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学霸?我只是天生爱学习 第189章

作者:模拟空心菜

  郑楠柠院士特地来到陈辉旁边,笑着祝贺一声,“当时你以杨米尔斯方程开题,我还认为你不自量力,没想到这么快就出了成果,果然是我老了啊!”

  上次陈辉在燕北大学的报告会他有事在身,没去得了,现在见到,说什么也要当面祝贺陈辉一番。

  “还得多谢郑老的灵感,不然我也没办法这么快完成证明。”

  陈辉对这位老者很有好感,谦虚的说道。

  “你啊,这一点就应该跟你师祖学习学习,年轻人就应该有年轻人的狂傲,你有这个资本狂傲!”

  郑楠柠笑着摇头,正好看到了一旁坐着的邱成梧。

  邱成梧扫了郑楠柠一眼,轻哼一声,没有多说。

  要不是这个家伙夸的是他徒曾孙,他高低得回怼几句。

  八点十分,大会正式开幕,

  数学会理事长席南华院士,嘉兴大学书记、嘉兴室长、数学会监事长田阳院士……

  冗长的开幕式,一个人换一个人的讲话,这一点不管是华夏还是西方,所有的学术会议似乎都是这样。

  终于,讲话完毕,随后就是华夏数学会三大奖项颁奖典礼。

  这也是华夏数学会年会与其他会议不同的地方,很多会议都是在闭幕式上颁奖,但华夏数学学会年会,是在开幕式颁奖,随后才是受邀嘉宾作报告。

  首先是华罗庚数学奖,这个奖项是奖励在数学领域做出杰出学术成就的华夏数学家,年龄限制在45岁以上,算是华夏数学界的终身成就奖。

  最后颁给了蓉城大学的李安铭院士。

  之后是颁奖,发表感言,合照……

  接下来,是陈省身数学奖,陈省身数学奖主要奖励在数学领域做出突出成果的华夏中青年数学家,要求年纪在45岁以下。

  华夏数学学会的陈省身数学奖与国际数学家大会办法的陈省身奖是不同的,国际数学家大会办法的陈省身奖是终身成就奖,当然,含金量也是比陈省身数学家更高一些的。

  陈省身奖是国际数学联盟负责的第4个大奖,也是国际数学联盟首次以华夏人数学家命名的数学大奖,该奖也是国际数学界最高级别的终身成就奖!

  当然,陈省身数学奖也是有很高含金量的,更可以说是国内中青年数学家能够拿到的最高荣誉。

  陈省身数学奖的开奖嘉宾是席南华院士,足以见华夏数学学会对这个奖项的重视。

  “尊敬的各位院士、学者,女士们、先生们!今晚我们共同见证的不仅是一个数学时代的巅峰时刻,更是人类智慧对真理的永恒追寻!

  现在,请允许我以华夏数学学会主席的身份郑重宣布,第二十一届陈省身数学奖授予数学家袁新毅教授!”

  席南华并不是什么专业的主持人,没有卖关子,直接公布了获奖者的姓名。

  袁新毅也并没有太激动,显然,他早就得到了消息。

  “五十年前,陈省身先生以‘整体微分几何’为现代数学开辟XJ域时,或许已预见今日的突破,而袁新毅教授用十年磨一剑的求索,在朗兰兹纲领这座横亘数十年的数学圣殿上,镌刻下属于东方的智慧印记!”

  “他创新性地构建了‘代数纽结与自守形式’的桥梁,首次在非阿贝尔伽罗瓦表示中实现了局部与整体的完美对偶,不仅攻克了盖尔芳德-韦伊猜想的核心障碍,更意外揭示了模空间几何与量子混沌的深刻关联。

  这项成果被《数学年刊》主编杰里森教授称为‘数学大统一理论的雏形’,让困扰学界三十余年的‘动机缺失’迷雾豁然开朗!”

  主舞台上投影出袁新毅的照片,以及个人资料,包括发表的论文,以及简单的学术轨迹,席南华院士则是继续说道,“特别值得称道的是,袁教授独创的‘双曲同调解析方法’,将代数几何的刚性与调和分析的柔性完美融合,为后续的千禧年难题研究开辟了全新范式。

  正如评审委员会所言,这不是对朗兰兹纲领的补充,而是赋予了它飞向星辰的翅膀!”

