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画家,有系统就是任性 第481章

作者:齐东野老

  既然佳士得和雅克都推荐亨利,姜哲就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第696章 ,参观美院,出乎意料

  酒店的咖啡厅里,客人不多。姜哲和亨利的谈话,不会受到干扰。

  亨利听完姜哲的要求之后,表情略显古怪。他思考片刻,没有直接告诉姜哲应该怎么申请,而是简单介绍学院的招生情况。

  听着介绍,姜哲发现自己把事情想的太简单了。自己已经习惯了国内的高等教育划分方式,例如本科阶段,研究生阶段等,但是,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的学习课程与国内不同。

  简单来说,学院的大多数学位课程为期5年,分为两个周期:第一个周期3年,第二个周期2年。同时,还有预科班。

  3年:国家学士文凭(DNA),4年:CESAP,高等造形艺术学习证书,5年:DNSEP,国家硕士文凭RNCP1。

  申请人需要参加学校的入学考试,考试分为一年级入学考试和入读2、3、4年级的考试。

  准备入学一年级,年龄限制为18至24岁,高中毕业文凭,提交个人材料和作品集;准备入读2、3、4年级的人,至少拥有2年受认可的艺术领域教育经历,提交个人材料后参加导师面试。当然,还有语言要求。

  考试内容包含笔试(绘画考试和文化常识考试)和导师面试。绘画考试为实物素描,文化常识考试主要考核艺术文化知识及个人观点,面试则是对个人作品的陈述。

  申请人还要个人作品集,要求是艺术创作和一份摄影集(真实照片)。作品的要求需要根据每年的招生要求进行准备。

  姜哲听完介绍,半晌没有说话。

  亨利见姜哲没有回应,接着讲了一些申请成功和申请失败的案例。

  姜哲遇到不明白的问题,绝不含胡。

  可是,有些问题亨利也没有办法回答。

  经过一番交流,姜哲大体上明白了申请要求。

  “因为面试和审核需要导师和评审会来决定最终结果,也就是说,我递交申请,有可可能会被拒绝。即便通过申请,评审导师也会根据考试结果,指定入学的年级。例如,从二年级或三年级四入学?”

  亨利听后,点了点头:“基本是这样。不过,你的绘画水准和法语,应该没有问题,只是,艺术考试的结果,很难预测。”

  姜哲可不想再花时间去读本科阶段的课程。读研究生,只是想丰富自己的经历,可不想因此浪费时间。

  亨利表示,明天可以带姜哲去参观学院,同时给他介绍一位老师,交流更多的细节。

  姜哲表示感谢,送上小礼物。

  两人约定明天再见。

  姜哲送亨利离开后,回到房间。

  在他的预想中,巴黎美术学院是首选,然后是佛罗伦萨,伦敦和纽约是最后的选择。

  这时候,不得不考虑最坏的结果。

  决定权在学院手中,如果这里的申请不能通过,就可以考虑要佛罗伦萨或者伦敦。

  想到了最差的结果,心里变得坦然。

  他先后去佳士得拍卖在巴黎的公司,以及雅克的画室拜访,表示感谢。

  第二天上午,姜哲来到卢浮宫附近,见到了亨利。

  亨利引着姜哲,从塞纳河右岸来到左岸。

  途中,他告诉姜哲,塞纳河的左岸,是巴黎最有艺术气息的地方,几乎所有的大媒体大多数的研究机构还有政府机关都在左岸,还有数不清的画廊,放映老片子的电影院,当然,不能忘记靠近塞纳河星星点点的大学。

  各大银行,金融集团还有股票的交易所都集中在右岸。

  国立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去彻底的艺术一下,在巴黎第六区,位于左岸。

  姜哲听着介绍,想起徐悲鸿,林风眠等大画家,曾经来这里求学,年轻的罗丹被学院拒之门外等等。

  在亨利的介绍中,学院继承了路易十四的御用美术机构,现在涵盖了五栋建筑,桑树庭院,两廊建筑博物馆研究楼,佩雷特楼和奇美酒店。现在,学院既是教学机构,也是博物馆,还有出版社。

