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师牙
而身边的王玲,跟蒋雯莉又是不错的朋友,这时候多说反倒不合适。
羊紫盯着前排座位上的名牌,看到“罗兰·艾默里奇”这几个字,拉了拉叶柯的胳膊问:“这人就是拍《独立日》的那个导演吧?我爸以前老爱看那电影,里面外星人打过来的场面可带劲了。”
张义山在旁边笑着接话:“对啊,他现在是评委会主席呢,听说咱们电影能不能得奖,他的意见很重要。”
“那可不一定。”叶柯随口说了句,也没多解释。
这时候,电影节主席走上了舞台,他身后的大屏幕上,正放着开幕影片《野人传奇》的片段——19世纪的中非丛林里,探险的人和当地的人在路上碰到了一起。
主持人的声音响了起来:“电影这东西,总在提醒咱们:过去的事儿,其实从没真正过去。今年入围的这些片子,有的讲殖民时期留下的伤痛,有的说家里的温暖,它们就像柏林的墙,拆了又建,说到底,讲的都是‘人’自己的事儿。”
他特意看向罗兰·艾默里奇:“请评审团主席跟我们说说,您希望从这些故事里看到些什么?”
艾默里奇拿起话筒,笑着说:“我拍过外星人,也拍过灾难片,但最能打动我的,始终是普通人身上的那股劲儿。就像那部来自华国的《小偷家族》,一群不那么完美的人凑在一起,比那些超级英雄还有力量。”
叶柯听到这话,下意识朝顾常卫那边看了一眼,对方正朝他点头笑呢。
接下来是颁终身成就奖。当颁奖嘉宾念出获奖者名字的时候,台下的掌声响了好久都没停。
一位头发花白的意大利老导演走上台,他以前拍过《天堂电影院》。这会儿他握着奖杯,目光扫过全场说:“我拍了一辈子电影,发现最值钱的镜头,都是讲告别的。就像《孔雀》里姐姐放鸽子的那一瞬间,还有《小偷家族》里奶奶偷偷藏糖果的样子,告别里藏着的那些舍不得,比啥都浓。”
等老导演说完,台下的人又笑着鼓起了掌,比刚才更热烈了。
大屏幕很快开始放其他入围影片的片段。
《野人传奇》里那些讲殖民时期的宏大场面刚过,就切到了《孔雀》的画面:姐姐穿着军装,骑着自行车往前走。
解说员称赞道:“顾常卫用很美的镜头,讲了一个关于梦想没实现,可又重新找着方向的故事。”
紧接着,《小偷家族》的画面就出来了:张义山偷面包被人追,苇青把他护在身后。
羊紫第一次喊“妈妈”,王玲一下子愣住了。
最后一家人在海边看烟花,谁都没说话,可心里的话好像都说尽了。
解说员的声音放温柔了:“这些人没血缘关系,却偏偏离不开彼此。叶柯导演说过,他想拍的不是‘小偷’,是‘家人’——那些被世界落下的人,自己凑到一块儿,就成了家。”
张义山听到这儿,偷偷碰了碰羊紫:“你看咱那时候多傻,拍烟花那场戏,冻得都哭了。”
羊紫瞪了他一眼:“谁哭了?明明是你抢我的围巾,害得我流鼻涕!”
俩小孩小声斗嘴,叶柯听见了,嘴角忍不住往上扬。
典礼快结束的时候,所有入围影片的主创都被请上台合影。
而叶柯扶着苇青,正遇上顾常卫和张靖初。
“叶导,苇青老师状态真好。”顾常卫笑着说道:“明天《小偷家族》首映,我一定到。”
叶柯客气回道:“多谢顾导,您的电影首映,我们也会去的。”
张靖初倒是笑道:“奶奶,您演得太打动人了。”
苇青倒是含糊道:“姑娘你也俊。”
虽然对张靖初没什么好说的,但王玲在旁还是露出淡淡笑意说道:“都是自家电影,肯定要互相支持。”
几句寒暄后,两拨人便各自散去,客气里透着点不远不近的分寸……
第140章 荣耀,王玲居然把战袍给带来
合影结束后,叶柯就被柏林电视台的记者拦住。
对方举着话筒,身后跟着扛摄像机的团队,翻译快步上前:“叶导,能借十分钟做个专访吗?我们想聊聊《小偷家族》里的‘家’。”
叶柯看了眼腕表,朝王玲递了个眼色,示意她们稍微等一下。
而后,叶柯则跟着记者走到休息室旁的采访区,背景板上还印着柏林电影节的LOGO。
“您觉得,《小偷家族》里的‘偷’,是错的吗?”想不到这个记者第一个问题就带着尖锐。
看着镜头,叶柯笑了笑:“您有没有过这种时候,那就是等你饿极了,看到别人桌上的面包会眼馋。
冷极了,想把别人晾着的围巾揣进怀里。
其实他们偷的不是东西,是活下去的念想。”
翻译刚说完,记者想了下,就继续提问:“可他们毕竟没有血缘,这种‘凑出来的家’,真的能算家吗?”
