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不是干扣面
“躺在床上看月亮,准备睡了。”姜鹿溪道。
“嗯,都九点了,不晚了,你明天早上还要起来上班,早点睡。”程行说完后,又打字道:“晚安,小鹿溪。”
姜鹿溪看到程行发过来的晚安,她便熟练地写了个英语的晚安单词,然后在上面加了程行两个字。
程行没再回消息。
姜鹿溪望了望窗外的那盏明月,然后继续做起了题。
她又安静地做了几小时的题,等到12点的时候,她才将桌子上的书和笔全都收起来,然后去堂屋将暖壶拿了过来。
她用暖壶往洗脚用的铁瓷盆里倒了些热水,然后坐在床上,将鞋子给脱掉,脱掉鞋子后,她又把脚上白色的袜子也给脱了,然后那一双白白净净的小脚便全都露了出来。
姜鹿溪将牛仔裤的裤管往上捋了一捋,然后将一对白嫩地小脚丫放进了盆里。
有些烫,不过姜鹿溪直接放进去忍了忍。
过了一会儿后,脚丫适应了水温,就不那么烫了。
姜鹿溪两只白嫩地脚丫叠在一起,然后洗了起来。
等把脚洗干净后,姜鹿溪便将两只脚从水盆里伸了出来,然后开始用毛巾去擦了起来,其实她的脚上根本没有任何污渍也没有任何汗渍,即便程行给她买的鞋是带绒的很保暖,但或许是因为小时候经常被冻的原因,姜鹿溪的脚天生冰凉,带绒的棉鞋也是暖不热姜鹿溪的脚的,不过跟单鞋比,却是可以不让她被冻到,不至于被冻疼。
将白嫩脚丫上的水渍擦干净后,姜鹿溪便脱掉衣服上了床。
冬天的被窝确实很冷,姜鹿溪躺进去就感觉掉进了冰窖一般,不过这都习惯了,等过一会儿,被窝里就会暖和起来的。
其实程行是有给她买电热毯的,但姜鹿溪不会用,就没有用。
看了会儿窗外的明月,脑子里发了会儿呆想了会儿事情。
想了会儿父母,又想了会儿奶奶。
姜鹿溪便沉沉地睡去了。
这就是她回到家里后这十天来的日常。
第二天早上五点半的时候,姜鹿溪准时从床上起来。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回到老家,躺在这张床上,又仿佛回到了在安城一中上高中的时候,姜鹿溪哪怕是想多睡一会儿,比如说睡到六点再起来,但总是睡不到那个时候,每天都是五点半的时候就睡不着了,还好不是像高中时上学的时候那样四点多就要起来,不然这么少的睡眠时间,明天还要上一天班处理那么多事情,这点睡眠是不够的。
起来后,姜鹿溪打开灯,趁着早上的时候脑袋灵光,她洗漱之后便又开始学习了起来,等学习了一个小时,等到六点半的时候,姜鹿溪才合上书去做饭。
七点的时候程行差不多就要来了。
他来了正好就能吃早餐。
姜鹿溪这次没有再做红芋汤,他往锅里放了些米,准备做米汤喝,在锅上放上篦子,将昨晚剩的饺子放在篦子上后,姜鹿溪盖上锅盖,就开始烧起了锅。
昨天剩的饺子还有不少呢。
有一大碗煮的饺子,还有一小半蒸的饺子。
所以不用再去煮包的饺子,这些剩的饺子就够吃的了。
想了想,程行喜欢吃酱豆,姜鹿溪就把酱豆放在了锅盖上。
这样在锅盖上热一热,锅烧开时,酱豆也就是热的了。
因为程行要来的原因,姜鹿溪倒是不敢去烧麦秸了,要是程行不来的话,她还是会去外面扒一筐麦秸去烧。
坐在锅炉旁放了一些干柴进去,姜鹿溪用手烤了烤火。
感觉到手不那么凉了之后,她就坐在锅炉旁看着锅炉里的火发起了呆。
不久之后,等锅里冒出烟气来之后,锅便就烧开了。
姜鹿溪将锅炉里还在烧的柴火拿到院子里,然后用水给浇灭了。
她看了看表,发现快七点之后,姜鹿溪就打开了院子的门,然后站在了门口,她也不怕冷,就站在门口,一直等到那辆汽车出现在门口。
程行将车子停下后立马向她走了过来,程行伸出手拉住了她的手,没好气地说道:“外面那么冷,又跟门神一样在外面站着做什么?真不怕冻生病是吧?”
