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好破产工厂,咋成了科技帝国? 第284章

作者:正经人谁写书啊

  

  要知道,这些小国家,人口基本上就那么小几千万。

  能有这么高的销量,只要稳固下去以后,可以成为在当地的合作商的首要现金流来源,反而可以主客异位,直接控制住那边的渠道商。

  甚至,开拓式的在漫谷,雅家达这些大城市绕过那些大势力,直接开属于高瓴自己的直营店。

  也不是没可能的!

  想到此处,高怀钧不由得兴奋地摸了摸手上的翡翠扳指。

  现在这两个大的代理商,准备把高瓴科技的产品,作为S级,和三桑,摩托罗拉这种一线品牌一起推广。

  作为代价,高瓴科技的产品要给这两个大型渠道商独家代理四年。

  但是高怀钧想了想,还是觉得值得的。

  而在蒋云说完这些后,在场的几个负责人,也都比较兴奋。

  国外市场的开拓,远远比他们想象的要难得多的多。

  中教信仰,人均收入,当地的保守势力,甚至是电力情况,都是制约高瓴快速开拓的核心要素。

  现在能够在这两个国家找到两个大型的代理商,而且是甩手掌柜的形式,避开一大堆的雷区。

  他们自然是觉得这个活儿是赚得的。

  “这个事儿,做得很好,但是有一点,你们要记住,那就是我们要协助他们进行宣传营销,同时可以帮助他们,把我们高瓴的产品售后培训跟进到位,我们的技术售后工程师,要做好相关的义务工作,前期不赚钱都可以,但是一定要把这个头儿给开好。”高怀钧点头之后,沉声说道。

  他说的这个事情,其实力翻摩托是个惨痛的教训。

  力翻摩托用低价策略打开东南亚市场,以当时一款弯梁车为例,岛国车售价2100美丽元,力翻摩托却仅售价700-1200美丽元。

  凭借巨大的价格优势,力翻摩托越难市场的份额迅速飙升,鼎盛时高达70%。

  可,成也低价,败也低价。

  力翻摩托大幅降价,例如力翻110C摩托车,售价从1400美丽元下降至600美丽元。

  因此,力翻利润大减,到后来甚至开始赔本。

  为了降低成本,偷工减料、忽视售后服务等问题也成了常态,力翻等“中国制造”因此被贴上了粗制滥造的标签。

  相比之下,岛国摩托车使用寿命长、油耗低,再加上岛国摩托车也推出廉价车型,成了东南亚众人的选择,岛国摩托车就此不断挤压中国摩托车的市场份额。

  到2013年,力翻在东南亚市场的占有率已不足3%。

  而力翻失去的不止是利润、市场,更是品牌形象!

  在场的所有负责人,都是不由得点了点头。

  高瓴对于高品质的要求,甚至会主动牺牲自己的利润。

  所以,在东南亚这个海外市场上,他们可不敢掉以轻心,让高怀钧愤怒!

  紧接着,会议室上还直接制定了攻坚坡县和越难两个典型的华人社会足迹非常强烈的市场的计划。

  为了加快出海,高怀钧决定,在给予华国一级经销商的优惠拿货价以外,还可以给予他们再下调10%的售价。

  这让在场的出海营销负责人们,都不得不侧目!

  这好家伙,这一顿操作下来,价格直接打倒了成本价上利润只剩5%的程度!

  这绝对是以价换量啊。

  这是高瓴科技以前,都从来没有过的优质条件!

  高老板,这是逐渐把重心,从华国,转移到了国外去了是吧。

  在场的所有人,都是一脸惊骇地看着高怀钧。

  为了海外市场,高老板也是够拼的!

  下了班后。

  “蒋总,你说高老板这样搞是不是有点迷糊了。”在一旁的印泥负责人刘一刀一起边下楼边问道。

  蒋云没有回答,在一旁的另外一个人却是不高兴了。

  “一刀你不要乱说!高总做的决策,哪个决策是出现失误的?敢直接放弃海外利润,直接把量做起来,还会把售后服务做好,也就是高总有这种魄力了!”在一旁的越难的负责人张麻子反驳道。

  越难市场,现在开拓起来非常困难。

  他想先把北越的市场先打开。

  毕竟北越以前是华国的交至郡,有大量的华人血脉遗留下来。

  对于华国有天然的亲近感。

  但是,因为高瓴的高售价,一直以来,效果都不太好。

第292章 143144章:高瓴出海引发的反应!(共两章)

  但是,他还是太高估了越难的消费潜力,走了一圈,他发现越难人都觉得高瓴的两款手机是好货,但是都是太贵了!

  一台手机,如果能够降低到1000元,还是很能符合市场的主流消费能力的。

  但是这个价格如果直接飙升到2000元以上,那就和越难这边的人均消费差得太多了!

  在2012年这个时代,现在越难一个月的工资,就1000元左右,很多西多贡或者盒内的普通服务员,甚至都不足1000元。

  要知道,这两个城市还是整個河难最大的城市!

  所以他正对高瓴科技的产品的销售一筹莫展,正打算跑路的时候,现在高怀钧的政策,可以说是帮他部分解决了这个问题。

  他下午还和马来亚和太国的负责人进行相关的交流,也听取了他们一些沟通的方式方法,看到他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而他现在还是无法突破的时候,可也是着实羡慕得紧!

  而在一旁的蒋云看着两人争吵了一句话都不说了,只是皱眉看着手上刚刚签署的军令张,静静思考着刚才的情形。

  在会议室上,他可是答应了高怀钧的要求,务必在所有的市场,相比较去年,全部增加100%的营业额!