  两人边走边聊,不知不觉,来到学院门口。站在门外,能看到学院的庭院中,有一根带有雕塑的柱子。庭院被三面建筑包围。

  亨利打电话,请来一位助教。

  这位男子很年轻,名叫里奥。

  里奥听了亨利的介绍,对姜哲很热情,开始带着二人参观学院。

  “美院本身就像是一座艺术品,院内长廊甚至是不起眼的墙上到处可见古代壁画和雕塑珍品,如同进了一座艺术博物馆,那些历史遗留的痕迹会在不经意间带你回到过去,从罗马时代到文艺复兴,从哥特式建筑的彩色玻璃,高耸尖塔到古典主义的夸张和对称,欧洲300多年来的各种建筑风格在这里你都可以找到……”

  姜哲边走边看,看到学院的建筑和设施,听边看边听,听到本地人口中的历史

  “……15世纪中叶,法国已成为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开始变得富强,文艺复兴之后,接过艺术的大旗,开始引领世界艺术风尚……”里奥从路易十四的美术,建筑学院,讲到美院的变迁。”

  “1816年,政府决定让美院在塞纳河左岸安顿下来,与卢浮宫遥遥相对。”

  姜哲在参观过程中,看到了一些师生,也看到了学院的建筑,绘画等诸多艺术作品。但是,这里的建筑和氛围,总是带着一点年久失修的感觉。

  里奥讲述学院课程的时候,只是做了简单描述,可以概括为导师工作室的学习形式。

  姜哲没能仔细观摩不同专业的教室和画室。

  在校园的各个楼里,画室,行政办公室和艺术珍藏室,有互相不理睬的感觉。

  参观的时间很短。

  结束参观时,姜哲照例送上礼物。

  里奥拿了一些学院的招生资料,送给姜哲。

  参观学院的过程,就是从充满期待,到惊讶,再到没滋没味的一段经历。

  尽管有些失望,有些问题依旧没明白,姜哲还是请亨利吃午饭,表示感谢。

  亨利对午饭很满意,在喝了一杯香槟后,对姜哲说出了心里话。

  “……1968年5月,在法国巴黎的五月风暴中,美术学院被砸得体无完肤,众多古典建筑的模型实例被砸得粉碎,一些绘画作品被破坏,只有一些断胳膊少腿的古典雕塑,遗留下来。

  从此以后,很多人认为,巴黎美院就被认为不复存在了。当然,造型艺术课和媒体艺术教学,延续下来。今天,你应该也看到了,美院和建筑学院共存。如果你愿意申请学院的研究生,我会尽可能的帮你,但是,成功的几率有多大,谁知道呢。”

  姜哲第一次听到这些信息,有些无语。

  “无论结果如何,我都感谢您的帮助。”

  午饭结束,姜哲和亨利分别,打算去散散心。

  沿着左岸一路走来,他见到了精致的建筑,同时也看到了一些破落的细节。

  不知怎么就想起了关于左岸这个词,在国内的运用。

  在很多文青的宣传下,左岸这个词,代表浪漫和文艺。在房地产蓬勃发展的年代,很多小区都还会带有左岸一词。

  但是,在今天的交流中,得知左岸最早是破落者聚集的地方。

  如果把这个概念带入到一个个新小区的名字中,会是什么效果?

  姜哲想到那些左岸**的名字,心情突然好起来。

第697章 ,雅克的建议,奥赛博物馆

  姜哲走在塞纳河的左岸,想起莫泊桑的小说里讲到,在他们那个年代,塞纳河左岸住的其实都是一些混的不好的人。混的好的,都生活在右岸,时过境迁,现在的左岸成了法式浪漫和小资情调的代名词。

  放飞想象,让他的心情变得轻松。

  走了不远,看到远处一个熟悉的身影——雅克。

  他快步迎上去,对着雅克挥了挥手。

  午饭后,两人通过电话。

  雅克听说他结束了参观,便赶过来见面。

  “去美院参观,有什么感受?”寒暄过后,雅克问道。

  姜哲直言不讳的说出自己的感受。

  雅克一副你终于发现了的表情:“你的感觉很准确。我不明白,你已经能够卖画养活自己,甚至已经有了一定的名气,还要跑去接受受那种传统的绘画教育。

  法国曾经引领艺术时尚,但是自从出现了学院派之后,就变成守旧折衷的力量。当一个个新的艺术思想出现,这种反差格外明显。”

  两人开始在河边漫步,边走边聊。

  “下午有什么安排吗?”雅克问道。

  姜哲说:“没有计划。”

