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师牙
“不知道我以后还能不能拍戏。”胡歌抹了把脸,声音哽咽,“有点对不起我的助理。”
叶柯坐在床边的椅子上,看着他小口小口地喝粥。
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在胡歌缠着纱布的脸上投下一小块光斑。
叶柯轻声说道:“医生说恢复得不错,就是后面要遭点罪,植皮、拆钢钉,都疼。”
“我不怕。”胡歌抬起头,眼里的红血丝清晰可见,却亮得惊人,“就是觉得对不起张冕……还有剧组,耽误了进度。”
“袁宏把你的戏接了,那小子跟你搭戏多年,台词都能背下来。”
对于他再一次提起助理,叶柯从大衣口袋里掏出个u盘,递过去,“这是我这些拍戏的总结和记录,全是些笨办法,比如怎么在候场时练眼神,怎么在吊威亚前活动关节……你没事的时候翻翻,权当解闷。”
“谢谢…”胡歌小心翼翼接过u盘,有些不知所措。
“谢什么,好好养着才是最重要的事。”
叶柯笑了笑,伸手拍了拍他没受伤的胳膊,“每个角色都是块垫脚石,多垫一块,就能站得高一点。等你好了,咱们争取合作一部,我就不演你师傅了,咱们演一次兄弟都行。”
胡歌“噗嗤”一声笑了出来,眼泪却跟着掉得更凶。
他知道叶柯现在的地位,别说演兄弟了,就算是演爹的角色,都是多少剧组求都求不来的。
胡歌郑重说道:“柯哥,《陈汉生》我肯定去看,等我能下床了,就去影院二刷。”
“不急。”
叶柯站起身,整理了一下风衣,“等你好了,我让剪辑师给你放未删减版,让你看看我拍砸了多少条。”
走到门口时,叶柯回头看了一眼。胡歌正捧着那个u盘,手指轻轻摩挲着……
第164章 文艺之王
叶柯刚走出病房,就看见蔡艺侬站在走廊尽头的窗边。
看那背影瞧着,还是透着股掩不住的疲惫。
听见脚步声,蔡艺侬转过身,眼底布满红丝,显然是熬了不止一个通宵。
“叶柯。”
快步迎上来,蔡艺侬声音带着熬夜后的沙哑,“这几天胡歌就跟把自己关在罐子里似的,谁说话都闷不吭声,护士送来的饭搁到凉都不动一口。”
看着她眼下那圈青黑,想起刚才病房里胡歌捧着粥碗、眼泪啪嗒掉进去的模样。
叶柯轻轻叹了口气:“他那是心里憋着股劲没处使呢,是怕人看见伤口,又盼着有人能懂他那点委屈。”
“何止是憋着火。”
蔡艺侬苦笑一声,往走廊尽头的安全通道走,“出事那天他刚拍完夜戏,连着熬了三个大夜。助理张冕那性子实诚得不行,非说让他在后座眯会儿,自己来开车。
说‘哥你眯半小时,到了我叫你’,结果……”
她话说到一半,突然卡住了,喉咙里像堵着团湿棉花,好半天才哽咽着续上,“现在他天天跟自己较劲,说要是那天他硬撑着开车,就不会出事了。你说这叫什么事啊,明明是飞来横祸,他倒把账全算在自己头上了。”
叶柯从口袋里摸出包纸巾递过去。
蔡艺侬接过来,随意擦了下,声音里带着点慌:“叶柯,你说他以后……还能拍戏吗?医生刚才跟我说,他右脸得植皮,面积不小,眼皮上都得动刀。万一……万一留了疤,眼睛再有点后遗症,以后镜头一怼近,观众能接受吗?”
她声音越说越低。
毕竟胡歌是她一手带出来的,从刚出道时那个穿着白衬衫、站在镜头前会紧张到同手同脚的少年,到如今能独当一面的当红小生,她在他身上花的心思,比谁都清楚。
现在出了这档子事,就像眼看着自己精心侍弄的花被冰雹砸了,心里又疼又急。
“肯定能。”
叶柯干脆地打断她,“胡歌不是那种轻易认输的人。你忘了他拍《仙剑》时,吊威亚从三米高的架子上摔下来,脚踝肿得像个馒头,第二天照样一瘸一拐地来片场,这点伤,打不倒他。”
蔡艺侬愣了愣,眼眶倏地又热了。
“可现在不一样了啊。”
蔡艺侬低下头,声音轻得像叹息,“他现在是当红小生,粉丝捧着,媒体盯着,多少人就爱看他那张脸。真要是脸上留了疤,那些冲着他脸来的观众,还能买账吗?”
