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不是干扣面
但可惜的是那时候还没有抖音这种东西,即便以犀利哥火遍全网的热度,也依旧变现不了,否则以他当时的流量,如果能直播带货,能赚的盆满钵满。
这本娱乐杂志上,八卦居多,很多都是这两年大火的名人,比如程行翻开第二页就是09年靠着小品《不差钱》而一夜成名的小沈阳。
小沈阳是最能诠释什么叫一夜成名这个词语的人,再也没有人能比得上09年的小沈阳了,从春晚前只有东北本地少数的人知道他,到春晚后中国十几亿人认识他,小沈阳只用了一夜的时间,这一年由高进做词作曲的《我叫小沈阳》也火遍了大江南北,赵龙算是极喜欢他的,有事没事就在班里哼两句这首歌。
后面还有凤姐芙蓉姐姐韩寒等人,这些人都是这一年网络上最出名的几个人,随着新浪微博的出现,韩寒在微博上的多起对骂事件,也成为了这一年网络上著名的事件之一。
这些当年许多都已经深埋在记忆里的事情,如今再拿来翻翻看看,也是挺有意思的,程行将这本杂志看完后放下,他看了眼姜鹿溪瓶子里的水,第一瓶已经快吊完了,等这瓶水吊完的时候,程行去里面将戴春华喊了出来。
戴春华给姜鹿溪换了水。
等戴春华重新回到里屋后,程行走进去把两天的医药费给付了。
10年小城诊所里的治病价格就是便宜,吊两天的挂瓶再加三天的药,也才只不过四十多块钱,放到后世,杂七杂八的搁在一起,恐怕得将近上千块。
姜鹿溪差不多是一点钟开始扎针吊的水,一共吊了3瓶,一直到下午四点的时候才吊完,吊了三个小时,差不多合一个小时一瓶。
水快吊完的时候,程行将戴春华喊了出来。
然后戴春华将输液的针管给她拔了出来。
“医生,多少钱?”姜鹿溪用棉签按着自己输液的手问道。
“一共是41元,吊一次水17,一共要吊两次,然后7块钱的药。”戴春华边说边把配好的药用纸包起来递给了她,道:“不过小程已经帮你付过了。”
姜鹿溪接过了药,然后抬起头看了程行一眼,道:“我明天来的时候还你。”
这城里的诊所,要比他们镇上还有学校医务室里的药贵很多,她以前也犯过这样的胃病,也在镇上吊过水,就连吊的药瓶基本上都是一样的,但是去年在镇上吊水的时候,吊一次水只需要13块钱,这里却需要17块钱,贵了整整四块钱。
两人往回家的路上走,因为离的很近,不多时便回到了家。
“今天下午没给你补课,这一下午的补习费要扣掉,刚刚谢谢你,把我带到诊所里来,又为我忙上忙下的。”姜鹿溪感谢道。
“姜鹿溪,别忘了,我们可是同学,而且不久后也会是朋友。”程行看着她道:“除了这两个外,你还是我的家教老师,不论是哪个身份,帮你都是应该的,所以不用老把谢谢放在嘴边。”
“嗯。”姜鹿溪点了点头。
回到家之后,已经将近五点了,姜鹿溪推着自行车,就想将自行车推出门外,然后骑着自行车回家。
“你刚吊完水,你这样能回家吗?”程行走过去将她的自行车停下,然后望向了眼前这个身体虚弱,脸色失去了许多红润,但却异常倔强的女孩儿。
“可以的,我慢点骑就行了。”姜鹿溪看着他道。