  所有人都因为这句话看向了袁新毅身旁的陈辉,他们都知道,在朗兰兹纲领框架的运用上,袁新毅的这位学生,在全球数学界也算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也正是因为陈辉的成就,让袁新毅证明的朗兰兹纲领更具价值。

  “从未名湖的晨曦到普林斯顿的深夜,从黎曼猜想的旁枝末节到朗兰兹的宏伟蓝图,袁新毅教授用最优雅的数学语言,续写着陈省身先生‘让华夏成为数学强国’的未竟事业。

  此刻,让我们有请这位让方程与几何共舞的数学诗人,上台领取属于开拓者的桂冠!”

第211章 可能性不大

  全场起立欢呼,会场中掌声雷动,这样重大的成果无疑给华夏数学家们一剂强心针,让大家与有荣焉,感受到了强大的学术自信。

  袁新毅起身走向主舞台。

  但这还没完,所有人都知道,每一届的陈省身数学奖都会分别颁发给两个人。

  “尊敬的各位院士、学者,以及在座见证数学之美的朋友们!此刻我们迎来的不仅是个人荣耀的巅峰,更是一个数学时代对物理世界的庄严回应!”

  随着声音再次响起,会场的灯光都变得明亮了几分,主舞台背景投影中,除了袁新毅,旁边再次浮现一人。

  席南华院士声音高亢的继续说道,“我谨代表中国数学学会,以最诚挚的敬意宣布,第二十一届陈省身数学奖授予江城大学的陈辉教授!”

  “七十多年前,杨振宁先生在规范场论中埋下的数学火种,今日终被陈辉教授淬炼成璀璨明珠!”

  “陈辉教授以其革命性的‘规范拓扑编织术’,在四维紧致流形上完成了杨-米尔斯方程解的存在性证明!

  这项突破的核心在于,他首创的‘全息规范对偶镜’,将四维规范场的拓扑结构映射到二维共形场论的解析边界,在二维可解性框架下逆向构造出四维严格解——这相当于用拓扑织物的经纬,编织出时空的规范场方程!”

  随着席南华院士的声音,主舞台后的光影也随之发生变化,全息屏浮现四维流形中的规范场动态图景,激光勾勒出“规范拓扑编织术”的拓扑网络。

  “陈教授独创的‘规范拓扑编织术’,突破性地引入了拓扑量子场论中的编织算子,将规范势的拓扑缺陷转化为可计算的拓扑不变量。

  更令人惊叹的是,他通过全息对偶镜实现的‘降维解析’,不仅规避了传统泛函分析在四维流形中的收敛困境,更在二维共形场论中发现了规范场方程的隐藏对称性——这种跨维度的数学嫁接,堪称现代数学史上最精妙的工具创新!”

  主舞台上三维投影展示四维流形到二维边界的镜像映射过程,公式如量子比特般闪烁重组。

  所有人都感受到了这种新工具的奇妙,这一刻,数学的震撼具象化成图形,以一种蛮横的姿态闯入大家脑海。

  “这项成果的划时代意义在于:当国际学界仍在三维规范场与二维共形场论间寻求突破时,陈辉教授已架设起‘四维-二维’的规范场全息通道。

  评审委员会特别指出,其‘全息规范对偶镜’方法重新定义了规范场论的可计算边界,为未来研究瞬子效应与规范场量子化开辟了全新范式,正如他在突破性论文中所言:‘规范场的本质不在维度,而在拓扑织物的编织逻辑’——这句宣言,恰与陈省身先生‘数学是时空的拓扑诗篇’形成跨时空共鸣!

  虽然没有任何音乐的衬托,但气氛陡然变得激昂起来,会场中众人感觉仿佛有鼓点在胸口激荡。

  席南华院士也停顿了片刻才再次开口,宛若暴风雨前的宁静。

  “从邱成梧先生证明卡拉比猜想的三十年,到陈辉教授今天重写规范场论的篇章,华夏数学家始终在叩问数学与物理的本质关联。

  此刻,让我们以陈省身先生‘让数学成为描述宇宙的语言’的遗愿为引,迎接这位用拓扑织网捕捉规范场的数学炼金术士!”