“重要的不是脸,是心里的那股劲儿,是演技。”
叶柯靠在墙壁上,“我刚入行时,不也有人说我眉眼平平,撑不起主角。
可你看,现在我不也拿到大满贯了?
观众记不住你的脸,但会记住你演的角色,记住你在戏里哭,在戏里笑,在戏里活过一遭。
胡歌,他只是需要点时间想明白。”
两人沉默地站了一会儿,蔡艺侬突然想起什么,从随身的包里拿出个文件袋,“对了,这是《射雕英雄传》的剧本,本来都定了胡歌演郭靖,现在……”
她没说下去,只是把文件袋往叶柯面前递了递,眼神里带着点试探。
“要我交给他?算了吧。”
叶柯没接,只是轻轻推了回去,“等他好了,让他自己决定要不要演。”
蔡艺侬点点头,好像被他这几句话给捋顺了,“难得来一趟魔都,结果还让你跑这么远来医院,本来该好好聚聚的。”
“下次吧,有的是时间。”
叶柯看着她眼底的红血丝,突然想起刚才病房里胡歌看着U盘,不由劝说道:“你也别太累了,胡歌这边有护工盯着,张冕那边的事……”
“嗯,我会处理好的。”蔡艺侬点点头。
叶柯笑了笑,没再说什么,转身准备离开……
《陈汉生》上映首日,首都的天气格外晴朗,一大早,位于王府井的UME影城门口就排起了长队。
队伍里有背着书包的学生,三两成群,兴奋地讨论着叶柯之前在电影节上的获奖作品。
影院大厅里,那块巨大的电子屏滚动播放着《陈汉生》的预告片段。
画面里,叶柯饰演的陈汉生穿着洗得发白的工装,站在嘈杂的机床厂车间,脸上满是油污,眼神却透着一股执拗劲儿。
预告片中没有一句旁白,只有机器的轰鸣声和金属碰撞声,却莫名地抓住了观众的心。
“这预告片看着就跟别的不一样。”
一位中年男子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转头对身边的朋友说,“没那些花里胡哨的特效,就感觉很真实,像回到了我小时候,我爸就在这样的工厂上班。”
他的朋友点点头,目光仍盯着屏幕:“叶柯演啥像啥,这次拿了大满贯,肯定不会让咱们失望。”
上午十点,电影准时开场。影厅里座无虚席,连过道都站满了人。随着灯光渐暗,影片缓缓拉开帷幕。
陈汉生的生活像一幅徐徐展开的旧画卷,平淡又琐碎: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给家人做早饭,骑着那辆嘎吱作响的二八自行车去工厂;在车间里,他熟练地操作着机床,汗水湿透了后背,却从不喊累;下班后,他会去菜市场挑最新鲜的菜,回家路上还会给孩子买上一支冰棍。
观众们沉浸在陈汉生的世界里,仿佛自己也跟着他经历了那些酸甜苦辣。
当陈汉生因为工厂效益不好面临下岗时,影厅里响起一片叹息声;而当他为了家庭四处奔波,去夜市摆摊卖小吃…
坐在前排的一位年轻女孩,眼眶渐渐红了。
她想起自己的父亲,也是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为了家庭默默付出,从不抱怨生活的艰辛。
“这部电影就像在拍我爸,太真实了。”
她小声对同伴说,声音里带着一丝哽咽。
另一边,一群电影学院的学生聚精会神地盯着屏幕,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着什么。
他们关注的不仅仅是剧情,还有叶柯的表演细节。
“叶柯的微表情太绝了。”
一个男生低声赞叹,“就刚刚他得知下岗消息时,那一瞬间的眼神变化,从震惊到失落,再到无奈,层次感太丰富了。”
电影放映结束,灯光亮起,影厅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观众们久久不愿离去,还沉浸在影片的余韵之中。有人在低声讨论着陈汉生的命运,有人则在感慨叶柯的演技……
在网络上,《陈汉生》也迅速成为热门话题。
各大论坛贴吧上,#陈汉生上映#的话题阅读量短短几个小时就突破了百万,网友们纷纷分享自己的观影感受。
有网友写道:“本以为是一部普通的文艺片,没想到这么戳心。陈汉生不是什么英雄,他只是一个努力生活的小人物,但正是这种平凡的力量,最让人动容。”
影评人们也对《陈汉生》赞不绝口。知名影评人李岳则是发文:“叶柯用他细腻而真挚的表演,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陈汉生。
这部电影没有宏大的叙事,却通过一个小人物的一生,折射出了一个时代的变迁。它让我们看到,在岁月的洪流中,普通人的梦想与坚守从未褪色。”
随着口碑的发酵,《陈汉生》的票房一路飙升。
上映首日,票房就突破了五千万,再一次打破了文艺片的首日票房纪录。
而上一次记录保持者依旧是叶柯!