“那么远的路,还慢点骑就可以了,姜鹿溪,你在我们家给我补习,到时候你生着病回家在路上摔倒出了事怎么办?”程行没好气地问道。
“没事啊,到时候我会跟别人澄清,跟你跟叔叔阿姨都没关系的。”姜鹿溪认真地说道。
程行第一次有些生气的伸出手在她挺翘的鼻子上捏了捏。
“别,别捏我鼻子啊!”姜鹿溪道。
程行放下了手,然后说道:“说什么鬼话呢?这是跟我们有关系没关系的事情吗?”程行看着她道:“我只是不想让你一个人骑车回去的时候出问题。”
姜鹿溪抿了抿嘴,低着头没吭声。
“车子先放在这里,你刚吊完水,刚刚走路都走不太稳,怎么骑车回去?我骑摩托车送你回去,等明早的时候我再去接你,然后上午等你吊完水后,我们先去学校一趟,然后下午的时候买票去深城跟孔校长他们汇合。”程行道。
这些,是他早就已经规划好的事情了。
明天下午坐火车去深城,差不多第二天早上就能到。
程行回房拿了摩托车的钥匙,将摩托车从院子里的一间小房子里推了出来,这辆小架的摩托车是程行刚上初中中的时候磨着父母给他买的。
油箱里的油还有很多,程行暑假的时候加满过一次油,不过重生后程行基本上没再碰过这辆摩托车,因为闲暇时间要么是在学习要么是在码字,也没时间骑着摩托车到处乱逛,没重生前,倒是很喜欢与一些人骑着摩托车在安城各个地方乱逛。
摩托车的后座上还有一个大的音箱,那时候将U盘插进音箱里,边骑着摩托车边在马路上飞驰,音箱里响着劲爆的音乐,少年中二的时期,觉得这种炸街的行为,是一件很酷的事情,但现在看到这个东西就只剩下了尴尬。
程行将摩托车后面的音箱卸了下来。
他将摩托车推出了院子。
将院子上的门给锁上,程行瞅着旁边跟着的姑娘,说道:“上来吧。”
“你知道平湖在哪吗?”姜鹿溪问道。
“嗯,知道。”程行道。
安城这块地方,就没有程行没去过的地方。
姜鹿溪坐在了摩托车的后座上,然后用手捏住了程行的衣角。
“别开那么快。”姜鹿溪道。
“嗯,放心。”程行道。
用脚挂了下档,程行启动了车子。
他并没有骑那么快,而是以四十多迈的速度骑行着。
对于摩托车来讲,这种速度并不算快,程行前世十六七岁的时候开过八九十迈,那种感觉是车子在飞,人在空中飘,眼泪与口水被风吹的直流,像是在死亡边缘游行。
后世许多时候程行想到年少时骑摩托车的经历,还是心惊胆战,也不知道那时候哪来的勇气,敢把车子开的那么快。
那要是出事故,就真的离死亡不远了。
从他们家到平湖的距离,如果像是以前那样骑,可能就四五分钟的时候就能到,不过别说现在后座上坐着姜鹿溪了,就算是一个人都没坐,程行也不会再开那么快,差不多二十多分钟的时间,程行就看到了标志平湖的石碑。
到了平湖,程行就不知道该往哪走了。
“下面该往哪走?”程行问道。
“到前面左拐。”姜鹿溪给他指了路。
在姜鹿溪不停的给他指着路的情况下,三四分钟后,程行骑着车子拐进了一个小巷中,然后没过多久,就在一座砖瓦房前停了下来。
屋里姜鹿溪的奶奶听到门口有车子的声音,便住着拐棍走了出来。
