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学霸?我只是天生爱学习 第39章

作者:模拟空心菜

  自由属性点?

  看着面板,陈辉沉吟片刻,已经有了决断。

  判断力,给我加点!

  随着陈辉念头转动,面板已经发生了变化,

  【宿主:陈辉

  洞察力 3级:(3.1/4)

  判断力1级:(1.8/2)

  创造力0级:(0.5/1)

  记忆力2级:(2.6/3)】

  陈辉很清楚,以他目前涉及的数学知识,根本还用不上创造力,3级的洞察力更是已经远超他目前的数学水平,继续提升对他解题能力的提升或许并不会那么大。

  超过2级的记忆力同样已经够用,虽然还做不到过目不忘,但学习过的公式定理他总是能清晰的回想起来,再提升对他目前也不会有太大的帮助。

  既然如此,提升判断力自然是最好的选择。

  这一次陈辉并没有感觉到有任何的不同,只是提升之后越发感觉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

  已经发生的事情陈辉不再纠结,收回目光继续看书。

  五分钟的时间很快过去,上课铃声响起,邓吉箐站起身来,开始继续接着上节课的内容进行讲解。

  噼里啪啦的说了小半天后,他忽然皱起了眉头。

  他发现,原本改邪归正的那个小家伙,竟然又开始看起数学来了。

  这些天省竞赛的事情在学校闹得沸沸扬扬的,自然没人不知道二中出了个数学天才,任课老师们自然会更加关注陈辉的一举一动。

  他觉得陈辉这样是不对的!

  “好,太阳方位与视运动的知识点已经讲解的差不多了,接下来给大家出几道例题,让大家巩固一下。”

  邓吉箐心生一计,打开投影仪,投影出一道例题。

  【图1为我国某地区一住宅小区示意图,图2中四个方向的阴影分别为小区内某栋楼二至日8:00-16:00的日影,则,该小区最可能位于()

  A.京城

  B.银川

  C.杭州

  D.海口】

  “大家回顾一下刚才讲的内容,好好看看这道题啊,给大家五分钟时间,然后抽同学起来回答。”

  邓吉箐说着话,目光却牢牢的锁定在了陈辉身上。

  同学们毫无所觉,一个个战战兢兢的认真思考起来,生怕待会儿抽到自己答不上来,那可就太尴尬了。

  五分钟时间转瞬即逝。

  图穷匕见,邓吉箐开始抽人回答问题,“陈辉,这道题你会做吗?”

第56章 你吼那么大声干嘛

  “?”

  陈辉站起身来,还有些茫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十几秒后,邓吉箐决定放过这个数学天才,“好了,不会做就坐下吧。”

  刚才他讲解的内容陈辉听都没听,自然不可能会做这道题,他不过是想提醒陈辉,哪怕是拿了数学竞赛省一,地理课也是需要听讲的。

  “我知道很多同学高二就会选择理科,高考不考地理,但学习地理不止是为了应付高考,在生活中同样是有很多用处,所以大家……”

  七班的同学们看向陈辉,露出笑容。

  经过省赛一事后,他们对陈辉的数学实力再没有怀疑,但看到这等天才吃瘪,还是莫名让人感到开心的。

  比如李海,此时就笑得很是开心,要不是还在上课,他恐怕都已经哈哈大笑起来了。

  当然,也有人觉得邓老师有些小气了,明明知道陈大神擅长的是数学,还要抽他回答这么难的地理题,这不是故意为难陈大神嘛。

  倪可可忿忿不平的想到。

  “选D!”陈辉忽然开口说道。

  “啊?”

  邓吉箐一时间有些没反应过来。

  同学们更是不知所云,刚才他们忙着吃瓜,根本没去分析这道题,不知道陈辉说的答案正不正确。

  只有梁沛轩嘴巴微张,感觉有些离谱。

  “这道题选D,图中的小区最可能位于海口。”

  陈辉补充说道。

  邓吉箐嘴巴微张,他沉默了。

  显然,陈辉说的答案是正确的。

  同学们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顿时,七班都沉默了下来。

  “很好,陈辉同学的答案是对的啊!”

  邓吉箐还是不认为陈辉真的会做这道题,大概只是运气好蒙对的,“你来给大家讲讲这道题的思路吧。”

  陈辉向来尊师重道,虽然经常在别的课学习数学,但老师的要求,他还是不会反驳的。

  “从题目可知,二至日是指冬至和夏至,8点和16点可以理解为上午和下午,四个时间点,对应图二的四个影子。

  从四个选项可知,这个地方是在华国,而冬至这天,无论在华国哪个地方,都是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正午太阳在正南。那么8点时,太阳必定在东南,16点太阳在西南,所以上面两个影子自然是冬至日上午下午的影子。

  华国夏至日则是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正午太阳则分为两种情况,因为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ABC三个选项都在北回归线以北,所以太阳正午的时候都在正南方,而D选项海口在北回归线以南,所以正午的时候太阳在正北。

  但可以确定图二下方两个图从左往右分别是夏至日上午和下午的影子。”