  全场掌声与激光光束同步爆发,一道聚光灯瞬息来到陈辉头上,将他笼罩在光束中心。

  陈辉缓缓起身,在来之前他就已经有所预料,但当真的从席南华院士口中听到自己的名字时,他还是忍不住心潮澎湃。

  原本在老师袁新毅获奖后,他已经熄了这个念头,毕竟每一届陈省身数学奖只有两个人,都给江城大学的一对师生,似乎有些偏爱了。

  但没想到华夏数学学会这么有魄力,还是把这个奖给了他。

  在聚光灯的跟随下,陈辉一路走上主舞台,来到老师袁新毅身旁站住,看向台下密密麻麻热情鼓掌的观众,直到现在还感觉有些飘飘然。

  “恭喜!”

  直到席南华院士拿着荣誉证书来到陈辉面前,将自己的祝福和证书一并递过来时,陈辉才从那种状态中恢复过来。

  在自己的家乡获奖,跟欧洲数学学会那次获奖,竟然是完全不同的感受,这当中微妙的差距,陈辉自己也很难言明。

  “你证明的不是方程的存在性,而是华夏数学冲破维度桎梏的勇气!”

  “再接再厉,不要畏惧解的‘孤立性’,你已在四维荒原种出了可解性的奇异树,它的根系终将触及千禧年谜题的地心!”

  席南华院士笑着看向陈辉。

  “谢谢!”

  陈辉接过证书,郑重的说道,“我会的。”

  他能感受到眼前这位老人笑容中的殷殷期盼。

  不过现在不是合适的时机告诉眼前这位老人,他已经完成了质量间隙的证明,或许,等论文在数学年刊上刊登,会给这位老人带来更大的惊喜吧。

  颁发完证书后,就是颁奖嘉宾与获奖者合影。

  袁新毅站在中间,席南华和陈辉一左一右站在两边,两人手捧证书,面向镜头。

  咔擦!

  闪光灯亮起,画面定格。

  毋庸置疑,这幅画面将深深的烙印在与会的每一个人脑海中,也会留在华夏数学史中。

  老师和学生同一届获得陈省身数学奖,这在华夏数学史上从来都没有出现过,即便是在世界范围内,某个有些分量的奖项,也很少有师生同一届获奖的。

  “你说,有没有没可能,明年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我们能同时看到这对师生?”

  有一位记者忽然兴奋的跟同伴讨论到,“袁教授拿奖已经板上钉钉,陈教授解决了杨米尔斯方程存在性问题,应该也能拿奖吧?”

  旁边的教授闻言笑着摇了摇头,“可能性不大。”

  “为什么不大啊?”

  那位记者却不依不饶,追问道。

  “杨米尔斯存在性问题证明的确是巨大的成果,但也并非能稳拿菲尔茨奖的,明年的竞争对手可不少,不说他的老师袁新毅,朗兰兹纲领的完整证明,已经预定了一块奖牌。

  还有证明三维挂谷猜想的王虹教授,拿一块奖牌也是毋庸置疑的。”

  这位教授如数家珍的列举菲奖热门候选人,显然平时也没少关注这方面的资讯,否则也不会在记者说话时插嘴。

  周围的人听到这边的讨论,也都竖起耳朵的凑了过来,这位教授见此,谈兴更浓,“如此一来,这一届菲奖就只剩下两块奖牌了,其他还有不少人也都做出了与之相当,甚至更有突破性的成果。

  比如耶鲁大学的山姆·拉斯金,建立p进霍奇理论与几何表示论的深刻联系,解决了Kisin关于p进局部Langlands对应中的局部常数问题,与Jacob Lurie合作的工作被《数学年刊》评为去年的年度十大突破。

  还有雅各布·齐默曼,利用模型论与代数几何工具,完全证明该猜想在所有维数下的情形,解决了数论几何中30年未解的核心问题。

  普林斯顿的威尔·萨温,建立素数在算术级数中的分布与高维流形几何性质的深刻联系,将短间隔素数问题转化为量子混沌系统的谱分析,开辟跨学科研究路径。”