“没事,没站多久,就站了一会儿。”姜鹿溪道。
“那你站在门外的意义是什么呢?”程行将她拉进院子里,不解地问道。
“没什么,就是想站。”姜鹿溪皱了皱鼻子说道。
而程行想了想,随后愣了愣,他用自己的手帮她暖了暖手,然后认真地说道:“从明天开始不许再站在门口等我了。”
姜鹿溪闻言瞥了他一眼,道:“谁说我站在门口是为了等你了?我就只是喜欢早上起来的时候站在门口呆一会儿,跟你没有任何关系。”
“管你呢,反正明天再让我看到你跟门神一样站在门口,呵呵,我以前怎么怎么做的你应该是知道的。”程行威胁道。
“无赖。”姜鹿溪抿嘴道。
程行拉着她到了厨房,看着锅里冒着的烟气,道:“果然,我就知道,说了让你七点了再去做饭就是白说的。”
“是想多睡一会儿的,但睡不着了,所以就起来了,不过我今天起来的不是很早,六点半才起来的。”姜鹿溪说着走上前去将锅的锅盖子给打开,然后将里面的饺子给拿了出来。
程行帮忙盛了两碗米汤,然后两人便开始吃起了早饭。
等吃过早饭之后,程行便带着她去了公司。
这一次,程船总算是没有再把所有事情都交给他们了,他们总算是能清净了一些。
上午的到九点到十点,程行开了个会,把巨轮现在存在的一些问题在会上说了一遍,然后开完会之后,他们上午的事情基本上就忙完了。
“今天没有文件要处理了吗?”程行的办公室里,姜鹿溪问道。
“没有了,前几天你太累了,哪有什么事情都交给我们去做的,有些事情根本就不属于我们去处理的,所以昨天我就让我们的程董事长把我们这边需要处理的事情给减少了一些。”程行道。
“不是很累的,我是可以再帮着处理一些的。”姜鹿溪道。
“好了,我的姜大秘书,今天就先歇着吧,下午我们有的事情要做,下午我带你去巨轮在乡镇上的各大店铺去看看,你在巨轮待过一段时间,有什么需要改进的,你应该能帮忙提出不少宝贵意见。”程行道。
中午下班后,程行带着她在附近的一家饭店吃了顿饭。
下午的时候,程行开车带着她去了乡镇上的巨轮。
这是一家开在名叫李店上的巨轮。
李店这个镇今天正好逢集,程行带着姜鹿溪到了李店的时候,街道上已经人满为患了,这个时候通车肯定是通不过去了,哪怕是开车开过去也要等很久。
程行将车在旁边找了个位置停下,然后牵着她的手向着巨轮而去。
穿过了人群到了店里之后,程行带着她考察了一下。
接下来,程行又带着她去了好几个逢集的巨轮。
人都很多,但这一次他跟姜鹿溪也都又发现了不少存在的问题。
回到公司后,程行便把这些问题全都列出来,然后找来马瑜商量,开始想办法一点点的去解决,这也是程行跟姜鹿溪之后一段时间需要解决的事情。
就是在巨轮持续爆火的时候,不断地去找问题,然后去解决去完善。
刚开业的巨轮,面临的问题肯定很多,将这些存在的问题差不多都解决之后,之后的巨轮再出问题,也都是一些很小的问题了。
他也能真正的做到不再去管巨轮的事情了。
不过,腊月二十五号结束之后,他们便放假了。
因为此时距离过年还有四天。
晚上下班之后,程行将姜鹿溪送回了家。
他道:“后天二十七号的时候,我要跟着父母他们一起回老家过年,明天上午我来接你,我想带你去市里的安城公园看一看。”
安城公园是安城最大的一个公园,也是最热闹的一个公园,程行后天就要跟着父母一起去回老家,所以就想在回老家之前,带着姜鹿溪去玩一玩。
“算了,你要是没时间的话,那就不去了。”程行道。
“我没有说没时间啊!”姜鹿溪皱了皱鼻子,道:“作为朋友,那就一起去看看。”
“好,那我明天上午过来接你。”程行笑道。
“嗯,”姜鹿溪点了点头。
……
第333章 别怕
2011年腊月二十六。
这天宜嫁娶、动土、开市。
因此安城许多喜事都选择在了这一天。
毕竟二十六号距离除夕还有三天。