  陈辉响亮的声音在教室中回荡,地理已经2级,拥有3级洞察力,2级记忆力加上接近2级判断力的他,做这种题如同吃饭喝水般简单,根本没有任何难点。

  “由题可知,我们采用的是京城的时区,东八区,也就是东经120度。

  而一天中影子的长短是跟地方时12点对称的,所以若是在京城,那么上午8点和下午16点影子的长短应该是一样的,图二影子长短明显不一样,所以排除A选项,这个地方肯定不在京城。

  同时排除C选项,因为杭州同样是东经120度。

  B和D正好分布在北回归线南北,同时他们大约都在东经110度,比京城时晚一个小时,夏至日日出时间约为六点,所以京城时8点的时候,本地时约为7点,根据图二,日出东北,没问题。

  但图二下午的影子图在东南,那么太阳必定在影子的反方向,也就是西北。

  而银川因为在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在正南,夏至日日若时间约为18点,那么在当地时间15点的时候,正好是12和18点的中间,太阳应该在正南和西北的中间,偏离正南不可能大于90度,所以此时太阳应该在西南方向,与图二的影子矛盾。

  所以这道题应该选D,图1中小区的位置应该在海口!”

  安静,死一般的寂静。

  七班同学们如同看怪物一般的看向陈辉。

  他们中99%的人都是要选理科的,所以地理平时也没怎么认真学,再加上七班本就不是什么尖子班,整个班上会做这道题的一只手都数得过来。

  从陈辉长篇累牍的描述也能看得出来,这道题的难度可想而知。

  也就是说,这个刚刚拿了数学竞赛省一等奖的家伙,地理也这么强?

  他以前都是装的吗?

  扮猪吃虎?

  “艹!”

  李海低声惊呼了一句,他能接受陈辉在数学上有天赋,但谁知道短短两个多月时间,这家伙不仅数学拿了省竞赛一等奖,连其他科目的水平也都大幅上涨。

  他是看到陈辉在开始学其他科目了,但这也太离谱了吧!

  难道只要上课听听讲,就能什么都会?

  这才两个月啊!

  梁沛轩同样回头看了过来,神情复杂。

  原本他还觉得陈辉数学好也没什么,他还有其他科目的成绩优势,但现在看来,窥一斑而知全貌。

  陈辉好像已经离他越来越远了!

  “好,坐下吧。”

  邓吉箐终归也是成年人,很快控制住自己激荡的情绪。

  这道题算不上太深,但想要做对,也需要完全掌握他讲解的这些基础知识才行,考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难度并不低。

  陈辉能做对,明显已经学得非常好了。

  但是看到坐下的陈辉又继续学习数学后,他还是忍不住额头一跳。

  不过他还是很快抑制住了自己的小情绪,人家都学会了,在课堂上干点其他的,他似乎也不好多说些什么。

  收敛心情,邓吉箐动动鼠标,翻到下一页,又是一道题目。

  上一道题刚才陈辉讲得已经很清楚了,他也不需要做更多的讲解了。

  “嗯,李海,你来答一下这道题吧,我看你刚才笑得很开心,想必是已经学懂了。”

  “?”

  李海身体一僵,不情不愿的站起身来,捅了捅旁边的陈辉,求助的小眼神看了过来。

  “我还是喜欢你桀骜不驯的样子!”

  陈辉微微一笑,低声说了句,继续埋头学习起来,刚才李海幸灾乐祸的大笑他可是看在眼里的。

  邓吉箐也适时补刀,“你看题目啊,看陈辉做什么?”

  哈哈哈……

  班上顿时响起一阵哄笑声。

  但李海也不是什么扭捏的人,脸不红心不跳的大声说道,“邓老师,我不会做。”

  “……”

  邓吉箐,“不会做你吼那么大声干嘛?”

  “坐下吧。”

  说着他又转头,看向一位女同学,“倪可可,这道题你会做吗?”

第57章 七班天才初长成

  平平无奇的一节课,老师和同学们心情都颇为复杂。

  陈辉也合上了面前的《抽象代数学》,脑海中全是各种群,子群、商群、循环群、置换群……

  根据张安国为他设计的学习路线,正好他已经学过初等数论,再学习了一下线性代数,就开始看抽象代数了。

  同余,利用同余的性质判断方程有没有整数解,华国剩余定理,多项式是否可约,原根的性质和二次剩余等,在抽象代数中都有涉及,如果没有学过初等数论就去看抽象代数,恐怕会事倍功半。

  并且诸如群、同态、同态基本定理,都非常简单,但能够把它们都用好很难,只知道定义,不知道含义和背景,即便学了抽代,也和没学一样。

  不过以陈辉如今的洞察力,学习起来难度并不大,甚至进度还很惊人,按照这个速度下去,巴巴里阿竞赛前,他完全可以学完张安国给他准备的十几本教材。

  叮铃铃……

  很快,上课铃再次响起,语文老师魏晨阳脚步轻快的走进教室,一头长发不羁的在脑后飘扬。

  “今天给大家讲一首刘禹锡的诗。”

  等到上课铃声停下,魏晨阳把课本往课桌上一扔,潇洒的走下讲台,来到过道,摇头晃脑的吟诵起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停顿回味了片刻后,魏晨阳才再次开口,“大家听完这首诗有什么感想?”

  他每次讲诗都会这样,不会先给同学们讲解这首诗,而是先让同学们纯粹的感受诗文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