叶柯笑了笑,反问道:“知道天上的云吧,它们聚在一块儿是云,散开了是雾,可本质上都是水。
血缘就像容器,有的是瓷碗,有的是玻璃罐,但装的‘爱’是一样的。”
他想起拍电影时,在剧组里他们几个人确实有那种除情亲外,特殊的国人传统,尊老爱幼。
所以这部电影,叶柯觉得可以用另一个角度去深看。
记者被逗笑了,翻了页笔记本:“罗兰·艾默里奇说,您镜头里的普通人比超级英雄有力量。您认同吗?”
“那就看是哪种力量了,毕竟超级英雄可以拯救世界。”
幽默的耸肩,随后叶柯认真道:“可普通人呢?他们在拯救彼此。就像电影里的王玲饰演的角色,明明自己都快饿死了,还把偷来的便当塞给羊紫。
而张义山宁愿被抓,也要护着妹妹。
只能说这种‘小力量’聚在一块儿,比飞船撞地球更动人……”
采访快结束时,记者忽然提起《孔雀》:“顾常卫导演的电影里,姐姐的梦想碎了。
您的电影里,一群被抛弃的人却拼出了家。这两种‘不完美’,有什么不同?”
叶柯想了想,道:“《孔雀》像冬天的树,枝桠光秃秃的,却憋着劲儿想开花。
《小偷家族》像墙角的草,被人踩了无数次,却还是往一块儿长。说到底,都是在跟生活较劲,只是姿势不同。”
走出采访区时,正好撞见顾常卫和张靖初。
“刚看你接受采访,说得真透彻。”
顾常卫笑道:“记者问《孔雀》和《小偷家族》的区别,我可答不出这么妙的比喻。”
“顾导过奖了。”
叶柯谦虚说道:“您那姐姐放鸽子的镜头才是真的绝。好比那梦想飞了,可手还举着。”
原本安静站在一旁,张靖初也忍不住笑道::“刚才听您说‘云聚云散都是水’,回去得记下来,下次采访用得上。”
叶柯笑了:“要是不嫌弃,回头把剧本里的台词抄给你咯。”
几句寒暄后,叶柯与他们道别,与王玲他们一同回到酒店里,毕竟接下来就是在柏林首映了。
2月15日,柏林这边的雪还没化透。
叶柯站在后台,对着镜子理了理西装领口。
“紧张吗?”
王玲静静看着,“刚才看你在化妆间转了三圈了。”
叶柯露出一抹笑意:“我能说不紧张么,不过已经来过一次了,至少会比第一次情况要好一些。”
听到这话,王玲脸上浮现笑容,知道叶柯这不算特别紧张,至少对比他们这些人来说要轻松一些…
下午三点,影厅入口的电子屏跳成“《小偷家族》——首映场”。
影厅暗下来时,叶柯大致粗略的望去,那1200个席位,几乎是座无虚席。
前排是评审团成员,罗兰·艾默里奇手里转着钢笔,中间是各国媒体,后排坐着自发来的观众们。
影片很快开始,首先看到是张义山出场,偷面包被追得钻进巷子。
而苇青举着拐杖“啪”地敲在店主腿上,喊“小兔崽子跑快点”时,影厅里爆发出第一场笑…
有德国观众听不懂台词,却被苇青那副“护犊子”的凶样逗得拍大腿,旁边的翻译笑得直打磕巴。
笑声在羊紫第一次喊“妈妈”时戛然而止。
大荧幕上的王玲愣在原地,手悬在半空没敢碰孩子的头,影厅里静得能听见有人撕纸巾的声音。
叶柯眼角余光瞥见斜前方,一位戴眼镜的女评委好像是情感到位了,忍不住想要擦眼泪。
叶柯记得这个镜头是补拍的,当时王玲说“演不出那种不敢信”。
所以最后叶柯让她想想“突然捡到宝,怕摔了又怕飞了”的感觉,没想到此刻在柏林戳中了人心。
最震撼的是海边烟花那场戏。
六个没有血缘的人挤在礁石上,谁都没说话,只有烟花在头顶炸开,光映在每个人脸上,忽明忽暗。
而此刻影厅里开始有细碎的抽泣声,从后排传到前排,像水波一样漫开…
很快电影结束,灯光亮起时,掌声雷动。
叶柯带着众人起身鞠躬,刚要说话,就被个法国记者抢了先:“为什么让他们‘偷’?不能找份正经工作吗?”