  “这些人的突破性成果都与陈教授相当,但他们在数学领域已经耕耘数十年,成果并非列举的这些,综合考量,我觉得陈教授这一届的希望不大。”

  教授虽然唱衰,却也耐心的解释。

  听到这番分析,周围的人神色也暗淡了些,如此说来,陈教授或许真的无缘这一届菲尔兹奖了。

  更让他们难受的是,这并非是因为陈教授的成果不够有突破性,而是因为奖牌数量有限,是因为陈教授太年轻了,没有其他的学术底蕴。

  这无疑是让人遗憾的。

  “放心吧,以陈教授的实力,拿奖是迟早的事情。”

  这位教授反而安慰起众人。

  “陈教授明年真的没希望了吗?”

  一位年轻的记者小姑娘满脸沮丧的问道,水汪汪的大眼睛中充满了委屈,泫然欲泣。

  当真是我见犹怜,那位教授长叹一声,摇摇头,“除非他能在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完成质量间隙的证明,彻底完成杨米尔斯理论的证明。”

  “当然,这个可能也很小,因为下一届国际数学家大会明年3月份就举行了,通常来说四个月前评审委员就已经投票选出最终获奖人了。”

  “也就是说,留给陈教授的时间已经只有不到半年时间,而像这种重大成果,审稿时间少说也得三五个月,除非陈教授现在就完成证明,然后投稿,否则这一届菲奖获奖的希望很小。”

  “更何况,陈教授最近精力并不在质量间隙上,或许,这个证明太过艰难,他暂时放弃了吧。”

  这位教授已经看过陈辉提交到华夏数学学会上的学术报告内容,是关于凝聚态物理方面的成果,并非杨米尔斯方程的证明。

  显然,陈辉已经改变了研究方向。

  “真希望陈教授能够再努努力。”

  那位提问的记者满脸期待的看向主舞台上拿着荣誉证书拍照的少年,“这样的话,明年菲尔兹颁奖的时候,四个菲尔兹获奖者中,有三个是华夏人,这样的盛况,简直不敢想。”

  听闻此言,周围人不禁有些恍惚,他们都还没意识到,原来华夏数学已然悄然崛起到如此地步。

  主舞台上的陈辉并不知道大家在台下的套路,此时他已经捧着荣誉证书走下了舞台。

  领奖之后自然是有发表获奖感言环节,但两个人获奖,也并不需要都发表一遍,这个机会自然是留给老师了。

  袁新毅早就习惯了这样的场面,一番获奖感言再次赢得满场热烈掌声。

  陈省身数学奖之后,又颁发了钟家庆数学奖,这个奖项主要奖励的对象是华夏国内在读或毕业不久的博士研究生,每届不超过四人。

  麦吉尔大学陈敏博士、图卢兹第三大学邓斌博士、上海交通大学林怡雯博士、吉林大学钱伟超博士荣获第十八届中国数学会钟家庆数学奖。

  开幕式到此也终于接近尾声,又是一番获奖感言后,最后,数学会三大奖项资助方代表分别上台致辞,就轮到受邀嘉宾做开场报告了。

  早就做好准备的陈辉上台,再次跟大家分享了一下自己那篇《数论几何化》论文中提到的模型,去年参加欧洲数学学会年会时,原本就是准备汇报这篇论文的,没想到临时有了新的发现,换了题目。

  于是这篇早就发布的论文,到现在其实也还没有在公共场合做过分享,这也是陈辉最终选择以此为题的原因之一。

  尤其是现在,这篇论文的模型证明了自己的价值,正是与大家见面的好时机。

  “根本听不懂,怎么办,好绝望……”

  刚刚拿到钟家庆奖的林怡雯绝望的低声说道。

  “这个模型是不是太过理想化了?”

  邓斌眉头微蹙,虽然他也没能完全听懂,但大概还是明白了陈辉的意思,“能够在《数学年刊》上发表,说明在数学逻辑上是没问题的,但真正应用起来,能有作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