荣耀的中心,叶柯却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平静与清醒。

  他在戛纳下榻的酒店房间里,那只私人手机,早已被潮水般涌来的祝贺消息淹没,并且还在不断增加。

  从欧美的顶级国际发行商,到国内各大影视公司的老板、金牌制片人,言辞恳切,祝贺之外,更多的是表达着进一步加强合作的迫切愿望,一份份项目计划书和邀请函通过邮件接踵而至。

第219章 归国,长公主的邀约

  第二天早晨,叶柯在酒店的套房里醒来。

  床头柜上,那座金棕榈奖杯在晨光中熠熠生辉。

  他刚起身,门铃就响了。

  酒店管家推着餐车进来,上面除了标准的欧陆早餐。

  “叶先生,恭喜您。”

  管家恭敬地说,“按照电影节传统,您在戛纳期间的所有费用都由组委会承担。“

  这个待遇让叶柯有些意外。

  更让他吃惊的是餐盘旁那叠厚厚的邀请函:吕克·贝松的午餐邀约、韦恩斯坦影业的合作洽谈、法国文化部长的晚宴请柬......

  似乎每一封都代表着国际影坛的认可。

  十点整,叶柯下楼时,酒店门口已经挤满了记者和影迷。

  电影节组委会为他配备了两名安保和一辆专车,司机是位会讲中文的法籍华裔。

  “叶导,今天的行程很满。“

  工作人员翻看日程表,“上午在电影宫有官方采访和《电影手册》专访,下午要出席大师班,晚上是法国电影资料馆的特别展映。“

  前往电影宫的路上,司机透过后视镜笑着说:“我在戛纳开了二十年车,还是第一次见到华语电影人受到这样的礼遇。

  昨晚颁奖礼后,很多人在海边放烟花庆祝到凌晨。“

  叶柯望向窗外,发现沿路的电影院都在最显眼的位置挂上了《寄生虫》的巨幅海报,“金棕榈大奖得主“的标语格外醒目。

  在电影宫贵宾室,叶柯接连会见了几位比较重要的人。

  好莱坞制片人哈维·韦恩斯坦开门见山:“叶,我要买下《寄生虫》的北美发行权。另外,想请你执导我们明年的一部重点作品,预算五千万美元起。”

  对于哈维,这个老忽悠,叶柯采取的是保守派。

  给钱再说,其它一概不理会!

  除了哈维这个老忽悠外,还有英国导演史蒂文·弗里尔斯则是在认真交流聊天。

  史蒂文·弗里尔斯:“叶柯,你的电影让我想起了自己刚出道的时候,但在处理社会议题上的成熟度,让我这个老导演都自愧不如。”

  而日本导演是枝裕和也特意前来:“叶导演,你的作品为亚洲电影开辟了新的可能性,期待未来的合作机会。“

  与吕克·贝松共进午餐时,对方给出了具体方案:“欧洲电影公司愿意投资你的下一个项目,我们希望能帮助你走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随着获奖消息的传播,叶柯在戛纳的待遇持续升温。

  下午,香奈儿派来专业造型团队,表示愿意为他提供后续所有活动的服装支持。品牌总监直言:“叶先生代表着华语电影的最高水准,也展现了新时代的东方审美。“

  傍晚时分,叶柯受邀参加在豪华别墅区举办的派对。

  令他惊讶的是,这个派对竟是专为《寄生虫》获奖而临时组织的。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妮可·基德曼、让·杜雅尔丹等国际巨星悉数到场。

  “你的电影对社会阶层的洞察令人震撼。“迪卡普里奥与叶柯碰杯时表示,“期待未来的合作机会。“

  整晚,制片人、投资人络绎不绝地前来交换联系方式。

  叶柯的手机响个不停,连美国CAA经纪公司总裁都亲自来电,希望为他提供国际经纪服务。

  热闹了一天,晚上叶柯一个人站在酒店阳台发呆。

  手里的金棕榈奖杯在月光下反着光,他感觉这不止是个人的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他想起了下午大师班上那些年轻导演渴望的眼神,想起了电影市场里那些对华语电影重燃兴趣的买家,也想起了团队成员们虽然累却充满希望的脸。

  宋佳走过来,递给他一杯红酒:“睡不着?”

  “我在想,这个奖对我们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叶柯看着远处的海面,“是到头了,还是刚起步?”

  “记得你在领奖台上说的话吗?”宋佳笑了笑,“你说华语电影能打动世界,现在,世界听见了。”

  这时,叶柯的手机响了,是首都来的越洋电话。

  韩三屏在电话里很激动:“叶柯,恭喜你!总局领导刚亲自打电话来表扬,说你这不仅是为国内电影争光,更是国内文化走出去的成功典型!

  等你回来,我们搞个隆重的庆功会……”

  对于这番话,叶柯并没有多说什么。

  只是赶紧收拾行李准备回去…

  ……

  叶柯刚下飞机正推着行李车,身影刚出现在出口通道,等候多时的人群立刻沸腾起来。

  欢呼声、尖叫声、快门声汇成一片,几乎要掀翻航站楼的屋顶。

  “叶导!看这边!”

  “叶柯!恭喜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