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啊!2010 第163章

作者:不是干扣面

  这次程行跟姜鹿溪在文学上的争论与交锋,就在程行落败,上午第一节课的上课铃打响中落幕了。

  上午第一节课是物理。

  程行花了二十分钟的时间复习了数学。

  距离下课还有二十分钟的时候,程行打开了今天给姜鹿溪,让姜鹿溪在上面写字帮他讲题的那个本子,程行在上面写了些东西。

  等下课铃打响之后,程行将那个本子递给了姜鹿溪。

  然后他跟周远一起下了楼。

  姜鹿溪拿过程行递过来的本子后,她就看到了程行在上面所写的话。

  其实杜牧《赤壁》里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里的东风,所代表的也是春风,所描写的季节,也是春天。

  赤壁之战是从七月开始的,曹操率兵南下,总共打了五个月,最后的决战,是十一月或者十二月,肯定是冬季。

  决定这场战争输赢的因素有很多,而东风肯定算一个。

  当时两军对垒于赤壁之时,正值冬天,而冬天多北风,根本不可能会刮只有春天才会有的东风,这是古代所有人都知道的常识。

  但是偏偏,赤壁之战时,江上正好刮起了东风。

  一场战役,如果老天出手帮忙,另一方也就没了赢的胜算。

  这场莫名其妙刮起的东风,是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

  以至于如此奇异诡谲的事情,写《三国演义》这部小说的罗贯中,也只能给诸葛亮按上个呼风唤雨,神鬼莫测近乎于神仙般的手段,来让他去向天借一场东风。

  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解释为什么一直刮北风的赤壁长江,会突然在两军交战时,刮起了几乎不可能会刮的东风。

  冬天刮起春天才会有的东风。

  也难怪杜牧会感慨写下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了。

  如果没有那场不可能出现的东风,如果不是连上天都在帮着周瑜,让只会在春天出现的东风出现在了冬季,那么历史的走向究竟如何,无人得知。

  所以其实东风在这句诗里,所表达的还是春风。

  东风在古代,代表的就是春天。

  出现在诗词里,也只能是春天。

  这是自古定下来的规矩。

  所以杜牧最为高明的地方就来了,他在东风不与周郎便的后面,又加上了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春深二字,这样,东风不管代表的什么,他这句诗所写的还是春天。

  当然,你如果要是想耍无赖的话,还可以问,那任尔东西南北风呢?

  这句诗里的东西南北风,代表的是什么季节?

  那我可以告诉你,这里的东西南北风,代表的就是春夏秋冬四季。

  所以你哪怕是想耍无赖,也是耍不成的。

  ……

第166章 又一脚

  姜鹿溪看完这一页后皱了皱鼻子。

  什么叫她想耍无赖也耍不成。

  虽然当时姜鹿溪的脑海中确实出现过这这么一句诗词。

  但是她并没有想过要把这一句拿出来去跟程行争论。

  因为把这句诗词拿出来,的确有些耍无赖的嫌疑。

  倒是程行,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姜鹿溪翻过这一页,继续看了起来。

  程行这一页写完后,在下面一张的纸上,还写了半页。

  她看了看程行没有用背面的纸,而是直接在下一张另起了一页就有些头疼。

  这是程行的老毛病了。

  他不论是做作业还是写字。

  从不用纸的背面。

  按他的话来说,就是他写字比较用力,正面用了,再去用背面,就会非常不舒服,因此一张纸只要正面写了字,程行就会换到下一张纸上去写。

  这是姜鹿溪很看不惯的一件事情。

  因为小时候没钱买本子。

  她每个本子用的都很节约。

  甚至还捡过别人不要的本子去用。

  若非如此,别人上学时都会把笔记记在笔记本上,方便观看。

  想要去背笔记,直接翻开笔记本就行了。

  而她却把笔记全都密密麻麻的记在了课本上。

  有时候想要去翻看想要找的笔记,或者是想要去背笔记。

  得一页页翻许久才能翻到。

  姜鹿溪直到高中才不缺本子,反而本子越来越多。

  因为在安城一中,班级里考试考了前三名的学生,老师都会奖励本子,因此她不仅不缺本子用,还卖了许多本子。

  但即便这样,姜鹿溪还是觉得一张纸不用背面只用正面是一件很浪费的事情。

  程行在这半页上写道。

  郑燮的这句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中的东西南北风,很多老师教的时候,都会把东南西北风翻译成酷暑的东南风和严寒的西北风,因为竹子经过酷暑的东南风和严寒的西北风后依旧坚韧,以此来体现竹子本身的顽强。

  有些老师呢,也会把东南西北风比喻成艰难险阻的魔难。

  但如果对我们古代的阴阳五行,道家文化了解一些,就会知道这句诗里的东南西北风,描述的是一年四季里的春夏秋冬,诗以东南西北风代替春夏秋冬,以此来彰显竹子不论在任何季节,经过怎样的风吹雨打,都依旧能挺拔如初。

  虽道理一样,但东南西北风,可不是什么东南风和西北风哦。

  写到这里,你肯定会问,为什么这些话你刚刚不直接当众讲出来,这样的话,我不就赢了吗?我不就可以不用当众失了面子了吗?