然后她就看到了程行,以及刚从程行摩托车上下来的姜鹿溪。
……
今天先四千了,欠的两千字,明天更一万补回来。
第99章 姜老师
“奶奶。”姜鹿溪从车子上下来后喊道。
她走到了奶奶的面前,然后将今天的事情给奶奶解释了一下。
姜鹿溪的奶奶一听程行不只是姜鹿溪的东家,这次姜鹿溪生病不方便回来还帮忙把她送了回来,于是赶忙将程行给请进了家里。
所谓东家,是旧社会时聘用雇用自己的人的称呼,算是等同于现在的老板,在姜鹿溪奶奶那个年代,对于这种人都称呼为东家。
姜鹿溪虽然是在给程行补习,但是她的工钱是程行他们家发的,自然算是姜鹿溪的东家,而他们家这段时间因为每个月多了这一千多块的补助,日子已经过得比以往好多了,以前不到逢年过节哪能吃上肉,但是现在基本上一周就能吃上一顿。
而且,再加上像程行他们家这种能每个月付得起钱请家教的人,家里肯定很有钱,而这样的有钱人,却在大冷的天把姜鹿溪给送了回来,姜鹿溪的奶奶如何能不感激,如果程行不把她给送回来,以姜鹿溪奶奶对她的了解,她肯定会一个人骑自行车回来的,这生着病,那么冷,又那么远的路,得多辛苦,又得多危险。
“谢谢,谢谢您,谢谢您把小溪给送了回来,不然她这生着病,一个人骑车回来,我真不放心。”程行将车子停下来走进屋里后,姜鹿溪的奶奶便不断感激道。
“奶奶,不用谢。我跟姜鹿溪是同学,而且她帮我做家教这段时间我也进步很多,这是我应该做的。”程行笑道。
程行进了院子后看了姜鹿溪一眼,说道:“戴医生嘱咐的事情别忘了,按时吃饭,别吃凉的辛辣的东西,另外记得按时吃药。”
程行说完后对着姜鹿溪的奶奶笑道:“奶奶,既然把姜鹿溪送回了家,那我就先走了。”
“别走啊,那么着急走干嘛。”姜鹿溪的奶奶忙说道:“来都来了,你还帮了我们那么大的忙,怎么也得吃完饭再走。”
“不了奶奶,这都天快黑了,我父母过一会儿估计就该做好饭了,我要是再不回去,他们该着急了。”程行说道。
别人留你在家吃饭,这句话是最有用的。
“这样啊?”姜鹿溪的奶奶一听,果然就为难了起来,程行确实帮了他们很大的忙,按他们这里的规矩,请镇上的人帮忙修一下灯都得请人家留在家里吃一顿饭呢,更何况是像程行这样不只是改善了她们的生活,更在那么冷的天气将姜鹿溪给送回了,但是这天都要黑了,程行要是再不回去,说不定程行的家人真要担心了。
姜鹿溪每次晚上放学回家,或者是去做家教回来,姜鹿溪的奶奶都会提心吊胆的,要是到了时间还没回来,多一分钟她就会在心里多着急一分。
本来一直站在奶奶旁边拎着药什么话都没说的姜鹿溪,此时却抬起头望了程行一眼,她说道:“叔叔阿姨很晚才会回来,你一个人回家也是买着吃,如果不嫌弃我们家穷,或者是我做的饭菜不好吃,就吃过晚饭再走吧。”
她说完后又轻轻地说道:“当然,如果你觉得我们家穷,我们做的饭菜难以合你的胃口,那我和奶奶就不留你了。”
程行闻言看了她一眼,无奈地笑道:“你都这样说了,我能怎么办?”
好话歹话都让她给说了,程行不留也得留了。
不留的话不就明摆着嫌弃她们家,嫌弃她们家做的饭吃不下去吗?