  不要看到马来亚市场和太国市场表现得好,就觉得其他市场一定行。

  这两个国家经济能力强,还有很大的一部分华国人后裔天然亲近华国,所以能够很迅速地打开局面。

  像越难,寮国,缅店这些穷国家,你再怎么开发,都非常难!

  但是,这些东西,本来就是一个水磨的东西,不能因为它们难,就不去做了。

  做事业,哪里有什么不难的?

  如果容易,还要他们这些打工的做什么!

  可是,就算是早就预算到高怀钧所思所想又怎么样!

  他作为高瓴科技的营销负责人,又面临着高瓴科技上市的紧要关头,自然是没有其他道路可选的。

  高怀钧这个卷王之王,也不会给他更多的可选道路。

  高瓴科技的外部渠道部门,成立了两年多,接近三年的时间了,并没有做出相应的成绩,相反开支还比收入还多,这在高怀钧的眼中,是非常不正常的行为。

  “你们不要轻视高总的任何指示,你们来公司时间比较短不知道,但是我在这个工作了那么长时间,我是知道的,高总做事情就像下棋一样,永远都是下一步看一步,从来都不会胡乱出牌!”

  “而且现在不过是一年时间而已,高总这个人有个好处,就是给了下面人目标,就不会再蛮加干涉我们的动作。”

  “如果我们成功了,奖励会是非常丰厚的!”

  “P7和M7的工资,我就不说了吧!”

  蒋云悠悠地看着下面的这帮子下属。

  他们果然露出了一副向往的神情。

  P7在高瓴科技的框架之内,相当于技术层面的技术专家或者说是技术科学家的角色,而M7则是大板块经理!

  相对的,刚刚入职的新瓜,是P1和S1。

  现在蒋云就是M7的职位。

  在高瓴,和普通的公司,一个萝卜一个坑完全不同,这家公司比较怪,比较喜欢多开项目组。

  如果海外这个发展得比较强大,是很有可能会启动一个新的项目组的。

  而项目组的最高级别,就是M7!

  他们这群人,在其他公司拼死拼活了,一年赚得了多少钱,其实心里都有数儿。

  为什么愿意通过罕见的社招进入高瓴科技,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就是在于高瓴快速发展的平台,以及其丰厚的奖励!

  “咱们这群人,在哪里干不是干?左右一两年的时间而已,而且高总一看就是一个愿意做大事儿的人,也不喜欢干涉我们的内部发展,这种管理方式,我们大家伙,都是喜欢的。”

  “而且现在马上要上市,上量,上手段,如果我们坐在了高总的那个位置上,那么自然也是会这样做的!”

  刘一刀安慰似地说道。

  不过,他这样说也是没毛病。

  现在高瓴科技正在处于一个明显的上升期,只要留下来的,基本上都是赚个盆满钵满。

  其他不说,魔都一套房子,不说人人有份,除了刚刚入职的小兵,其他人也是八九不离十。

  现在哪个华国企业,可以做到这个程度?

  其他不说,后世极为热门的师医公都不可能!

  毕竟,在热门城市,这些人要买房,除非是一些特殊位置的福利房,其他普通小人员,也是很难的。

  高瓴科技在海外要降价强势出海的消息,很快就在高瓴内部传开来了。

  【看来高总要大干特干了呀!】

  【那可不是?高瓴科技的产品,不管是有美颜神器的nova手机,还是有着mate下放技术的荣耀magic系列,都是顶呱呱的,现在我们也让外国人尝尝一点来自高瓴的小小震撼!】

  【高老板雄心壮志,这次出海和以前完全不一样,基本上是让尽了利润在出海,这可是不得了。】

  【这一招,实在是太出乎意料了,高瓴搞电子科技那么多年了,都很注重产品的利润率,从来没见过一次是这样玩儿的。】

  【我有个担心,不会有国外水货,翻转回来华国吧?】

  【卧槽!你不说,我觉得还真的有这么一种可能!现在这两款产品,相比较首发售价,都低了400多块钱了,已经形成一定的剪刀差了。】

  【你们放一百个心!那些老板,又不是华北强的那一帮子人,它们对于电子科技的理解,还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

  高瓴内部对于高瓴出海的欢迎以及内部热捧。

  这倒并不是因为出海战略,也不是因为高怀钧对于出海的重视,而是高怀钧又给予了华国企业,一种非常新颖的外卷模式!

  一般来说,华国企业为什么产品销售价格那么低,利润那么低。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无法出海!

  不是说你想出海,就可以出海了。

  外国的法律法规的解读和遵守。

  人情世故的认识和挖掘。

  渠道费用的使用和持续助力。

  等等一系列的动作。

  【第144章】

  根本不是一家普通的企业,尤其是一家想输出品牌的企业,想玩就能玩的!

  高瓴玩出这一套动作,相比较其他电子科技厂商,高瓴科技对于有潜力的外部国家,完全可以采用先撒网,再重点公关的形式。

  一是协助对方渠道商,将高瓴的售后管线铺置下去,保质保量,慢慢把品牌给做起来。

  二是当市场孕育成熟的时候,高瓴的其他矩阵产品,不管是mate系列,还是matepad系列,甚至是汽车系列,都可以借助力量,顺势出海!

  当品牌有了矩阵力量的时候,高瓴的品牌实力,才会慢慢变大。

  不然,就只能成为无根之水!

  高瓴车辆的王凤英等几个精英领导层们,虽然在忙着高瓴宋上市后的热销动能延续的问题,但是他们依然是在紧密观察着高瓴科技的动作。

  因为,高怀钧这个老板做事情相对较为谨慎。

  一般很多开创性的动作,他都会在高瓴科技,甚至是在高瓴衍生品做过试验之后,才会用到高瓴车辆上来!

  不过,想想也是。

  高瓴车辆重资产先行,每一步动作,都是上亿元,甚至是上十亿元的大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