  小哑巴,我们俩之间的争论,不论谁输谁赢,都没关系。

  这是自家人的事情。

  但是在外人面前。

  只能是你赢。

  程行,2011年正月十六。

  他在最后,竟然还写了一个名字和日期。

  姜鹿溪看完后抿了抿嘴。

  前面写的还好好的,后面怎么开始胡言乱语耍起流氓来了?

  什么叫自家人的事情?

  什么时候跟你成为一家人了?

  一家人,这辈子都没可能。

  不对,下辈子也没有可能。

  姜鹿溪想着,把程行的作业本合了起来。

  “程行刚刚让你看的什么啊?看的那么入迷。”下了课后孙莹跟赵静在探讨着一道数学题,跟赵静探讨完了之后看到姜鹿溪还在看着程行递给她的作业本,便出声问道。

  姜鹿溪想了想,把程行写在纸上的东西向她说了出来。

  同时,姜鹿溪说的时候,声音还提高了一些。

  当然,她只说了前面大部分的。

  程行在最后所写的那一段,姜鹿溪是肯定不能说的。

  孙莹听完后愣了愣,她问道:“那为什么刚刚程行没有反驳我们?要是他说出来,赢的就是他了,输的就是我们了。”

  “或许是因为快上课了,所以他才没说。”姜鹿溪道。

  “哦,应该是这样的。”孙莹点了点头,然后拍了拍自己的小胸脯,一脸劫后余生地说道:“还好快上课了,不然输的就是我们了。”

  虽然现在也不算赢吧,但也没有输。

  如果刚刚程行就把这些话全都说了出来。

  那么丢人没面子的可就是她们了。

  听到姜鹿溪跟孙莹的谈话之后,周围的人也都愣了愣。

  所以原来刚刚程行并没有输,只是因为快上课了的原因,所以才没有讲。

  “怎么程行懂的那么多啊!我刚刚上课的时候还想出了那句任尔东西南北风,因为这句以前上学的时候听老师讲过,是东南风和西北风的意思,现在听程行这么一讲,显然不是这么翻译的,在诗句里东南风和西北风也不是挨着的。”李丹说道。

  “很显然,程行的学问,已经超过老师太多了。”王颜此时笑道:“我刚刚上课的时候也在想学过的关于春夏秋冬的诗词,发现正像是程行早自习在讲台上所讲的那样,所有的东南西北,对应的都是春夏秋冬。”

  “而且我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规律,那就是只要一首诗里出现东风,大部分的情况下,作者都会在这首诗里再加上一个春字,比如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还有李煜的《虞美人》,前面写了小楼昨夜又东风,最后一句便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确实如此。”李丹笑道:“我最喜欢的戴叔伦的《苏溪亭》里,上一句是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下一句便是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对对对。”孙莹此时也说道:“那首经典的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后面的一句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里就有东风二字,现在想来,程行说的一点都不假,东风对应的就是春天。”

  孙莹说完后碰了碰姜鹿溪的衣袖。

  她小声说道:“鹿溪,我们以后可以跟程行比数学比英语比理综,就不要在文学诗词上跟程行比较了,感觉他有点厉害,我们比不过。”

  “你投降的倒是真快。”姜鹿溪道。

  “没办法,他在这方面确实有些造诣,他也没多大啊,真不知道他是从哪得来的这些知识,以前也没有见过他有看什么书啊!”孙莹说道。

  “不过没事,鹿溪,我只承认他在语文这一科上有些造诣,但是理科又不只是语文,还有数学英语跟理综呢,我们在其它方面肯定能随便打败他。”孙莹说道。

  姜鹿溪没吱声。

  谁想跟他比了,自己从来都没有想过要跟他比。

  要不是他这两天老是惹自己,自己哪里会去跟他争吵?

  还不是他这两天做的事情太过分了?

  拉自己的手,抢自己钥匙,不让自己带书回去。

  还说自己钻牛角尖认死理。

  他做的每一件事都很可恶。

  特别是钻牛角尖认死理。

  姜鹿溪从来都不觉得自己是个钻牛角尖认死理的人。

  楼下,程行与周远从厕所里走出来。

  他们两人到旁边的水龙头处洗了洗手。

  “程哥,你笑什么?”周远发现程行从跟他下了楼后就一直在笑。

  “没什么。”程行摇头道。

  程行此时在想,姜鹿溪现在应该把他写的东西给看完了。

  看到最后的时候,估计又该羞恼了吧。

  不知道为什么,程行很想看到姜鹿溪露出其它表情的时候。

  或许是前世又或者是前段时间,看她清冷平静的样子太多了吧。

  她学生时代还算好的。

  前世许多年之后再见她时。

  那时候的姜鹿溪才是真的冷。

  又因为已经成为了公司的高管,带着上位者的气势,那种冷,是距离很远就能感受到的,因此才让程行许多次都想上前,但最终却没能走到她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