这个小妮子,给自己搞了一出阳谋。
姜鹿溪把目光望向了其它地方,嘴角露出了一抹笑容。
“这么说你要留下来吃饭了?”奶奶开心的问道。
“留下来了奶奶。”程行笑道。
“好好好。”姜鹿溪的奶奶笑道。
程行看了姜鹿溪一眼,说道:“先别忙着做饭,先把药给吃了。”
“对,小溪你先去把药给吃了。”姜鹿溪的奶奶也道。
“嗯。”姜鹿溪点了点头,去屋里吃了药。
她吃完药后便去做饭。
厨房里,姜鹿溪在切菜,姜鹿溪的奶奶则是烧起了锅,做菜好做,几分钟就能做好,锅里的红芋稀饭和馒头要烧很久,因此姜鹿溪的奶奶先烧起了大锅。
程行本来想去厨房帮忙烧锅,但是姜鹿溪的奶奶不让,还让他出了厨房,以免厨房里的烟气呛到他,程行没办法,只能出了厨房。
程行出来后打量了下她们的院子。
安城的郊区跟乡下没什么区别,他们这个院子不小,跟程行小时候在爷爷奶奶住的院子差不多大,进了门的右手边有一个厨房,厨房的前面是种的一块菜地,菜地旁边有一个压井,厨房的后面则是一个比较大的堂屋。
堂屋有三间房,左右两间,中间那个房子是会客用的正房,在他们这里也叫中堂,中堂里是不住人的,里面摆着一个很高的案桌,案桌上有一副很大的毛主席画像,下面还有两个老人的画像,以及一对中年男女的画像。
那两张画像上的中年男女跟姜鹿溪长得很像。
程行叹了口气,这两张画像上的年轻男女,估计就是姜鹿溪的父母了。
至于那两张更老的画像,居中的应该是姜鹿溪的曾祖,然后是姜鹿溪的爷爷,因为他们老家的画像,也基本上都是这样摆的。
但是许多人家中堂上摆的画像基本上都是老人的,哪有像姜鹿溪他们家,上面摆放着两张年轻男女的遗像。
院子里的左手边,则是搭了一个棚,棚的前边还有一个猪圈,不过猪圈里早就没有了猪,以前村里的家家户户都会养一两头猪,那时候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有很多杀猪的场面,程行小时候就看过,杀猪的时候需要先准备一大锅开水,然后杀完后,就可以用开水给它去毛,死猪不怕开水烫也是从这里来的。
这就是姜鹿溪她们家整体的结构了,所有的房子都是用红砖给盖的,院子里也就只有中间的一个地方用红砖砌成了一条小路。
夜晚风大,程行站了一会儿觉得冷,又进了厨房。
“奶奶,我来烧吧,刚刚在外面被风吹得太冷了,烧会儿锅还能暖和一会儿。”程行对着正在烧锅的姜鹿溪奶奶道。
姜鹿溪的奶奶看他确实冻得直搓手,于是起身说道:“刚刚去里屋坐一会儿啊,那么冷站在院子里干嘛,那你烧会儿锅去去寒。”
程行在锅炉边的椅子上坐了下来,然后熟练的烧起了锅。
姜鹿溪的奶奶在旁边看了一会儿,本来还想着让他去去寒,如果他不会烧的话,自己再去接手呢,但是没想到程行真会烧锅,她便去整理一下屋子去了。
以前他们吃饭都是在厨房吃,基本上没在堂屋里吃过,这次来客人来了,肯定不能让客人在厨房里吃饭,姜鹿溪的奶奶便想着把堂屋的桌子收拾一下。
姜鹿溪此时把菜给切好了。
“要烧小锅了吗?”程行问道。
“嗯嗯。”姜鹿溪点了点头。
程行抓了一把豆秸放进小锅的锅炉里,然后从燃烧着的大锅里抽出了一些正在烧着的豆秸放进了小锅里,小锅里的豆秸被点燃,也就烧了起来。
程行拿着烧锅棍,开始烧起了两个锅。
随着姜鹿溪用小锅开始炒菜,因为天气冷,厨房的门给关上的原因,厨房里确实冒了很多的烟,程行将门给打开,才稍微好一些。
锅里红芋跟米熬成的稀饭香和小锅里炒蛋白肉的香气,让程行有些怀念。
小时候在老家上学时,红芋蛋白肉,基本上就是那时候的标配了,也是小时候吃过最多的东西,现在这两样东西,基本上都很少吃了。
红芋还好,蛋白肉因为只有老家这片地方有,而他们家富了之后,也基本上不再吃这东西,程行确实已经许多年没再吃过了。
菜炒好后,没多久,大锅里的馒头和红芋稀饭也好了。
程行洗完手后,看到姜鹿溪出门,程行也跟了过去。
“这大晚上的,你去哪?”程行问道。
“嘘。”她嘘了一声,小声道:“你小声点,跟我来。”
姜鹿溪带着程行来到了一条小巷中,小巷很黑,程行用手机帮忙照明,两人来到了小巷的深处,然后她喊了两声,两只瘦小的猫突然窜了出来。
上一篇:才满十八,花甲逆袭系统来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