第二天,票房更是翻倍,达到了一亿二千万。各大院线纷纷增加排片,原本38%的排片率迅速提升到了50%以上。
而此时的叶柯,正坐在医院的病房里,陪着胡歌聊天。
他的手机不断收到《陈汉生》票房大卖的消息,但他只是淡淡一笑,把手机放在一边。
在他看来,票房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这部电影能被观众看到,能让大家记住那个时代的故事。
“柯哥,恭喜啊,《陈汉生》火了。”胡歌靠在床头,脸上带着一丝羡慕,“等我好了,也要像你一样,拍出这样的好电影。”
叶柯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说:“等你好了,咱们一起拍。”
《陈汉生》上映第五天,票房突破两亿多的消息刷爆了叶柯的手机。
温情发来的信息,说是那实时票房曲线像支绷紧的箭,一路向上蹿,把同期的《宝贝计划》和《好奇害死猫》远远甩在身后。
“影院那边又来电话,说要再加午夜场。”
温情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带着抑制不住的笑意,“王劲松老师刚发消息,说北电学弟学妹们等着你回去呢。”
“跟老师说声谢谢,等忙完这阵我就回学校。”叶柯笑道。
温情在电话那边说道:“那边还有几个访谈等着收尾呢。”
“推了吧。”
叶柯想了下,又补充道:“等留着《新世界》上映再说。”
“好。”
电话那边温情顿了下:“公司最近有不少人递来剧本,有想要邀请你,也有打算寻找投资,你看……”
第165章 暗示
时间转眼就滑进了十月。
《陈汉生》的名字,在票房榜上依旧保持着倔强的存在感。
即便排片量早已不如上映初期,每天的票房数字,依旧稳稳地在榜单上占据一席之地。
直到最后一场放映落下帷幕。
某影院经理盯着后台统计系统弹出的最终票房数字,指尖悬在屏幕上方迟迟没落下——3.62亿。
这个数字看得他愣了半晌,嘴里反复念叨着:“这哪是文艺片的体量啊……”
圈内人早有共识,叶柯的片子从来不会让人失望,尤其是当他与李洋这对老搭档再次联手。
如今国内影坛,能把奖项与票房玩到一起的,他们几乎是独一份。
更难得的是,这份成绩单还诞生在文艺片这块向来冷清的领域。
谁能忘了一年前《小偷家族》的盛况?
2亿出头的票房收官时,业内已经惊得掉了一地眼镜。
当时报纸头条还带着试探的语气发问:“文艺片的春天来了?”
要知道在此之前,文艺片能突破五千万票房已是烧高香,“亿”这个单位,在从业者眼里简直是遥不可及的天文数字。
而如今的《陈汉生》这3.62亿,硬生生把那层看不见的“天花板”捅了个大洞,再一次刷新了所有人的认知。
更让人咋舌的是它的票房曲线。
上映首周就轻松破亿,第二周非但没像常规影片那样下跌,反而逆势上涨,到了第三周,依旧保持着日均千万的票房势头。
有发行商在酒局上举着酒杯,对着满桌人感慨:“这哪是文艺片?论续航能力,比不少商业大片还能打!”
他手里的观众分析报表上写得明明白白:《陈汉生》的观众中,35岁以上的占了六成,其中不少人在问卷里填着“本年度第一次进影院”。
即便有叶柯这位刚获得欧洲三大电影节满贯影帝在,可这样的成绩也透着股不可思议的劲儿。
上一篇:老婆太强,与我基因隔离怎么办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