这个时候在外打工的人只要想回家的,基本上也都已经全回来了。
喜事人多热闹,收的礼也多。
因此这一天,不论是城里还是乡下,到处都是唢呐的声音。
程船在安城有很要好的朋友今天也办喜事,他这个朋友的儿子结婚,程船这个朋友程行也认识,因此早上他们吃过早餐后,程船就问道:“今天你赵叔叔家办喜事,他儿子赵杰结婚,赵农你应该认识,他们家在市里卖摩托车的,你那车子就是在他那买的,你一块去吧。”
“我就不去了,你们去吧,我今天还有事要做。”程行将油条掰断放进桌子上的胡辣汤里,他又往里面放了些刚刚买早餐特地要的辣椒油,用筷子拌了拌,然后说道。
“什么事啊?公司都放假了,你也没什么事做了吧?”程船也同样把手里的油条给掰开了,不过他放进去的并不是胡辣汤,而是油茶。
人到中年肠胃不好,他可不敢像程行那样喝个胡辣汤还放辣椒油。
“有段时间没有去过安城公园了,想去安城公园看一看。”程行端起碗,喝了一口胡辣汤,然后用筷子将泡好的油条夹出来一块吃到嘴里后说道。
“安城公园有什么好看的?”程船也喝了口汤问道。
安城确实没什么好玩的,都不说是安城了,整个徽北都没什么好玩的,徽州大部分好看的山好玩的水,都在徽南那边,这也是为什么徽南的经济要比徽北好那么多的原因。
“安城公园是不好玩,但是你得看是跟谁去,小行肯定不是自己一个人去,而是约了人去吧?”邓英笑着问道。
程船一听不解地问道:“约了谁?周远那小子?”
邓英闻言无奈地翻了个白眼,就程船这智商,自己当年是怎么喜欢上他的?
还好程行的智商跟情商不仿他仿我,否则这辈子想要追到小溪是没戏了。
“老爸,你能追到我妈,也是个奇迹。”程行闻言也有些忍俊不禁地说道。
自己闲的没事了大冬天的那么冷跟着周远去逛安城公园。
“你以前去安城公园,不都是跟周远他们那群人一起去吗?每次去都会惹事,都会在公园里与人发生磨擦。”程船道。
“你看,那都是多久以前的事情了,老爸你这固有思维也该改一改了。”程行又喝了一口胡辣汤,然后说道。
天冷,这胡辣汤又麻又辣,喝进胃里暖呼呼的,很爽。
以前程行去安城公园,确实是打架斗殴去的。
因为安城公园算是安城最大的约架圣地,基本上安城许多人约架都去这个地方。
里面的安城广场很大,能够容纳很多人。
但那都是上一世年少轻狂时做的事情了。
人总归会随着年龄的增大,在经历过一些事情后走向成熟。
“老程同志,还拿以前的眼光去看待现在我们这个儿子是不行的了,你十九岁还在地里打坷垃呢,程行十九岁已经是中国作家富豪榜的榜首了。”邓英有些骄傲跟自豪的说道。
打坷垃,是他们这里的方言。
所谓坷垃,是土块泥块的意思。
打坷垃,就是把这些土块和泥块打碎。
以前村里种地的时候,犁地都是用牛犁的,而不像现在是用车去犁的,而牛犁地之前,为了好播种,就需要把地里那些大的土块给敲碎。
不过这已经成为老一代的记忆了,程行他们这一代人没接触过,只能从父母还有爷爷奶奶口中听到过,打坷垃虽然简单,只是把土块敲碎嘛,多容易。
但这活儿却是一种很累人很折磨人的活儿,往往从他们口中听说,都是带着很崩溃的那种语气,因为地里这种大的坷垃很多,往往一敲就要敲很久。
因此打坷垃也是以前的农民最不喜欢干最嫌弃的活儿。
往往说你打坷垃,也就带着嘲讽贬义的意思。
比如他们这里有一句老一辈教育小一辈的话,就是你也只配搁家里打坷垃了。
以前没有车子,犁地翻土都是用牛来犁,所以每一家也都会养一头牛。
像姜鹿溪他们院子里家搭的那个棚,以前就是用来养牛的。
现在倒是不需要了,有旋耕机在,这东西碎土能力很强,再大再坚硬的土块,也能瞬间旋成碎土。
上一篇:才满十八,花甲逆袭系统来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