叶柯还没开口,苇青突然举了手,翻译赶紧凑过去。
苇青指着大屏幕上定格的画面,那是她把偷来的围巾围在羊紫脖子上。
苇青慢悠悠说:“正经工作要是好找,谁愿意做贼?
就比如有人为了给娃治病,半夜去地里偷过萝卜,那不是坏,是没法子。”
全场静了两秒,随即爆发出更响的掌声。
罗兰·艾默里奇举着话筒站起来:“叶柯,你演的父亲在海边说‘我们不是好人’,可我看到最后,觉得你们比谁都干净。
这是故意的吗?”
“就像雪,看着白,其实里面裹着灰,可太阳一晒,化了都是水。人也一样,哪有绝对的好坏?不过是在难处里,尽量别把心冻硬了。”叶柯笑着回答。
想起拍那场戏时,叶柯对着镜子不停的练习,既要演出底层人的卑微,又要藏着对孩子的疼。
张义山突然被点到名,记者问他“偷面包时被苇青护着,是不是想起了自己奶奶”。
张义山挠着头说:“拍的时候奶奶总给我塞糖,说‘演坏人也得有良心’。我觉得祥太不是坏,是想让妹妹有口饭吃。”
羊紫在旁边补充:“他拍淋雨戏时,偷偷把伞往我这边挪,跟戏里一样傻。”
这时有个德国老太太攥着叶柯的手哭,说自己丈夫早逝,看苇青偷偷藏钱的样子,想起了去世的婆婆。
叶柯把苇青拉过来,老人家虽然听不懂,却拍着老太太的背。
顾常卫带着《孔雀》剧组的人也来了。
看完电影的张靖初,忍不住夸道:“这个细节比台词厉害,筷子碰在一起的声音,比喊‘家人’还亲。”
只是现在的叶柯无暇顾虑到他们,因为他现在身边被一群人围着,听着不同语言的赞叹。
而结束电影首映礼,外面已经是夜色渐浓,电影宫的灯次第亮起。
叶柯掏出手机,给国内的韩三屏发消息:“在柏林首映完美结束…”
首映第二天清晨,叶柯被手机震醒时,柏林的天刚蒙蒙亮。
他刚坐起身,王玲就端着咖啡进来:“媒体场刊评分已经出来了,7.8分,在今年入围片里排第三。”
显然王玲很早就起来了,这份媒体场刊评分,《小偷家族》的“情感共鸣”项几乎顶到了满分。
影评人说,苇青饰演的奶奶藏糖果的镜头,是今年最‘甜’的泪点。”
《好莱坞报道》用“冰面下的暖流”形容影片,说叶柯“把偷窃拍得像馈赠”,给了4星(满分5星)。
法国《电影手册》则更关注镜头语言,尤其喜欢“海边烟花”那场戏。
“黑暗里的光忽明忽暗,像极了他们随时会散的家”,评分3.5星。
当然有赞誉,就会有争议声音。
也有媒体觉得“温情过度”。
德国《明镜周刊》就说“忽略了底层犯罪的根源…”
看到这条时,叶柯忍不住笑道:“我们拍的是人心,又不是法庭判决。
虽然有赞誉和争议,但电影节排片表刚更新,《小偷家族》的首场媒体场就宣告售罄。
组委会临时加了两场,分别在上午10点和下午3点,结果开售后十分钟,票又没了。
叶柯去看第二场放映时,在影厅后排发现了熟面孔,是罗兰·艾默里奇居然戴着棒球帽混在观众里。
散场后他特意拦住叶柯,用中文说:“我让助理抢了三次票,终于看到了。这电影该拿奖,比我的飞船更有‘穿透力’。”
叶柯倒是笑着说道:“谢谢你的喜欢,但我觉得你那艘飞船同样具有魔力。”
在看过两次电影播放场景,叶柯他们开始等待最终奖项通知。
上一篇:老婆太强,与我基因隔离怎么办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