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我有一个小世界 第44章

作者:寅月寒

  大姐则是对杨峻微微一笑,然后收拾娘和妹妹丢下的背篓,提进了屋里。

  一起进了屋,他一边回答着老娘的问题。

  几乎就是问他路上怎么样,去了有饭吃没有,晚上又是怎么睡觉的,回来的时候坐上车没有等等。

  这些简单的问题代表了她的关心。

  杨峻一一回答,倒也没迟疑。

  甚至还把招待所的发票递出来给老娘,免得她还以为自己的娃去了省城是在路边对付的。

  

  有实际证明的情况下,说服力果然大增,老娘更加宽心了。

  “你要是多带着几块钱去,肯定要宽松一些。”临走之前李小花要给他钱,结果被杨峻拒绝了,还掏出来八块钱证明自己存了钱,还给老娘吓了一跳。

  不过之前他早就打好了基础,直说这是卖鱼得来的,也就没话说了。

  “八块钱够用了,再说我也用不到什么。”

  “小山,省城是个什么样的?是不是有很多车,房子很好看的那种?”一边,二姐倒是兴致勃勃的问了起来。

  大姐也把目光投递过来,颇为好奇。

  两个姑娘家家,这辈子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县城了,还是比较破旧的样子,有些想象不出省城的美好来,不过也充满了向往。

  “省城啊,其实和县城没有太大区别,就是人多一些,东西多一些,自行车多一些,房子嘛,也高大一些,和咱们县城北城那边厢差不多。”

  现在还处于工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即便东北那边儿已经充满了别样的面貌,可是想要辐射到南方来,还需要几年时间。

  当然,钢铁生产确确实实影响到全国了。

  “啊,就是这样啊。”二姐有些失望。

  “多等几年就不一样了,到时候有机会咱们自己去看看。”杨峻接着说道。

  “嘿嘿,俺可不想去。”杨玉梅却摇摇头。

  大姐也是不置可否的样子,又接着帮老娘干活儿。

  杨峻摇摇头,也就是现在没办法,等过几年他上了大学,再提起这些事儿吧。

  那时候工业基础一打好,那么很多用具用品就会丰富起来,诸多地方才能感受到新时代的更多变化。

  说着,他进屋把两个麻袋重新拿到外间来。

  “娘,我去了还给家里带了好东西回来呢。”

  他率先掏出两个暖壶来,是那种外层由竹条编织,加上一个内胆的造型,正确来讲应该叫暖水瓶。

  这玩意儿有些脆弱,若是操作不当的话很容易碎了,所以杨峻多嘱咐了两声。

  二姐有些宝贝的接过东西。

  “俺早就想要暖水壶了,娘一直没舍得买,没想到小山你给带回来了。”杨玉梅舍不得松手了。

  大姐也接过一个好奇地看起来。

第68章 金水村

  说来也悲哀,暖水壶这种东西,早早在北宋时期就出现了,等国家安定后,暖水壶普及率还挺高,结果家里到现在才总算见到实物。

  也是因为平常不大用得着暖水壶,加上这东西售价高达两块一毛钱一个,老娘也舍不得买。

  老娘已经把锅炉的事儿交给大姐,她有些皱眉走了过来。

  “小山,你咋还买这些东西,家里用不着啊。”她有些心疼钱了。

  杨峻笑笑没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又从麻袋中掏出其他物品来。

  四双鞋子。

  “娘,我看城里的鞋子便宜,就给买了四双。”

  还没完,他又拿出了一些头绳和一块肉来,不多,两斤的样子。

  本来还想把鸡蛋和布料这些拿出来,可是那样就圆不住了。

  想了想,杨峻还是放在了下次。

  “要是投稿成功的话,报社愿意刊登我的文章,那到时候就能找到借口拿钱出来了。”

  投稿成功是有稿费的,不需要多,几块钱也能让他装作得了大钱,然后顺势拿出个一百块来解决家里的困难。

  “肉!”

  几个人的眼神都变了。

  大姐有些担忧地看着他。

  二姐则是有些馋了,但是也欲言又止。

  老娘则是严肃了几分。

  “小山,你咋有钱买恁些东西?”

  暖壶就得四块多了,肉也要一块多,加上头绳几毛,鞋子更贵了,好歹也要一两块一双,四双鞋子那不得五六块?按照两块算,那就是八块,合在一起得十三块多钱了。

  杨峻故意瞅了瞅门外,一副要讲大秘密的样子,惹得老娘赶紧把前门给关严实了。

  她有些心忧的回头,却听到杨峻理所当然地说道:“因为我抓到好东西了啊。”

  他一副神采飞扬的样子,随口解释了起来。

  借着经常去摸鱼的底子,这次杨峻的借口是逮住了一头老龟。

  “那头龟我抓到就一直养着,没想到这次带去省城后,居然有人出了二十块钱买下,二十块钱啊!”