  雅克说道:“这里距离离奥赛美术馆很近。我们去奥赛博物馆逛一逛,去看看那些当年不被学院派认可的作品。”

  姜哲欣然接受这个建议。

  两人步行来到美术馆。

  游客不多,两个人很快就进入美术馆。

  姜哲第二次来这里参观。

  这里的内部装饰有现代感,格局很像大商场里的商铺。此外,参观路线设计也不顺畅。

  这种感觉,与他参观美院的感觉很像,我没求着你参观,是你硬要来参观。

  雅克引着姜哲,从自由女神像开始欣赏,或者说吐槽,

  “这个雕塑,与纽约曼哈顿那个一模一样,只是稍稍矮了许多。那时的法国非常富裕,造了埃菲尔铁塔,还到处都是彰显实力。”

  绕过自由女神,进入一号厅,就看到了安格尔的名作——泉。

  姜哲临摹过这幅作品,再次看到原作,依旧很崇拜画家创造美的能力。

  “这就是古典美。”雅克小声评论:“安格尔时任巴黎高等美术学院的院长。如果你真的去那里读书,就和他有了联系。

  这位院长,给所有的美院学生们做出了榜样。很多画家希望获得认可,希望功成名就。在接下来的几个展厅里,你可以看到学院派画家们,把这种风格发扬光大,美女们,完美的比例和姿势,大理石般的肌肤,同时,画中内容出自古籍和典故,暗含着诗意和哲学内涵。

  安格尔倡导的这种风格,就被统称为学院派,也可以称为新古典美主义。也是19世纪后半段的主流审美。可是,这位院长,几乎就是就是学院派的最高境界,没人在这种范围内超过他。

  不过,有一些画家,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很快打破这种主流审美的束缚。

  我们在奥赛博物馆,就就可以看到整个颠覆的过程。”

  来到这里的雅克变得越发健谈。评论过后,还向姜哲询问。

  “你曾经学习古典主义,能不能说说这种风格的问题。”

  姜哲说道:“古典主义力求完美。极致的美,也会有弱点,那就是容易变得不真实,。

  面对美到不真实的画面,有人会觉得心情舒畅,但看完后,又会觉得什么都不记得。看多了会出现审美疲劳。

  而且,过于完美的画面,很难让人感同身受。”

  雅克点头:“人类喜欢美好的东西,同时也有好奇心,例如,除了这种绘画还有没有真实的内容?”

  两人看完了学院派的作品,沿着通道,上台阶,这里能看到两幅大型油画,一幅叫画家工作室,另一幅叫奥尔南的葬礼。

  两幅画的作者,是库尔贝。

  姜哲二人不约而同的停下脚步,看向画面。

  “这幅画的作者,就是第一个挑战学院派的人。无论从艺术史的定位还是从影响力,这幅画都是重量级作品。”雅克虽然如此评价,但依旧在话语中带有吐槽。

  “库尔贝在巴黎蒙马特地区,有一个小画室,《画家的工作室》就是他在这间画室里创作的。

  画的内容直白,或许藏着一些隐喻。也许,当时的法国人才能理解。你认为呢?”

  说罢,他看向姜哲。

  姜哲摇头,表示不理解,他除了感受画面的视觉冲击,正视图理性的分析作品。

  画作的中心是一间宽敞、光线充足的画室,墙壁上挂满了各种画作,从素描到油画,涵盖了多种风格和题材。

  画室的角落里有一位画家。他穿着工作服,正在聚精会神地画画。他沉浸在自己的创作世界中,不关心周围的人和环境。

  此外,这幅画很大,尺寸接近3米×6米,画中的每个人都近乎真人大小。

  他也经常创作大幅作品,知道其中难度。正在用这幅作品,对照自己的作品,分析优缺点。

  听到雅克的问题,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

  “我在想,工作室里聚集了各种各样的人物,代表着不同的社会角色和思想,包括艺术家、学者、工人、士兵等。这些形象,也许会引起观众的思考。

  还有一个问题,谁会购买这种题材,这么大的作品。”

  雅克说道:“你的切入角度很独特。

  能买这种大画的人,要有宽敞的展示空间。通常是贵族或者是富商。

  那时的贵族,花钱购买绘画题材的要求很苛刻,通常会选择历史题材或宗教题材。”