  杨峻自己说的,差点连自己都信了。

  反正他确实是去卖水货了,就是货品有些不一样而已,这不重要。

  三人有些傻眼,合着就这啊,搞得他犯错了要被关起来一样。

  “真卖了二十啊?”李小花一毛不拔的性子又起来了,然后就是心疼。

  “有那么些钱,你不好好留着买学习用品,你买什么肉啊鞋啊,家里又不是没有。”

  老娘跺了跺脚,看着那块肉都不顺眼了。

  “娘,买都买了,我也不可能退回去了。”

  杨峻却是不在意。

  随即他又从兜里掏出了十块钱递给老娘。

  “这是剩下的钱。”

  算一算,坐个车回来两块,加上刚才合计的将近十四块,再估摸着在省城的吃饭住宿花销,剩下十块钱应该刚刚好。

  李小花下意识接了过来。

  看他一把掏得干净,索性又给退了一张大团结回去。

  “身上装着点钱吧,随时要用呢,剩下这些俺帮你收着。”

  好歹还有进账,老娘又变得喜滋滋不少。

  掏出自己藏钱的布袋,里面裹了好几层。

  慢慢打开,把新的一张五元也加入其中,神色顿时宽松不少。

  “再攒些时候,就多还村里一些了。”

  想了想,她又忍不住问道:“小山,本来俺把钱留着没还就是要买猪,要不还是买两头回来吧。”

  距离杨峻说的什么生产队已经过去半个月,但是也没啥动静,老娘不免有点着急。

  去年没攒下钱所以没养成猪,家里连肉都吃不上,今年再不养那真就不成了。

  “娘,这次我可以明确告诉您,要不了多久,咱们这儿真要大变了。”

  想着学校的通知,他也告知了老娘,这已经是代表生产队的到来不可避免的事实。

  “所以你的意思是,估摸着这个月就要成了?”

  眼下已经到了九月,新政策即将覆盖范家庄。

  “等两天吧,不行咱们十月去买猪也能赶得及。”杨峻安慰道。

  李小花这才点点头。

  

  既然没了忧患问题,杨峻就开始分发鞋子和头绳了。

  家人的脚多大他还是记得的,买的鞋刚刚好。

  穿着新鞋,几人脸上都有些欣喜之色。

  不过老娘还是嘱咐道:“大妞二妞,平日里还是别穿着了,太惹眼得很。”

  “知道了娘,俺也舍不得穿哩。”二姐回应着,却又不停的看向新鞋子,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欠着村里的钱,让老娘一直如鲠在喉,穿新鞋子的勇气都没有,这自然是正常的。

  杨峻想着之后的计划,也不急于一时让家里改变什么,不在这三两天的。

  让他意外的是,头绳更加受大姐二姐的喜欢,在一人分了六个后,都有些迫不及待地扎起了头发来。

  “姐,你快看俺这好看不。”

  “好看好看。”大姐敷衍着回答。

  今天的午饭依旧是老样子,玉米粥加咸菜,肉要等晚上吃。

  吃完了饭,杨峻就躺在家休息了一下。

  就现在的道路,他在车上抖了一天的状态都不咋好。

  只是到了三四点的时候,他又忍不住起身了。

  “趁着空闲,正好去打探一下石磨的制作问题,不然明天还得上课呢。”

  家里的三人自然是干活儿去了,杨峻随手拿个斗笠戴上,然后往三叔家这边儿去。

  从三婶的口中,他得到了大概的信息。

  村里的石磨是在谷场那边,而石磨是从隔壁金水村搬来的,据说那边有个老石匠,很多人家打东西都找他。

  金水村就是附近几个村子小学所在地,杨峻在那边读了五年书,倒是一点也不陌生。

  对,现在的小学是五年制的,还没变成六年,不过也没多久了。

  有了消息,他自然是马上往金水村而去。

  作为最靠近县城的村子,里面还有学校所在,所以金水村的条件比其他村子要稍微好一些,人也多一些。

  沿途的田亩之中,一些人已经开始忙着翻地了,锄头挥舞得嘿呀嘿呀的。

  孩子们就在田边玩着,帮着大人把石头给捡出去,顺便看看能不能找到些野菜啥的。

  还有的则是注意着田里的老鼠,准备掏它们的洞穴。

  田鼠最喜欢偷粮食,现在刚收获没多久,要是能找到老鼠的家,说不定能从中挖出一堆粮食来,够家里吃几顿的。

第69章 达成

  杨峻没费多大力气就找到老石匠家了。

  老人家叫做金顺娃,据说是他娘生产的时候特别顺利,没怎么折腾就生下了,所以取名顺娃。

  金水村以金姓为主,大部分人都是金家的一员,在附近几个村子都颇有盛势,打架还贼猛,哪怕是范家庄的范家和李家村的李家也比不过,否则小学也不会建在这个村了。

  一座不怎么高大的土石屋子前,杨峻敲了敲门。

  他是有些迟疑的,现在约摸四点半左右,要是人家去地里干活儿了的话,可能就不会在家了。

  不过他的运气似乎还算不错,屋内传来了声音。

  “俺爷,你回来啦?”

  一个小女孩的声音响起,带着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